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專業民族聲樂發展現狀之問題與對策

2018-01-24 22:12翟社泉中國音樂學院
民族音樂 2018年4期
關鍵詞:聲樂民族

■翟社泉(中國音樂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我們與世界各國之間的音樂文化交流也越來越廣泛。國際間科學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國音樂需要走向世界,中國聲樂文化需要融入國際聲樂主流,彰顯其東方歌唱的樂音之美。世界歌唱愛好者渴望了解中國聲樂,而民族聲樂則無疑肩負著向世界傳播中國音樂文化的重任。

改革開放以來,專業民族聲樂的教學與演唱實踐,在我國經歷了飛速發展,如今大專院校的專業教育已發展到空前的規模,國家音樂院團的舞臺演唱水平也達到了歷史的新高點。民族樂壇積累了大量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歌唱國家、歌頌民族精神,激勵人們奮發進取、實現理想,兼具藝術性與思想性的優秀聲樂作品,其中包括大量民族聲樂藝術作品和歌劇作品以及民歌特色濃厚的古曲。與此同時,在我國歌壇及高等音樂專業院校,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中國民族聲樂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雖然成就輝煌,但近年來社會生活發生的新變化和音樂環境出現的新情況,對我國民族聲樂的繼續進步提出了新的挑戰,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尋找解決發展中出現新問題的方法與路徑。

■三十多年來民族聲樂的發展脈絡

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對當代我國各項事業歷史進程影響深遠的文化大革命終于結束,隨之而來的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之要務,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乘著1978年科學技術大會的東風,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大發展迎來了新機遇,與此同時,文革期間停招十年的高?;謴徒y一招生,由此,我國民族聲樂的專業教育與舞臺表演也迎來了春天,走向了正規。由于歷史原因,于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曾在文革期間響徹祖國大江南北、工廠學校和城鄉村鎮音樂舞臺的革命樣板戲,迅速淡出人們視野,逐漸被《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青春啊,青春》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嘎達梅林》 《我為祖國獻石油》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誰不說俺家鄉好》等,以及《我愛你,塞北的雪》 《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作品所代替。郭蘭英、郭頌、朱逢博、李谷一、吳雁澤、蔣大為、姜嘉鏘、彭麗媛、閻維文等一批深受人民喜愛的歌唱家,在激烈的專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開始走進人們的音樂生活,他們的歌聲通過舞臺、晚會、錄音盒帶、影視插曲、以及工廠村鎮的高音喇叭傳播,飛向祖國各地,相伴人們的生產勞動,相伴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相較于文革期間我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一時期歌唱家們的演唱主要采用的是民族樂隊伴奏形式,其演唱效果地道純粹,風格鮮明,鄉音鄉情,感染力強。今天回想起來,當年民族聲樂歌唱家所演唱的聲樂作品,仍清晰響徹耳畔,那些原生態般的質樸深韻,來自工廠,來自農村,來自有血有肉的一線現實生活,如天外來音,如有源頭的山澗泉水,脆亮圓潤,“聲振林木,響遏行云”,委婉激蕩,沁人心脾,令觀眾流連忘返,久久沐浴在健康、陽光、充滿激情和正能量的快樂藝術氛圍之中,激蕩潤澤著人們的心靈。

關于當時民族聲樂演唱與樂隊伴奏形式所留給觀眾的強烈感受,在2016年的一次敘談中,我國著名民族聲樂專家金鐵霖、指揮家曹文工、音樂理論家趙志楊等談及當年對民族聲樂演出的盛況印象時,倍加稱贊,十分懷念,并特別提到中國音樂學院曾經為本科生所配備的民族樂隊伴奏課,是多么的合理、科學!他們一致認為當年民族聲樂的路走得范兒正、健康,而今天的民族聲樂表演者想要再采用民樂隊伴奏去演唱,已經是很高的奢望了。對此,我們不難感受到這仿佛是一瞬間的變革。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全面深化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我們的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物質生活也很快提高。這不僅促使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在藝術文化生活方面,我們也借鑒了國外各種各樣的專業演唱形式和專業比賽形式,這也極大影響并且推動了我國民族聲樂大專院校的教學科研與舞臺表演的跨越式發展。1983年的春節晚會上,李谷一表演的七首獨唱、兩首對唱的民族聲樂作品,借助現代化電視媒體的傳播力量,迅速傳遍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進入千家萬戶,對民族聲樂的推廣普及起到了關鍵作用;1984年央視首屆青歌賽的舉辦,使新時期的民族聲樂專業在作品創作、表演方式、歌唱技巧與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提升,起到了引領與示范的效應,也為民族聲樂專業表演者提供了高規格的展示平臺。自此以后,全國各省市電視臺、音樂家協會、文化管理部門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聲樂比賽接踵而至,從不同級別、不同層面上選拔出各路優秀聲樂人才,充實到民族聲樂的演唱陣營中。尤其是近十多年來,我國民族聲樂已經走向了國際音樂舞臺,國際聲樂交流演出迅速升溫,其中李谷一、吳雁澤、彭麗媛、宋祖英等國家級歌唱家,對于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聲樂演唱藝術之魅力,碩果累累,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的歌唱得到國內廣大觀眾的認可喜歡,而且在港澳臺地區也深受歡迎;不僅在華人居住的地區留下他們的足跡,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展示中國歌唱家的風采。這期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創作歌曲《再見吧,大別山》、民歌改編曲《蘭花花》,歌劇《黨的兒女》等優秀作品影響深遠,膾炙人口。

從我國民族聲樂專業教育方面來看,以中國音樂學院金鐵霖教授為代表的國家級民族聲樂教學團隊,自1981年開始,站在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跨越式發展的前沿陣地,承前啟后,以“繼承傳統,借鑒外來。古為今用,洋為我用”為指導思想,從宏觀戰略層面提出民族聲樂科學教學的具體實施原則——“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在繼承傳統民歌、戲曲、曲藝演唱方法的聲腔、韻味、咬字、發聲基礎上,大膽借鑒西洋歌劇美聲唱法的打開通道、保持高位置面罩共鳴、橫膈膜支持和放下喉頭等科學演唱方法,使民族聲樂的發展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民族聲樂歌唱家。他們的演唱呈現出這樣的特點:從聲音的運用上講,具有濃郁的傳統民族聲樂色彩,既能唱出來自邊疆山野之純樸天然的原生態歌者之音,又由于掌握科學的演唱方法,可以更加自如地運用演唱音色的混合聲,完成高難度聲樂作品的需要;從演唱風格上講,既能使人聽到地道民歌的演唱特點,又能使人聞到戲曲聲腔的神韻;從演唱的表演方面看,既有歌舞飄逸的律動舞姿,又有戲曲優美的手、眼、身、法、步和精氣神。這支教學團隊培養的學生群體,以科學的歌唱技巧和演唱方法解決了發聲的高、中、低三大音區互相協調統一的難題,以及真假聲混合的難題,實現了對“ 聲、情、字、味、表、養、相”的完美有機運用,從演唱方法的自然階段到非自然階段,以及跨越升華后進入新的自然階段,逐漸形成了金鐵霖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引領了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方向,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受到了音樂界及廣大觀眾的廣泛贊譽,蜚聲海內外。人們耳熟能詳的《春天的故事》 《走進新時代》 《江山》等具有時代意義的中國聲樂名曲,以及《黨的女兒》 《野火春風斗古城》和《原野》等經典民族歌劇的主要演唱者,均為金鐵霖教授教學體系所培養的碩果,這些成果至今依然站在中國民族聲樂發展的高端,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國音樂學院致力于培養民族聲樂高精尖人才的指導思想和學術定位;在宏觀及文化層面正好契合王黎光院長所提出的“承國學、楊國韻、育國器、強國音”之中國音樂學院辦學理念的新思路。這在聲樂發展的歷史上,不能不說是空前的,成為當代專業民族聲樂教學科研的主流和發展趨勢。

■我國民族聲樂發展面臨的問題

上世紀文革結束,改革開放后的大約十年時間里,我們的民族聲樂從表演形式到聲樂作品,都非常接地氣、接人氣。許多聲樂表演藝術家的演唱方法、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令我們敬佩;許多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聲樂作品,有筋有骨,有血有肉。這些作品歌唱祖國科學技術的創新,歌唱現代化建設,歌唱工農業生產的日新月異,歌唱男女青年愛情的甜蜜,歌唱敬老愛幼家庭的幸福。在這美妙動聽的歌聲中,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我們的國家未來充滿希望。我國的民族聲樂歌唱家不僅唱響祖國大地,而且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開展卓有成效的國際交流,走進國際知名音樂殿堂,展現民族聲樂之昌盛繁榮,這在很大程度上令我們引以為豪,揚眉吐氣。例如:于淑珍的《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鄭緒嵐的《太陽島上》,蔣大為的《駿馬奔馳保邊疆》,德德瑪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彭麗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誰不說俺家鄉好》,吳雁澤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

然而,我國的改革開放及其發展是迅速而日新月異的。新問題不斷出現,新情況不斷發生。近些年來,隨著各種聲樂比賽的增多,競爭激烈,今非昔比。中國民族聲樂作品的音域越來越廣,難度越來越大,對演唱方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追求“高大上”的傾向越來越明顯。為了在各種高水準的專業比賽中能夠勝出、獲獎,選手們不得不選擇演唱難度越來越高的聲樂作品,這些作品不斷挑戰人聲歌唱生理器官與演唱方法的極限。有的音高要達到highC,甚至不超過highC不罷休而不算高水平,這一現象,我們從《西部放歌》 《瑪依拉變奏曲》《娘親親》和《叫一聲妹妹淚莫流》等聲樂作品中不難略見一般。我們從中可以明顯發現,作曲家為了適應各種高難度的聲樂比賽,在作曲技法與音域上用各種辦法提升演唱作品的高難度。在各路人才角逐的過程中,毋庸置疑,我們的民族樂壇的確涌現出一批批富有朝氣、青春靚麗而又具備科學演唱方法的歌唱家群體和大量體現很高作曲技術水平的民族聲樂作品,經典作品,甚至精品,對推動我國民族聲樂的繁榮與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以實際行動呈現出來的豐碩成果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中國民族聲樂領域的寶貴財富,這確實是可喜的,也應該得到我們的充分認可和時代的銘記。但是,一個嚴肅而殘酷的現實是,在我們的民族聲樂歌者一味追求高超的演唱技術和豪華奢侈的舞臺表現時,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脫離群眾,脫離草根百姓,忽略了歌唱藝術為人民歌唱,由觀眾而生存的基本道理。忽略了老百姓的感情基礎與觀眾的喜聞樂見,過分炫耀高難度作品與演唱技術的結果,則使得舞臺下面熱愛民族聲樂的群體卻在悄悄減少,反響也漸漸不那么熱烈了,尤其是新生代的青年人更不那么買賬了,我們的民族聲樂逐漸失去了以往的熱捧與追隨。舞臺演出中的民族聲樂,尤其一線歌手的體會切身具體,演唱民族聲樂作品較從前很難激發觀眾的熱情,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這種現實狀況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發嚴重。令我們遺憾而無法想像的是,近年來在國家級別比賽中獲獎的高水平歌手也難以立足,也難以不受高難度民族聲樂作品以及通俗演唱方法的沖擊和演出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從而改變多年追求的民族唱法去嘗試并不擅長的通俗歌唱—所謂的民通唱法,來迎合觀眾。這不能不說明民族聲樂發展所面臨的窘境和難處,也說明演唱者過分追求技術,追求高難度聲樂作品去嘩眾取寵,是違背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的。

我們把民族聲樂的演出市場概略分為專業演出市場與普通觀眾市場兩大類。民族聲樂表演者展示的主要平臺,一是各種規格不同的音樂會;二是媒體,包括各個級別的電臺、電視臺的播放,以及電視劇、電影插曲;三是網絡平臺與音像市場等。普通觀眾的需要、影視作品的需求往往與專業院校的培養存在相當的距離。專家們一般比較重視歌唱者的音質、音量、音高和聲音的穿透力,偏重科學演唱方法的研究與具體實踐,即所謂的“專業范兒”;而演出院團、演藝公司以及媒體網絡等,則十分強調歌唱者是否能夠適應市場的需要,滿足觀眾的口味。這對作品的準確理解和感情處理,要求歌者要演唱得“有情有味”,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反映百姓心聲,反對并且不會接受缺乏情感、呆板機械的“ 傻唱”就顯得至關重要了。觀眾理解的演唱不一定與比賽金獎獲得者那么一致,也不一定與專家的評判完全合拍。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早期,民族聲樂作品的音域不算高,難度并不大,但非常受歡迎,存在大量的市場需求,各種各樣的音樂會,音像制品,影視插曲非?;鸨?。但這種好景并沒有得以長盛不衰,近年來由于現實情況的改變,許多學有專長、具有相當水準的知名音樂院校畢業生,也很難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我們的聲樂演唱作品,尤其是加大比賽難度,過分追求高大上并非明智之舉,倒是脫離群眾,不受觀眾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則是流行音樂通俗演唱方法及通俗聲樂作品的異軍突起。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各種文化禁錮逐漸解除,港臺流行音樂及演唱方法開始進入內地,流行歌手的杰出代表鄧麗君的演唱作品《小城故事》 《何日君再來》 《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以其歌聲甜美、親切、自然、飽含柔情,以及著裝、表演的靚麗、淳樸、大方、高雅,迅速風靡全國。隨后,內地歌手程琳、李谷一、朱明瑛、沈小芩、鄭緒蘭、成方圓等,則開辟了改革開放后大陸通俗演唱方法的先河。尤其是程琳的《小螺號》 《小小少年》,李谷一的《鄉戀》 《絨花》,鄭緒嵐的《太陽島上》等歌曲在流行樂壇影響深遠,這其中有關流行唱法引起了比較大的廣泛爭論,幾乎到了要被取締禁止的地步。然而,爭論出現的轉機是1986年央視青歌賽,將通俗演唱方法正式規定為比賽項目之一,從此基本上結束了改革開放后關于流行唱法是與非的爭論,借助央視媒體功能的強大宣傳力度,通俗演唱形式的發展勢如破竹,進入了快車道。通俗流行演唱方法發展迅猛,以異軍突起之勢,迅速占領聲樂演出市場,被各種影視作品的主題歌所采用,強烈沖擊并動搖著民族聲樂的主導地位。

再次,以通俗演唱為主的各種聲樂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如火如荼,這使得民族聲樂的重要地位與發展進一步受到挑戰!例如:2004年湖南衛視主辦的大眾歌手選秀賽《超級女聲》、2012年浙江衛視推出的《中國好聲音》,中央電視臺多年火爆的《星光大道》,以及《聲動亞洲》、《最美和聲》、《天籟歌聲》等等。電視媒體追求收視率的強力宣傳,將通俗演唱聲樂的發展推向了空前的高度,達到了相當規模,這對觀眾產生的強烈沖擊之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空前的,培養出了一批批、一代代的通俗演唱者觀眾群體,而廣泛的群眾基礎正是中國聲樂工作者賴以生存的沃土。

流行唱法選秀節目在各大電視媒體的盛行,其功能作用是強大的。近年來活躍于電視、網絡媒體舞臺的歌手李宇春、阿寶、王二妮、鳳凰傳奇、玖月奇跡、劉大成、平安、小石頭、大衣哥、霍尊等,均是通過選秀節目為觀眾所熟知,而目前通過選秀節目走紅的歌手幾乎完全占領了中國的各類主要音樂舞臺,成為各大電視舞臺的首選,也是影響最大的春節晚會節目的重頭戲。這不僅影響到網絡,而且在各類餐館、超市、娛樂場所中,也處處播放著流行演唱音樂,甚至風靡全國的的廣場舞也幾乎全部以流行音樂作為配樂。這樣的現實環境所導致的結果我們不難想像,通俗音樂演唱者的觀眾將會占據整個受眾群體的主流,幾乎到了霸主的地位。

再來看看專業音樂院校培養出來的高精尖聲樂人才,則越來越被冷落,以至于被邊緣化到了民族聲樂演出市場的不斷降溫,甚至全國最具權威的聲樂比賽“青歌賽”“金鐘獎”選拔出來的許多頂尖歌手也很難為廣大觀眾所熟知,他們的價值難以體現。如果長此以往下去,那么中國聲樂、中國民族聲樂發展壯大、走向世界的路在何方?希望又在哪里?

■應對之策

今天,當我國經濟體GDP總量已經排名世界第二,對全球經濟增長率貢獻超百分之三十五,“中國模式”與“中國道路”被國際社會強烈關注,甚至效仿的時候,與之相適應的中國聲樂發展,對當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不能不進行銳意改革,以適應中國聲樂的大國擔當,以利于走向世界,歌唱中國聲樂之美,傳播華夏聲樂之文明。

第一,我們的作曲家、聲樂專家要不斷提升思想水平,專業素養,道德水準,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一線,了解生活,體驗生活,繁榮民族聲樂創作,推動民族聲樂的不斷創新發展。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正能量引領,創作出文質兼美的民族聲樂優秀作品,創作出老百姓所思所想所期盼的時代精品。摒棄無病呻吟,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炫技取寵之作。

第二,我國幅員遼闊,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五十六個民族,民歌浩如煙海,風格異彩紛呈。加強研究、整理、繼承我國民歌寶庫中的經典之作,吸取營養,創新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我國海量民族民間民歌資源的珍貴,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燦爛文化積淀,音樂曲式結構、調式調性特點、旋律旋法進行規律、語言文字發音習慣等,源于不加修飾的民族民間草根,均是地道淳樸的原生態模樣,其價值一言難盡!無論從靜態還是從動態角度看,都是中國聲樂學習升華的寶貴資源。

第三,我們的歌唱家、聲樂教育家等專業工作者,應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深入研究探索總結歷史中成功的歌唱家和優秀聲樂作品,尤其是吸取并借鑒近年來通俗演唱方法成功的范例,來提升中國民族聲樂的繼續走向輝煌的時代新元素。

第四,緊跟時代潮流,運用媒體傳播、電影、電視、電臺以及互聯網絡、音像出版等,充分傳播宣傳中國民族聲樂的演唱音樂會,優秀的聲樂作品。宣傳祖國音樂文化,謳歌人民現實生活,不但把中國聲音唱響中華大地,而且要把中國聲樂藝術推廣到世界各地,讓世界愛好聲樂藝術的人們共同分享中國聲樂藝術的魅力。

綜上所述,一種藝術形式走向成功昌盛,原因是復雜的、多樣的,必然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歷史背景。要使我國國粹的中國民族聲樂藝術重新走向輝煌,除了辛勤工作,專業精湛以外,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深入生活,體察百姓心聲,服務祖國,歌頌人民,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中國民族聲樂精品,歌唱出能夠流芳傳世的中國最美之音。

猜你喜歡
聲樂民族
演唱中國聲樂作品的責任與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聲樂活動考述
我們的民族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淺論聲樂技巧在聲樂藝術中的作用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