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國家集合住宅的發展進程研究

2018-01-21 10:23陳飛宇
祖國 2018年24期
關鍵詞:中國德國英國

陳飛宇

摘要:集合住宅是一種人口密度較高的住宅形式,是城市化進程必不可少的發展趨勢。不同國家集合住宅的發展演變反映了其社會經濟、文化、制度、科技等多方面發展,是建筑與歷史文化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就德國來看,集合住宅的發展主要受經濟的發展的影響;而英國集合住宅的發展歷程更多地還要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日本作為現代集合住宅的發源地,集合住宅的發展比較成熟。從我國的社會背景來看,必須公平,有效地發展集合住宅,由政府政策主導,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同時通過科技進步推動集合住宅發展。

關鍵詞:集合住宅 德國 英國 日本 中國

“住宅”一詞是具有復合性概念的名稱,它為人們提供遮風避雨的安全場所,具有多種為人們生活服務的功能,也包括了周邊的自然社會環境。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看,住宅的意義與內涵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居住者需求而有所演變。從狹義的角度看,住宅是適合居住的場所或由其所構成的一處完整的居住單元。廣義而言,住宅還具有實質環境意義和家庭生活意義。

集合住宅指的是人口密度較高的住宅形式,是由于城市聚居而產生,也是住宅隨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1]。在國內外城市的發展中,都存在大量的各類集合住宅。集合住宅誕生于20世紀初期,二戰以后,相對寬松的政治環境使城市集合住宅發展起來,許多國家走出了各具特色的集合住宅之路,很好地解決了戰爭所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這是主要是由于集合住宅的資源投入較小,卻能提供大量的居住空間,緩解了人口密集而土地資源緊張的現象。

我國城市集合住宅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成績斐然,但目前其發展水平依然相對落后,特別是在理論上的研究遠遠落后于歐美、日本和新加坡等國。本文通過對比我國與其他國家集合住宅的發展歷程,來借鑒其它國家在集體住宅上的發展經驗,為我國集合住宅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一、歐洲集合住宅發展進程

(一)德國

作為典型的歐洲國家,德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比中國早了一百多年,且德國是現代建筑的重要發源地,其建筑無論是從藝術、工程、社會角度都值得深入的理解和剖析。在工業革命之前,集合住宅已成為德國城市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展現出了城市發展中的面貌。這一時期,德國人口激增,地價暴漲,公寓式住宅的需求量很大,從而產生了大量公寓式住宅。但由于此類住宅規劃上存在問題,過于密集,且建材和施工質量低劣,易引發火災。隨著工業革命的爆發,人口向城市大規模聚集,城市迅速膨脹,城市空間結構和規模都發生了急劇的改變,推動了德國現代城市規劃理論和住宅理論的建立和發展[2]。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德國政治、經濟、社會危機的全面爆發,政府開始對住宅建設進行干預,而大城市的市政擴張尤為突出。以柯布西耶的“光輝城市”和垂直城市構想為例,他提出嶄新的城市規劃理論,被稱為“城市集中主義”,把城市分為三個區域:市中心、住宅區和田園區,并提出建設高層集合住宅來增大居住密度,從而可將大量剩余土地進行綠化,以解決城市日益嚴峻的交通擁擠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二戰結束后,德國住宅情況一度極其困難。戰后德國經濟經歷了恢復期和振興期,伴隨德國經濟的復蘇,德國的住宅建設也迅速發展,并開始重視建房質量,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建筑標準,這樣的住宅政策也使德國被世界公認為住房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之一。

(二)英國

英國的集合住宅開發的較早,且具有較為明顯的三個發展階段:工業革命時期的萌芽、二戰后的大規模擴展和現代的多元化建設[3]。在英國,集合住宅多為政府和開放商所主導,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因此英國的集合住宅更具有福利性和社會性。

伴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城市化的進程加速,工人運動的興起,人們對住宅和衛生條件要求的提高,集合住宅開始逐漸成為了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在二戰期間,由于戰亂,住房緊張,房租上揚,一房多租的現象導致了住房衛生條件的急劇下降和疾病的蔓延。英國政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下定決心進行集合住宅的建設,由政府資助的集合住宅占了總住宅數的40%。同時,英國政府也頒布了一系列住宅法來實行住房的規劃和改造。在這個時期,倫敦的聯排住宅最為典型,一般為幾個住宅連在一起,用公用墻隔開。這種住宅形式在緩解城市土地緊張的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在很多地方仍得以延續。

二戰后,英國政府對住宅建設的政策重心放到戰后重建和解決貧民窟問題上。一方面,隨著現代建筑運動的興起和建筑技術的發展,英國政府開始將集合住宅轉向快速廉價的高層住宅,來解決戰后住房問題。但很快,這種高層表現出了嚴重的質量問題,1968年,一棟高層建筑的煤氣爆炸使得人們心里對高層住宅產生了強烈的抵觸。后來,這些高層建筑不得不得被拆毀重建。另一方面,為了解決內部城市的住房緊張問題,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城市外圍,也叫“新城”,并取締所有私人房地產公司,由政府組建房地產公司,大力推進新城的開發,這一舉措逐漸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和支持。

二、日本集合住宅發展進程

1868年的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史的開端。明治維新后,日本在土木工程、城市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大力發展,并在明治末期開始了集合住宅的建設。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化的不斷推廣,日本集合住宅的居住單元的面積和房間數量逐漸增加,每個單元容納的功能空間增加,構成呈復雜化[4]。日本集合住宅的建筑風格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開始向西方融合和過渡。而在建筑技術上最大的突破是鋼筋混凝土建筑的出現,有效的解決了建筑火災的大問題。

二戰后,日本國民經濟迅速下滑,工業受到重創,大量人口失業,導致貧困人口的住宅出現了嚴重的短缺。后日本通過大規模的民主改革使經濟民生得以恢復。20世紀80年代迎來了日本的建設熱潮,高品質住宅的建設成為其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5]。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和中心區地價高漲等原因,集合住宅的建造開始放緩,有的地區甚至出現逆城市化進程。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土地價格虛高,集合住宅的建設開始走下坡路。隨著人口與家庭結構的變化,日本進入了城市發展的“后擴張時代”。這個時期的城市建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嚴重的中心區衰退問題。而改善城市的居住環境,對舊建筑的再建設成為了重要的解決措施。

日本集合住宅有著明顯的階段劃分,且經濟與城市化的發展始終引導著集合住宅的發展。城市化發展推動了集合住宅的繁榮,而當經濟和城市化發展到較高程度后,集合住宅的建設進程也逐漸放緩,設計從追求速度轉向提高品質。而后期日本的泡沫經濟和逆城市化使建筑設計師認識到了附加值的重要性,集合住宅開始轉向了個性化設計。

三、中國集合住宅發展進程

中國城市的現代化進程從鴉片戰爭結束后開始起步。外僑的大批遷入與租界的擴展是住宅產業興起的主要原因,其中上海租界區是最為繁榮的住宅產業發展地之一,“石庫門”也是最為典型的中國近代集合住宅的建筑形式。20世紀初期,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迅速,在這些地區出現了一片片西式公寓式集合住宅,大多為3~4層建筑。由于當時土地資源并不緊張,這類住宅的排列并不緊密,且有許多綠化空間。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住宅產業開始處于前所未有的繁榮狀態。但近年來,我國的住宅產業市場一直是畸形繁榮的景象:一方面是大量閑置的豪宅別墅,另一面是普通老百姓一房難求。因此,在我國的集合住宅發展中,應以解決社會性住宅為目標,同時兼顧效率與公平,大力發展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等,才能真正緩解目前大城市住房難的現象。除了人口眾多,住宅用地緊缺等因素,我國住宅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目前住宅建設水平落后、住宅品質低下,粗放型的建設帶來過度的浪費等[6]。因此,也要堅持科技進步,大力推動城市集合住宅的技術、材料的革新和建設,達成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四、總結與展望

住宅的發展歷史就是人類聚落形態的發展歷程。工業革命后,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集合住宅應運而生并成為現代城市居住方式的代表。20世紀之初,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已經發展起了集合住宅的理論基礎。二戰以后,伴隨著集合住宅的建設高潮,部分國家的經濟逐漸復蘇,集合住宅也朝著更加人性和多元的方向發展。德、英、日等發達國家城市集合住宅發展進程上的研究,對我國在集合住宅方面的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胡惠琴.集合住宅的理論探索[J].建筑學報,2004,(10):12-17.

[2]張晟.德國集合住宅研究[D].天津大學,2007.

[3]李欣.英國集合住宅研究[D].天津大學,2007.

[4]張菁,劉穎曦.戰后日本集合住宅的發展[J].新建筑,2001,(02):47-49.

[5]劉東衛.日本集合住宅建設經驗與啟示[J].住宅產業,2008,(06):85-87.

[6]周靜敏,薛思雯,張璐,等.從建筑師的創新成就看集合住宅的發展與演變[J].建筑學報,2009,(08):44-48.

(作者單位: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中國德國英國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國豹2號
英國的環保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英國圣誕節
英國立法向酗酒“宣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