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牦牛腦棘球蚴病的防控措施建議

2018-01-23 08:15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8年1期
關鍵詞:包囊轉圈牦牛

(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雜多 815399)

1 前言

牦牛腦棘球蚴病又叫牦牛腦多頭勤病,是帶科、多頭屬的多頭絳蟲(Mulitceps multiceps)的中絳期幼蟲寄生于腦及脊髓中所引起。多頭坳是豌豆大到雞蛋大的囊泡,囊內充滿透明液體,內膜上生有很多頭節。蟲卵進入牛體后,隨血液到達腦和脊髓中,由蟲卵中含的六鉤坳發育成為多頭拗,其成蟲寄生于犬、狼、狐貍的小腸中。近年來,隨著紅原縣飼養的藏葵、藏狗數量的增加,該病傳播與發生呈上升趨勢。隨蟲體在腦組織中的寄生部位、包囊大小的不同,對腦神經壓迫程度不一,而表現出不同的癥狀,給手術定位造成困難。

2 癥狀體征

2.1 原發型

棘球蚴逐漸增大,造成顱內占位效應,并對腦室系統壓迫和梗阻,以至顱內壓增高。由于包蟲囊腫擴張性生長,刺激大腦皮質,引起癲癇發作,囊腫較大的出現頭痛、惡心、嘔吐,視力減退和視盤水腫等。依囊腫所在部位產生局灶性癥狀如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等。主要的臨床特點是顱內壓增高和癲癇發作。

2.2 繼發型

癥狀比較復雜,一般分原發棘球蚴破入心內期,潛伏靜止期,和顱壓增高期。繼發棘球蚴破入心內,由于大量棘球蚴的內容物突然進入血流,可出現虛脫,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礙以及過敏性反應等癥狀。由于棘球蚴不斷長大,且系多個,分布廣泛,所以該型臨床特點與腦轉移瘤相似。

3 防控措施建議

3.1 高度重視腦棘球蚴病防控工作

對此病的防控工作,行政部門負責牽頭,依靠科技部門,協同各方面力量做好此項工作。注意搞好宣傳工作,增強民眾防控此病意識。根據地方此病流行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防治方案。就目前此病而言,牦牛腦棘球蚴病的防控,不再僅局限在生物學層面,更多也體現出社會學的問題,比如:細粒刺球絳蟲和多房刺球絳蟲終極宿主為食肉類動物,而中間宿主為人、有蹄類家禽及野獸等等。由此,對腦棘球蚴病的防控,務必要提升到應有的重視程度,尤其獸醫界承擔的責任將更大,要充分發揮區域內獸醫防疫網的聯防作用,調動獸醫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切實提升腦棘球蚴病的防控質量。此外,考慮到中間宿主、終極宿主的差異性,加上不同地區地理條件有所不同,對腦棘球蚴病的防控不能千篇一律,務必要切實實際,因地制宜。

3.2 重視此病的宣傳教育工作

通過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調動民眾參與此病防控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集體防病的協同作用,將此病的防控不留死角。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此病防控的長久性,短時間的一蹴而就往往效果不佳。對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力求多元化、多樣化。借助多種宣傳教育形式,廣播、電視、圖片、宣傳欄等等,對此病防控進行到位宣傳?;蛘哒f,將包蟲的防治,直接編寫到鄉土教材中去,為此病的防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3 注意控制野犬的數量

野犬在此病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媒介作用。由此,處于科學防病的角度考慮,務必嚴格控制野犬數量。特殊情況下,應注意及時捕殺野犬,降低此病的易感率。

3.4 定期組織驅蟲防病

藥物防控,在降低此病易感率方面,同樣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常用的藥物,有吡喹酮食餌性劑型,主要用于成蟲期前的驅蟲,每年驅蟲7~8次,能有效控制此病發生。如果能長時間堅持下去,數年后能達到凈化此病的目的。

3.5 做好衛生檢疫工作

做好肉食衛生檢疫工作,尤其在牦牛屠宰旺季,例行好此項工作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旦被發現肝臟有感染包蟲情況,務必妥善進行無公害處理,集中深埋焚燒,或經發酵制肥,禁止將病畜臟器隨意拋食動物。大量的調研實踐中證實:嚙齒類動物為此病重要的中間宿主。由此,切合實際,制定滅鼠計劃,在此病防控中更為關鍵。滅鼠活動中,及時處理鼠類尸體,切斷寄生蟲傳染史,避免此病的擴散和蔓延。

4 手術治療措施

4.1 確定手術部位

(1)病牛直線運動,雙眼失明,包囊多在大腦前端(額葉),靠近中線。病牛自由行走遇障礙物阻擋或在槽前走動時,頭部先偏轉的一側即蟲體寄生側。

(2)病牛轉圈運動,雙眼失明或視力正常,轉圈方向即為蟲體寄生側。

(3)病牛轉圈運動,一側眼睛失明,失明眼側與轉圈方向一致,則蟲體寄生在轉圈方向的對側。病牛向寄生部位對側轉圈,是由于包囊大,囊液量多,寄生側顱內壓增高累及腦底部的視神經所致。根據視神經交叉的原理,手術部位應在視力減退或失明眼的對側。

4.2 手術摘除

術前準備:手術前最好注射止血劑,避免手術導致腦血管出血。確定的手術位置,進行剪毛、消毒。待手術部位,進行局部麻醉。個別性情較差的,建議用二甲苯胺噻唑,全身麻醉。前期準備完畢,對病牛進行保定,通常情況下,固定頭部。側臥保定,確保頭蓋向上。

手術方法,牦牛頭骨軟化部位,以此為中心畫“十”字,經消毒后開口,拋開皮膚。而后,用圓鋸鉆2cm左右的圓孔,取下骨片,將其放置生理鹽水中,暴露腦膜。露出部位,用手術剪剪開小口,呈“十”字剪開。剪開后,由于內顱壓力較大,包囊會自動突出體外。只要順力輕輕拉出來即可。通常情況下,在拉出2/3時,包囊會卡住。此時,取20ml口徑的注射器,穿刺包囊內,將內液抽出。而后,注射95%的酒精2ml每次沖洗,持續2-3次。然后,在手術皮膚處作結節縫合,傷口處涂抹100萬單位的普魯卡因油劑青霉素,或者用碘酒涂抹。取小塊脫脂棉浸蘸碘酊,覆蓋傷口,然后取紗布包住創傷手術部。

[1] 吳衛杰,杜結小,常太勝,等.羊棘球蚴病的防控措施[J].當代畜牧,2016,(11):123.

猜你喜歡
包囊轉圈牦牛
賽牦牛(布面油畫)
牦牛場的雪組詩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走夜路 易轉圈
跟著牦牛去巡山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四川省若爾蓋牦牛藏綿羊包蟲感染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圖版
四川省若爾蓋牦牛藏綿羊包蟲感染分子流行病學調查
羔羊對細粒棘球絳蟲免疫抵抗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