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箏藝術的傳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導向作用*

2018-01-23 23:23丁晨王志軍
黃河之聲 2018年14期
關鍵詞:古箏民族音樂中華

丁晨 王志軍

(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一、古箏藝術所體現的優秀傳統文化

古箏音樂藝術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僅體現著古箏本身的音樂特征,同時具有中國傳統的文化屬性內涵,是千百年來文化演變,匯集而成的一種反映中華民族音樂風貌和特質的音樂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傳承,古箏藝術融入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所吸收,同時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并接納的文化藝術形式,古箏音樂藝術的傳播對于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確立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思想道路,對中華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深邃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廣大文化工作者要培養堅定的文化自信,我國五千多年孕育發展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礎,而古箏藝術文化作為先進的傳統文化,用其自身的音樂魅力,極大的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復興,豐富了人民思想和精神文化生活,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二、古箏音樂文化的發展

(一)國內高校古箏發展現狀

現如今,隨著民族音樂藝術不斷深入人心,民族音樂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學習民族器樂,古箏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古典樂器之一,更是深受人們的喜愛,其悠揚的旋律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樂曲中所蘊涵和呈現的傳統文化更是可以提升彈奏者的文化修養及綜合素質。因此,各個高校音樂學院為迎合廣大學生,相應的開設了各式各樣的古箏課程,學生通過對古箏的學習去感知民族音樂藝術的魅力,古箏課程培養學生實際演奏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以及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

在2018年中國.青島即墨國際民族音樂季中,中國音樂家協會各個高校的院長領導們,對關于《民族音樂對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這一話題進行了研討,在會議上,各院校領導分享了各自學院所開設的民族音樂課程和所組建的民族樂團,值得一提的是,各院校無一例外的均開設古箏課程或是組建了古箏樂團,旨在通過古箏音樂藝術來弘揚中華傳統的文化。例如為我們帶來精彩演出的中國石油大學古箏室內樂團,該古箏樂團成立于2013年,是由專業老師帶隊的具備較高表演水準的室內樂團,定期參加國內外演出,樂團以表演原創新民樂作品為主,并經常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進行合作交流,宣揚中國古箏文化。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支持,同時也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文化的地位和價值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的地位和本質意義。民族古箏音樂藝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古箏課程的開設以及各大古箏樂團的成立,極大的傳播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無不體現著古箏音樂文化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和普及性。

(二)海外古箏發展

中國傳統古箏音樂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發展有著一定的歷史性,最早一批移民海外的華人就帶去了中國的傳統古箏音樂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古箏音樂已然成為海外華人音樂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海外華人古箏音樂文化脈絡。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海外華人華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使得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引發了他們對中國民族器樂學習的熱潮,故而作為中華民族樂器的典范,古箏音樂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在新加坡,古箏藝術通過高校開設課程、專業培訓、群眾普及學習和招賢納士等多種渠道傳播發展。當地政府重視藝術教育,在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國立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拉薩爾藝術學院、萊佛士音樂學院等專業院校開設民樂系,建立能夠培養海外古箏藝術人才的基地。不僅在專業高校開設古箏課程,新加坡政府出臺政策鼓勵各大中小學普及和開展藝術教育工作,南洋藝術學院在1999年成立了少年兒童藝術學校,開設古箏課程,以此來推動兒童古箏音樂教育的普及古箏。該藝校的學生在全國華人古箏比賽中屢獲殊榮,更有不少學生考入南洋藝術學院古箏專業繼續深造學習。中央音樂學院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分設海外華樂古箏考級點,古箏考級的報考人數逐年遞增,當地古箏教師鼓勵學生參加考級以此來吸取經驗從而提高自我箏藝水平。

2017年12月中央音樂學院與美國紐約巴德音樂學院正式宣布合作開辦中國民族音樂器樂表演專業,中國民樂首次納入西方音教體系,這是國外高等院校創辦的第一個中國民族器樂表演專業。中央音樂學院與巴德音樂學院在北京正式簽署了中國音樂發展計劃協議書,計劃2018年秋季開始在巴德學院招收中國民族器樂表演專業本科生,除琵琶、二胡、古箏三個表演專業課程外,還將設立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化課,此項目是海外音樂學院開設的第一個中國民樂學位項目,在新聞發布會上,中央音樂學院學院院長俞峰教授指出:“中國音樂最好的傳播方式應該是從教育著手,就是他們畢業拿到學位以后,大規模進行演出和展示,讓更多的人、更多的學校,來辦我們中國音樂的課程”。

把中國民族音樂藝術文化推廣傳播到全世界,尤其是開展更多更廣泛的國際民族音樂教育,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發揚光大,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結合各地的風俗人情、地域特色,更加豐富了古箏音樂文化在海外的傳播,這對于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乃至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海外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開創性意義。

三、古箏藝術與多種傳統文化形式相結合的體現

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孕育了詩情畫意的古箏韻樂,這些獨具民族特色的箏樂詩情,豐富著華夏兒女的文化生活、強化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古箏音樂藝術不斷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中國優秀文化的琴、棋、書、畫、詩、酒、茶、花、香等傳統元素,無論是在獨特創造的表演形式上,還是新穎別致的箏曲創作上,從各個方面展現古箏音樂與傳統文化的結合融通,體現著古箏音樂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播與推廣所作出的貢獻。

詩詞歌賦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中國也向來被稱作是“詩”的國度。古箏音樂藝術作為極具影響力的中國民族音樂之一,植根于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土地上,其古色古香的音韻與詩詞血脈相連,完美統一的相融合。故而從音樂的角度看,中華傳統文化是具有音樂特性、音樂化的文化。從漢唐到明清,歷經數千年,不乏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沈約、劉禹錫、吳融、李遠、薛能、岑參、蘇軾等文學大詩人的詩詞中,出現古箏的佳句。以琴棋書畫和詩詞歌賦來贊詠箏音、箏藝、箏韻由來已久。唐朝詩人李端《聽箏》中寫道:“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蓖蹙S《秋夜曲》:“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币约鞍拙右椎摹兑构~》;王昌齡的《聽流人水調子》;蘇軾的《江城子》等眾多佳作中,描繪了女子撫琴彈箏的容態神情,通過詩句將彈箏藝人的曼妙指音刻畫的惟妙惟肖。讀到詩句,讓人耳邊仿佛傳來美妙的箏樂,同樣,彈起古箏就會想起這些涉箏詩詞歌賦?,F在很多的演出中,經常能看到古箏配詩朗誦的演出形式,觀眾一邊聆聽古箏美妙的旋律,一邊聽著詩詞朗誦,古色古韻,頗有一番詩情畫意之美。

著名音樂家、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以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睘橐?,創作出的古箏與鋼琴協奏曲《臨安遺恨》,是古箏作品中的典范代表作。用古箏或哀怨纏綿、或剛勁強烈、或委婉凄涼的旋律,把《滿江紅》中婉約融情、慷慨激昂、鏗鏘有力、豪邁奔放的詞句完美的演繹呈現出來。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岳飛一心精忠報國卻慘遭奸人誣陷、壯志未酬身先死的千古遺恨之情。著名青年古箏演奏家袁莎老師在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傾情演繹《臨安遺恨》這首樂曲時,其背后所蘊涵的歷史文化也深深感動著在場的外國聽眾,古箏名曲不僅讓人感受中國民樂魅力,更加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對傳播中華文化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

四、打造古箏音樂文化,彰顯中華傳統文化自信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環境下,不斷與各國文化接軌,越來越多的中國古箏演奏家走出國門,讓蘊含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特色的古箏藝術在世界各國的文化舞臺上大放異彩,他們用古箏動聽的音色、悠揚的旋律以及豐富的表現力展現了中華民族優良深邃的傳統文化,從古箏音樂文化的角度為中國文化自信軟實力的形成和發展推波助瀾。

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在中國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在會晤文藝晚會上,一首古箏獨奏和童聲合唱的《月亮月光光》引人注目,這是在晚會第四樂章《?!こ薄分谐尸F的節目,其所展現的是中西文化的時空對話,古箏獨奏與童聲合唱《月亮月光光》和男高音版的《今夜無人入眠》在舞臺上交互相融,既吸收了民族經典曲目的靈秀,又融合了西方音樂的精華,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頌歌。演奏者是著名的古箏青年演奏家袁莎老師,在采訪中,袁莎老師說:“《月亮月光光》這首古箏演奏曲目旋律柔和優美,充滿詩意。音樂總設計關峽和作曲家鄭陽多次探討,將閩南童謠《月亮月光光》和《漁舟唱晚》進行深度融合和創新。曲目再創作既豐富了樂曲的精神內涵和藝術品位,也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惫殴~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樂器,承擔著繼承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與袁老師一起合作《月亮月光光》的童聲合唱團里都是八、九歲的小演員,120個小朋友組成的合唱團里近一半都會彈奏古箏,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承和發揚。

由中國文化部主辦的“中華文化講堂”系列之“箏與詩——中國音樂文化之旅”活動在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舉行。此次活動也是由袁莎老師主講,多位中外古箏藝術家聯袂表演,旨在讓西方人民全方位了解古箏音樂的藝術文化,采用古箏獨奏、古箏與鋼琴協奏、古箏與小提琴大提琴組合演奏等方式,并加入非洲鼓、陶塤、簫等民族樂器,對中國名曲進行創新演繹,生動彰顯了古箏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自信。

2017年6月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施坦威旗艦店建立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民族音樂美國教學點,同年12月,中央音樂學院與美國紐約巴德音樂學院正式宣布合作開辦中國民族音樂器樂表演專業,這是中國民樂首次納入西方音教體系,是第一個在中國以外的音樂學院設立的中國民族器樂表演專業的學位,這些措舉對于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同時也進一步標志著中國民族器樂在世界音樂中地位的提高,為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走出過門、走向世界舞臺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五、結語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靈魂所在,建設和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加強中國文化自信、塑造國家形象、提高國家精神文化發展的需要。音樂文化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繁榮,是中華文化自信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推動力量,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對豐富人們精神生活、提高人們文化綜合素養、促進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一名古箏專業的學生,因能學習古箏藝術而深感榮幸,在世界文化朝著多元化發展的時代背景趨勢下,古箏學者應立足于中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根基,發揚民族古箏音樂本色,在對古箏音樂形式發掘傳承的同時,開拓創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把富有濃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古箏音樂藝術,展現在世界各地的音樂舞臺。通過古箏音樂文化的藝術語言,樹立更大、更強的民族傳統文化,形成強勁的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國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歡
古箏民族音樂中華
在高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實踐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第一次上臺表演古箏
淺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遇見古箏,置身竹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