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詠茶”的文學內容及風格研究

2018-01-19 04:44于莉莉
福建茶葉 2018年12期
關鍵詞:貢茶名茶飲茶

于莉莉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建福州 350202)

“詠茶”文學的發展與唐代經濟、社會及政治上的繁榮昌盛呈現密不可分的聯系,詠茶的文學主要是建立在經濟、文化藝術高速發展的歷史背景中的,在唐代隨著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及經濟、政治上的政策的創新推動等為茶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且唐代文學是在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及傳承,融入了唐代時期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促進了琴棋書畫等文學藝術的發展,為詠茶文學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唐代詠茶文學的內涵及發展進程

縱觀唐代歷史上有關于“詠茶”文學的相關作品,可以看到唐代上至君王、下至平明百姓均存在著飲茶的生活理念及習慣,詠茶文學的出現則是給予了這種大眾化飲茶的行為更加文雅及高貴的本質化解釋。這種狀態下出現越來越多的與茶相關的文學形式,提升及發展了詠茶文學的內涵及價值,且使得詠茶文學在唐代得到了多元化的發展,唐代的詠茶文化在內容上具有豐富的素材,在豐富詠茶文學表現形式的同時合理的進行了茶文化價值的傳播及傳承發展。在唐代詠茶文學的發展過程中,唐詩屬于較為重要的歷史載體及藝術表現形式[2],在理解及學習唐代詠茶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應針對唐代詠茶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及思想感情的價值進行明確,從客觀的文化角度出發,進一步深化對文學作品價值的認識及了解。詠茶文學作品屬于一種藝術化的表達方式,主要是在生活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文化認同現象,在唐代“詠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從詠茶文學作品的本質特點來看,詠茶文學作品作為重要的文化詮釋[3],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理念的深層次表現,同樣也是一種反映人們現實生活狀態的素材升華表現。因此,在“詠茶”文化創作過程中應從現實著手,從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將唐代“詠茶”文學表現得淋漓盡致。

茶文化在唐代初期已經呈現出一種發展及傳播的趨勢,但是,由于唐代初期人們對于茶文學的認識還不是特別的全面及完善,導致唐代初期茶文化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但隨著唐代文化、經濟及政治思想水平的發展,隨著中外往來及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互動,飲茶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較為“流行”的一個主要生活習慣,在建中元年,大多數詩人對茶文化進行了大量的贊美及推廣,促進了唐代茶文化的發展[4]。逐漸到了唐代中晚期,茶文化已經在文學中處于發展的鼎峰地位,這一時期茶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僧侶的推動,中晚唐時期,絕大多數文人墨客、官員等在吟詩作對、商議政事等過程中均采用的是茶文化,較大程度促進了唐代茶文化的發展及推廣,使得茶文化在中晚唐時期得到了鼎盛的發展,也在社會底層中逐漸形成茶文化,人生生活過程中,不管是茶樓還是飯館都興盛著飲茶之風,茶文化的發展為古代文學添上了較為濃重的色彩,并逐漸的滲透及融入到古代詩詞、繪畫、書法甚至宗教中去,逐漸形成了一種茶的精神文明。唐代文人墨客在品茶及飲茶時對于周圍的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多指在明媚的陽光下,在和風煦煦的吹拂下泡上一壺好茶,仔細的品味及回味茶中的清香,享受生活及美好,方便詩人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到創作詩詞的靈感,實現唐代詠茶文化及作品的創作及發展。

2 唐代“詠茶”的文學內容及風格

2.1 唐代“詠茶”的文學內容分析

唐代“詠茶”文學的內容主要包括詠名茶、詠貢茶、詠煎飲茶、詠茶具及詠采制茶等一整套的文學內容,具體如下:詠名茶是唐代歷史上較為常見的類型,主要是指詩人將特定、珍貴的茶種作為基礎進行創作的詩詞作品,詠名茶的詩詞內容成為了唐代名茶詩詞研究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唐朝歷史上最早的一首關于詠名茶的詩詞是李白創作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5],詩中主要描寫了玉泉寺附近生長在水邊的茗草羅生,玉泉真公經常采來泡茶,面若桃李,活了八十余歲。詩歌針對仙人掌茶的生產歷史、制茶技術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唐代的名茶系列主要包括:蒙頂茶、天柱茶、烏嘴茶、華頂茶、仙人掌茶、小江園茶、昌明茶、九華英等類型,唐朝歷史上的詠名茶詩詞還包括鄭谷的《峽中嘗茶》,其中歌頌及表達了對小江園茶的喜愛之情。詠貢茶是在唐高祖武德三年最初產生的,在中唐時期逐漸形成為較為健全的雙軌制貢茶制度及貢茶院,貢茶院相當于現代社會上的制茶廠,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唐代茶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一定層面上反映了唐代茶文化的興盛及發展。在詠貢茶的詩詞中較為出名的是袁高的《茶山詩》[6],詩中通過對唐德宗時期湖州貢茶事件的描述及貢茶弊端的描寫反映由于統治集團的奢侈腐化、地方官員的貪婪殘暴導致基層勞動人民生活困苦,從側面反映了詩人對統治者的不滿及憤怒。詠煎飲茶是一門茶文化藝術,給唐代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感受及體驗。唐中期時,煎茶的方式得到了人們廣泛的喜愛,多數詩人在詠茶文學作品的表達過程中滲透了對煎茶相關內容及感情的表達,借此表達自己對于茶文化的喜好及體會。如李德裕的《憶茗芽》,表達了詩人對于煎茶的喜愛之情及贊美之情。詠茶具主要是指除了煎茶、飲茶外,并不可少的工具,差距在唐朝屬于詩歌創作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針對茶具的分類、特點等進行詳細的描述及解釋。如唐代詩人陸羽創作的《茶經四之器》中主要針對高雅精致的茶具進行了描繪,表現了茶具是飲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能提高茶的香味、味道及色澤的實用性工具,針對茶具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詠采制茶主要是指對于采茶、制茶技術進行描寫的詩詞,針對采茶過程中的時節、氣候、天氣等的要求進行了明確,對于制茶過程中制茶的過程及注意事項等進行了闡述,方便后人在采茶及制茶過程中進行相應的學習及借鑒。如陸龜蒙的《茶焙》中,描繪了采摘茶葉時的樂趣及欣喜之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時期人們的生活面貌及精神狀態,反映了唐代鼎盛時期發展下人們生活的樂趣。

2.2 唐代“詠茶”的文學風格分析

唐代“詠茶”的文學風格呈現多元化的形式,具有不拘一格的創作特點,唐代涉及到詩歌的種類主要包括絕句、古詩、律詩、寶塔詩等類型,具有一定的特點及特色。在唐代“詠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是七言、五言的樂府歌辭及詩詞等,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這首詩屬于五言古詩詞,主要描繪了仙人掌茶各個方面的詳細內容,表達了李白對于仙人掌茶的喜愛。唐代“詠茶”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的是五言律詩及七言律詩、排律等類型,如白居易創作的《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7]的創作過程中,“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主要表達了白居易對于李六郎贈茶的感謝之情。在唐代“詠茶”文化的詩歌創作中多數詩人會利用垂釣、琴聲等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事物與茶文化相聯系,使得詩詞看上去更加增添了茶文化的意境,讓讀者在讀詩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及感受到詩人描述的那種清閑、優雅的飲茶氛圍,給人一種嫻靜淡雅的意境體會。

3 結語

唐代“詠茶”文學中包括這較多的文學內容,除了文章中重點描繪的名茶、茶具、制茶、煎茶等類型外,還包括詠茶會、詠水、詠茶園等類型,詠茶文學作品中對于各種種類的茶、與茶相關的事物進行創作,進一步促進了茶文化的發展及壯大。在唐代經濟社會興盛發展的過程中,在文化藝術內容及形式的創新發展環境下“詠茶”文化逐漸得到了發展及傳承,促進了古代唐朝文化及生活水平的發展及進步,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唐代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猜你喜歡
貢茶名茶飲茶
飲茶養生De四季區別
送茶五噸
送茶五噸
耒陽江頭貢茶生態觀光茶園景觀茶文化形象設計
永順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順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順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花下飲茶,光陰含香
北京春茶節安徽名茶推介會暨中信太平觀止杯斗茶大賽評審工作總結
月下飲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