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之舞之以盡神”
——鼓在祭祀舞蹈中的精神內涵

2018-01-24 01:51劉秋彤萬詩蕓
黃河之聲 2018年12期
關鍵詞:鼓聲薩滿儀式

劉秋彤 萬詩蕓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8)

在遠古的蠻荒時代,鼓被尊奉為通天的神器,作為祭祀的主要器具,并在狩獵戰爭的活動中都被加以廣泛的使用。起初先民們敲擊石器給予舞蹈助興,如在《尚書·益稷》描述:“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進入陶器時代,人們運用陶土燒制了“土鼓”這也是鼓得最初形態,依據《禮記·名堂位》中:“土鼓、蕢桴、葦草、伊耆氏之樂也”的記載,也揭示了先民們在樂舞活動中已使用蕢桴來擊打陶制的土鼓。再者依據晉《后漢紀·和帝紀上》記載:“古者民人湻樸,制禮至簡,污樽抔飲,可以盡歡於君親;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蔽覀兛梢钥闯?,古人以敲擊土鼓來敬之于鬼神,揭示出了此時的土鼓已具有祭祀的功能。

進入周代時期,人類生產力的提升,土鼓發展成為了用原木做成鼓腔,再蒙上獸皮制成皮鼓,并專門建立了管理鼓樂的機構,設定了“鼓人”的官職,建立了一套鼓樂制度,使得鼓樂在國家祭祀和禮儀樂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周王朝為鞏固政權,制禮作樂,確立了一整套典章、禮儀、規矩、制度使得樂舞的發展得以規范。蠟祭,是周代每年于十二月祭祀與農事相關的諸神禮儀,是初民們在豐收后祭神謝恩的祭祀活動,在《周禮》中記載:“凡國祈年于田祖,吹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國蠟祭,則吹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梢砸姷迷谄砬筘S年和年終舉行蠟祭儀式時,人們會敲擊土鼓來來取悅神靈,以息萬物。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事物的生產和先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而蠟祭主祭四方農神,因此蠟祭是我國古代社會中重要的祭祀儀式。此外,鼓在我國的五禮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伴奏之樂,源于《周禮》中記載:“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說明鼓在的廣泛運用,在祭禮、軍禮、勞作中都有更加規范的運用,例如其中六鼓就分別指:“雷鼓—鼓神祀、靈鼓—鼓社祭、路鼓—鼓鬼饗、鼖鼓—鼓軍事、鼛鼓—鼓役事、晉鼓—鼓金奏”。這些鼓的規范運用在當今的民間舞中仍舊留有遺意,比如在山東的“鼓子秧歌”中,每當表演前要去土地廟前進行鼓舞表演以祭社,并沿途撒上小米、紙錢等供物,這一風俗就留有“鼓祭社”“鼓鬼饗”的古風遺俗。

除以上的蠟祭,儺祭中的儺舞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的遺存,這是一種以驅鬼除疫為目的的祭祀儀式。在商代的驅鬼除疫活動中已具有固定程式,至周代將其主持著稱為“方相氏”,《周禮》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自周代以后儺祭的儀式一直沿用于宮廷之中,在春秋時期的《論語·鄉黨》中記:“鄉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此時的儺祭通常依據人數、規模等不同范圍在每年春、秋、冬三季舉辦級別不等的儺祭儀式。如:全城參與舉辦的“國儺”、宮廷室內舉辦的“天子儺”、民間舉辦的“鄉人儺”等。在儺祭中跳的部分稱之為“儺舞”,其主要伴奏來源包括鑼、鼓、鈸等打擊樂器,其中鼓是作為主要伴奏而存在的,可以說鼓在儺舞的儀式過程中以前奏、伴奏、尾奏形式得以呈現,已達到烘托氣氛、控制整體節奏、配合完成各種舞蹈動作的轉換,根據輕、重、緩、急的多變效果來傳達情節信息及情感氛圍。

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除以上所舉例的古代祭祀舞蹈儀式,在其它少數民族的祭祀舞蹈中鼓也是具有崇高寓意和價值作用的。在我國屬于阿爾泰語系下的蒙古族、達翰爾族,滿通古斯語族的鄂倫春族、滿族、錫伯族等信奉的薩滿祭祀中有“抓鼓”、“太平鼓”等鼓舞,前者為圓型,后面用環形的繃線系成;后者為半弧形的鼓面,下有一根鼓炳以便拿取。在薩滿祭祀舞蹈中,通過“薩滿”這一神職來進行天地人神之間的溝通,這一祭祀儀式也可稱之為“跳神”,由于民族差異,盡管這些民族所信奉的薩滿儀式大同小異,但在細節習俗方面卻還是有所區別。有關滿族的薩滿祭祀儀式在《雞林舊聞錄》中記載:“薩瑪教為東夷一種宗教,在昔滿洲人亦迷信之。凡人患病,輒延巫,覡至家,左執鼓以鐵絲貫錢數十橫系鼓之兩耳,肋肩蹈足而行,援桴鼓之......”,依據古文記載可見,滿洲人患病時會請巫者于家中,進行跳神,利用鼓聲和舞蹈的表現形式,舉行與神溝通,祭祀神靈、祖先和祈福治病的儀式活動。薩滿認為鼓象征著坐騎,可以承之飛升于天的坐騎,鼓聲予以出神的薩滿召回的作用,那咚咚的鼓聲是薩滿回往的牽引,其鼓點非常豐富具有3點、4點、5點、7點等諸多鼓點,其配合腰鈴加以頌唱,鑼鼓通天,鈴鼓刷刷作響,依據不同的祭祀場合配合不同的鼓點節奏,營造出歡快的氣氛,但更多的是端莊肅穆的神秘氛圍,具有一種威嚴神圣的氣魄。

此外,我國的鼓樂器在青銅器時代,創造出了銅鼓和銅鼓舞。銅鼓,在古代具有多種用途,它既是樂器、禮器,也是權利和財富的象征。依據出土文物的觀察,大多銅鼓周邊鑄有蟾蜍、翔鷺、云紋、羽人舞蹈等圖騰裝飾,中心部分鑄有太陽造型的紋路,由此可反映出我國祖先們早期圖騰崇拜。在我國壯、苗、瑤、布依等民族中現在仍然留有銅鼓舞的遺存,一般都配合著蘆笙、大鼓等樂器進行伴奏,其舞蹈跳法與風格都各有千秋,別具一格,他們以不同的層面繼承著古代銅鼓舞的祭祀功能與民間習俗。

南有銅鼓,北有皮鼓①,我國從原始的土鼓、木鼓、銅鼓到皮鼓,再到當下各式各樣的現代鼓,每一種鼓都具有自身的獨特韻味,材料形狀不同,其擊打出的聲音也有著極大的區別,因此每種鼓類所運用的場面也各不相同。例如:土鼓、陶鼓相比木鼓、玉鼓、皮鼓等聲音較為低悶,不及其它材質的鼓聲清脆,通常運用于較為莊重的祭祀儀式和戰爭祭典場面之中;而皮鼓、玉鼓等較為清脆的鼓樂常運用于民間喜慶豐收的祭祀、宮中冊封慶典等樂舞之中。再者依據鼓的形狀不同,持鼓方式和擊打力度也有所不同,常見有圓鼓,大鼓,小鼓,扁鼓、腰鼓、胸鼓等;其名稱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也有著不同的稱呼,例如:太平鼓,堂鼓,花盆鼓,排鼓、套鼓,八角鼓,花鼓、腰鼓、抓鼓等。

雖然鼓的稱為和使用形式不同,但其在祭祀舞蹈中的精神內涵卻有著相似的意味象征,筆者將其簡易總結為以下幾點:1、祭祀中鼓聲如雷聲般震耳,雄厚的音色傳遞著人間的信息,象征人與神之間精神溝通的法器;2、利用鼓點節奏渲染祭祀空間,烘托著祭祀場景的情景氛圍;3、在戰爭祭祀儀式中,那莊重的音色凝聚著人心,指揮著戰士,鼓舞激勵著人們的精神,并具有規范軍心秩序的作用;4、在喜慶豐收和再現狩獵的祭祀舞蹈中,那歡快的、聲勢浩大的鼓聲再現著人們勞動的場景和狩獵時激戰的情景,增強了族人的凝聚力和自豪感;5、在驅鬼除疫的祭祀舞蹈中,人們將鼓作為驅除鬼怪病疫的法器,在隆隆的鼓聲中迎神驅鬼。筆者依據以上不同類別的祭祀舞蹈對其進行簡易總結,“鼓”作為傳統的擊打樂器之一,在祭祀儀式中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其音色和節奏特點是其它樂器無法代替的,鼓從最初在祭祀舞蹈中作為伴奏樂器到現今民間流傳的鼓舞融合,都傳承體現著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我國鼓之舞之的民俗積淀著我國“鼓樂、鼓舞”的歷史文化。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還應當加強對其的關注,利用好鼓文化,發揚中國傳統藝術,創造出新時代下優秀的鼓文化藝術作品,弘揚鼓文化民俗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

注釋:

① 賀尤佳,賀平.中國鼓的民族文化內涵及社會功能解讀—以陜西省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5,07:106-109.

猜你喜歡
鼓聲薩滿儀式
鼓聲鏗鏘頌黨恩
非遺背景下薩滿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研究
——以吉林省為例
十歲成長儀式
儀式感重要嗎?
腰鼓
何為薩滿:人類文明史的眼光
一面鼓
淺談滿族裝飾紋樣中的薩滿文化元素
Talking strategies
薩滿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