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待花開

2018-01-19 11:17王雪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師愛農夫后進生

王雪梅

【摘 要】“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只有教育有愛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寬待孩子的慢慢長大也是愛的體現,在教育的過程里要撒播各種各樣的愛。

【關鍵詞】愛的教育;寬待

韓國的古書,說過一個小故事。一位名叫黃喜的相國,微服出訪,路過一片農田,坐下來休息,瞧見農夫駕著兩頭牛正在耕地,便問農夫,你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農夫看著他,一言不發。等耕到了地頭,牛到一旁吃草,農夫附在黃喜的耳朵邊,低聲細氣地說,告訴你吧,邊上那頭牛更好一些。黃喜很奇怪,問,你干嗎用這么小的聲音說話?農夫答道,牛雖是畜類,心和人是一樣的。我要是大聲地說這頭牛那頭牛不好,它們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里分辯出來的我評論,那頭雖然盡了力,但仍不夠優秀的牛,心里會很難過……這個故事讓我感慨頗深,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這個命題太大了,它也賦予教師更多的壓力。有的老師說,我自己的靈魂還沒塑造明白呢?我的靈魂深處雖想滿園春色,現實中卻不得不為自己的生活在奮斗和掙扎。我還是喜歡教師是園丁這個叫法,貼切自然。教師也就是個普普通通的人,是在自己成長的同時,和一群比自己年輕的人一塊成長而已。我們寬容了整個世界,也希望世界能寬容我們的靈魂。

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從孔子的“仁愛”到墨子的“兼愛”說明了愛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的思想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學生,教育學生的情感魅力。所以師愛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情動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觀念轉化為外細無聲的春雨,點滴滲透,沁人心脾:有時該在行動的具體而細微的實踐過程。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師愛有時該如潤物如當頭棒喝,振聾發聵,令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師愛施于優秀生,應是錦上添花,百尺竿頭更進一重:師愛惠及后進生,應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奮進。尊重,信任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贊揚,褒獎充斥著愛:批評,處分也體現著愛。教師對學生的愛,目的專一而形式多樣,它滲透于學校工作每一個環節,貫穿于教書育人的全過程。

一、學會傾聽,利用資源

真正的進入小學教育事業,走上三尺講臺,轉眼已是數載。在這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為引發了我對學生愛的教育的一點點思考,愛是多角度的:尊重、信任、嚴格、贊揚、褒獎等等。而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是天真活潑的,從他們嘴里吐出來的語言是最真實,沒有修飾的,怎樣去傾聽孩子們的語言,更確切地說是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成了我的第一困惑。每當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告訴我一些無關乎學習的事情亦或是在課堂上打小報告時,我基本上是將問題擱淺或者敷衍了事,沒有做到有效的利用這些語言資源去引導學生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是我這個年輕老師的失職之處。

二、放下時間,培養習慣

學生習慣的培養,一種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終身受益的。著名哲學家威廉·詹姆斯也說過:種下行動就會收獲習慣,種下習慣就會收獲品格,種下品格就會收獲命運。但是在培養習慣的過程里,很多老師都非常的嚴厲,從老師的角度出發這無疑是為了孩子,也是對孩子的一份責任。孩子也會暫時按著老師的要求做了,但是帶著一點不情愿和懼怕。于是,我深思: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來培養習慣,給孩子多一點點時間,讓孩子有一個形成的過程,收獲一種種好習慣,而這些習慣伴隨孩子一生,無關乎對象、時間、地點?也讓孩子保存童年時間里的一些天真和樂趣,而不是用我們成熟的思想去束縛他們。

三、笑對課堂,快樂教學

教師該如何面對課堂?和一位朋友聊起教學感想時,我問朋友:你上課會笑嗎?她說:我從來不笑的。她還告訴我有個學生曾經問她,老師為什么你都不笑?多么質樸的問題??!在孩子們的心里,想笑就笑,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也許除了哭泣的時候,他們認為就只剩下笑了。我自身也是一個比較喜歡笑的人。走進課堂,我也喜歡微笑面對,總覺得那樣的課堂是輕松愉快的,盡管調皮的孩子看著我們微笑可能會搗蛋,但是如果因此就要我們板著臉去面對所有的學生,難道不認為這樣做對自己、對大部分的學生都不公平嗎?都說嚴字當頭,這確實也是現在最真實的教育現象,我也正一步步被同化與其中,但是這卻不是我最初的目的。我想教師的魅力也絕不是板著一副面孔,更不是讓學生怕老師。教師快樂教、學生快樂學是一個理想的課堂,我相信是有必要去努力塑造這樣輕松的課堂的!

四、詢問真相,規范批評

有時候隨口的一句話可能都會影響學生對課堂的喜愛程度,對老師的信任程度,甚至于他的一生。前幾天一位成績優異的女生在寫作業時,豎式寫到一半空著,課外時間我轉到教室的時候無意中看見了,于是我很隨意的耐心的對她說:你看,你也比較粗心,寫到一半就不寫了,以后不能這樣了。事情也就罷了。然而第二天上課之前,她非常認真、委屈地對我說:老師,我昨天不是粗心不做的,是王同學叫我教她寫作業,所以我就停筆了。聽著她稚嫩的聲音,看著她專注的眼神,那一刻我真的很心疼,為自己的“隨意之作”,或者說批評不到位,不能寫到一半就停筆這是對的,但是當時如果我能停留幾分鐘問問她:你怎么只寫到一半呢?聽聽她的解釋,那么相信小女孩也就不會覺得委屈了。當然后來我也很真誠地向小女孩道歉自己錯批她粗心,同時教育小女孩不管有什么事情都應該完成整道題目再停筆。如此小的一件事情,假若小女孩不解釋,她是不是會一直記著這一份委屈呢?可見教師應該高度注重自己的語言魅力的,多留些時間給孩子,去傾聽孩子的心聲。

五、學會等待

在我的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等待是一種教育力量,如果教師能對學生寄予真誠的等待,那么,對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中的進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后進生,因為后進生也是學生,也是受教育者,是祖國的未來。培養他們,教育他們,讓他們在公開公平的教育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從而成為祖國的棟梁,這是教師的職責。所以作為老師更不能冷漠、歧視、放棄“后進生”,應親近、關愛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與他們進行長期“磨合”,引導他。學生的成長需要靜心期待。教育,需要平靜的心態,需要期待的力量。寬容而不縱容,期待而不無為,有期待才能靜心尋求成長之法,不是有罪就槍斃,有病就手術。靜待花開、微笑期待更是對教育的一種責任擔當,是一種追求的狀態,是一種平靜的力量,是一種信念的堅守,更是一種智慧和底蘊帶給教育的寬闊??吹搅藛栴},更看到了主流,不是無視問題,而是力圖解決問題。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在教育的過程里,我們是不是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多一些表揚和鼓勵,少一些批評。畢竟他們還只是一個孩子,犯錯是他們成長的墊腳石。所以,我想說:請寬帶孩子的慢慢長大吧!俯下身來,認真地看看孩子的世界,從他們的世界里感受他們的純真,傾聽他們的心聲。當回歸課堂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微笑,耐心地培養他們的習慣,讓孩子輕松地奔跑在童年的道路上,快樂而自然,像我們的曾經。endprint

猜你喜歡
師愛農夫后進生
平凡而真摯的師愛
農夫和蛇
農夫和蛇
以師愛詮釋教育
如何對待后進生
“后進生”逆襲成第一
后進生也有真知灼見
回歸自然做個城市農夫
回歸自然做個城市農夫
有一種師愛叫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