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振玉家族的印學文獻整理

2018-01-25 18:56李瑞振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璽印羅振玉家族

李瑞振

摘 要:羅振玉家族作為晚清、近代最出色的印學文獻整理者,三代人先后投身于古代璽印文獻的整理、輯錄和研究之中。羅氏三代共五人都是古代璽印的收藏和輯錄者,其著錄璽印多有糾偏前人之處,同時羅氏家族也是印學文獻的優秀著作者,其各自的印學著作在中國篆刻史上都享有崇高地位。在著重印學文獻的整理、編著的同時,羅氏家族深入總結中國古代璽印的發展特點和規律,提出了璽印可以有助于補正史志之闕的理論判斷,提升了璽印文獻整理和研究的整體視野。這其中,尤其以羅振玉及其子羅福頤成就最為突出。

關鍵詞:羅振玉 羅福頤 家族 璽印 文獻

在清末至民國初年的金石學研究領域,以羅振玉為中心的國學、金石學大家們,如王國維、蔡元培等人可謂一顆顆耀眼的星辰,影響了整個時代的研究和學術。除了交游師友之外,在以羅振玉為中心的家族之中,也形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印學整理和研究的學術群體,這個家族體現出來的代代傳承的印學傳統十分突出,整理和存留了一大批印學文獻。

羅振玉(1866—1940),字叔蘊,一字叔言,號“雪堂”,又號“貞松老人”,祖籍浙江上虞,是中國晚清、近代著名的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睂W家、古文字學家、農學家、教育家,眾多身份之中,尤以金石、考古身份最為知名。羅振玉育有五子一女,長子羅福成,次子羅福萇,三女羅孝純,四子羅福葆,五子羅福頤。幾個子女之中,長子羅福成、四子羅福葆和五子羅福頤均曾參與或協助羅振玉整理古代璽印的相關文獻,其中,以五子羅福頤成就最高。羅福頤(1905—1981),字子期,又字紫溪、梓溪,晚號“僂翁”,金石大家羅振玉的第五子,曾任職故宮博物院四級副研究員,兼任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亦兼任中國科學院考古學會、中國古文學學會、西泠印社理事等職。羅振玉作為金石學研究的大家,十分重視璽印的尋訪、收藏、著錄及研究,他在璽印的尋訪和收藏實踐活動中,具備印學文獻著錄的自覺意識,在著錄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璽印研究理論體系。

羅振玉從少年時代開始,偶然得到一枚漢印,奉之為寶,隨身佩戴,后來涉獵歷代印譜文獻;中年以后,游歷北京、山東等地,搜求古代璽印,積印數千枚。羅振玉去粗取精,擇其精善者,按照一定的選擇標準,陸續輯錄成印譜文獻。1911年,羅振玉成《罄室所藏璽印》八冊,輯錄古璽印498枚,每頁一印,其中,收官印52枚。1912年,羅振玉又集成《罄室所藏璽印續集》五冊,輯錄其舊藏古璽印189枚,其中,官印37枚。1915年,羅振玉輯成《赫連泉館古印存》一冊,收錄古璽印332枚,每頁六印,其中官印38枚,私印及吉語、肖形印等294枚?!逗者B泉館古印存》也是羅振玉著錄古代璽印的代表作。1916年,在羅福頤等人的協助之下,羅振玉又輯成《赫連泉館古璽印存續》一冊,此冊收錄古璽印492枚,每頁六印。其中,官印62枚,成語、單字及其他璽印430枚。1916年,羅振玉將其積三十余年收藏之功的隋唐以后的官印輯為《隋唐以來官印集存》一卷,含補遺、附錄各一卷,此冊收官印280余枚,每頁刊印一至四枚不等。其中,隋唐時代官印近二十枚,隋唐以下官印260余枚,成為研究隋唐以來政治制度及古代官制的重要文獻。1923年,羅振玉輯成《凝清室古官印存》二冊,收六朝以前官印整100枚,每頁印一枚;同年,輯成《凝清室所藏周秦■印》八冊。1925年,羅振玉輯成《西夏官印集存一冊》,收錄西夏官印33方。羅振玉主要根據印章邊款對西夏官印進行揀選,此冊之成,體現了其輯印專題化的學術特征。1936年,羅振玉輯成《貞松堂唐宋以來官印集存》一卷,收錄唐宋以來官印56枚,一頁一印,此冊為羅福頤奉父親羅振玉之命輯成,與《隋唐以來官印集存》中所收官印不同,與之互相補充。羅振玉輯錄璽印文獻之豐碩,罕有其匹,其輯錄之外,又將自己的璽印研究心得筆之于諸多印譜序跋之中,雖零金碎玉,卻不乏真知灼見,只言片紙,難掩芳華。

通過羅振玉的諸多璽印理論文字,我們可以粗略地將羅振玉的古代璽印研究成果梳理為三點:首先,著錄方面,一洗前人雜糅無序、疏于考證、不善傳播之弊,系之以先后時代,并加以初步考證,刊行于世,雖未能做到盡善盡美,然而也樹立了印譜文獻的時序體例,校正了部分前人著錄之訛誤,便于讀印者檢索和研究,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其次,在諸多的印譜序文中,羅振玉闡述了歷代璽印的部分規律性內容,如古代璽印中的材質問題、尺寸問題以及印紐問題等,同時也對部分疑印做了較為細致的辨析。再次,羅振玉對自己所收藏的璽印及印拓加以研究,以印證史。羅氏通過所收藏的璽印,特別是歷代的官印,與《周禮》《漢書》《后漢書》等傳世文獻中相關禮制、職官相互印證,補正了史志之不足?!碍t印有裨于考證至巨……兩漢以來官印可補正官志訛闕者多不勝舉,此編有廿八日騎舍印,于前籍無征當為傳舍之印,往者漢木簡知塞上亭燧受書發書皆紀時日,此印蓋為傳舍紀日之用。予又嘗見漢官印文曰執法直二十二,殆漢御史亦分曹當直,此均可補史志闕文有裨于考證者二也。漢志膠東國有梃縣,高氏齊魯古印捃有梃縣左執奸,梃字從木旁作此,錄中有梃中二字半印,亦出齊地殆東漢廢梃縣改為鄉之名字亦作梃,與高氏藏印正同,足正史志從手作之訛,此為裨考證者三也……古印中有鄉印無村印,予所藏則有朱文大毛村印,大與隋唐官印等,書體亦相似,知為隋唐間物,是隋唐間有村印,前籍所未載,此有裨于考證者七也……金元以來行用楮幣,史家記其式頗疏略,賴傳世銅鈔版得知其詳,然現幣存于今者至罕,故鈔背印記若不能悉,此編有一貫背合同正書銅朱記,始知鈔背實有合同印,雖不能遽定為金為元,亦足補載籍之闕。此有裨于考證者八也?!眥1}

在羅振玉的帶動下,其子孫皆有從事印學文獻整理者,可謂代不乏人。尤其以羅福頤最為出色,羅福頤年輕時期就注意璽印的收藏和訪查,晚年更是沉醉其中,樂而忘憂,終成一代璽印研究的大師。

1918年,羅振玉長子羅福成、四子羅福葆共同手拓、輯錄成《小蓬萊閣古印菁華》二卷,收古璽及秦漢印100枚,每頁一至二印,含官印四枚,元代押記二枚,其他為古璽及私印之屬。endprint

羅福頤是羅振玉的第五子,從小受家庭環境之熏陶,年十七歲,即已涉獵璽印。與其父羅振玉不同,羅福頤在輯錄璽印印拓之外,更加注重對璽印文獻的整理和研究。1930年,羅福頤編成《漢印文字徵》和《古璽文字徵》(后修訂后改名為《古璽文編》),專收漢印印章和古璽印章中的文字,成為研究漢印文字和古璽印文字的重要參考文獻。1932年,羅福頤輯成《待時軒印存》正集十八冊《續集》十五冊,收印130枚,上至秦漢,下逮宋元,頗為宏富。1981年,羅福頤編著《古璽印概論》,該書從古璽印的書法字體、璽印名稱、印紐分類、璽印材質、印文排列方式、璽印封泥等多個方面全面詳盡地梳理和總結了古璽印的相關理論成果,成為研究古代璽印的教科書。1982年,羅福頤主編《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選錄故宮博物院所藏戰國古璽印計219枚,印拓之外,附之以印章之照片,相得益彰。1987年,羅福頤編著《秦漢南北朝官印征存》,此書之成,羅福頤先生已是七十余歲之高齡,為搜求相關璽印資料,先生櫛風沐雨,足跡踏遍大江南北,終成此皇皇巨制。該書收錄秦漢以來官印3300余枚,羅福頤詳加考訂,并做斷代,使得此書成為收錄古代官印的集大成者。

羅福頤在璽印的收錄和研究上,體現出了對羅振玉印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更加注重璽印輯錄的專題性,尤其體現在對官印的獨特重視。羅振玉有《隋唐以來官印集存》《凝清室古官印存》《西夏官印集存一冊》等專題性官印印譜,收錄官印從幾十枚到一二百枚不等,羅福頤繼承了其父的體例成果并發揚光大,《秦漢南北朝官印征存》收錄官印三千余枚,成為我們今天研究古代官制最為權威和豐富的參考文獻。其次,更加重視璽印文字的研究。羅振玉主要是輯錄璽印,其璽印文字的研究論見多散見于其所作序跋之中,未成體系,羅福頤在其父基礎上,將璽印文字的研究專門化,著成《漢印文字徵》和《古璽文字徵》,便利了檢索和研究,成為古代璽印文字研究的重要工具書。再次,更加重視古代璽印理論體系的研究。羅振玉對古代璽印已經有不少規律性的認知,但是相對較為零散,羅福頤在多年的璽印輯錄實踐基礎上,形成了系統性的理論研究,《古璽印概論》揭示了中國古代璽印發展史上的總體規律和發展特點,理論體系非常完善。

羅振玉之孫羅隨祖(1952—),羅福頤之子,從小受家庭熏陶,隨父學習古璽印及文字,為西泠印社社員。羅隨祖在印學文獻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協助羅福頤整理印學文獻,曾參與《古璽文編》《古璽匯編》《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西夏官印匯考》《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等重要印學文獻的整理和出版。此外,羅隨祖還寫有《論秦漢南北朝官印的斷代》《中國璽印概述》《談隋唐官印之鑒別》《論齊白石及其篆刻》《試論米芾的書畫用印》《古印章中的詩》等印學學術論文若干。

羅振玉家族作為近代文獻整理的突出貢獻者,三代共五人前后相繼投身于古代璽印印學文獻的整理、輯錄和研究之中,這在整個中國印學史上絕無僅有。這個家族造就了三代印人(其中,羅福頤、羅隨祖父子均為西泠印社社員),著成璽印文獻數十部,其相關研究成果至今仍是印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

① 郁重今:《歷代印譜序跋匯編》,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第550頁。endprint

猜你喜歡
璽印羅振玉家族
日本關西大學藏羅振玉致內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釋
王國維、羅振玉晚年交惡考論
戰國璽印陶文釋讀七則
羅振玉致西園寺公望手札解讀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清陳元青白瓷套印”鑒賞
澳門新建業集團藏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