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和健康宣教的臨床效果

2018-01-24 07:14馬文娜
中國醫藥指南 2018年7期
關鍵詞:腦梗死康復急性

馬文娜

(朝陽市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遼寧 朝陽 122000)

腦梗死是一種急性發作的腦血管疾病,通常在安靜狀態下發病,且發病前不具有明顯征兆,發病后48 h內臨床癥狀及各項指征達到高峰,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1-2]。目前,急性腦梗死患者在經治療后,多數能夠挽救患者生命,但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會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無法恢復到發病前狀態。因此,如何幫助急性腦梗死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成為近年來急性腦梗死治療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3]。臨床護理路徑是指以患者為中心,進行規范化診療及護理的一種新模式。本文旨在研究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和健康宣教的臨床效果,故對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治療老年腦梗死的110例患者資料進行回歸性分析,采用分組對比的方式進行研究,現將研究數據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對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治療老年腦梗死的110例患者資料進行回歸性分析,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采用數字奇偶法進行隨機分組,偶數劃入對照組,奇數劃入試驗組,各55例?;颊呷朐寒斕炀蓄^顱CT及MRI檢查,并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為初次發病。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56~75歲,平均年齡為(64.08±5.37)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55~74歲,平均年齡為(63.72±5.67)歲。以上患者資料均為隨機選取,不存在特殊性,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故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護理的主要內容是對患者的日常治療、飲食、康復、用藥等進行護理,并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健康宣教,治療同時對患者做好心理疏導;觀察組患者接受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下的護理,內容如下:①第1天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簡單評估,對患者的既往病史、伴生疾病、過敏史等進行了解,向患者介紹病區的基本情況、責任醫師、責任護士情況,對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講解,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②第2天完善相關檢查,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在用藥及飲食方面給予指導,告知患者儀器使用情況并對治療進行說明;③第3~6天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患者如有吞咽障礙需為患者留置鼻飼管,向患者家屬普及相關知識,講解注意事項,鼓勵患者家屬積極配合治療;注意患者在臥床期間患肢擺放,避免發生褥瘡、痙攣等,告知患者用藥劑量和種類,對藥物不良反應進行告知,指導患者進行床前恢復鍛煉;④第7天-出院前3 d對患者護理情況進行評估,鼓勵患者進行吞咽恢復訓練,根據患者病情拔出導尿管、鼻飼管等輔助插管,囑咐患者及家屬對穿刺部位進行熱敷,避免出現紅腫、淤血等;患者出院前給予患者康復指導,明確患者回院復查時間,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自身血壓變化,血壓應控制在140/90 mm Hg,出院后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攝入過多脂肪、糖分及鹽分,注意維生素、氨基酸及鈣質的補充,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并配合適度鍛煉,叮囑患者如出現任何異常情況,需立刻前往醫院檢查就診。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分,并在患者中展開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

1.4 療效評測:向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與健康知識問卷,護理滿意問卷得分>90分為滿意,70~90分為較滿意,<70分為不滿意;健康知識問卷共20題,每題5分,共100分,回收后計算平均分。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能力評分與護理知識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在治療后均有改善,觀察組患者評分為(59.8±10.2)分,遠高于對照組患者評分(44.3±6.8)分,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知識評分為(85.7±3.5)分,遠高于對照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67.3±4.2)分,以上數據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55例,53例滿意的護理滿意度高達96.36%,相較于對照組患者55例,45例的護理滿意度81.82%,存在明顯差異,數據差異經檢驗,得出P<0.05,即存在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突發型腦血管疾病,老年人發病率較高,發病后48 h內病情發展至高峰,如不能及時治療可能威脅患者生命[4]。急性腦梗死雖然可以治療,但其對患者腦部造成的傷害不可逆,如何改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成為急性腦梗死治療中的重點,研究數據顯示,有效的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5-6],因此本文就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和健康宣教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得出以下數據。

兩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在治療后均有改善,觀察組患者評分為(59.8±10.2)分,遠高于對照組患者評分(44.3±6.8)分,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知識評分為(85.7±3.5)分,遠高于對照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67.3±4.2)分,且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達96.36%,相較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81.82%,存在明顯差異,數據差異經檢驗,得出P<0.05,即存在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能夠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提高患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魏星.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首次腦梗死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9):369-370.

[2]李冬梅.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腦梗死患者康復功能鍛煉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5):245-246.

[3]武曉玲.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腦梗死患者康復功能鍛煉護理效果評價[J].心理醫生,2015,21(11):166-167.

[4]張淑娟.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康復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2015,29(10):155-155.

[5]李燕,夏秀云.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康復功能訓練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10):86-88.

[6]張曉麗.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康復功能鍛煉中的應用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23):105-106.

猜你喜歡
腦梗死康復急性
康復??漆t院康復設備維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討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體感交互技術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
64排CT在腦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及影像學特征分析
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HBV相關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轉陰率的Meta分析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作用探討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5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