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年頭還有人辦報紙而且讓流浪漢來賣報

2018-01-25 15:53方可成
青年與社會 2018年2期
關鍵詞:大志流浪漢新臺幣

方可成

“大眾沒有意識到的是,如果你把東西隨意送出去而不求回饋,這樣就是奴役了接受的人。因為你給了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回來的理由?!?/p>

12月上旬,我在臺北逛了快一周,在許多不同場合都聽人談起一份新創的報紙——《周刊編集》。

這年頭,紙媒已經是恐龍一般的存在,有許多人恐怕已經很久都沒有摸過報紙了。為什么竟會有人愿意逆時代潮流而動,辦一份報紙?

更有意思的是,這份報紙主要的零售渠道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流浪漢(臺灣人稱他們為“街友”)。每份報紙定價不便宜——100元新臺幣(約22元人民幣),每賣出一份,街友可以獲得50%的提成,也即50元新臺幣(約11元人民幣)。

要解釋清楚這份報紙的來龍去脈,就得先介紹另一份雜志——《大志》,以及它背后的一個神奇故事。

一場從“你瞅誰”開始的相遇

1967年,21歲的年輕人John Bird為了躲避警察,從英格蘭逃到了蘇格蘭。在此前的人生中,他一直過得很不如意——年僅5歲就無家可歸、淪落街頭,后來被送到孤兒院但是早早輟學;十幾歲時從孤兒院離開,給屠夫當幫手,并且經常小偷小摸、吃飯欠賬,被關進監獄好幾次。

逃到愛丁堡之后,他繼續露宿街頭,并且經常泡在一家酒吧。有一天,酒吧進來一群人,看上去并不友善。John Bird和其中一個叫Gordon Roddick的年輕人發生了小沖突:“你瞅誰呢?”(Who do you think you're looking at, mate?)

不過,劍拔弩張的氣氛很快輕松下來,因為兩人都發現對方很投緣:有幽默感,而且都寫詩。就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

幾年后,兩人失去了聯系。Gordon Roddick和一個叫Anita的姑娘結了婚,他們一起創辦了一家護膚品牌——這家品牌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美體小鋪(The Body Shop)。John Bird則回到了倫敦做些小生意。1986年,他在電視上看到風光無限的老友,于是打電話去詢問,就這樣,在酒吧里巧遇并成為好友的兩人又恢復了聯系。

1991年,兩人決定一起創辦一份叫The Big Issue的雜志,其核心模式就是讓無家可歸者來賣報。雖然John Bird曾經流浪街頭,但真正想出這個主意的卻是Gordon Roddick——他到紐約訪問時,看到有流浪漢在賣報紙,但是那份報紙本身的內容品質不佳,于是他決定模仿這一模式,但要生產一份專業的紙媒,讓購買者不僅僅因為同情心而掏錢,也要認可其內容。

自然,美體小鋪提供了最初的支持資金。

流浪漢最需要的不是面包,而是機會

The Big Issue最初是月刊,創刊兩年后改為周刊。2001年銷量最頂峰的時候,可以達到30萬份的發行量。只有無家可歸者才有資格以1.25英鎊一本的價格進貨,以2.5英鎊的價格出售。

這份雜志是典型的社會企業:并不以獲取利潤為最高目標,而要創造社會效益。John Bird反復強調的是:他們并不是做慈善的,他本人對慈善毫無興趣。在他看來,慈善團體做的只是給流浪漢提供救濟品,端上面包和熱湯,但這對于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況來說無濟于事,反而容易讓他們成為“伸手黨”。

“大眾沒有意識到的是,如果你把東西隨意送出去而不求回饋,這樣就是奴役了接受的人。因為你給了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回來的理由?!盝ohn Bird說。

基于這樣的理念,他們為流浪漢提供了自食其力的機會。他們提供培訓,并且確立了嚴格的規則,比如必須以規定好的音調和方式叫賣,不能為了賣出去雜志而信口雌黃。

這種模式逐漸傳播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法國、澳大利亞、肯尼亞、日本……2010年,一個叫李取中的人把The Big Issue帶到了臺灣,并將臺灣版命名為《大志》,定價100新臺幣,流浪漢銷售提成50%。推出之后,頗受臺灣社會的歡迎。

“訂閱你人生中第一份報紙”

2017年6月,李取中開始以類似的模式創辦另一份紙媒,取名《周刊編集》。

這次他做的不是雜志,而是報紙。不過比起一般的報紙,《周刊編集》的設計、印刷和紙張的選擇都更加考究,也因此定價更高,但是更有美感和收藏性。從內容上來看,《周刊編集》和《大志》一樣都有較多文藝、生活方式類內容,不同之處在于,《周刊編集》有更多新聞性的內容——它和《紐約時報》《衛報》等外媒達成了合作協議,編譯它們的文章。

看好《周刊編集》的人認為,它一方面保留了《大志》的社會企業模式,能夠吸引那些關懷社會底層人的讀者;另一方面又比《大志》提供了更扎實和豐富的內容,設計上也頗為賞心悅目,在這個人們對社交媒體越來越感到厭煩的年代,重新閱讀一份優質的紙媒,又成為了一種頗具吸引力的行為。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種回歸紙媒的做法不過是文藝青年的一廂情愿。數字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重新辦報紙也許只能算是很小規模的回潮,改變不了大趨勢。

從數據上來看,《周刊編集》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自6月21日以來,它已經穩定每個月出刊一次,并計劃在未來改為雙周出刊。12月6日,《周刊編集》上線了眾籌項目,很快就達到了籌款目標。截至12月16日,也就是項目上線10天后,贊助的人數已經超過1200人,而每份贊助都至少包含20期的報紙訂閱,有的贊助檔位訂閱份數會更多。以臺灣的市場規模來看,一份初創報紙擁有數千固定訂閱讀者,已經算是可以初步穩下陣腳。

在眾籌項目的宣傳視頻中,最后一句話“訂閱你人生中的第一份報紙”聽起來頗令人感慨——的確,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說,“訂報紙”可能是人生中從未有過的體驗,而這樣一份新創的紙媒,希望到達這些年輕人,讓他們選擇報紙這種媒體形態。

在大陸,最類似的紙媒項目應該是已經持續出刊多年的雜志書《讀庫》。時代大潮下,這樣的紙媒項目注定不可能再現曾經的紙媒輝煌,但特色的、精品的小型項目,只要能有獨特的定位,能找到自己的目標讀者,依然有生存下去的可能。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志流浪漢新臺幣
有情況
流浪漢與流浪貓
日本的流浪漢與我
橋下那位流浪漢教會了我什么?
胸有大志
Influence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 and strontium chloride on the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at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