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檔位便攜針灸進針器的研制

2018-01-24 11:25王憲貝車雯錦魯明源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8年1期
關鍵詞:管殼毫針檔位

王憲貝車雯錦魯明源

(1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濟南 250355;2 山東中醫藥大學內經教研室,濟南 250355)

隨著我國第一部中醫藥綜合性法律《中醫藥法》的頒布和實施,國家和人民越來越重視中醫特色療法在防治疾病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刺作為簡、便、廉、驗的治療方法,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接受與認可。為了改進和推廣針刺治療方法,有些研究者著力于探討手法進針之外的其他進針方式,有關毫針針灸進針器的研究開發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缺少成熟可行的產品,基于此,本項目進行了“多檔位便攜針灸進針器”的研制。

1 手法進針方式的局限性

針灸學科發展至今,留下4種經典進針法,即單手進針法、雙手進針法、針管進針法和進針器進針法[1]。手法進針其起源于《黃帝內經》與《難經》,在《靈樞·九針十二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難經·七十八難》“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的啟發下,后世醫者將進針法分為刺手法和押手法兩種[2]。由于人體表皮分布著大量痛覺感受器,針刺時疼痛感不可避免。尤其是初學者在進針時,往往會因手法不夠熟練,更容易遇到刺入困難和病人疼痛的問題,導致針刺治療效果不佳。除此之外,手法進針還有悖于無菌操作的理念,即使進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毫針,但當操作者用手指夾持或碰或扶針體,必然會有造成醫源性感染的可能。因此,有專家提倡改進進針方法,減少進針疼痛,消除因俱怕疼痛而不愿針灸治療者,如進針器的運用,研制開發進針器系列[3]。

2 針灸進針器的研究現狀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內外針灸推拿醫師曾作過較多嘗試,如利用手指的爪切壓按,以麻痹表皮痛覺神經,或者令病人咳嗽,以轉移其注意力[4]。國內的針灸進針器種類也較多,形狀多樣,大致可歸為四類:管針進針器、毫針夾持進針器、機械彈刺進針器、高速自動進針器[5]。

管針進針器速度快,無痛苦,固定針體好[6],借助管針增加手指與毫針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了摩擦力,達到省力的目的。在針刺時,由于針管的保護,醫生手部并不直接接觸針體,因此基本符合無菌操作的要求。管針進針器的弊端在于每種型號的管針進針器只對應一種型號的毫針。

夾持進針器直接將止血鉗內側的槽齒稍許磨平(約磨去槽齒深度的一半)磨光,再銼除止血鉗柄上的咬合搭扣部分即成[7],利用杠桿原理達到省力的目的,避免了手指直接觸摸并污染針體,能有效地避免醫源感染的機會[8],保證了無菌操作。造價低,易推廣。但夾持進針器夾持毫針時牢固性有待提高,有時需要雙手操作,甚至手指直接接觸毫針,還是有感染的風險,因此無菌操作并不規范。

機械彈刺進針器進針時間極短,每針只需1/5~1/10 s,比手指捻入法要快25~50倍[9],由于針管的保護,可以達到無菌的要求。機械彈刺進針器的不足之處類似于管針進針器,不同型號的毫針需要更換不同的進針器,增加了操作難度。

高速自動進針器針盒內通??裳b多支同種型號的毫針、能連續針刺多個穴位。具有進針迅速,單手操作的優點。但同樣具有機械彈刺進針器不能同時適用于各種型號的毫針的缺點,也不能斜刺和橫刺。

以上幾種針灸進針器,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進針難、進針痛、易彎針、無菌操作等基本問題。然而這些進針器往往只能局限地應用于一種規格的針灸針,無法調控進針的角度和深度,且存在體積較大、型號多,不方便攜帶,進針器消毒不方便等問題,仍須從適用范圍、實用性、可操阻性、經濟性、便攜性等方面進行改進。

3 多檔位便攜針灸進針器構造簡介

多檔位便攜針灸進針器分為內管殼、外管殼和進針器帽三部分。內管殼:如圖1所示,內管殼(4)與外管殼(8)通過滑栓 (5)滑槽(10)結構嵌合內管殼(4)設置有彈壓裝置,該彈壓裝置由指壓按鈕(1)、撞針針體(2)、彈簧(3)和磁性撞針尾部(6)組成,內管殼(4)正側壁下端設有彈片機關(7)。外管殼:如圖所示,外管殼(8)上端有圓環形卷邊(9),外管殼(8)的下端有出針口(13),外管殼(8)的內部空腔為毫針的容針倉管(11)。磁性撞針尾部(6)與毫針在容針倉管(11)上段接觸,外管殼(8)正側壁設有五個檔位孔(12),從下到上依次分別適用于1寸、1.5寸、2寸、2.5寸和3寸的毫針操作;彈片機關:如圖所示,彈片機關(7)可通過改變所嵌合檔位孔(12)來達到調整檔位的效果,也可以使內管殼(4)與外管殼(8)分離或收縮。

圖1 多檔位便攜針灸進針器

4 創新點

(1)五個檔位可適應各型號毫針:該進針器設置有彈片機關、檔位孔、滑槽和滑栓,四者配合可自由調節檔位;(2)拆裝簡單,便于消毒和攜帶:該進針器可收縮,攜帶方便,可拆分,方便酒精或臭氧消毒,臭氧消毒的特點有高效性、高潔性、廣譜性和經濟性[10];(3)方便橫刺,斜刺和調整進針深度:器具小巧,進針端面積很小,便于進針角度的調整,也可通過指壓按鈕調節進針深度,進針深度范圍為0~15 mm;(4)方便操作,進針痛感?。翰捎霉P筒式構造,利用彈簧按壓裝置,進針極快;(5)外觀簡潔,針具隱蔽:該多檔位便攜針灸進針器由有機玻璃制作,臨床研究表明,有機玻璃與人體組織有良好的相容性,對人體無毒[11],其色彩多樣、重量極輕,且不透明。

5 操作使用說明

使用時,根據患者病情需求選擇適宜的穴位,挑選該穴位所需型號的毫針,按壓彈片機關使固定按鈕脫出檔位孔,用手調整內管殼與外管殼,從而更換檔位,之后將毫針裝入容針倉管,確保毫針被磁性撞針尾部吸附,然后經表皮消毒后,按照穴位進針的深度和角度需要調整進針器,快速按下指壓按鈕,使毫針輕松刺入皮下。

6 注意事項

(1)在進針前,先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必要時應轉移其注意力。(2)針刺時應把握好指壓按鈕力度,防止針刺過深。(3)進針時應避開疤痕、皮膚皺折等,尤其要注意避開關節骨縫、血管或韌帶。(4)針刺眼睛周圍的穴位,應讓病人配合閉眼,要特別注意進針安全,以防意外[12]。(5)操作前后都應進行拆分消毒,盡量做到進針器單獨使用,符合衛生要求。

7 結語

目前我國許多針灸臨床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得不到有效的推廣應用[13]。日本則長于基礎與臨床結合,甘于做小題目,表現出踏實的作風[14]。針灸治療器材的創新與研制在我國仍然處于發展薄弱的階段。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從事針灸治療器材開發研制的企業數量有限且規模較小,其研發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校醫學生及其他人員在針灸器材方面的科技發明和創新成果由于缺乏企業的資助,很難在相關實驗完善及驗證成功后實現投產和推廣。立足傳承不斷創新,針灸學才能科學發展[15]。針對現實情況,期望中國針灸學術界把握科研規律,善用國家科研資助體系[16],支持相關企業增加創新研發方面的投入,同時積極鼓勵各院校創新型人才在針灸治療器材方面的科技發明,并與之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我國針灸學科技創新體系的創立與發展。

[1]趙洋洋.針灸用毫針組合套管的介紹[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11):982.

[2]陸壽康,胡伯虎,張兆發.針刺手法100種[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88:25.

[3]顧曉泉.努力提高針灸療效之我見[A].中國針灸學會.中國針灸學會全國中青年針灸發展論壇論文匯編[C].中國針灸學會,2003:1.

[4]王永生.針灸自動進針器[J].醫療器械,1979(6):23-24.

[5]鐘艷,林星輝,周曉英,等.針灸進針器的發展現狀[J].湖南中醫雜志,2014(11):201-202.

[6]張冬云,姜淑芳.談管針使用的優勢及推廣價值[J].針灸臨床雜志,1999,(4):5-6.

[7]李應時.針灸進針鉗的制作與應用[J].中國醫療器械雜志,1996(6):363.

[8]許天興.針灸用毫針夾持進針器的介紹[J].上海針灸雜志,2007,26(2):45-46.

[9]王永生.談談“快速進針器”在針灸臨床上的價值及其構造和用法[J].上海中醫藥雜志,1957(7):40-41.

[10]夏志清,楊君,丁從文.臭氧消毒簡介[J].化學教育,2006,26(10):7-9.

[11]王軍,閻承斌,沈正海,等.有機玻璃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與注意事項[J].醫療裝備,2008,21(1):17-18.

[12]陳進法.淺談進針器的臨床應用[J].中國針灸,1994(2):45-46.

[13]張全愛,李彤,黃迪君.針灸科研的現狀與思考[J].上海針灸雜志,2007,26(11):33-34.

[14]李強,串崎正輝.近40年日本針灸學術界國家級科研課題立項分析[J].中國針灸,2013,33(2):180-184.

[15]蘇敏,王瑩瑩,楊金生.論針灸科學發展的幾大飛躍[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1):69-72.

[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管殼毫針檔位
某機載行波管一體式管殼加工工藝研究
眼輪匝肌毫針排刺治療特發性眼瞼痙攣患者的臨床療效
毫針深刺治療神經性耳鳴的療效分析
溫針與毫針治療頸椎病患者頸部疼痛的療效對比
盤管式冷凝器與管殼式冷凝器對比實驗研究
管殼式換熱器和板式換熱器在海洋平臺的應用
管殼式換熱器管束拆卸問題與建議
三繞組變壓器運行分接頭檔位計算及電壓分析
三繞組變壓器運行分接頭檔位計算及電壓分析
基于無菌術的毫針持針鉗研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