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探初中古詩詞創新教學策略

2018-01-19 21:56岳奇孝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意境古詩詞

岳奇孝

【摘 要】古詩語言精練,節奏明快,音樂感強,形象思維豐富,感情色彩濃厚的特點,在古詩教學中,我大膽嘗試,利用配樂歌唱,編譜樂調,情境感染,更改字詞,變換文體,聯想類比,編排情景劇,丹青描繪等多種方式,形象、生動、完美地展示了古詩的藝術魅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刻地領悟古詩的意境,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賞析古詩的能力。

【關鍵詞】古詩詞;意境;欣賞體驗

詩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體驗,是人類精神園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夢幻,是藝術審美金字塔的頂端。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學生能“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這一目標可以說突出了“欣賞”和“體驗”,強調了“積累”和“運用”。而傳統課堂上強調古詩詞的內容的講解,忽視了對詩歌意境的體驗和欣賞。詩詞的語言美、感覺美、意象美、意境美以及教育任務則被置于腦后,一切豐富多彩、蘊含復雜的藝術形象被抽象化、理性化了,凝聚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精粹、活躍著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最純粹的文學樣式被異化為通過考試博取功名的敲門磚。因此我們應積極構建一個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豐富的語文課外活動和良好的語文環境為兩翼的嶄新的詩詞教學體系。這個體系是對重個體輕合作、重接受輕探究、重結果輕過程、重認識輕體驗的行為主義學習方式的否定和揚棄,以“立人”為中心,強化語文活動,優化語文環境,溝通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變封閉的語文教學為開放的語文教學,讓學生通過品讀詩詞去認識社會、感悟人生、塑造自己。為此,筆者在古詩詞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創新,效果頗佳。

一、反復吟詠,創造激勵探究問題的熱情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自主體會,讓學生帶著自己對文本的體會聲情并茂地去讀,畢竟老師的朗讀代替不了學生的感悟,在學生的初讀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然后再范讀或讓學生聽錄音。這樣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口誦心惟,咀嚼體悟,共鳴感奮,潤養身心,化育靈魂,鑄造人格的支柱,積蓄精神的原動力。古典詩詞教學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發現。吟誦涵詠創造了令人陶醉、充滿激情的學習情境,促使主體與主導、作品與讀者進行深刻對話,激勵學生探索的熱情和責任感。

二、配樂歌唱,再現古詩詞節奏魅力

音樂是流動的畫面,悅耳的詩篇。古詩詞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用來演唱的。

古詩詞的配樂演唱則在一定程度上還原、再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使詩詞欣賞真正成為文聲并茂的整體。如在教學蘇軾《水調歌頭》時,配上鄧麗君演唱的歌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輕輕哼唱,一邊體味詩詞的意境。另外還讓學生自己為古詩詞編調或者利用現有的樂調填古詩詞,讓現成曲譜與古詩詞“聯姻”。使學生在唱中背誦、積累古詩詞,在唱中體會古詩詞的節奏美、音樂美,領會古詩詞穿越時空的魅力。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積累的速度,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為古詩詞譜曲的過程就是理解詩意,體悟詩情,融入情感,進入情境,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也為欣賞詩詞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礎。

當然教學中鄧麗君的《淡情幽幽》專輯、楊小林的《綠蓑衣》專輯、林紅的《欲去又依依》、《中華少兒古詩歌曲集160首》等都可以作為古詩詞教學的音樂手段實施的經典資源。

三、情景感染,為理解詩意打下基礎

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詩歌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遠,老師就是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往往還是略知皮毛而不得要領。為發展學生想象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真切地去感受人的情感,古詩詞教學的應注重情景的創設,化抽象為形象。而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具有聲情并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為學生拓寬視野,提供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思維材料。如在教《清平樂·明月別枝驚鵲》時,我先把一組配有音樂的圖景展示給學生:皎潔的月光,廣闊的田野,美麗的村莊,靜靜的樹林,驚飛的鳥雀,千囀的蟬鳴,不絕的蛙叫。再讓學生看圖片描繪情境,此時學生思維像打開了的閘,盡情的敘寫,描繪出一片田間豐收時的景象。更有甚者還想像到自己身臨其境的情境。接著我讓學生為本圖片配上一首詩詞或寫一段畫外音,學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清平樂·明月別枝驚鵲》,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詩人當時的心情,體悟到了本文優美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四、更換字詞,深層次體味詩詞的意境

詩是語言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用字,力求達到一字傳神的效果。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抓住關鍵的詩詞加以啟發、點撥,那么就能促使學生作更深更廣的思考、聯想,從而快速體會詩詞營造的意境之美。而教學中有時讓學生直接體味這些字詞時學生的一下難以理解,而采取變換、更替字詞的方法就會打開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從多角度更深層次的領悟其意境。如教《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把“怒號”改為“猛烈”,說“八月秋高風猛烈”,學生會覺得改成“猛烈”不好,因為“怒號”這個詞既寫出了風的猛烈,又讓我們聽到了風的聲音,更形象一些。還有,“怒號”這個詞中的“怒”字用得特別精彩,它用擬人的方式寫出了風大。如把“卷”字改為“刮”學生認為“刮”太一般化,什么風也可以說是“刮”、而“卷”字就寫出了風是猛烈的。再教龔自珍《己亥雜詩》時把“浩蕩離愁白日斜”中的“白日”改成“紅日”讓學生去體味。學生會想到白日則給人的是凄涼,惆悵之感,而紅日給人的是朝氣蓬勃的景象,這與本文意境不相符。

五、變換文體,進行文本與生命靈魂的對話

中國古典詩詞言約意豐,貴在含蓄,時空跌宕,跳躍騰挪,非聯想、想象不能領悟其意境、意趣?!按猴L又綠江南岸”“紅杏枝春意鬧”“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字風流,境界全出。老師就要啟發學生通過聯想、想象,再現春江碧透、柳綠桃紅、蜂蝶翩躚、鶯飛鳥鳴或者月影姍姍、風來花動、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領會詩句深邃的意蘊和含蓄的感情,獲得閱讀欣賞的愉悅和二次創造的滿足。古詩詞浸潤著漢民族的審美意趣,多借景抒情、體物寫志、詠史寄興、即事感懷,又多用映襯渲染、虛實相生、動靜互見、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扒进B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弊x者只有放眼廣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飄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葉孤舟、一竿魚釣和一孤苦老頭,才能走進一個在宦海中雖幾遭打擊幾度浮沉仍癡守節操、孤寂憤怨的靈魂深處,實現跨越千年的靈魂對話。而教學中老師的講析代替不了學生的聯想、想象,學生也不可能通過老師的聯想和想象走進詩詞的意境、詩人的世界。學生只有在教師啟發下進行聯想想象才能實現讀者與文本的對話,最終實現意義的建構。而聯想和想象在詩詞學習的重要形式——改寫或擴寫文本。因此教學時我不是進行簡單的翻譯而是把更多的時間是花在指導學生,讓學生發揮想象,對古詩詞進行體裁的改變,把詩詞中所描寫的東西串成優美的散文、劇本、現代詩等。通過對改變后的文章體會,再對照原詩進行對照品讀,對其進行再賞析。學生也就能突破狹窄的詩詞意空間,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總之,生活需要詩情、詩意、詩韻。只有把詩詞融進日常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滿眼詩意、滿懷詩情、滿口詩香,在生活中品詩,在品詩中生活,詩詞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畢生的精神追求和寶貴的精神財富。endprint

猜你喜歡
意境古詩詞
踏青古詩詞
我愛古詩詞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國畫的意境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同攜手,走進古詩詞
古詩詞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認知與養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