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教育之辯:精英化,還是去精英化?

2018-01-25 17:05
健康管理 2017年12期
關鍵詞:協和住院醫師精英

【編者按】

醫學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也必須是精英教育?,F在醫生面臨的問題和社會對醫生的要求注定醫生必須有較高的素質,而我國也具有培養精英醫生的總體能力和潛能。這基本是社會大眾對于醫學教育的普遍認知。然而,一旦精英化,最基層的那些醫生尤其是小城市、老少邊窮地區的醫生,恐將越來越舉步維艱,而大城市里扎堆的那些精英,只怕日子也不是太好過。那么,醫學的精英教育應該以何為準繩,又以何為尺度呢?

正方:醫學教育還需更加精英化

在中國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的時代,為什么院士校長仍在疾呼:中國醫學教育還是要精英化?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學家,海軍軍醫大學校長、上海市醫學會副會長孫穎浩,在首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上面對全國各地兄弟院校直言,我國醫學教育目前還始終走在一條低端路線上。這一觀點,得到不少校長和師生認同。

精英化不能是低成本

在國內13個學科門類中,醫學生在校人數僅占各大學科的8.6%,這個“小學科”卻事關“大民生”。醫者皆知,學醫可謂“長、高、大、全”,學的東西“高大全”,學的周期則非常長。除了學制比其他學科長,畢業后還要進行住院醫師培訓、??漆t生培養等。

上海醫學會醫學教育??品謺魑?、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黃鋼,告訴記者,以上海為例介紹,上海率先開展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合的“5+3”人才培養模式,8年一周期培養大批醫科人才,現已合格出站11276人。

然而,通過中外對比可以發現,中國醫學生培養成本還很低,與之相應的則是醫生收入也較低。原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高校教學評估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孫寶志介紹,全球醫科專業畢業生的人均成本為11.3萬美元,美國高達49.7萬美元,即便印度也有3.5萬美元,中國卻只有1.4萬美元。

孫穎浩院士列舉的數字則表明,中國醫學生每年學費1到2萬元,盡管比普通學科高,但美國是20到26萬元,日本高校國立4萬元、私立40萬元,新加坡公立7萬元、私立9萬元。那么畢業后呢?孫穎浩院士的數據顯示,中國醫生年薪6萬到30萬元;美國20萬到100萬元;日本40萬元;新加坡24到50萬元。

不難發現,培養成本與從業收入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由此帶來的結果是,中國醫生的流失率達84%,而美國醫生僅6.8%,主要是出于職業倦怠。

精英化不代表人數少

“中國最好的醫學院校之一,北京協和醫學院,在校本科生數量僅600多人;”孫穎浩院士自己所在的院校則有1400多人,而他又舉了個反例,“我隱去某醫學高等??茖W校的名字,他們在校生有1萬人,差不多200名學生同時學習解剖一具遺體?!?/p>

在孫穎浩看來,中國醫學教育并非精品化。有關統計稱,國內醫學院校的錄取率達70%以上,考研錄取率也有30.87%,而美國醫學院校錄取率只有10%到30%,頂尖醫學院不到2%,日本則在10%以下。

作為研究生導師,孫穎浩有時問學生“為什么讀醫考醫”,有些學生竟然回答:因為記憶力好。他也發現,包括規培考試在內,許多醫科考核還是筆試比重大,一些醫學生的腦子就像“移動硬盤”,把背出來的統統搬到卷子上。孫穎浩不得不對他們說,學醫,要記的東西確實很多,但不僅要記得最好,更要用得最好。

那么,精英化是不是意味著減少招生數和培養量?在中國國情下,醫生缺,好醫生更缺。在專家們眼中,精英化更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讓每個醫學生都有機會成為精品。孫穎浩比較了1999年與2015年復旦大學在滬部分專業的錄取分數,臨床醫學分數線從512分降為464分,而經濟學從484分升至500分。他認為,本科生數量不能少,但至少要提高研究生門檻,“本科畢業是半成品,住院醫師規培是成品,研究生教育加之系統的臨床和科研訓練才是精品”。

精英化少不了醫學教師

“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完全忘記?!闭具^55年講臺的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王一飛坦陳,部分醫學生就是這種狀態:40多門課,考一門、丟一門。事實上,這與教師無不關系,醫學教育如果仍以理論講授為主,“老師動嘴、學生不動”,不免造成醫學教育的惡性循環。

孫穎浩還是比較了一下反映師資狀況的學生與教師比值。中國醫學教育的生師比達18:1,也就是說平均18個學生配有1個老師;而是美國5:1,日本7:1,新加坡8:1。

醫學教師必須改變,醫學教學必須改革,全國三分之二醫學院都在改?!皼]有全面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崩辖淌谕跻伙w認為,在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目標上移,從占比20%的病人擴展到全體人群的生命全程;重心下移,從三甲醫院到社區醫院;關口前移,從治已病到健康預測、預防、預警……”——這一切,整合的健康服務同樣要求醫學教育必須是整合的醫學教育,不能只是學會了國外的PBL(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課程,甚至還有CPL、TPL(案例導向學習、團隊導向學習)課程,更有必要進行以社區為基礎的醫學體驗。

黃鋼校長認為,在大健康背景下,醫學教育必然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整合式學習,除了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整合,還有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術整合,以及“醫、護、康、養”跨學科整合?!搬t學不只是職業,更是事業,不只是靠腦袋,更是靠心,”孫穎浩也說,醫學院校教師最有責任喚醒醫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對人文的關愛、對生靈的敬畏。

反方:太精英化,基層吃不消

此前,安徽省出臺政策規定:臨床醫藥類專業將取消二本批次招生,并將嚴格控制高職(??疲┡R床醫學專業招生規模,到2020年后,逐步停止中職層次農村醫學、中醫專業招生。四川省近日也下發相關文件,不再新增中職醫藥衛生類學校,縮減現有中職層次農村醫學、中醫專業招生規模。

未來醫學生培養似乎在走一條高精尖的路子

據筆者觀察,一直以來歐美發達國家醫生精英化的培養方式備受業內不少專家學者的推崇,他們認為精英化培養的醫生整體素質高、專業能力強,能夠帶動醫療領域的發展。因此在醫改過程中,醫生精英化的培養模式被大力推行,目前全面實施的本科畢業后三年規培和已經啟動的2-3年的專培就是最好的體現。endprint

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一律采取精英化培養模式來培養醫生。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醫生水平具有同質化、高素質、獨立行醫能力強等特點,從醫療服務能力來看無疑是很好的。但是,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農村人口比重高,他們的醫療需求也很大,這就帶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精英化培養的醫生會到農村去嗎?

精英化醫生就業首選大中城市

歐美發達國家的醫生培養模式是精英化培養,大多屬于本科后教育,一般說來是嚴進嚴出,培養的人數不會太多。而且培養周期長、培養成本高(寒門學子學醫的概率較低)。當然,培養出來的醫生整體水平高,出來之后就能夠獨當一面。

而且這樣精英化培養出來的醫生,工作收入也是非??捎^的。我們向他們學習這種培養模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采取精英化培養的醫生愿意到農村醫療機構來工作么?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醫生們不愿意到農村去,尤其是經濟落后、公共資源配置低下的農村。

有媒體曝出美國的鄉村醫療和保健服務幾乎不賺錢。據預測,未來10年內,美國將有多達600多家鄉村診所被迫關閉,如果這些初級醫療機構倒閉的話,患者就醫將會因路途遙遠而被延誤或滯后,將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

美國尚且如此,再來看看我國的情況。在浙江省有一批經過4年精心培養的30名全科醫生(本來有43名,其中13名中途退出)從浙江大學醫學院畢業,被分配到省內20家醫院和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一年之后,這支隊伍只剩下5名醫生還在從事全科門診,而在社區工作的則全部流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城市的基層醫療機構,條件明顯比農村好,同樣也留不住人!

不論是經濟待遇、公共資源配置、職業發展前景,農村醫療機構都遠遠不能與大中城市的比。精英化培養出來的醫生肯定會選擇經濟條件好、發展前景好、公共資源集中的城市。

農村對精英化醫生不具備吸引力

首先從待遇來看,農村毫無競爭力。當前的實際情況是,大中城市醫療機構的醫生收入遠遠高于農村的醫務人員。雖說國家這幾年投入了海量的資金來強基層,但是現有農村醫療機構的醫生收入水平低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雖然有關部門一直說要提高基層醫生待遇,但是不可能提高到和城市醫院醫生一樣的水平。這樣一來,在經濟上既不能對精英化培養的前期投入有對等回報,也不能保證精英化的醫生有一個體面的生活,所以精英化培養的醫生肯定不會選擇農村;其次是,在農村從事醫療工作的職業前景暗淡。

精英化醫生即使能夠下到農村,由于農村醫療實施的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工作并重,基本醫療就意味著常見病、多發病的常規診治,醫療機構內很難有足夠的團隊支持,稍微難治的病人必須轉診;而十四大類的公共衛生工作又需要精英化醫生的落實。大量繁瑣、重復的無效勞動令現在的農村醫生都叫苦不迭,精英們能堅持得下來并做出一番成績么?可能會有少數人會有,但是大多數的精英拋棄農村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精英化醫生的家庭不會選擇農村

醫學生花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夠成長為一名真正的醫師,成長時間是普通本科生的兩倍還多。人家可以獨當一面了,醫生還在學習中。在此期間,一個家庭的經濟投入非常大。

這樣一來,如果選擇在農村從醫,收入低廉、發展不好,前期投入無疑是打了水漂,大多數家庭在提供參考執業地點的時候不會選擇農村。

農村同樣也需要醫生

如果精英化培養的醫生去不了農村,假設在農村又沒有其他的醫生可以提供醫療服務,農村的農民該怎么辦?

估計農民只有三種選擇:要么經濟條件不允許,有病不看,聽天由命,等著自我康復或者疾病加重;要么求神拜佛或者找神醫、巫醫之類的,將生命寄托在神靈或江湖騙子手中;只有那些經濟條件允許的農民才可能到城市醫院,享受精英化醫生的服務,這樣一來勢必增加城市大醫院就診壓力。

這樣的發展態勢一定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現階段,我們需要精英化,但也意味著放棄普通醫生

這樣看來,在醫生的培養方面,還是要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可以建立一定規模的精英化醫生培養體系,以提高整體醫生的實力。這些精英化的醫生主要分布在國內一些三級甲等醫院或者民營醫院、個體診所。

同時,還是要保持一定程度、一定規模的大眾化醫生培養,也就是當前還在實施的醫學本科教育、大專教育、以及當前比較流行的定向委培。通過這些模式培養周期相對較短、成本較低的醫學人才,讓他們能夠留在基層,以緩解農村或者不發達地區缺醫少藥的狀況。

所以說兩條腿走路比較均衡,只靠精英化一條腿,有可能導致農村醫療的癱瘓,但僅靠大眾化培養模式,又不利于醫學的發展。等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農村就業的醫生在待遇和職業前景方面與城市的醫生差別不大時,精英化的醫生也會逐步到農村執業行醫。這時候,精英化的醫學教育才會全面取代大眾化教育。如果不考慮現有國情,一下子全面推廣醫生精英化,那么農村的醫療狀況就堪憂了。

中立方:醫學教育 育師為先

不可否認,決定醫學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師水平。教師猶如“將領”,其學識素養和精力投入直接影響所帶之“兵”的水平。如何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將領”,蓄積更多優秀師資?北京協和醫院(下稱協和醫院)積累出多條路徑。

協和醫院歷來重視醫學教育,尤其在師資培養方面,既有傳承又不斷創新,內外兼顧,為全國培養輸送了大批師資型醫學精英。

奠定現代醫學教育模式

早在1917年,協和醫學院建院之初,創辦者洛克菲勒基金會即表示:“協和的主要任務是招收有前途的醫學生,培養高質量的可做領跑者的醫師、教員和科學家?!?/p>

1921年協和醫院建院后,便一直秉承這個理念,逐步形成“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風格,創立了“三基(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和“三嚴(嚴肅態度、嚴格要求和嚴密方法)”的現代醫學教育理念,形成以“教授、病案、圖書館”著稱的“協和三寶”,總結出“傳幫帶”、導師制等教學經驗,成為中國現代醫學教育的基石,先后培養出張孝騫、林巧稚、黃家駟、曾憲九等一大批醫學大師,成為中國現代醫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endprint

借用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的話說,“協和的師資培訓具有鮮明的特點——一直以來強調教學實體化,推進和落實全員教學,建立了全員參與、全面發展及全程培養的師資培養體系?!?/p>

的確如此,協和醫院在師資培養上不但傳承,還有創新。據張抒揚介紹,該院現階段推行的師資培訓重點包括青年教師計劃、交流學習計劃、臨床博士后計劃與激勵計劃以及引領示范計劃。

其中,青年教師計劃通過開展內科教師沙龍、青年教師沙龍、青年教師學者培養計劃等多種活動,極大地調動了青年骨干的教學積極性,并使其逐步向研究型教學轉化。

交流學習計劃則包括“走出去”和“請進來”?!白叱鋈ァ笔侵竻⒓影偃擞媱?、國內外頂尖醫院的交流學習、參加各種師資培訓班;“請進來”則是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院,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在與先進國家和地區同行的交流中,提升協和教師的教學能力。

據悉,2016 年協和教學周邀請來自美國內科醫師學院、美國麻省總醫院、美國芝加哥大學的醫學教育專家和國內多家醫院代表以及協和院友代表,深入臨床教學一線,開展教學查房、門診教學、專題培訓和工作坊、交流座談、院內講座、外科技能大賽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

這樣做,不僅有助于青年教師的個人成長和興趣培養,有助于協和建立更完善的師資管理制度和培訓體系,也將世界最新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培養方法帶到協和。

臨床博士后計劃則再現了協和建院之初的小規模醫學精英培養模式,該項目采取“升級強化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以臨床醫療培訓為核心,以核心勝任力的培養為導向,旨在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醫學人才和高素質的優秀師資隊伍。

示范引領 廣泛傳播教學理念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參觀協和醫院時曾指出:“作為國內知名教學醫院,協和使命除了加強自身建設,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外,還應起好示范引領作用?!?/p>

“示范引領是協和人一貫的追求,也是協和社會責任擔當的體現?!弊鳛閰f和醫院副院長,同時又是一名心內科醫生,張抒揚深有感觸:“醫院每年開展多項全國繼續教育項目、進修項目和教學活動,各個??婆e辦各種培訓班,廣泛傳播協和的教學理念?!?/p>

除此之外,協和醫院多年來還累計投入數百萬元進行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改造,已建成師資信息化管理平臺、模擬培訓和考核平臺、自主學習平臺以及績效管理系統。

對于該平臺的優勢和作用,協和醫院教育處處長潘慧介紹,信息化管理平臺和績效管理系統可以將管理者和老師解放出來,使其可以進行更多思考??己似脚_自2003年籌建至今,在考核方面做到了更規范化、同質化的設計,顯著提升了培訓效果。自主學習平臺目前涵蓋300多項繼續教育項目,累計注冊用戶超過9000人,線上用戶6萬人,每年點擊量超過25萬條,其中一半以上的教學資源對全社會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師資團隊的建設得到了趙玉沛院長的高度重視。在師資培訓方面,對于平臺的應用,趙院長倡導“寧愿用壞也不能擱壞”,鼓勵大家積極應用這些平臺。

另外,協和醫院還嘗試將自主學習平臺向對口幫扶醫院開放,將來該平臺還將拓展至醫院間甚至全國性培訓。

健康界了解到,協和醫院還在國內率先建立了標準化病人(SP)培訓和應用體系,成立SP工作核心小組,建立質量控制和標準化體系,探索SP培訓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專門成立“醫學新青年”微信平臺,向全國傳播協和的精神和理念。將高年資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結合臨床診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梳理總結成住院醫師手冊和教學論文集等出版物,向全國推廣。

盡管如此,協和醫院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仍著眼全國,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助推醫改,為全國培養了大批醫學精英,甚至學科帶頭人。

儲備師資 打破醫改瓶頸

在潘慧看來,醫改的關鍵是人才,而優秀人才則是醫改瓶頸,如何讓全國500多個基地都成為合格的基地,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師資是關鍵。

為此,協和醫院于2015年秋,聯合國內其他6家頂級教學醫院,牽頭成立“中國住院醫師培訓精英教學醫院聯盟”,旨在通過聯盟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從根本上推動和提高全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水平。趙玉沛院長還成立住院醫師委員會,親自擔任委員會主任。

“協和醫院此舉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親自培養出多少住院醫師,更是為了利用協和傳統的教學強院實力、優質的醫師隊伍和豐富的患者資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方法,培養出一支精兵強將的教學師資隊伍,建立起一個醫學教育的共享平臺,這是協和醫院作為中國住院醫師培訓的開創者和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所應肩負的社會責任?!睆埵銚P進一步強調。

同時,協和醫院還與國內多家醫院形成共建、幫扶,共同探索發展模式。比如,在對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幫扶項目中,通過對重點人員、重點環節、重點方面的“三重”培養,完成制度化、平臺化的“造血式”幫扶和建設,達到對受援醫院的教學支持。

因科而異 協和專家傳授經驗

不同的臨床學科住院醫對應的師資標準,既有符合教育學基本原理的共性,也應具備各自的特性。如何將臨床學科的特性與教學相結合,是醫學教育領域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

內科學系主任張奉春:協和醫院至今仍保留大內科學系,統籌安排住院醫師的多科輪轉、實行5年的“長程”培養。住院醫師需要在前3年輪轉內科10個專業、15個病房以及急診、門診、輔助科室等,促使他們在早期成長中形成綜合臨床診療能力,這是協和住院醫師培養的核心機制。通過這個機制,培養具備大內科視野的醫學精英,為內科各專業輸送優秀人才、培養未來的醫學領軍人。

外科學系常務副主任李漢忠:協和外科培訓以臨床為核心,設置了醫院、基地、??迫壒芾眢w系。住院醫師則要在各三級學科進行全面輪轉,以避免因過早??苹瘜е碌摹肮軤钜曇啊?。同時,協和外科設立嚴格的考核制度,重視急診經驗;重視操作培訓,強化動手能力;注重國際接軌,打造精英模式。endprint

神經科主任崔麗英:態度和作風與知識經驗同樣重要。一名合格的臨床帶教老師應當成為“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的表率,從醫、教、研三個方面以身作則,影響一代代學生。協和鼓勵年輕住院醫師學習臨床病例,通過查閱文獻,總結回顧相似病例,建立對疾病的全面系統認識,從而提高住院醫師臨床思維能力。

麻醉科主任黃宇光:“導師制”臨床帶教,讓導師責任心更強,學員歸屬感更濃。麻醉科住院醫師規培以學系和臨床亞專業組為基礎,做好臨床帶教;以研究生導師和科研課題組為基礎,做好科研培訓。鼓勵住院醫多創新、多交流,充分展示個人風采。重視人文關懷,培養德智體全面人才。

法眼看醫

誤診后發生的治療費用誰來承擔?

案例:

趙女士以停經約6個月、入院前10天陰道出血較前增多、4個半月前以葡萄胎清宮2次的癥狀,到某市醫院接受治療,門診以葡萄胎收住院。趙女士治療一段時間病情平穩后出院。出院后,趙女士間斷出現原有癥狀,覺得病情并未根本好轉,入住省城某醫院接受治療,病理診斷為絨毛膜癌。趙女士兩次住院治療,共花費醫療費等合計6.73萬余元。

事后,趙女士找到某市醫院,要求承擔誤診誤治的醫療損害賠償責任。雙方協商未果。趙女士以某市醫院為被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其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20萬余元。

分析:

因為誤診而產生的治療費用,即便不考慮法律因素,僅按照常理也論斷,也不應該由患者自行全部承擔。那么應該由誰承擔?醫院在這里又應該承擔多少呢?

法院受案后,經趙女士申請,法院委托某司法鑒定中心予以鑒定。鑒定意見認為:醫院在對趙女士所患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存在誤診誤治的醫療過錯;其過錯與趙女士所患疾病絨毛膜癌不存在因果關系,但與其病情加重存在因果關系,病情加重的參與度為主要責任;具體增加的治療費用,因個體差異化療療程不盡相同,無法具體量化。

據此,法院認為,依據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依據鑒定意見,醫院應對趙女士病情加重的經濟損失承擔主要責任。而趙女士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保護的醫療費用中既有治療原發病的損失,也有因病情加重而增加的經濟損失。對于該部分增加的經濟損失,某司法鑒定中心的鑒定意見書認為:“具體增加的治療費用,因個體差異化療療程不盡相同,無法具體量化”,故被告在治療過錯中的誤診誤治行為對原告所患絨毛膜癌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應以實際發生費用為準。最終,法院依據被告醫院應承擔主要責任的鑒定意見,判決醫院承擔原告治療費用35%的賠償責任。趙女士不服上訴后,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患者被誤診誤治的,日后的治療難度難免加大,其治療費用亦難免增加,嚴重的甚至還會損害其健康和生命,但患者的疾病畢竟不是誤診誤治所致。因此,患者固有的“只要醫院存在誤診誤治,就應承擔全部過錯責任”的觀念,當然不會得到法律支持。對于誤診誤治,治療難度增加多大,治療費用增加多少,難以具體量化,法院只能盡可能地依據公平原則予以酌定。辦案法官根據本案實際,按醫院“病情加重的參與度為主要責任”之鑒定意見,確定醫院承擔患者治療費用35%的賠償責任,符合鑒定意見中確定的賠償原則,體現了公平原則。

如何避免

判斷誤診是否構成醫療事故,也就是法律上的誤診,主要有以下幾個關鍵要素:一、醫生診療過程中是否有違反法律、法規及診療常規的行為;二、是否對患者的人身造成相應的損害后果;三、過失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有無因果關系。誤診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于誤診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誤診都是醫療事故。對于疾病的診斷治療,是一個動態過程,要求醫生認真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制定治療方案。即使不能及時診斷,也應作好必要的擬診和護理工作。如診療過程中違反衛生行政法規、護理常規等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則構成醫療事故,若只是誤診,但并沒有給患者身體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傷,則不構成醫療事故。

醫院勝訴的“誤診”

一位年近40歲的女士突然發現脖子上出現一腫塊。遂到某市醫院就診并對腫大的淋巴結進行活檢,病理報告為“非典型增生”,因炎癥引起。醫生便據此給她抗炎治療,腫塊很快就消失了。兩年后該女士舊病復發了,到省級醫院檢查最后被確診為“淋巴瘤”。聽到這個消息,這位女士震驚了,她認為是第一家市級醫院誤診了,才導致病情惡變,憤怒之下將醫院告上法庭。后經兩級鑒定,均不屬于醫療事故,是疾病本身發展的結果,不屬于醫療事故,醫院沒有敗訴。誤診原因是疾病自身發展的原因,完全屬于客觀方面的原因,醫生并不存在主觀過錯,嚴格說醫生不存在過失。

對于因醫院的誤診給患者造成的損失以及精神損害賠償,要結合該醫院的醫療條件、醫療水平以及醫院在治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過錯來看,如果醫院完全具備診斷胃癌的水平和技術,并且在診療過程中存在過錯,則應承擔賠償責任。而如果醫院并無過錯,該疾病又已超出了醫院現有的診療水平和條件,則醫院不承擔賠償責任,根據民法的公平原則只承擔部分責任。

誤診的法律責任(本案符合第二種)臨床誤診的性質不同,涉及到法律責任也不同,有過錯的誤診有以下幾種法律責任。

一、醫療事故責任,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活動中存在過失,即違反了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不良后果,損害程度必須達到《醫療事故處理條件》規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衛生部《醫療事故分級標準(試行)》的規定要求,且過失行為不良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時,即構成醫療事故,應當承擔醫療事故責任。

二、民事法律責任,人民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時,對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經審理能夠認定醫療機構存在過錯的誤診行為,符合民事侵權構成要件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確定醫療機構承擔責任。

對技術性誤診,無論給患者造成何種程序的損害,都要由醫療機構承擔民事責任。根據誤診給病人帶來的損害,醫院應賠償患者因誤診誤治增加的不必要醫療費、交通費,根據不同情況賠償病人因營養支持從而支出的營養費,因誤診誤治產生的誤工費,如侵權后果嚴重,還要承擔適當的精神撫慰金等。

三、刑事責任,我國刑法規定,“醫務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人員死亡或嚴重損害就診人身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endprint

猜你喜歡
協和住院醫師精英
麻醉科住院醫師在疼痛科輪轉期間臨床教學實踐與探索
美國住院醫師招收匹配計劃簡介與借鑒
住院醫師黨支部的建立實踐與思考
它們都是“精英”
《協和呼吸病學》第二版
《協和呼吸病學》第二版
《協和呼吸病學》第二版
精英2018賽季最佳陣容出爐
當英國精英私立學校不再只屬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驅精英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