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應對社會主要矛盾在高教領域的新變化

2018-01-28 19:57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教育 2018年12期
關鍵詞:育人思政工作

■天津財經大學 楊 帆

在今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系統總結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成就與經驗,深入分析了新時代新形勢對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新變化,深入研究其在高校工作中的具體表現形態和突出問題,更好地抓住高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新期待,這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一、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新變化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大貢獻。我國現有大學2000余所,已成為在學規模最大的國家,躋身高等教育第一大國。從這個數據來看,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數越來越多,大眾化程度和教育公平得到了有效改善。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面對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所呈現的新變化,審視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教師,對優質教育的期待和對更高層次教育的追求已成為當前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等教育的發展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要,而且要滿足國家發展戰略的人才需要。習近平總書記講:“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當前,我國已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迫切需要強化科教融合,提升高校創新能力,厚植創新驅動根基。而隨著高等教育外部的國家戰略需求導向的變化,高等教育的供求關系也在發生變化。人民對于高等教育的需求發生了從數量到質量的深刻轉變,對學校、教師、專業、課程的選擇性越來越強,對學校辦學條件、辦學層次、社會影響、行業評價的要求越來越高。

從總體上說,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正面臨教育資源發展不平衡,在滿足國家戰略發展的人才需求方面也呈現出教育質量發展的不充分。因而,新時代高等教育領域中同樣存在求學者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與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供給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厘清這一矛盾,我們可以從內、外兩個視角進行分析。從外部層面看,西部內陸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之間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學校適應、服務地方產業以及高技術專業人才供給方面發展不充分,校企合作的程度與產教融合的深度既不平衡也不充分。從校內層面看,在思想引領、專業建設、教學改革、教師發展等方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制約著現階段高等教育的內涵發展。

二、破解高校工作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

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實施載體,應當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著力破解當前工作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進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全面破解高校思政工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思政教育更有“溫度”

全國及我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我市各高校深入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學校內部貫徹不平衡,院系基層推進落實有差別;思政板塊之間推進不平衡,教師思政教育和研究生思政教育相對不充分;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不美好不堅定,思政工作隊伍建設有待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思想,全面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的問題,明確了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去年12月,教育部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以下簡稱《實施綱要》)。今年3月,天津市委召開了“新時代天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堅動員部署會”,印發了《關于推進新時代天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堅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全面部署了高校思政工作“一體化”育人綜合改革、“課程思政”創新改革和“1131”項目實施。從中央的《實施綱要》到市委的《實施意見》,是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質量的頂層設計,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由全面施工到內部精裝修”的施工藍圖。作為高校工作者,我們要在以往“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基礎上,按照中央《實施綱要》和市委《實施意見》的文件要求,竭力發揮思政課教育主渠道作用,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提升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思政育人觀念,加快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務工作隊伍職務職級“雙線”晉升辦法和保障激勵機制等重點任務工作進程,全面促進“大思政”工作熱情的提升,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二)全面破解高等教育專業與就業結構性失衡問題,讓育人質量更有“精度”

隨著國家“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的加快推進,國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作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準公共產品,近年來也呈現出結構性矛盾。一方面,很多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就業難,人才“供給過?!?;另一方面,又存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高技術專業人才“有效供給不足”。這也恰恰反映了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之間的結構性錯位。

作為傳授知識的供給方,高校如何適應時代發展、滿足學生成才需求,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今年初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本科專業提出了統一規定、質量要求、標準底線,同時也給各專業的特色建設留有足夠拓展空間。我們深知,當前正值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時期,專業建設不再是“大而全”的發展模式,而是要有選擇、有側重的發展。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精力有限以及新的招生制度改革的形勢下,我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集中精力進一步凝練專業發展方向,努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對接行業產業的新要求,在實現專業結構合理、品牌特色優勢明顯、內涵建設逐步深化、育人質量全面提升的專業發展模式上下功夫、做文章。

(三)全面破解教師教學能力和人才培養要求的不平衡不充分,讓教書育人更有“厚度”

當前,教師教學能力和人才培養要求之間的不平衡對各個高校來說都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在當前評估高校的價值導向和評價教師的考核指標的作用下,部分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觀念,直接影響到高?;韭毮艿娜姘l揮與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我們說,高水平的教學和一流人才培養均要求教師對學生有愛心有耐心,對教學工作有興趣有積淀,對做好教學有悟性肯付出。而當前仍存在著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觀念不足以支撐人才培養目標最終實現的問題。

今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文件強調優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治理生態,努力扭轉高校教師重科研輕教學、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引導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靜心研究學術,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我們說,高校必須從觀念上引導廣大教師真正潛心教學、精心科研,鼓勵教師將科研資源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轉化為教師和學生的理念、知識和能力的良性互動。同時大力推進崗位分類管理改革,實施教學型教師和科研型教師的分類管理、分類考核、分類發展,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構建適合各類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通道,促進教師隊伍結構優化、均衡發展,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人才培養訴求的互相促進、協調上升。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期待新作為。我們將努力聚焦高等教育的時代坐標,為高等教育事業的整體平衡和充分發展竭力奮斗,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猜你喜歡
育人思政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不工作,爽飛了?
選工作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