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地方性茶文化外宣的融合式翻譯
——以川茶文化為例

2018-01-19 01:33白秀敏
福建茶葉 2018年6期
關鍵詞:茶館四川茶文化

白秀敏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外國語學院,四川廣漢618307)

一帶一路為中國茶葉和茶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機,中國茶文化外宣翻譯的研究促進了茶文化外宣翻譯實踐的提升和效果,但綜述相關的研究成果卻不難發現,普遍存在著把中國茶文化當作一個整體向外進行推介,而忽略了地方性茶文化的特色,使得中國茶文化的外宣翻譯呈現出千人同面的特點,很難持續地吸引外國受眾。因此,必須尋求新的途徑,提升中國茶文化的外宣翻譯的實際效果。

1 茶文化外宣翻譯必須具有地方性特色

中國地大物博,中國茶歷史悠久,但是在不同的地區,不僅所生產的茶葉品種、品質有所不同,而且長期以來形成的茶文化也有所不同。如福建人種茶、飲茶已有千余年歷史,民間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而且形成了從茶具、水質、用茶種類到斟飲的各個程序均極為考究的茶文化,“斗茶”遺風目前在福建各地仍歷歷可尋。山東人喝茶,最主要是則是喝,并不注重茶品,所用的茶具一般都比較大,以解渴為主要目的,即便是在茶館待客,也因為性格豪放,而對不太拘泥于禮節性太強的茶道。廣東人的茶文化則更為精細,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而“喝早茶”更是廣東人每日生活的必要環節。

就茶文化的外宣翻譯而言,單純地將中國茶文化概括為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益智養生,顯然是不夠的,因為不同地區的茶文化,體現出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與該地區的地理環境、人文風土、有著割裂不開的關聯。任何一種商品的走出去,都是其背后文化的走出去,真正吸引人的,不單是商品本身,更是商品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千差萬別的中國茶文化,自然不可能采用固定且統一的外宣翻譯方法和手段,只有把地方性特色納入其中,才能夠完整地展現出中國茶文化的全貌。

2 四川茶文化的特點分析

產茶多,茶商少,加上“蜀道難”,運往外省不方便,導致茶葉價格低賤;地理環境決定了四川缺少戰亂,天府之國的土壤保障了人們可以安居樂業,盡情享受人生,而茶館又恰好為辛苦勞作的底層人民提供了休息的好場所,因此,在四川,飲茶就成了一種最盛行的生活方式??傮w而言,四川茶文化有以下特點:

2.1 歷史悠久:最早喝茶、最早種茶

四川是最早喝茶、最早種茶的地方。在秦漢以前,四川一帶已盛行飲茶,據《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介紹:“神農這個氏族或部落最早可能生息在川東和鄂西山區。他們在這里首先發現茶的藥用,進一步把茶當成了采食的對象。后來,他們西南的一支或后裔,分散到四川更廣泛的地區生活,并且在茶的食用基礎上首先發明了茶的飲用?!盵1]西漢年間,四川人就在雅安的蒙頂山上人工栽培了茶樹,后來培育出了被陸羽稱為“天下第一茶”的蒙頂甘露。公元前59年,東漢的王褒在《僮約》中寫到:“武陽買茶,楊氏荷擔?!笨梢?,東漢之際,喝茶不但倍受巴蜀人民的喜愛,更是一種社會風尚,還形成了專門的茶葉市場“武陽”,可見彼時的茶葉已經商業化了[2]。

2.2 雅俗共賞:不分貴賤、相互依存

雅俗共賞是說四川人喝茶,并不介意茶品的高低貴賤,從名茶蒙頂甘露到最便宜的花茶綠茶,都有人喜歡喝:四川地區的茶館的布置和氛圍也與東南內地各省的茶館有著巨大的差別,同一個茶館既有雅間,也有壩壩茶,可供各類人等消費。雅俗共賞的另一種具體表現則體現在各種文化均能夠和茶相互依存:以“雅”著稱的茶和以“俗”著稱的麻將,在四川地區茶館中是割裂不開的一對CP;圍繞在茶館周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民間技藝和營生,如兜售各種小吃、炒貨的小買賣;挖耳捶背剪指甲、看相修腳擦皮鞋等的各色技藝,更與享譽全國的川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茶館即是舞臺,劇院亦是茶館。各種高雅藝術和通俗文化通過茶融合在一起,同時也把不同階層的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寬容開放不排外的地域文化特色。

2.3 生存之道:飲食習慣決定了茶的地位

四川地區獨特的氣候環境決定了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四川盆地氣候濕熱,需要食用辣椒、花椒、麻椒來祛除濕熱之氣,而這些刺激性太強的食物往往會造成人體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應,而茶正是消解飲食燥火的良方。正如《本草備安》中所說,“茶有解酒食油膩、燒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飲消脂肪”的功效。

3 融合式的川茶文化外宣翻譯實踐

融合式的翻譯實踐,是指把與茶文化緊密相關的其他地方性文化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外宣翻譯,舉例而言,如在“麻將文化”、“川劇文化”的外宣翻譯在滲透川茶文化的內容;在川茶文化的外宣翻譯中也融入一定的地方文化,如旅游景點、文化遺產等。

3.1 以地方代表性物質和文化為依托

任何一個地區都擁有自己的代表性物質遺產和文化遺產,四川地區如都江堰、大熊貓和川??;福建地區如土樓、媽祖和客家故事;安徽地區如黃山、徽派建筑和黃梅戲。這些物質或文化的對外宣傳,往往都會涉及到當地的民生,而茶文化正是民生的一個側面,有意識地將茶文化點綴在地方代表性文化的外宣翻譯之中,不僅能夠豐富這些物質或文化的內涵,也能夠引起外語讀者對茶文化的興趣和探索欲。如,在都江堰的官方介紹的英文版本中出現了關于“長壽之鄉”的介紹:“the average life span of Dujiangyan people is 77.1,5.7 years older than that of people in other cities in China,which makes the city‘the Land of Longevity’.”即可以在此增加“And the people believe that drinking tea contributes a lot their longer life”之類的事實表述的語言,這樣就可以使外語讀者對“茶”和“養生”、“長壽”、“川人愛喝茶”產生彼此聯系的整體印象。

3.2 在茶文化外宣翻譯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

與上述方法相對應的,就是在茶文化的外宣翻譯中融入地方性特色文化,既可以豐富茶文化的內容和內涵,也可以起到對地方文化的宣傳作用,使之成為一個整體,讓外語讀者把茶文化與地方文化放在一起形成整體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互相聯系在一起的事物,更容易被識記和理解,而先知識的存儲對于理解新事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這一點上來說,無論是對于茶文化的外宣,還是對于地方文化的外宣,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如,四川川茶集團在英文介紹中以醒目的語言排版形式介紹到:“Based in Yibin,Covering Sichuan,Striking world”,意為“立足宜賓,覆蓋全川,震撼世界”,同時在文中使用了“Sichuan Xufu Tea Industry Co.,Ltd.as the main body of Sichuan Tea Industry Group Co.,Ltd.was honored as(……)‘Sichuan Excellent Private Enterprise’,and ‘Top Ten Private Enterprise of Yibin’,etc.”的表述,考慮到宜賓五糧液在世界范圍內的高知名度,如果能夠將這一點融入到介紹文本之中,就不僅可以讓外語讀者理解“Yibin”這個詞是指一座城市,而且能夠把五糧液、宜賓和敘府茶葉作為一個整體儲存在記憶認知中,從而實現文化外宣的目的。

4 結語

茶文化無法脫離地方特色文化而單獨存在,在茶文化外宣翻譯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外宣翻譯融合在一起,能夠形成多方的合力,使地方文化成為一個整體出現在外語讀者的面前,既可以提升茶文化外宣翻譯的效果,也能夠提高其他相關文化的國際知名度,實現雙贏和互補。

[1]陳祖椝,朱自振.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M].農業出版社:1981

[2]林軍,張瑞涵.巴蜀文化[M].時事出版社:2008

[3]http://english.djy.gov.cn/djycsjs/201507/t20150713_41414.html

[4]http://www.scteag.com/en/Page/?id=1

猜你喜歡
茶館四川茶文化
《茶館》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動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茶文化的“辦案經”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清雅茶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