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治療

2018-01-23 08:15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8年1期
關鍵詞:子葉胎衣母體

(重慶市渝北區畜牧水產站,重慶 401120)

奶牛分娩后10~12h內,胎衣不能自行排出而滯留在子宮內稱為胎衣不下。正常情況下,產后97%的奶牛能在10~12h內自然排出胎衣。近年因奶牛飼養管理不當等因素導致該病時有發生,發生后處置不正確易導致子宮內膜炎、子宮復舊延遲、子宮脫出、乳腺炎及產奶量下降、奶牛不孕癥等,嚴重子宮炎可導致全身敗血癥死亡。

1 病因病機

(1)特殊組織結構:胎盤是母體和胎兒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包括母體胎盤與胎兒胎盤二部分,母體胎盤即奶牛的子宮內膜,上有許多呈雞蛋大小的突起叫子宮阜,胎兒胎盤上有許多呈杯狀突起的胎兒子葉,子葉緊緊包裹著子宮阜,呈子包母型致密結構。胎兒分娩后,血液供應中斷,子宮阜絨毛膜萎縮,伴隨子宮收縮,逐漸與胎兒胎盤子葉分開而胎落。病理狀態下子宮阜在產出胎兒后仍充血,母體胎盤與胎兒胎盤結合部嵌力不能降低,胎衣不下即發生。

(2)產后子宮收縮乏力:牛是單胎動物,在懷雙胎、胎兒過大、胎水過多情況下,產前子宮過度擴張,易導致產后子宮收縮乏力;胎兒過大或宮頸開張不全,產出困難而助產,導致奶牛疲乏,易形成宮縮乏力;助產子宮頸撕裂傷而劇痛,也易致宮縮乏力而胎衣排出延時。

(3)飼養管理不當:飼料單純,長期使用單一或品質很差飼料原料,如玉米面、豆餅粉、麥麩等物質,導致日糧中鈣、硒以及維生素A和維生素E缺乏;過度消瘦,過度肥胖,老齡,干乳期運動不足,光照時間短,干奶期過短等都可導致子宮收縮乏力。

(4)孕期胎盤感染:母畜孕期胎盤感染如布氏桿菌、胎兒弧菌,滴蟲、霉菌等病原體,引起子宮內膜炎癥與胎盤炎癥,結締組織增生,導致子包母型嵌頓緊密粘連,引發胎衣不下。

(5)胎盤成熟度:胎盤一般在妊娠期滿前2~5d成熟,成熟后胎盤子葉組織膠原化、纖維膨脹,子宮腺窩上皮層變平、組織變松,這些變化易于胎盤脫離。未成熟胎盤缺乏上述變化,導致產時不能完成分離過程。據報道,胎兒在240~265d產出時,胎衣不下發生率可達50%以上。胎盤老化時,母體胎盤結締組織增生,子葉表層組織增厚,使絨毛鉗閉在腺窩中,不易分離,導致該病發生,過期妊娠時常見。

2 臨床癥狀

胎衣不下臨床上分完全性不下與部分不下二種,完全不下指胎兒胎衣完全與母體粘連,沒有從子宮內排出,可見部分胎衣懸掛于奶牛陰戶外;部分不下指胎兒胎衣及胎盤部分已經排出體外,只有部分胎盤仍與母體胎盤粘連未脫落排出。診斷依據主要是檢查胎衣的完整性,以及在惡露中是否有胎衣碎片排出。產后見奶牛在正常時間內未排出完整胎衣,惡露排出時間延長,內含腐敗的胎衣碎片,產后仍拱背舉尾、弓腰努責、煩燥不安等癥狀。若時間長,出現胎衣腐敗,腐敗產物吸收后可出現全身中毒癥狀,如體溫升高、食欲不振、胃腸機能減退、反芻減少等。

3 治療方法

產后12~24h未見胎衣排出即可處理,夏季宜早,冬季可稍遲。治療以及抑菌、消炎、促使胎衣排出為原則:

(1)20%葡萄糖酸鈣與25%葡萄糖液各500ml靜脈注射,配合濃度為70%的長效土霉素溶液20ml肌注,每日一次,連用3d。

(2)土霉素50片搗碎,混入10%鹽水1500ml中,子宮內一次性灌注,促使胎盤絨毛脫水收縮,而從子宮阜中脫出,藥后4~6h即見胎衣排出。如不見效,可隔日再用一次。

(3)肌肉注射大劑縮宮素,促進子宮收縮,加快胎衣排出。須在距生產時間不久,體內雌激素濃度比較高時有效,如生產時間已超過48h,在應用大劑量縮宮素之前,需預先8~12h注射雌二醇造成縮宮素發揮作用的環境,縮宮效果才明顯。

(4)手術剝離:剝離時間宜在產后24~48h內,夏天宜早,冬天宜晚,過早易出血,過晚易腐敗。術前注射安絡血,術后向子宮內注入青霉素,鏈霉素等。因手術易致子宮黏膜損傷,造成母畜的二次傷害,導致不孕癥等,近年已不提倡。

4 預防措施

(1)孕期開始按營養需要供給全價配合飼料,加大干乳期母牛的運動量及光照時間控制,產前一月補充亞硒酸鈉、VE、產前三周與二周各肌注一次VD3,產前一周降低精量飼喂量,可有效降低本病發病率。

(2)分娩當天奶牛頸部皮下注射初乳,一般一次性頸部皮下注射初乳20ml,可有效降低本病發生率。

(3)生產后盡早讓仔畜吮乳,讓母畜舔干仔畜身上的黏液,有條件的收集羊水2000ml以上,候溫一次灌服;肌注催產素50IU,可有效降低本病發生率。

(4)產后立即灌服益母紅糖夫皮湯(益母草500g,煎汁倒出加入紅糖500g、麩皮1000g),候溫灌服;或產后立即灌服“桃紅益母生化湯”煎劑(桃仁50 g、紅花20g、益母草150g、川芎30g、當歸50g、熟地50 g,艾葉50 g、丹皮50 g、炮姜30g),對減少胎衣滯留,加速惡露排出,促進子宮復原有較大幫助。

5 結語

(1)加強飼養管理,孕期按奶牛營養需要飼喂全價配合飼料,產前二至三周二次注射維D3針,產前一周減少精料飼喂,可有效降低本病的發病率。

(2)產前二月每日讓奶牛自由運動3~5h,妊娠后期減少冷熱應激因素對奶牛的影響,讓奶牛足月妊娠生產,對降低本病發生,有重要意義。

(3)治療方法一般少選手術剝離法,近年多采用高滲鹽水配合土霉素灌注法,操作簡便,經濟實用,療效確實。

猜你喜歡
子葉胎衣母體
黃瓜貼接苗砧木子葉淀粉代謝的動態變化特征
Investigation of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s by pulsed and DC bias transient current technique
南方規模奶牛場胎衣滯留發病規律研究
胎衣加贅物預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觀察
蒲公英
牦牛產后胎衣不下的診斷及治療措施
牛、羊胎衣不下的臨床診治
故鄉
向日葵單子葉和三子葉突變體的形態特征
三種稠環硝胺化合物的爆炸性能估算及其硝化母體化合物的合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