?

“波士頓傾茶事件”與北美文學之發源

2018-01-19 04:44魏君珊
福建茶葉 2018年12期
關鍵詞:美利堅波士頓北美

魏君珊

(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北京 100044)

美國是一個與茶有著深厚淵源的國家,甚至有人說美國是因為“茶”而建立的國家。(李博,2012)兩百多年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被認為是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索,同時也被認為是美國追求獨立自主的標志,它書寫了美國的民族身份。茶葉源自中國,自明朝起便有鄭和下西洋將大量的茶葉作為禮品贈與他國的禮節。公元1607年即中國明朝萬歷三十五年時,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從中國的福建、海南、廣東和廣西等地區購入大量的茶葉。17世紀上半葉,英國在北美大陸建立了16個殖民地,隨后英國政府便開始在北美大陸征收高額的茶葉稅,這一做法遭到了北美殖民者的強烈抵制,其直接后果便是導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大量囤積。為了處理大量積存的茶葉,英國政府授權東印度公司,允許它在北美殖民地傾銷茶葉,導致北美殖民地的茶葉價格大幅度下降,直接損害茶商和北美殖民者的利益。于是自1773年的11月份便有北美殖民者為難或拒絕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波士頓港卸貨。終于在同年的12月16日,一群美國人民(新英格蘭人)喬裝成北美印第安人將??吭诓ㄊ款D港的英國商船上價值約1.5萬英鎊的342箱茶葉全部倒入大海。后來,這一群美國民眾被稱為“自由之子”(Son of Liberty)。波士頓傾茶事件又被約翰·亞當斯稱為“波士頓茶葉大摧毀”(the Destruction of the Tea in Boston),它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這次倒進大海的茶葉來自中國福建,是英國人喜歡喝的“武夷山紅茶”(Verbohea);福建茶因此見證了美國獨立,成為美國建國的催化劑。(廈門晚報,2012)波士頓是馬薩諸塞灣區的重要城市,美國文學的發源要從清教徒到達馬薩諸塞灣區的航行起始,因此從波士頓這個美國文學的發源地可見北美殖民地民族身份與民族屬性的形成。

1 北美文學與民族精神的發源地——波士頓

1620年9月,102名英國清教徒(Puritan)乘坐“五月花號”船(The May Flower)來到北美大陸的馬塞諸塞州的普利茅斯城市,這標志著英國第一批移民者來到北美大陸。1630年4月,一艘名叫“阿貝拉”(Arbella)前往馬薩諸塞州灣殖民地的船,乘載著一位名叫約翰·溫思羅普(John Winthrop)的牧師,他是一名清教領袖,他在船上進行慷慨激昂地布道,后來他的布道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下來,并成為了一篇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文章——《基督教仁愛的典范》(“A 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2011),這篇文章不僅僅是北美民族使命感的最初表達,而且還是美國文學誕生的標志?!痘浇倘蕫鄣牡浞丁肥且黄哂凶诮桃饬x的布道,它強調清教徒要有堅定的清教信念,首先要有仁慈之心(charity),盡管環境艱苦但清教徒們也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或窮苦之人,尤其是要為群體做貢獻;于此同時還要有極大的勇氣克服在新世界即北美大陸所遇到的種種困難。溫思羅普在布道中引用圣經馬太福音中耶穌在山上所說的“山巔之城”(city upon the hill),目的是說明清教移民者們其實是上帝的“選民”(the chosen people),他們是受了上帝的安排才來到北美大陸;換言之,這群清教徒是帶著使命來到新世界的,他們的目的是要與上帝共同建立一個神圣的國度。即使船上有種不同種族的人,但是大家的目標都是是一致的,即“為上帝服務”(serving the God),因此大家都屬于一個整體(unity)。溫思羅普認呼吁大家要同存異并鼓勵殖民者們要共同承擔壓力(bear one another's burden),要視自己為被愛所包圍的上帝的同伴(Company of God,bound by love);他告知清教徒要比英國的教徒們更嚴格地遵照清教教義和理念,即“愛、整體、仁慈”(love,unity,charity),并且要將建立模范國家視作他們的目標。簡而言之,這篇布道認為美國是與眾不同的,它宣揚民主和個人自由的精神,因此《基督教仁愛的典范》被視為美國“卓異主義”(American Exceptionalism)的先導,也是“崇美主義”(Americanism)的前身。

殖民時期的北美文學大多屬于布道類文學,具有很強的宗教色彩,宣揚北美移民者要篤信上帝,借上帝之手共同建造與眾不同的“模范國家”(model state)。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是一個十分虔誠的基督教徒,他被視為最有影響力的啟蒙主義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他被后人視為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奠基者。簡而言之,自由意志主義提倡的是一個人只要在不侵犯他人自由權時候便可以享有絕對的政治自由,這種思想還激勵并在某種程度上指導了18世紀下半葉的美國獨立戰爭。洛克相信自然法則的力量,他的宗教與自由的思想深度影響了大部分北美文學家,引導他們創作以宗教和自由為主題的文學。喬納森·艾德伍茲(Jonathan Edwards)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他是北美殖民時期一位的哲學家、基督神學家、和宗教復興布道者和基督教徒,他創作的《憤怒的上帝之手中的罪人》(“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2011)深刻地影響了北美殖民地的“大覺醒運動”(Great Awakening)?!按笥X醒運動”(Great Awakening)指的是發生在十八世紀中期的北美殖民地的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又稱為美國基督教歷史的“新教復興運動”。神學家和歷史學家們認為本次運動可分為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廣泛的宗教復興者在布道,每一次布道都在強調悔改和救贖,布道旨在引導教徒們能知錯就改和相信上帝能救贖他們?!按笥X醒運動”在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北美民族的宗教信仰興趣和熱情,促進宗教信仰朝自由和民主的方向更進一步發展、加強教徒對上帝的信任,即只要人能虔誠地悔改,便一定能得到上帝的救贖?!稇嵟纳系壑种械淖锶恕肥敲绹鴨⒚蓵r期的極具影響力的文學代表作品之一,是艾德伍茲極具感染力的布道文章。他首次在馬薩諸塞州的北安普頓演講,后來在康州的恩菲爾德在演講,兩次演講都獲得了一大批支持者。文章最大的特點是將地獄這一意象與對世界及人性的觀察和圣經中的引文相結合,因此它被稱為是“大覺醒運動”的典型布道。在文章中,艾德伍茲強調地獄是真實存在的,他希望通過對地獄這一意象的生動描述來喚醒人們面對可怕的現實,引導他們相信唯有上帝才能救贖他們;其潛臺詞即上帝已經給人們一次機會讓他們能勇敢地坦白自己的罪惡,然后虔誠地相信上帝。同時,他還補充上帝的愿望是希望負罪之人能永遠地活在地獄深處,艾德伍茲還呼吁殖民者要篤信上帝,呼吁不管殖民者們的性別、種族和身份是什么,福音傳道者都會致力將所有人皈依基督教??傊?,這部作品使得北美民族更加堅定自己的清教信仰,這為后來宗教信仰自由和信仰多元化在北美大陸的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北美的清教徒皆是不滿英國亨利八世所建立的英國國教,認為舊教的改革并不夠徹底,因此他們“要求改革”;來到了“他們認為的圣經中所說的(上帝特賜的)‘應許之地’,這里乃是眾人矚目的‘山巔之城’,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要做出一個榜樣,回到故土去推廣,以徹底改造英格蘭?!保ㄈA慶昭,2015)“第一批清教移民者中的41名男性在船上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這些人后來被稱為‘朝圣先輩’。(華慶昭,2015)他們是北美大陸清教主義的老祖宗。由于“公約確認他們為了上帝的榮光而來此,因此公約的簽訂對于后來美利堅合眾國的立國原則和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保ㄈA慶昭,2015)在北美大陸這片新世界國土里,他們將擺脫舊的宗教勢力的壓迫,可以自由地推崇新教的思想,按照自己的計劃建立“山巔之城”。殖民者的這一想法符合美國卓異主義的鶴立雞群、與眾不同、要求卓越和崇尚民主自由、敢于革命的思想特點。

2 波士頓傾茶事件與它所體現的美利堅民族屬性

波士頓傾茶事件體現了美利堅民族性格中的革命性(revolutionary nature),不滿就要革命,受到壓迫就要反抗以求得自由。這一群傾茶的美利堅人民被稱作“自由之子”,為了自由、自主、民主、幸福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自由之子”勇敢地推翻了英國暴政的專制和和強權。同一時期有一位來自法國,名叫克雷夫科爾(Jean de Crevecoeur)的作家,對北美大陸十分感興趣。他出生于法國,但自幼在英國接受教育,1754年來到加拿大,1759年參加英美在魁北克的戰爭,同年赴美國紐約,與妻子在紐約殖民地的一個農場定居。在他眼里,新的殖民地叫“New World”,即“新世界”。1782年,他創作了《一位美國農夫的信》(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2011),該作品由12封信組成,涉及12個主題,敘事類型多樣,如以紀實的形式描寫美國農業環境和農業實踐,從社會學的角度觀察美國社會的環境、美國的風土習俗、美國民族身份,以及從批判的角度描寫黑奴貿易等等。他從農夫的角度觀察美國、用委婉的語氣在信中描寫北美大陸及北美民族的優點:新世界既呈現出歐洲社會的繁榮昌盛、科技的進步、城市的文明又保留了北美原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和北美民族的風土人情;新世界里沒有階級之分、窮人與富人不會相差甚遠,因此這里呈現出和平與和諧的氛圍;新大陸的人民既尊重法律,又不畏懼權利,他們擁有發表意見的自由權,因為這里的法律是公平和公正的。在克雷夫科爾的眼中美利堅是自由、平等、公平和民主的的國度。新世界就像一個“大熔爐”(melting pot),這里住著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他們混雜繁衍出美利堅民族,這個民族十分開放,擁有很強的包容性,因此這也決定了他們開放的民族性格。

北美殖民地曾經是未開墾的荒野、土地和大草坪,正是因為北美民族的開拓精神才有了如今美麗和繁華的城市、幽靜的鄉村和寬闊的農田。在信中,克雷夫科爾對美利堅及其民族的方方面面贊口不絕,總之《一位農夫的信》確立了美國民族形象(American Identity)——生機勃勃、干勁十足、努力自給自足的狀態。這部作品采用委婉的表達方式(tone of decline)突破了前人的敘事方式:樂觀、愉悅、驕傲、幻想,對后來的美國文學作品頗具影響力,因此它被視作“委婉地模范”(model of decline)與“美國文學的標準”(the Can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美國茶文化的形成能很好地見證北美民族屬性:十七世紀中期,茶葉從中國傳入北美,飲茶歷史從此在北美大陸開啟。由于北美大陸是個“大熔爐”,因此北美人民既包容又開放,很快北美人民養成飲茶的習慣,靈活和聰明的北美茶商也開始茶葉貿易。由于東印度公司在北美大陸壟斷茶葉行業,嚴重影響北美茶商和北美民族的利益,因此北美民族決定反抗,于是便有了波士頓傾茶事件。波士頓傾茶事件體現出了北美民族的革命性,為了幸福、自由和平等,他們敢于與不平等勢力,即英國政府作抗爭。法國作家克雷夫科爾的信中客觀地談到北美的黑奴貿易,他一方面肯定了黑人奴隸對于北美的勞動力需求的滿足,適應了北美南方種植園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描寫了黑奴在美國被鞭策的形象,委婉地也批判了種族歧視。美國地域遼闊是一個農業大國,種植園的主要產品是大米、玉米、茶葉、煙草與棉花?!氨M管北美人民接觸茶葉的時間不長,但由于北美民族樂于吸收、善于開拓,茶文化在美國展現出顯著的后發優勢。尤其是在20世紀以后,茶文化在美國迅速流傳并不斷革新,冰茶、速溶茶、袋泡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家眼前,很快在茶葉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使美國很快成為世界主要的茶葉進口國、消費國和茶產品出口國,美國新穎的飲茶理念與茶飲文化也被推廣到世界各國,其茶文化的影響廣泛且深遠?!保◤埖?,2016)從茶文化在當時的北美即如今的美國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美國民族的開拓與創新精神,而這種開拓與創新精神源自當初北美殖民時期的“卓異主義”理論。

3 結語

清教領袖約翰·溫思羅普的《基督教仁愛的典范》標志美國文學的誕生、闡述了最基本的清教主義思想和最基本的北美民族精神即“愛、仁慈、統一”(Love,Charity,Unity),它是美國“卓異主義”(American Exceptionalism)的先導。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的自由與宗教思啟蒙了北美大陸的文學作家和宗教復興運動這——喬納森·艾德伍茲。艾德伍茲的自由與民主的宗教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復興運動即“大覺醒”運動。他創作的的《憤怒的上帝之手中的罪人》激發北美民族對于宗教信仰的興趣,增加了他們的宗教信仰熱情,簡化了宗教教義和教會的繁文縟節,強調了人的重要性和教徒對上帝的虔誠之重要性,還倡導宗教信仰自由和建立民主的教會,因此艾德伍茲為北美的宗教信仰自由作出巨大的貢獻。波士頓傾茶事件發生于1773年,它不僅僅標志著北美民族勇敢與外地做抗爭以追求獨立自主,同時還揭露了美利堅這一民族所具有的民族屬性——革命、自由、自主、民主、平等、勇敢、崇尚個人主義,即“崇美主義”(Americanism),它的雛形是之前美國的“卓異主義”理論。法國作家克雷夫科爾創作的《一位農夫的信》發表于1782年,這本專著既展示北美大陸和北美民族的魅力所在,同時它又批判了美利堅民族對待黑奴的態度。兩者在時間上頗為接近,從這兩件歷史文化事件可以看出美利堅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懷揣夢想、勇往直前的年輕而有活力的民族。移民的傳統讓美利堅民族從建國之初便擁有一顆博大的胸懷,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讓這個民族變得包容、民主和開放;堅定的宗教信仰使得這個民族不僅虔誠,同時還自律與自信,這一民族屬性使得美利堅民族不僅僅在某求生存和發展的同時保留道德底線;同時還堅定地認為自己就是上帝的“選民”,十分堅信是上帝派他們來到北美大陸建立一個“山巔之城”,并讓它成為其他國家所模仿“模范國家”(model state),為了這個目標的達成,美利堅民族將不懈努力;同時,選民的身份讓北美民族認為只要通過努力,獲得財富和成功是必然的;并且因為他們是上帝的選民,因此他們必須要做的更加優秀,要做的更加優秀就必須要更加努力,因此他們時刻保持憂患意識,不敢懈怠,嚴格要求自己;殖民時期的革命精神與反抗精神體現出北美民族能夠勇敢地和堅強地為求發展而爭取更廣闊的空間,努力讓自己以及子孫后代都有相對自由和自主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建國時期的開拓精神讓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學會堅挺、努力求生存、不斷發展求創新;國家發展時期的法治精神讓美利堅民族變得自律、嚴謹與守紀,并且開拓精神和法治精神成為了這個民族發展的奠基石??偠灾?,美國的“卓異主義”(American Exceptionalism)和“崇美主義”(Americanism)在本質上都是在界定美國民族的特點和肯定了美國民族對自己身份的強烈認同感。美利堅民族虔誠、獨立、自主、自信、自律、革新、侵略性、創造性、兼收并蓄、具有憂患意識與競爭意識等民族特征使得這個民族能夠崛起于世界。

猜你喜歡
美利堅波士頓北美
北美灰熊被殺案
走進波士頓,開拓新視野
你不能帶綠氣球進波士頓美術館
今年不舉辦“美利堅小姐”選美:這項賽事的歷史表明,它可能強勢歸來——也可能一蹶不振 精讀
美國“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
波士頓狂飆
北美星鴉知道松子藏在哪兒
只身闖北美
美利堅的麻煩事
完形填空訓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