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城教育資源配置影響了城鎮化嗎?

2018-01-30 21:39葉德磊
江淮論壇 2018年1期
關鍵詞:縣城教育資源城鎮化

葉德磊

摘要:以縣城為支點的人口集聚是城鎮化的重要內容。通過從不同角度對向縣城集聚的不同群體的訪談調查,證實了縣城相對較好的教育資源配置是吸引縣城人口集聚的重要動因,甚至有時是主要動因,縣城教育資源配置確實影響了城鎮化的進程和面貌。這一分析為中國的城鎮化提供了有別于西方發展經濟學的一些理論解釋,據此可形成一些引申思考和建議。譬如,政府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總體發展戰略,通過調節、完善縣城和鄉鎮以教育資源為主要代表的公共產品的投入,來更好地順應、推動科學合理的城鎮化。由于鄉鎮和農村地區居民涌入縣城的主要動因并非縣城工業部門事先提供了工作崗位,地方政府應該十分關注民眾入城后的就業等問題。

關鍵詞:縣城;教育資源;城鎮化;訪談調查

中圖分類號:F29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8)01-0019-006

一、導 言

城鎮化首先表現為各城鎮空間點的人口集聚和規模擴張。處于大中城市與小城鎮聯接點的縣城在城鎮化進程中無疑承擔著重要角色?,F實觀察表明,縣城可以說是大多數農村人口“脫農入鎮”的首選地,是農村人口在城鎮真正沉淀下來的重要空間所在。譬如,許多新聞報道都注意到,春節期間,大城市的交通流量顯著減少,而許多縣城的交通流量卻明顯地大量增加。這是因為春節期間來自大中城市探親的和打工返鄉的人口以及來自農村地區并在縣城沉淀的人口的匯聚所致。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0年以來歷年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0—2016年本地農民工(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的農民工)人數的年增長率分別為5.2%、5.9%、5.4%、3.6%、2.8%、2.7%、3.4%;外出農民工人數的年增長率分別為5.5%、3.4%、3.0%、1.7%、1.3%、0.4%、0.3%(1)。顯然,本地農民工人數的年增長率總體上高于外出農民工。由于本地農民工指的是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的農民工,而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不包括地級市,因此大致可以推論相當一部分農民工打工和集聚的空間主要是各鄉鎮地域以內最“繁華”、最“發達”的縣城。

縣城在城鎮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個“新常態”。在現實經濟社會中,縣城依靠什么對全縣城鄉的人口產生集聚的動力?對縣城人口空間集聚動力的正確認識顯然有助于更加科學、合理地適應城鎮化和推動城鎮化。

通過大量的調研,我們認為,縣城的較為齊全的公共產品供給(如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等)是全縣城鄉人口集聚的重要動力甚至有時是主要動力,而教育尤其是中學教育資源的配置又是其中最主要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縣城教育資源的配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城鎮化。這與大中城市的人口集聚的動力構成是有較大差異的。

在著名發展經濟學家劉易斯建構的模型中,城市化的動力來自生產率較高的城市工業部門提供的大量就業機會對于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向城市工業部門的轉移推動了城市化進程。中國的城鎮化不完全等同于劉易斯所描述的國外的城市化,后面將分析,起碼在以縣城為支點的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人口的集聚并不主要是因為縣城工業部門提供的就業機會,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因為縣城優于鄉鎮及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的配置。對這一問題的清晰認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全面、更為科學地理解我國城鎮化的特色,并構建相應的對策體系。

縣城在我國城鎮系列中具有較為獨特的地位。它是全縣的行政、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是農村地區廣大農民心目中可以比較“親近”和日常方便進出的“繁華城市”。它的相對較小的地理規模為觀察人口的流動、集聚,特別是觀察農民的流動、集聚提供了一個較為清晰的窗口。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設計

目前,大多數縣的教育資源的配置情況是,縣城一般擁有2~4所中學,其中1~2所中學為高中或者初中、高中并有,縣城以下的各鄉鎮一般有一所初中和若干規模較小的小學。從完整意義上講,縣城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僅包括中學,還包括小學和幼兒園。但由于在目前的廣大農村和鄉鎮,幼兒園教育還沒有受到普遍的重視,縣城以下的鄉鎮小學教育質量被認為與縣城小學的教育質量差別還不是很大,或這種差別暫時被認為還不太重要。因此,縣城教育資源的配置對于城鎮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中學教育資源的配置上。

縣城教育資源的配置對于該縣的人口遷入、集聚的影響作用會一定程度反映到縣城的房價上,但縣城房價的上漲并不能有效地證明人口向縣城的集聚,因為房價變動的影響因素非常復雜。房價上漲可能源于購房投資行為,并不一定是人口集聚的相應表現,更不能說明一定是縣城教育資源的配置所帶來的結果。所以,運用房價變動的時間序列數據是無法令人信服地說明縣城教育資源配置對于人口集聚的影響作用的。而且,縣城的較小規模和入學的制度性規定使得大多數縣城目前還不存在學區房的概念,至少不像大城市那樣表現明顯。

如果運用縣城中學數目或者在讀中學生數與縣城居住人口數進行相關性分析,能否達到研究目的呢?恐怕也不能。因為縣城居住人口數和居住戶數的增加在理論上可能是縣城在讀中學生數增加的原因,也可能是縣城在讀中學生數增加的結果,也就是原鄉鎮和農村地區居民由于要讓小孩到縣城就讀而遷入,從而使得縣城居住人口數增加。而縣城在讀中學生數與縣城居住人口數的相關性分析本身無法令人信服地說明何為因何為果。況且,縣城居住人口變動的時間序列的準確數據實際上是很難獲得的,因為在縣城實際居住的許多人的戶籍還在原來的鄉鎮和農村??h城在讀中學生的年度變動數據也缺乏權威的、完整的歷史統計資料。

縣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資源的配置,但由于一般只有全縣的教育支出數據,沒有細化的縣城教育支出的連貫數據,因而不能較好地反映縣城教育資源配置的發展變化。而且,教育支出數據本身在這里的研究中并不是一個理想的變量,因為在教育支出即使不變的情況下,縣城中學的班級平均學生數也可能大幅度增加。endprint

所以,我們的研究選擇采用訪談法和調查法,采用經濟社會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這種訪談和調查持續了六七年之久,訪談和調查的主要渠道有。

1.在筆者任教的高校學習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選擇那些畢業于各地縣城中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或訪談(這些學生來自包括東、中、西部的12個省份);在筆者任教的高校面向全國各地的自主招生面試和免費師范生招生的面試中積累相關數據和資料(因為這種面試中幾乎都會要求考生介紹所在中學高三年級的學生數和自己在其中的成績排名,對于有的考生,還會要求其介紹初中階段的學習情況,而其中一些考生的初中是在縣城中學就讀的)。

2.在筆者任教的高校學習的研究生和大學生中,選擇一些家在各地縣城和縣城以下的鄉鎮的學生,讓他們利用寒假和暑假進行相關的訪談和調查。這種訪談和調查的對象為所在縣城一些居民住宅區特別是新住宅區中非原縣城居民,以及縣城中較為集中的來自非縣城人口的租房居住區。這些人群不太適合問卷調查,主要是進行訪談,訪談的目的是了解他們向縣城集聚的主要原因和動力。還有,對從縣城以下的一些鄉鎮和農村中遷出并進入縣城居住生活的居民進行訪談和調查。這些人群與上述的縣城一些居民住宅區特別是新住宅區中非原縣城居民可能有部分重疊,但這不影響分析的結論,甚至會使得分析結論更為可靠。

3.動員和組織合適的學生志愿者分別在他們的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的同學微信群、校友微信群中進行填表調查,或者在同學聚會、校友聚會中進行問卷和口頭交流調查。筆者本人的家鄉也是在內地的縣城,小學至高中階段的同學都是合適的調查對象,他們中的許多人生活在當地,本身就是當地城鎮化過程中的行為主體。大學階段的許多同學和從教以來所教過的不少學生也來自縣城或縣城以下的鄉鎮和農村地區,他們常常資助家鄉的父母或直系親屬在當地的縣城買房。

4.每個縣的各鄉鎮均有許多人或因為大學畢業后在外地大城市工作,或在中學畢業后到外地創業、打工,他們在積累了一定收入后往往會在縣城購房或者幫助直系親屬在縣城購房,以方便自己的子女或直系親屬的子女在縣城就學。外地打工者在縣城購房的積極性更大,因為他們要為將來自己返鄉在縣城定居作準備。因此,訪談和調查的對象也包括了外地的一些縣在上海地區的促進會和一些縣商會的眾多會員。這些會員在經常性的聯誼活動時為上述的參加本研究項目的同一縣籍老鄉的研究生和大學生的訪談和問卷調查提供了方便。

我們期望通過上述對不同人群、不同角度的訪談和調查,能夠較為充分地描述、刻畫縣城教育資源配置是否會對城鎮化產生影響。

三、訪談調查與經驗事實描述

1.對縣城教育資源一般情況的調查

筆者所工作的大學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六七年來隨機性地從眾多學生中篩選出畢業于各地縣城中學的累計82名學生作為進行問卷調查或者面談了解的對象;在學校每年的自主招生面試和免費師范生招生面試中涉及的來自各地縣城中學(往往是初中階段)的學生累計有13名。上述學生所畢業的中學分布于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四川、陜西、河南、山東、山西等12個省份的共計86個縣城。

通過對他們的問卷調查或者面談了解到,依各縣城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水平的不同,縣城一般擁有2~4所中學,其中1~2所中學往往為高中或者初中、高中并有,其余的中學僅有初中部。從被作為調查對象的學生那里了解到,縣城中學各年級大多為8~10個班,每個班級的學生數一般為60~80人不等(有的達到100人以上)。

如果按照一個縣城3所中學(初中)、每所中學每個年級9個班、每個班級70個學生計算,則一個縣城每個初中年級的學生數為1890人。(2)被調查對象還普遍談到,他們所在縣城中學的學生數特別是中學初中部的學生數有不斷遞增的明顯趨勢。由于高中階段的招生名額限制和初中生的成績等原因,縣城高中各年級的學生數一般為800~1300人左右。另外每年還有一部分中考成績好的初中畢業生前往地級市的重點中學就讀高中。

雖然許多縣的各鄉鎮基本上都還有初中存在,但由于種種原因,它們與縣城中學的教學質量的差距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巴映升垺钡男睦砗屯ㄟ^高考改變人生命運的示范效應使得廣大鄉鎮和農村地區的家長有較強的動機通過買房、租房或者打工等途徑進入縣城,以使自己的子女進入縣城的中學就讀。(3)從縱向對比來看,大多數縣城中學的教師總數特別是學生總數的較快增長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2.對縣城居民住宅區非原縣城居民及縣城集中租房區居民的訪談調查

在席卷全國各地的房地產開發熱潮中,幾乎所有縣城都開發建設了規模較大的居民住宅區。這些住宅區的住戶有的是原縣城居民為改善居住條件而購房入住的;有的是本縣各鄉鎮和農村的居民為了進入縣城生活而購買入住的;有的住宅是在外地創業、工作的本縣戶籍人士為自己在家鄉的直系親屬購買的;有的是在外地打工者為自己今后返鄉居住準備的,這種情況購買的住房往往因為打工者或創業者在外地暫時還未返鄉而被房主出租,所以,建成不久的居民住宅區往往也是較為集中的房屋出租區。

主要通過上述的第2、3種調查渠道,對分布于13個?。ㄗ灾螀^)的93個不同縣城的代表性住宅區的532戶非原縣城居民的住戶或租房戶的訪談調查情況概括為表1。有的縣城的訪談調查樣本因種種原因為無效或不可靠而被剔除。

對表1數據需要說明的是,實際訪談調查的不止532戶,但有的住戶因為只有老年人在家,而作出購房決定的老年人的子女不在家,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對于購房動因的說明就被排除在有效樣本外。532戶有效樣本中,購房戶為479戶,53戶為租房戶。在訪談調查中,要求每戶被調查者根據表中選項自己依次排出在縣城購房或租房的三個最主要動因(有的選項是在調查中根據被調查者的談話內容而加上去的,譬如“在縣城生活較為體面”這一選項)。當然,有的住戶的購房或租房動因可能有幾個,有的則可能實際上只有一個動因,這種情況下被調查者對后兩個動因的列示就會顯出一定的隨意性,但從另一方面看,他們的這種“隨意性”列示及排序又會一定程度上說明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endprint

表1顯示,為“方便子女在縣城的中學讀書”而購房或租房的占絕大多數?!翱h城的工作和生活方便”也是在縣城購房或租房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動因。而“縣城的工作和生活方便”實際上包括了教育資源配置在內的縣城較為齊全的公共產品的供給體系?!胺奖慵胰嗽诳h城就醫”和“縣城的對外交通方便”也是對縣城較為齊全的公共產品供給體系的體現,只是有的被調查者更為明確、細化地將它們作為購房或租房的動因。因此,表1其實說明了縣城較為齊全的公共產品供給是全縣城鄉人口集聚的主要動力。表1中將縣城住房作為投資品動因的選擇戶數并不是太多,這可能源于樣本戶的取樣問題(譬如來縣城購房作為投資的也許主要是來自省城和其他發達地區的投資者),也可能是調查對象選擇的其他主要動因實際上也包含了投資方面的考慮但在訪談調查時未單獨列出。

而且,進一步細致的分析發現,那些將“縣城提供的就業或創業機會較多”作為第一動因的選擇戶數,一般都是購房決策主體在30歲左右的人,他們的小孩一般還在讀小學低年級或者未到讀小學的年齡,而鄉鎮的小學與縣城小學的教育質量的差距常常被認為并不大或者這種有限的差距被認為不是很重要,因此目前對于享受縣城中學的良好的教育資源的愿望并不是很迫切。但顯然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重視縣城中學教育資源的重要性。

實際上,目前在筆者所工作的大學就讀的參加本研究項目訪談和調查的學生中,就有不少人是通過當年家長買房、租房等途徑而進入縣城中學的,這也使得這一調查更有效率和質量。

3.對從鄉鎮和農村中遷出并進入縣城的居民的訪談調查

同樣是主要通過上述的第2、3種調查渠道,對分布于10個省份的46個縣的所屬鄉鎮的共計161戶已經遷出本地并進入縣城居住生活的居民訪談調查。這些居民尤其是在春節期間一般都會回原居住地探親,提供了對他們進行訪談調查的良機。他們在原居住地時,有的是小鄉鎮上的居民,有的是農村的農民。其中109戶為在縣城購房戶,52戶為在縣城租房戶。訪談調查的情況概括為表2。

由表2可見,它與表1顯示的在縣城購房或租房的動因及其排序是高度相似的。特別要提到的是,在表2和表1顯示的訪談調查過程中,發現在縣城的租房戶中,大部分是為了照顧在縣城中學就讀的小孩而租房的,即因陪讀而租房。訪談調查中,還發現這樣的租房戶在小孩中學畢業后,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往往會在縣城長期安頓、沉淀下來,即成為縣城的長期居住的居民。

在縣城購房或租房后,這些新縣城人的生活依靠怎樣的收入來源呢?也就是其謀生手段是什么呢?通過對表1和表2中列示的調查對象進行的這方面的調查,可以將他們的家庭成員的謀生手段大體上歸納為:(1)替人打工。(2)自己開店創業。(3)工作調動或異地工作。(4)繼續保留、維持農民角色和身份。

4.對上海地區的一些縣籍老鄉的聯誼性組織的訪談調查

這是通過前述的第4種調查渠道進行的。經常參加聚會活動的各地的縣籍老鄉的聯誼性活動參與者中,有的人原籍本來就是在縣城。我們將這部分人從調查中剔除。將對其中原籍不在縣城(在縣城以下的鄉鎮)而現在已經在縣城購買房產的成員的調查視為有效調查。這樣的有效調查對象有103人(4),他們分布于8個省份的72個縣。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的情況概括為表3。

表3顯示,“方便子女在縣城的中學讀書”仍然是這些目前在上海地區工作和生活的外地人在原籍所在的縣城購房的重要動因。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的戶籍還在原來的某個縣,戶籍問題目前還使得他們的子女不能在異地參加高考,因此他們一般會在老家的縣城買房,將自己的子女留在縣城的中學讀書,以便今后在當地參加高考。在老家照看和陪讀的往往是自己的年邁的父母。

但表3中,將“方便子女在縣城的中學讀書”作為在當地縣城買房動因的人并不像表1、表2中顯示的那樣占絕對優勢。對被調查對象的細化分析發現,這與在上海地區被調查對象的具體情況有關。例如,有的人的配偶是上海本地人,不存在小孩回老家上學的問題;有的人大學畢業后已經在上海工作,擁有上海戶籍,在當地縣城買房純粹是為了孝敬父母等。

在上海地區進行的這一調查結果可以被認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就是說,在其他大城市或者經濟發達地區工作和生活并在原籍地的縣城買房的主要動機應該與表3顯示的結果具有相似性。

教育資源配置吸引人口集聚的一個可供佐證的著名案例是毛坦廠中學對于毛坦廠鎮的人口集聚的影響。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鎮的的毛坦廠中學是一所省級重點高級中學,因為高考錄取率高,吸引了來自各地的2.5萬名中學生在此學習。許多學生家長隨之來到鎮上租房陪讀,鎮上的絕大多數生意都與這所中學直接或間接有關,如住宿、餐飲、復印、文具銷售、電腦修理、服裝等等。生意的興隆又吸引了許多生意人的集聚。這一案例已經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百度甚至將它列為專門詞條。但人們目前聚焦的是毛坦廠中學的宏大的教學規模和引起爭議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從中學教育資源配置吸引人口集聚方面去進行思考。

四、結論與思考

本文分析雖然依托的調研樣本數不是足夠大,但應該可以被認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數量更多的縣城的經驗事實。通過上述訪談調查及其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1. 縣城相對于鄉鎮和農村地區的較為齊全的公共產品供給體系,尤其是縣城的相對較好的教育資源的配置是目前吸引縣城人口集聚的重要動因甚至有時是主要動因。這是與國人對于高考以及高考前的學習階段的高度重視程度直接關聯的,也是與目前鄉鎮和農村地區教育資源配置的相對不足直接關聯的。而縣城人口的空間集聚又直接影響了城鎮化的進程和面貌。當然,縣城教育資源的配置并不是吸引縣城人口集聚的唯一動因。

2.縣城在中國的城鎮化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中國的城鎮化區別于許多工業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的重要支點。源自國外的發展經濟學不能較令人信服地解釋中國的城鎮化和中國縣城的人口集聚,因為在發展經濟學看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是體現為農村地區剩余勞動力向勞動力短缺的城市工業部門的轉移。但我國以縣城為重要支點的城鎮化過程似乎更多地是首先體現為一些中小城市和縣城教育資源及其他公共資源配置對于人口集聚的強大拉動,盡管勞動力的轉移也是它的重要表現形式。endprint

由此可以引發的進一步的思考和建議是:

既然縣城的教育資源的配置是吸引縣城人口集聚的重要動因,那么政府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總體發展戰略,通過調節和完善縣城和鄉鎮以教育資源為主要代表的公共產品的投入來更好地順應、推動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傮w而言,各級地方政府應該大力增加和改善包括縣城在內的城鎮的教育和其他公共產品的供給,起碼要保證進入城鎮的居民子女能夠在正常環境下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由于鄉鎮和農村地區居民涌入縣城的主要動因并非縣城工業部門事先提供了工作崗位,民眾入城后的就業和謀生手段就成了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有關政府管理部門應該對入城民眾的開店辦廠等給予稅收優惠甚至暫時完全免稅等支持措施,應該通過設立小金融機構或金融互助組織等為入城民眾的各種層次、各種等級的創業活動和經濟活動提供金融支持。

加強鄉鎮公路和其他交通設施的建設,以方便進入縣城后的農民和原其他小鎮的居民在縣城以外維持謀生手段和收入來源,減輕縣城的就業壓力,并讓“鎮上的農民”或“縣城里的農民”可以繼續存在下去。

既然縣城教育資源配置是吸引縣城人口集聚的重要動因,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論,其他中小城市的教育資源的配置和醫療、交通等公共產品供給體系可能也是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動因。因此,完善和優化公共產品供給才是推動城鎮化的重要的工作著力點,而不是事先的鋪天蓋地的房地產開發。

注釋:

(1)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相關年份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

(2)自主招生考試的面試中,有的來自中等城市中學的考生甚至說,自己所在中學的高三年級的學生數達到1800多人,分為30個左右的班級。這實際上也說明了中學教育資源的供給短缺,說明了中學教育資源可能對人口的集聚有影響。

(3)許多地方規定,買房后小孩就可以在該地就讀。租房戶則常常是通過各種關系讓自己的小孩進入縣城中學就讀。

(4)這里涉及的調查對象人數較少,是因為這種渠道的調查更不容易進行。

(5)表3中的購房動因的列示與表1、表2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在調研過程中,根據該群體表達出來的主要內容所作的調整。

參考文獻:

[1]丁維莉,陸銘. 教育與效率是魚和熊掌嗎——基礎教育財政的一般均衡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5,(6):47-57.

[2]蔡海龍. 農民工市民化:意愿、訴求及建議——基于11省2859名農民工的調查分析[J].蘭州學刊,2017,(2):178-184.

[3]馮皓,陸銘. 通過買房而擇校:教育影響房價的經驗證據與政策含義[J].世界經濟,2010,(12):89-104.

[4]申端鋒. 從大都市到小縣城:80 后農民工返鄉的一個路徑[J].學習與實踐,2009,(3):128-132.

[5]王利偉,馮長春,許順才. 傳統農區外出勞動力回流意愿與規劃響應——基于河南周口市問卷調查數據[J].地理科學進展:2014,(7):990-999.

[6]王青云. 應把縣城作為吸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載體[J].宏觀經濟研究,2009,(10):9-13.

[7]周京奎,吳曉燕. 公共投資對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溢出效應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09,(1):15-32.

(責任編輯 吳曉妹)endprint

猜你喜歡
縣城教育資源城鎮化
在小縣城仰望浩瀚星空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九寨溝縣城(外二首)
依綱扣本,返璞歸真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對構建新型城鎮化的觀察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