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天九月里不倒的旄節

2018-01-25 07:30江西省南昌市鐵路一中彭怡彬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11期
關鍵詞:忠貞忠義氣節

○江西省南昌市鐵路一中 彭怡彬

中華文明自古以愛國忠君為貴。其中便有這樣一位英雄,令人聞之肅然起敬。

他,漢朝老臣,旄節在身;他,侍君如父,赤膽忠心。他被困匈奴十九年,“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他就是蘇武。

留胡之時,他以慷慨赴死的從容來堅定誓死不降的信念。國家大義面前,他寧受千刀萬剮,也決不妥協,只求國威不喪,旄節不倒。

匈奴欣賞他的氣節,試圖勸降,不料卻被他破口大罵。這一罵,他就被斷糧草,關進了地窖。

北風凜冽,白雪茫茫。胡塞的地窖里,囚禁著大漢使節。他渾身充滿軍人不怕犧牲的氣概,但他告訴自己:旄節在身,我還不能死,因為我要和旄節一起重回漢地!他一口一口地吞咽著氈毛,能活著告訴匈奴漢人不會被輕易打倒,這就是他最有力的反抗。

他不畏懼死亡,也絲毫不畏懼比死亡更可怕的折磨。他的信念來自手中那微熱的旄節,代表漢朝子民的旄節。他彰顯了軍人的不屈,也體現了人臣的忠義。他以民族氣節正告匈奴:不怕犧牲,只怕辱命,生為漢臣,死為漢鬼!

匈奴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將蘇武流放至北海,令其牧羊,只有等公羊產崽,方能歸還。

在人跡罕至的北海,蘇武手持旄節,于羊群中高歌漢曲。夕陽下,手中的旄節依舊閃著犀利的暗光,那個背影伴著血紅的晚霞越走越遠……

雖與漢相隔萬水千山,但只要旄節在手,雙腿在身,無論等多久,他都會等,等待回朝復命的那一刻。

飲冰十載難涼胸中赤血,極目遠眺仿佛已近家鄉。這一程,他等了足足十九年。

十九年的滄桑歲月,改變了他的颯爽英姿,染白了他的濃黑發髻。十九年的堅持,為的是有朝一日重歸故土,回國復命。十九年,他與旄節共枕;十九年,他以漢使立身。他的忠貞,感天動地,為萬世傳頌。他幾乎經歷煉獄之苦,仍矢志不渝,華夏之尊,盡可現于此。這是大漢鑄造的鐵骨,是中華的魂魄,其忠義堅貞之名,將和他手中的旄節一起,嵌入華夏大地,為后世所瞻仰。

昔日的旄節,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仿佛依然豎立,偉岸多姿……

作者結合史實,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于文中大致描繪了蘇武這十九年既艱苦又壯闊的歲月,再現了一個忠貞、愛國的英雄形象。全文用詞簡潔、有力、古雅,彰顯了作者較強的文字功底。作者還特意選用旄節這一事物作為氣節的象征,為文章添加了些許寓意。(張照生)

猜你喜歡
忠貞忠義氣節
傳話游戲
竹外疏花
詠犬
這條忠義街
顏真卿
關于“氣節”
朋友的情誼
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英雄形象的解讀
忠義救國軍始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