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分析及思考

2018-01-19 13:36楊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大眾化傳播馬克思主義

楊眉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推進,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建設,進一步要求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時代化。本文立足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人本理念的踐行、傳播方式的創新等方面,闡述了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路徑,加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路徑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中,通過中國化發展,創設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十七大以來,在全面深化馬克主義中國化的同時,堅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時代化的發展戰略,再一次要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重要性,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開創中國發展的新局面。在筆者看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有著良好的傳播動因。中國社會主義的制度環境,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土壤”。在大眾化的構建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為此,具體而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堅持人民群眾為主體,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是新時期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礎,更是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有力“抓手”。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就是為了將馬克思主義理念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向結合,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為理論的大眾化傳播,建立廣泛的群眾基礎。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過程中,理論的“高冷”狀態,一直是制約其大眾化的重要因素。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統一,能夠將理論放到實踐之中,而不再是停留于書本。為此,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是基于理論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注入生命力的重要舉措。

馬克思主義走進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之中,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緊密結合的狀態,為大眾化傳播創設條件。首先,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為人民群眾的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與此同時,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將實踐成功經驗,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發展的重要來源;其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應體現理論的時代性,在傳播中緊扣實踐,提高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價值;再次,馬克思主義要植根于廣大的人民群眾,能解決實際問題、解放思想,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中,所應具備的社會功能。

二、堅持理論實踐中國化,增強馬克思理論的凝聚力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發展,在于馬克思主義解決了中國的發展問題,為中國凝聚發展動力、深化改革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中,應立足中國國情,在中國化的發展中,關注中國改革發展、關心人民群眾生活,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解決人民群眾發展問題中的能力。因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眾化的傳播,需要凝聚人民群眾,將深化改革發展作為大眾化傳播的思想指導。

(1)馬克思主義要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將焦點放在民生領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老百姓的貧困等問題,這能夠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凝聚廣泛的群眾力量。

(2)人民群眾“疏遠”馬克思主義,在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性太強,缺乏實踐中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保障、民生問題的解決。為此,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應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為國家發展提供動力。

(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需要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增強理論在社會發展中的凝聚力、公信力,這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基礎,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集中體現。

三、堅持傳播方式大眾化,擴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力

馬克思主義走向大眾化,關鍵在于如何讓民眾更好地接受它,這就對傳播方式有了更高要求。在傳統傳播方式的構建中,硬性的灌輸性傳播,弱化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也削弱了傳播效能。為此,以大眾化傳播的視角,創新傳播方式,能夠更好地擴大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首先,在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渠道更加多樣化。為此,應依托新媒體平臺,拓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渠道,以更好的適應新的時代要求。通過微信、微博、手機APP等媒體平臺,擴大馬克思主義在人民工作生活中的滲透;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要主動走進人民群眾,轉變傳統灌溉式傳播方式,轉而以雙向互動的方式,提高馬克思主義在人民群眾中的實踐能力,更好地解決人民群眾的切身問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再次,轉變傳播思維,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轉化為貼近民眾生活的語言,并以通俗易通的方式,面向人民群眾傳播。人民群眾聽得懂、從中能獲益,這樣的傳播現狀,不僅能夠提高民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也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影響力,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深度。

總而言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傳播(應刪掉“在”字),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大戰略中的主要任務之一。在筆者看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著力點在于鋪設大眾化傳播路徑,創設良好的內在環境。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人本理念的踐行,全面深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大眾化傳播,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參考文獻:

[1]謝京輝.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多重分析與思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03).

[2]肖國華.新媒體環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途徑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

[3]洪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方式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6.

[4]胡曉,孫念超.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學結構分析[J].天中學刊,2016(04).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眾化傳播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現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