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犢牛大腸桿菌病的防治

2018-01-23 08:15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8年1期
關鍵詞:下痢血清型致病性

(山西省大同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西大同 037000)

大腸桿菌病又稱犢牛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新生犢牛的急性傳染病。其特征為患畜劇烈下痢、衰竭和全身敗血癥。青年牛也可發生,常以急性型腸毒血癥的形式出現。隨著集約化養殖業的發展,致病性大腸桿菌對畜牧業所造成的損失顯得日益嚴重。

1 病原

本病由多種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大腸桿菌屬腸桿菌科埃希氏菌屬,有鞭毛,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中等大小桿菌,在普通培養基上能生長,在麥康凱培養基上形成紅色菌落。致病性大腸桿菌與非致病性大腸桿菌在培養特性和生化反應等方面沒有區別,但抗原構造不同。根據大腸桿菌O抗原、K抗原和H抗原組合的不同,可將本菌分成不同的血清型。引起牛發病的致病性大腸桿菌血清型主要有O78、O8、O9、O14、O15、O137、O26、O101等。在引起人畜共患腸道傳染病的大腸桿菌血清型中,又可分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產毒素性大腸桿菌(ETEC)、腸附著損傷性大腸桿菌(AE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T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和產志賀氏菌樣毒素大腸桿菌(SLTEC)等。致病性大腸桿菌具有多種毒力因子,主要產生內毒素、外毒素(腸毒素)、大腸桿菌素等。本病對外界不良因素抵抗力不強,常用的消毒劑均可將其殺滅,50℃30min、60℃15min即可死亡。在寒冷而干燥的環境中能生存較長的時間。

2 流行特點

本病多發生于10日齡以內的犢牛,偶爾1~2 歲的青年牛也可發生。病畜和帶菌動物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主要經消化道感染,亦可經子宮內和臍帶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呈地方流行性或散發性。牛舍潮濕、寒冷、通氣不足、氣候突變、擁擠、場地污穢時,發病較多。營養不足,飼料中缺乏足夠的維生素、蛋白質,乳房不潔,幼犢生后未食初乳或哺乳不及時或哺乳過少、過多等亦可促使本病的發生或病情加重。下痢是本病較緩和的一種形式。腸毒血癥有較高的死亡率,但不多見。敗血癥的病情最急,病死率也最高。

3 臨床癥狀

犢牛潛伏期很短,僅幾個小時。根據細菌毒力、致病性、癥狀和病程發生可分為三型:

(1)敗血型

新生犢牛感染大腸桿菌,往往表現最急性癥狀?;紶倬癯劣?,虛弱無力,心動過速,吸吮反射嚴重下降或消失,黏膜高度充血,脫水,間有腹瀉,糞便呈淡黃色,水樣帶血絲,腥臭。本型多發生于3日齡以內的犢牛。常于癥狀出現后數小時至1天內急性死亡,有時病犢未見腹瀉即死亡;亞急性病例往往出現特定易感組織的臨床癥狀,犢牛常在14日齡內感染發病,表現為發熱、嚴重的臍腫、腹瀉、關節或骨骺腫脹、眼色素層炎和神經癥狀。慢性病例表現為過度虛弱無力,消瘦和因關節疼痛而臥地。

(2)腸型

多見于出生后3d以上的犢牛。病牛體溫升高達 40℃,數小時后開始下降,開始下痢,體溫降至正常。糞便初如粥樣,黃色,后呈水樣,灰白色,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凝血塊及泡沫,有酸敗氣味。后期,患畜肛門失禁,常有腹痛,用蹄踢腹壁。病犢常死于脫水和酸中毒。病程延長則出現肺炎、關節炎等癥狀。若及時治療,一般可以治愈,但生長不良。

(3)腸毒血型

多發生在吮過初乳的7日齡以內牛犢。嚴重病犢多以突然發病而死亡,病程稍長者則可見典型的中毒性神經癥狀(沉郁、昏迷),死前常出現劇烈的腹瀉癥狀。癥狀較輕的犢牛表現輕的腹瀉,可能自行康復。

4 病理變化

死于敗血癥及腸毒血癥的犢牛,常無特異的病變。由于下痢而死亡的病犢,尸體消瘦,黏膜蒼白,呈急性胃腸炎變化。真胃內有凝乳塊,黏膜充血、水腫,覆有膠狀黏液,皺褶部分出血。腸內容物?;煊醒汉蜌馀?,惡臭,小腸黏膜充血、水腫和出血,部分黏膜上皮脫落。直腸可見同樣變化。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或充血,肝、腎蒼白,有時有出血點,膽囊內充滿黏稠暗綠色膽汁。有些病例被膜下有出血點,心內膜 也有出血點。病程長的病例關節和肺也有病變。

5 診斷

(1)現場診斷

根據發生于10日齡內的犢牛,往往未吮初乳或乳量不足,乳汁不良和飼養管理不良,臨床以腹瀉、脫水和神經癥狀為主。剖檢主要為卡他性或出血性胃腸炎變化,據此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查。

(2)實驗室檢查

病原學檢查取材部位,敗血癥為血液、內臟組織、腸毒血癥為小腸前部黏膜,腸型為發炎的腸黏膜,直接涂片鏡檢。本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桿狀細菌,單個或成對,許多細菌有鞭毛和菌毛。分離培養可用普通培養基分離培養,也可用麥康凱或伊紅亞甲藍平板。培養后,可經生化試驗確定菌屬血清型。血清學檢查的方法很多,常對K88、K99等黏著素性抗原用單因子或多因子血清作凝集或瓊脂擴散試驗加以鑒定,也可用MRNA反應或免疫熒光、ELISA等試驗鑒別。臨床檢查,如典型的代謝性酸中毒,血漿中重碳酸鹽濃度降低、pH下降、低血鈉、高血鉀和低血糖是特征性的血液指標。

(3)類癥鑒別

牛大腸桿菌病與牛沙門氏菌病、犢牛梭菌性腸炎、新生犢牛病毒性腹瀉、牛冬痢,牛球蟲病相似,要注意鑒別。牛沙門氏菌病可引起各種年齡的牛發病,而牛大腸桿菌病僅限于犢牛;病變上牛沙門氏菌病以肝、脾、腎等實質器官有壞死灶為特征,牛大腸桿菌病則以胃腸道病變為主。犢牛梭菌性腸炎以排血便為特征,主要病變是小腸黏膜出血和壞死,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犢牛病毒性腹瀉主要發生在6~18個月齡,以嘔吐、腹瀉、脫水為特征。冬痢可引起各種年齡的牛發病,主要為冬季舍飼牛群暴發的急性腹瀉性疾病,排水樣棕色糞便,或全血便,但全身癥狀輕微,很少死亡。牛球蟲病以惡臭的血痢和腸黏膜出血與潰瘍為特征,取腸黏膜和糞便鏡檢,可見球蟲卵囊。必要時,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查來準確區分。

6 防治

6.1 預防

加強妊娠母牛及新生犢牛的飼養管理。妊娠母牛應給予足夠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并適當運動,牛舍產房保持清潔干燥溫暖,搞好環境衛生,母牛乳房保持清潔,加強消毒。新生犢牛不應群養,應手工及時飼喂初乳,不要讓其自由吮乳。同時可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預防本病,用本場分離菌株制成的滅活菌苗接種于臨產前母牛,對預防犢牛下痢有較好的療效。

6.2 治療

本病治療,可選用經藥敏試驗對分離的大腸桿菌血清型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治療原則是抗菌,補液,調節胃腸機能和調整腸道微生態平衡。常選用氯霉素按10mg/kg,靜脈注射,每日兩次;新霉素按0.4萬~0.8萬國際單位/kg,內服或肌注,每日2~3次;多黏菌素,按1萬國際單位/kg,肌肉注射,每日兩次;恩諾沙星內服,按2.5mg/kg,每日兩次;慶大霉素內服,按10~15mg/kg,分3~4次使用;內服磺胺脒10~20 g,每日2~3次。每種藥物必須連用5~7d。有人用諾氟沙星1g、鞣酸蛋白30g,混合喂服,每日兩次,配合慶大霉素40萬國際單位一次肌肉注射,有很好的療效。同時可用重新水合技術配制補液鹽水,靜脈注射或口服,如5%葡萄糖生理鹽水 1000~2000ml,25%葡萄糖300ml,5%碳酸鈉100~150 ml,維生素C5~10mg,10%安鈉咖5ml,配好,一次靜脈注射。亦可口服保護劑和吸附劑。病情好轉后可配合使用活菌制劑,如促菌生,每次5g,每日兩次。調痢生或其他乳酸桿菌制劑,對病犢的恢復有良好的功效。

猜你喜歡
下痢血清型致病性
云南省祥云縣恙蟲病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特點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FDA批準15價肺炎疫苗Vaxneuvance預防6周齡至17歲人群侵襲性肺炎球菌病
我國大蒜主產區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離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東莞地區B群鏈球菌的血清型與多位點序列型的分析
副豬嗜血桿菌河南分離株的優勢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仔豬下痢綜合治療技術
中藥喂產仔母豬防仔豬下痢
仔豬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細胞胞內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的作用
仔豬下痢綜合治療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