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道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與滲透

2018-01-19 01:33李成瑤
福建茶葉 2018年6期
關鍵詞:茶道思政精神

李成瑤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

“清、敬、怡、真”構成了我國茶道精神的核心內核,而該核心內核也蘊含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中并被國人所接受。近年來隨著國學熱日漸興起,將茶道精神融合于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則成為了思政教育模式創新的重點與難點。反觀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現狀,以課堂教學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則主要向學生傳遞了政治理論的知識結構,而這并不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之所在。結合大學生群體的人格發育水平和未來的去向,使他們具有健全的社會認知體系,以及符合社會規范的職業觀和價值觀,則應成為高校思政教育所追求的。為此,將茶道精神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則能在茶道精神的核心內核下,引導教師整合自己的教學資源,并以突出學生的思想文化傳承來完成教學任務。

1 茶道精神的內涵解析

結合茶道精神所蘊含的“清、敬、怡、真”四個字,以下從四個方面來展開內涵解析:

1.1 茶道精神之“清廉”

茶道精神所蘊含的“清”可以當做“清廉”來理解,而清廉應具體體現在思想境界之中,并由此來引導當事主體的行為偏好。對于大學生而言,“清廉”不僅構成了他們基本的行為操守,也成為了他們為人處世的風格。在我國社會風氣十分浮躁的當下,培養學生這種精神素養是很有必要的。

1.2 茶道精神之“敬意”

茶道精神之“敬意”不能僅從禮數的角度來理解,還需要從人的行為特征中來把握。即,人應該形成對萬物保持敬意,并對他人保持尊重的態度。這種態度不是故意而為之,而是貫穿個體的整個行為邏輯??疾飚斚麓髮W生的行為特征可知,個人主義之風盛行,使得諸多大學生難以做到換位思考和尊重他人。

1.3 茶道精神之“興趣”

“怡”在這里可以被理解為情趣、興趣,其體現為個體應注重培養自己形成健康的興趣愛好,從而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近年來各大媒體所反饋的信息中,不乏呈現出大學生因情緒失控而做出的失范行為。就其發生原因則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健康的興趣愛好則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1.4 茶道精神之“本真”

何為“本真”,在本文中主要指向真理。茶道精神中的“本真”應從思想深處來把握,即通過探究與思索來獲取事物本來的面貌,這種精神與科學精神相契合,也與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中樸素唯物主義相印證。由此,這也應成為塑造大學生思想境界的目的。

2 茶道精神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切入點

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創新,首先需要解決茶道精神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問題。為此,這里從以下三個環節來闡述茶道精神融合的切入點。

2.1 與高校思政教育生態相融合

高校在長期的思政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教育生態,即以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主題班會為載體的教學環節,并以4門主干課為內容的教學資源庫。在集體備課活動中,教師也逐步形成了思政教學思維定式。在這樣的教育生態環境下,茶道精神若要與之相融合則需要尋找到適合的切入點。筆者建議,可以從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來把握。

2.2 與茶道精神文化特征相融合

前面已經從四個方面闡述了茶道精神的文化內涵,但如何將這四項文化內涵與思政教育相融合,仍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作為軟實力的茶道精神,若只是依照思想到思想的傳遞途徑,則難以在大學生群體中產生共鳴。因此,與茶道精神文化特征相融合需要從形而下來尋找根據,并且這種根據能夠與大學生已有的經驗圖示相匹配。

2.3 與學生學習生活內容相融合

將茶道精神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其最終目的在于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來,且對他們的價值觀、職業觀、審美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這里需要尋找到與學生學習生活內容相融合的切入點。筆者建議,這里可以發揮高校社團的職能優勢。

3 茶道精神滲透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著眼點

具體而言,茶道精神滲透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著眼點可歸納如下:

3.1 著眼于豐富高校思政教育的素材

高校思政教育直接受黨委領導,在創新思政教育模式時也十分重視夯實各類教學資源。目前,復旦大學思政教育創新成果在全國進行了推廣,其中就體現在了教育素材的豐富與發展。因此,將茶道精神滲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來,其應著眼于豐富思政教育的素材,并以其它素材形成友好的合作關系,最終推動高校思政教育事業的發展。

3.2 著眼于適應高校思政教育的資源

前面已經指出,需要在形而下來提煉茶道精神的內涵,并使學生在知行結合的過程中來獲得體悟。那么,這種“形而下”能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得到實現,則直接決定于是否受到高校思政教育的資源約束。與此同時,筆者也在上文提到了需要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相融合,所以教育資源便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資源和實踐教學資源之中。

3.3 著眼于實現大學生人格修養自覺

這里的關鍵詞為“自覺”,即實現茶道精神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夠自覺運用茶文化顯性要件來感悟茶道精神,并使自己能夠從中獲得在處世之道、職業觀方面的啟示。

以上從三個方面所做的著眼點分析,便為下文的實施策略提供了路徑指向。

4 實施策略

根據以上所述,實施策略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強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聯度

由于茶道精神需要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融合,所以這里就需要強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聯度。這里的關聯度主要從二者的分工中來體現,即課堂教學可以作為茶道精神“形而上”的提煉與傳播,而實踐教學則可以作為茶道精神“形而下”的操作與體驗。根據大學生群體的行為偏好特征,應首先通過實踐教學來培育起他們對茶道的興趣,然后再從器物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

4.2 多途徑基于學生已有經驗介紹茶道文化

茶道精神蘊含在茶道文化之中,為了使大學生群體能夠獲取有效的茶道文化信息。思政教育工作者則需要在多途徑下,結合學生已有的茶文化經驗來向其傳遞茶道文化信息。筆者建議,在思政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播放教學視頻,來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茶道文化信息。這里的茶道文化可以以儒家文化圈為區域,進而拓展學生對茶道文化的認知視野。同時,還可以在主題班會中開展與茶道文化知識相關的演講活動。

4.3 通過觀摩和實踐茶道流程開展氛圍體驗

通過“形而下”來賦予學生對茶道文化的個體體驗是十分必要的,為此,在實踐教學中需要通過觀摩和實踐茶道流程,來使大學生感受到其中獨特的氛圍。實踐教學的主體可以為學工部,也可以為招生就業部門,通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觀為己任,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將茶道活動與學生的職業發展相聯系,并針對茶道精神所蘊含的4個核心要義,來促使學生對現有思想狀況進行反思與升華。

4.4 教師引導和精講,向學生日?;顒訚B透

在課堂教學環節和主題班會環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茶道精神的正確認識,并在精講模式下向學生提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借助茶道精神來開展自我心性修煉的方法。同時在學生社團的專題活動開展中,以及在培育健康寢室文化的活動中,將茶道精神逐步向學生的內心世界滲透。

最后指出,高校在對輔導員進行崗位培訓時,需要有意識的向他們傳遞茶文化知識,并以專題的形式來使他們了解茶道精神在塑造大學生正確職業觀上的作用。

5 小結

本文認為,將茶道精神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則能在茶道精神的核心內核下,引導教師整合自己的教學資源,并以突出學生的思想文化傳承來完成教學任務。通過對茶道精神融合與滲透的闡釋,高校思政教育實施策略可從:強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聯度、多途徑基于學生已有經驗介紹茶道文化、通過觀摩和實踐茶道流程開展氛圍體驗、教師引導和精講,向學生日?;顒訚B透等四個方面展開構建。

[1]武麗麗.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謝文平,陸書建.關于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討 [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3):23-24.

[3]周卉.雙向互動的高校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 [J].理論導報,2010(12)::68-69.

[4]張克榮.當代大學生高消費行為分析與引導策略[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0(12):43-44.

猜你喜歡
茶道思政精神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尋跡萬里茶道
論新時代中國茶道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思政課“需求側”
茶道人生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