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四季”新生活創建的教育學解讀及變革路徑

2018-01-28 21:38
江蘇教育 2018年55期
關鍵詞:季節育人校園

“校園四季”意在以四季為時間縱軸,依托中國傳統的自然節氣、人文節慶,將其與學科相關內容統整,從培育時代新人的角度出發,對學校教育活動進行整體系統重構,形成融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為一體的綜合實踐活動。它把學校原先相互割裂的一個個“節”,演繹成四個鮮明的“季”,將“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讓學校更多體現師生共同生活的意義。從“節”到“季”的轉換是學校打破原有活動秩序進行重組和再構的過程,只有對這些轉換背后的緣由作全面的教育學解讀,才有助于實踐層面的深度推進。

一、“校園四季”新生活創建的教育學解讀

從學校傳統的科技節、藝術節、讀書節、體育節中脫離出來,變彼此割裂的工作態的“節”為相互鎖定的生活樣的“季”,這是一種怎樣的教育存在?這里有著怎樣的理論基礎和教育意蘊?

1.校園四季:回應學校教育的“現實需要”。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人的學習、生活與成長不經意地被裹挾進了快速甚至是機械的節奏之中,人類越來越多地生活在“人為”和“為人”的世界中,而教育也被轉入人類的現代化訴求中,理所當然地成為這一過程的工具。從學校傳統的“節”的設置來看,學校大都會有科技節、藝術節、讀書節、體育節,而幾乎沒有自然節,從中不難看出,學校教育重“技術性”“功用性”而輕“自然性”的取向?!靶@四季”新生活的創建就是要尋回現代教育丟失的自然之維,在自然四季與學校教育、學生發展之間建立起很好的聯系,把自然生動地引入到當下的教育實踐活動之中,正本清源,讓教育回到人類文明的母體——自然之中,回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自然觀之中,讓教育回歸自然,回歸中華文明之根。

2.校園四季:打破學校教育的“急功近利”。

在以四季為時間縱軸,以自然及其背后所承載著的中國傳統文化為教育資源設計并推進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教育的關注點也要從顯性的理論知識及技能的復制與再現轉換為蘊含在學生真實體悟中的隱性的實踐知識的生成和構成。教師從關注“結果反饋”,到關注學生的“過程體悟”,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將慢慢消失在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引導與期望之中,其間飽含著教育最基本的常識和良知,教育不再走捷徑、不再投機取巧,而是順應自然及學生發展的規律,回歸到教育最樸素的狀態之中。因為,教育的真正本質,是每一個生命個體能成為一個更完美的“我”,而不是去趨同于某一個目標,達成物質上的追求。

3.校園四季:追求學校教育的“整體化成”。

真實的教育活動是以綜合為特征的,教育活動也是由具有生命整體性的教師與學生參與的,教育的力量也應該是整體的,因此教育需要橫向的聚合,以促進各領域教育生活的整合融通。校園四季新生活的創建,就是將教育功能割裂的多個“節”,整合化為彼此關聯、綜合作用于學生發展的一個“季”,化零為整,統整的是學校教育的時間空間,統整的是學校教育的多方力量,統整的是學校教育的歷史和現時積淀。也就是在這樣的統整中把學校教育活動的重心從內容、手段轉移到人的整體發展這一根本目標中來,從而化為學校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文化氣質,這也是現代新型學校創建的要求。

二、“校園四季”新生活創建的變革性路徑

從教育學的角度審視“校園四季”新生活的創建,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厘清學校四季生活所內含的價值取向、目標追求以及實踐行為,形成指導我們變革的思維路線,并帶著我們改變舊有的教育慣習,走向真實的實踐,實現從“活動”到“生活”的最終轉換。

1.活動內容:應時應景,激活成長內需。

校園四季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是從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中自然衍生出來的,不是學校領導或教師依據上級任務憑空想象出來的。這樣的活動回到了學生日常生活的時空中,滿足了學生實時生活的需要。例如,春季引導學生尋找并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生機盎然,本身也為孩子探究知識與世界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自然情景,那就讓教育在這個季節里“順時而為”“自然而然”地發生,不荒廢這一季的美好。

除了要應時應景地開展四季活動之外,還要對季節元素做多重多維的解讀,深度思考季節與學生成長之間的關聯,以設計出更加具有成長指向的活動內容。多重多維解讀季節元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是從自然界可以憑感官直接感知到的事物中去挖掘,如春天的花草樹木,夏天的陽光雨露、秋天的氣候氣象、冬天的人類活動等。

二是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去挖掘季節背后的內容資源,如春天的節氣、夏天的習俗,秋天的詩歌、冬天的節日等。

三是透過具象的事物,尋找并發現其背后的意象,使之轉化為學生成長的內在動力,真正發揮唯有這個季節才有的育人價值。如春天動植物生長背后所蘊含著的孕育—破土—生長的精神氣息等等。

在深度解讀季節元素的基礎上,再設計具有一定開放度和延展性的活動,以接納所有學生不同程度的參與,變“外在任務”式的活動內容為“浸潤體驗”式的活動內容?!凹竟潯辈皇菍W生學習實踐活動的客體,學生不單單是走近這個季節,而是學生這一主體就在這個季節中學習實踐。

2.育人目標:系統綜合,回歸生活本意。

校園四季綜合實踐活動對校園原有的文化活動進行了統籌與重建。因此每一季活動育人目標的定位,站位要高,視野要寬,要更加系統整體地加以明確。每一季的育人目標橫向上可以劃分為“自然”“科學”“社會”“人文”以及“自我”等幾個方面,縱向上又要形成一定的能級,凸顯年段感與階段性。

在落實育人目標的過程中,切不可以某一個狹小的目標來淹沒活動的綜合育人價值。例如,春季生活中引導學生觀察動植物的自然生長,并學會一項新的本領,感受生命成長的力量,體悟春季生活的美好。教師不能簡單教條地將這一活動的綜合育人目標簡單歸結為“一項技能”的獲得,而是要在引導學生科學探究、社會實踐、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真正改變他們在這個春天里的生存狀態,幫助學生形成向上生長的力量,讓教育回到學生生活本來的面目之中。

因此,教師需要真正走進學生生活的過程中,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更關注學生在實踐中的真實成長的體悟,這樣才有學生變化發展的內在機制,才蘊藏著能讓學生舉一反三,推進后續發展的真實力量。

3.過程推進:整體架構,融入多方創造。

“校園四季”新生活的創建,首先依賴于學校頂層的整體設計。學校需要依據自身的辦學理念及已有的特色項目,做好整體框架性的設計,設計口子要大,要給各年段(班級)、各學科教研組、各學生社團等留有自主參與的空間和可能。

各年段(班級)、各學科教研組、各學生社團也要從自己本領域、本學科、本團隊建設的需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與之相應的年段(班級)教育活動、學科拓展活動以及學生社團活動等,以自己條塊中的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整體的生活,形成對接,彼此之間也產生積極有效的互動和影響。

在這期間,教師、學生甚至是家長都應成為學校生活的主動創造者,他們在走進季節感受自然的同時,也在感受著學習、創造和實踐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合在師生日常交往的細節和點滴之中,學校真正呈現出生命場的樣態。而一季又一季的校園生活,年段生活,又會代際相傳,形成有力的回環和遞歸,最終形成一脈相承的學校文化景象。

三、“校園四季”新生活創建的問題與瓶頸

“校園四季”新生活的創建是一項綜合系統的變革,需要學校有打破常規活動、重建新的秩序的勇氣和決心。同時還要調和好建立起來的新的活動秩序與學校外部評價之間的矛盾。當前社會及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考核評價還是割裂的、一一對應式的,如科技特色學校的評審,其中一個指標就是要看學??萍脊澋南嚓P材料。而以整合融通為基本特征的“校園四季”新生活的創建,就要有底氣和智慧去破解這一難題。

此外,校園四季育人價值的綜合開發,需要各層面的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內涵,以增加對季節背后育人資源多重多維的解讀能力;而校園四季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在條塊之間、點面之中形成有序有意的對接,需要教師融入復雜性思維。而這些能力的獲得和提升,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季節育人校園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我喜歡的季節7
季節蠕變
季節的變換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花的季節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