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公民意識的塑造

2018-01-19 04:44張宏達
福建茶葉 2018年12期
關鍵詞:茶文化公民思政

張宏達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3)

茶文化從美學思想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種以“茶”為活動對象的文化審美與思想哲學。茶文化思想因其對于人們日常行為有著指引和感化的作用,因而與其他大眾文化相比就更顯得高雅和神圣??v觀近幾年來的高校教育,茶文化的融入改變了高校的思政教育的傳統教育模式,為思政教育和公民意識的塑造創造了更多實踐的機會。在傳統的思政教育過程中,教學通常采用單一的說教方式,在必要的條件下,教師還會采用強制灌輸的形式讓學生背誦相關思政章節。這在整個高校思政教育中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公民意識的塑造要想落到實處,真正發揮思政教育對學生思想素質培養上的作用,就必須選擇正確的茶文化融入路徑,讓高校思政教育與公民意識的塑造同茶文化傳播形成一個疊加在一起的整體。另外,在公民意識塑造的方面,政府的號召、媒體的宣傳等雖然是當下促進公民建立正確意識的主流,但是,除此之外,茶文化的傳播也是塑造公民意識的重要途徑。目前,茶文化傳播的形式多種多樣,電梯間的移動媒體、海報、網站、聊天軟件等等都是茶文化傳播的路徑,而這些正在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窗口,也是幫助公民建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樹立正確思想意識的關鍵。

1 茶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

1.1 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

茶文化已經不再只是在我國本土范圍內流傳的文化,它已經被世界人民認可,成為在世界上流傳度很廣的一種文化。這不僅因為茶文化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還因為茶文化所表現出來的文化精神是具有民族性的,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氣節。我國遍布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他們在我國飲茶風氣的帶動下也漸漸養成飯后一杯茶的習慣。茶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的感染力其最重要的原因還在于茶文化思想中包含有許多跟生活緊密相連的生活哲理。我國傳統哲學思想由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組成,但是,它們傳播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及茶文化,這主要是因為茶文化更貼近于群眾,茶文化思想所闡述的道理對人們的實踐活動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因而更加能夠為人們所接受。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茶文化思想集結了道、儒、佛三家的思想精華,在充分肯定傳統思想哲學的基礎上對三家的思想做了新的整合與詮釋,能夠讓人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生活知識。在現實生活中,茶文化的影子隨處可見,比如茶類詩歌、采茶舞表演、茶具、茶詞等等,而這些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人們通過對這些“茶現象”進行研究,就能夠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有興趣繼續研究我國其他優秀傳統文化。

1.2 促進學生改正鋪張浪費的習慣

優越的經濟條件讓普遍大學生染上了鋪張浪費的惡習。面對美食,很多大學生就喜歡隨自己的心情買下足夠多人吃的分量,然后只享用一點點就扔掉,這不僅是對勞動成果極其不尊重的行為,還是缺乏自我約束力的表現。我國思政教育鼓勵學生養成節儉的好習慣,但是收效甚微。而茶文化中的就有關于節儉的篇章,有助于促進學生改正鋪張浪費的習慣,實現人格的自我完善。在茶文化中,茶圣有過這樣一個觀點:唯節儉之人與擁有高尚情操之人愛茶也。這就表明,節儉、道德與茶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茶圣的觀點上看,如果一個人有鋪張浪費的習慣,他就不是一個愛茶之士,即使是,那么也是“偽愛茶者”。茶圣的這種觀點雖然不能認為是一定正確的,但是,至少可以從中看出,茶文化中一定有很多倡導勤勞節儉習慣的篇章,且飲茶也是一種崇尚節儉生活的表現。我們在品茶之后,第一口的感覺總是苦澀的,之后便可以品出茶葉的清香,而最后等茶水進入到身體里面之后,就可以回味到茶葉的甘甜。而這也是“節儉”理念所要告知給人們的道理:人生都要經歷先苦后甜的過程,因此“節儉”雖苦,但是最后的收獲卻是幸福和甜美的。茶文化在高校的傳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節儉”在個人道德素養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從而自覺地改正鋪張浪費的習慣。

2 茶文化同高校思政教育、公民意識塑造的辯證關系

2.1 三者均統一于同一教育背景下

無論是茶文化、高校思政教育還是公民意識塑造,它們的教育開展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三者均統一于同一教育背景下。茶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公民意識塑造都是用來滿足人們對精神更深層次探索的需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茶文化擁有多種表現形式,在經濟、美術、文學、音樂、體育、旅游活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可以從不同的方面為人們帶來精神上的震撼與共鳴。而這點恰好同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相重合,同時也與公民意識塑造的路徑相一致。另一方面,“以人為本”是貫穿茶文化發展的核心思想,體現了“人性化”在茶文化思想中的重要性,而這正是思政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呈現出的是“紙上談兵”的特點,并沒有真正結合學生實際所需來展開教學。近幾年來,在西方先進教學思想的帶動下,我國的思政教學開始回歸到人性教學,將教學的注意力投放在學生的精神構建上。這就說明,茶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以及公民意識塑造在“人性化”的方面也是統一于同一個教育背景下的。

2.2 三者的主流受眾群體相矛盾

茶文化的主流受眾群體是茶文化愛好者,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流受眾群體是在校大學生,而公民意識塑造的主流受眾群體是全體公民。而在這個其中,不同群體之間就存在對立的一面。茶文化發源于農村,是平常百姓經驗的積累,因此,闡述的都是非常接地氣的生活道理。而高校思政教育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講述的都是崇高的精神和偉大英雄的宏偉事跡,雖然其道理在人們生活中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仍然與平凡人的生活背離太遠。而公民意識塑造由于主要取自思政教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難以施展。這就充分展現出這三者的主流受眾群體具有相矛盾的特點。

3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公民意識的塑造策略

3.1 在學校以及社會上開展“茶主題”公益活動

參加公益活動是激發公民善良的本性,塑造良好精神品質的開始?,F代人們普遍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價值不應該取決于他取得了什么,而應該取決于他貢獻了什么?!辈栉幕瘍热葜幸灿嘘P于價值與奉獻關系的論述。而在這個有些浮躁的社會風氣下,舉辦“茶主題”的公益活動將會有利于學生和社會人士通過在活動中無償的奉獻而實現自身的價值。茶文化的多樣性讓“茶主題”活動可以分多個環節展開。比如茶畫展覽、茶道表演、采茶戲表演、猜茶謎等等。但凡熱愛公益的人都可以參與到“茶主題”活動的環節中,這樣既通過參與茶文化活動而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通過不同環節的表演向世人傳遞了茶文化精神與能量。而這些由公益表演而募集到的資金可以全部捐給偏遠茶企的農村人民,這也是“茶主題”公益活動最有價值的地方。

3.2 將節儉之風踐行到日常生活中

茶文化對“節儉”的習慣非常推崇,在現代普遍大學生和社會人士缺失“節儉”習慣的情況下。高校以及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強制推行節儉之風。對學校而言,具體做法就是在學校食堂推行“光盤行動”。每個學生應該按照自己的食量點餐,對于吃不完的食物學生需要承擔更高額的費用。這樣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學生隨心所欲的飲食行為,從而促進學生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在社會上,公民也應該樹立節儉的意識。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行政策略限制公民在奢侈品上的購買數量,并在社會上對“節儉”的品質做好一定的宣傳工作,從而制造“全民節儉”的風氣,將艱苦樸素的精神進行到底。

猜你喜歡
茶文化公民思政
我是小小公民科學家
論公民美育
我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茶文化的“辦案經”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課“需求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