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薇》本義探究

2018-02-04 09:08龍禹孫博
青年文學家 2018年33期
關鍵詞:采薇本義

龍禹 孫博

摘? 要:前人對于采薇整首詩的認識主要有兩種,一為“遣戍役說”,一為“戍役還歸說”。本文通過對《采薇》詩情的分析,再加上對兩種學說代表性學者看法的分析,我認為《采薇》在歸途中詩人觸景生情。詩人通過對戰爭的追憶,以戰爭為鋪墊,抒發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其詩的本義是懷歸。

關鍵詞:《采薇》;遣戍役說;戍役懷歸說;本義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3-0-02

一、《采薇》概述

《采薇》描述了一個普通戍卒由出征、征戰到回鄉的過程。本詩首章講述了因為獫狁來犯,戍卒告別家人踏上戰爭的征程,就此本詩展開了戰爭生活的敘述。孫鑛評首章四句曾說:“首四句所謂眼前景,口頭語,然風致卻大妙,即深言之不能加?!盵1]次章描述了戍卒說要回家,卻不能回家,致使他們的心里也憂悶了起來。而后四句詩歌“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它們正是這種心情更直接的表達。我們的駐防還不能定下來,因此也無法使人歸家問候,此兩句表明了不問家事的原因。毛《傳》認為聘是問的意思,《正義》補充說是“問安否”之義,鄭玄《箋》指出這是詩人“憂心烈烈”的原因所在。[2]第三章描述了戍卒思鄉思家情感之深,但必須保衛國家,先公后私,此刻他們心里的優悶情緒已經到達了頂點。陳子展評次、三章曰:“乃道其思家之情如此,先公后私之義?!盵3]

第四章描述了戍卒與獫狁交戰的過程中,他們的軍容之壯且戰事進展順利,一月之內三戰獫狁而三勝之。方玉潤評此:“至于在戍,非戰不可,敢定居乎?一月三戰必三捷耳?!盵4]第五章描述了戍卒嚴守獫狁來犯,敵情和威脅依舊存在,日日戒備的景象。陳子展評四、五章說:“四、五章言師行,戰則務捷,居則必戒。應首章獫狁之故?!盵5]他的大意為四五章的有關戰爭的敘述正是與首章的獫狁之故形成了對應。

末章描述了戍卒在歸途中所見景物,并通過返鄉路上與出征之時的情景對比,不禁黯然神傷。末章詩歌描述了戍卒回憶出征之時楊柳茂盛,返鄉之時雨雪霏微的巨大反差。反映了戍卒心里的復雜心情。慢慢回去吧,這一路已是又饑又渴,我心里的傷悲,沒有人能知道我的哀愁。方玉潤評:”以上五章皆追述之詞,末乃言歸途景物,并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神傷。絕世文情,千古常新?!盵4]。他的大意為整首詩前五章都是在追述往昔,末章描寫了歸途的景物,并回憶出征時的景色,兩種景色對比所形成的強大的反差,不禁黯然神傷,絕世的情采,才能千古流傳。

二、《采薇》本義探究

有關前人對于本詩歌的本意大致分為以下四種看法:一是“怨戍役說”,此說由齊、魯、韓三家詩所提出。魯說曰“懿王之時,王室衰微,詩人作刺?!庇衷弧肮耪邘煶霾慧u時者,為怨思也。天道一時生,一時養,人者天之貴物也。踰時則內有怨婦,外有曠夫?!痹娫弧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曰:“家有采薇之思?!饼R說曰“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痹弧懊沂颐壹?,獫狁之故。豈不日戒,獫狁孔棘?!?,又曰“《采薇》、《出車》、《魚麗》思初上下促急,君子懷憂十一?!比以姷拇笠鉃樵谲餐醯臅r代,王室將傾,師出踰時,百姓飽受其苦,因此詩人作詩諷刺。

二是“遣戍役說”,此說由《毛詩序》率先提出?!睹娦颉吩疲骸啊恫赊薄?,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車》以勞還,《杕牧》以勤歸?!盵6]《毛詩序》認為此三首詩《采薇》、《出車》、《杕牧》是一組詩,《采薇》為遣戍役詩,是以官方口吻對所遣戍役將士所作的一首詩歌?!豆{》云:“文為西伯服事殷之時也。昆夷,西戎也。天子,殷王也。戍,守也。西伯以殷王之命,命其屬為將率,將戍役御西戎及北狄之難,歌《采薇》以遣之?!稏m牧》勤歸者,以其勤勞之故,于其歸,歌《杕牧》以休息之。鄭箋看法與其一致,孔穎達《正義》亦采其說。并論及各章詩意:“上三章,遣戍役之辭。四章、五章以論將帥之行,為率領戍役而言也。卒章總序往返,六章皆為遣戍役也?!彼恼J為整首詩前三章是遣送戍役時之詞,四、五章是對將帥率領戍役作戰而言,末章為總結往返,因此六章皆是遣送戍役之詞。并且他在《正義》末章云:“此遣戍役,豫敘得還之日,總述往返之辭。汝戍守役等,至歲暮還反之時,當云昔出家往矣之時,楊柳依依然。今我來思得還反,又遇雨雪霏霏然。既許歲晚而歸,故豫言來將遇雨雪也。于時行在長遠之道遲遲然,則有渴,則有饑,得不云我心甚傷悲矣。莫有知我衰者,述其勞苦,言己知其情,所以悅之,使民忘其勞也?!彼粌H將此詩看著官方在遣戍役前的預先設想,而且解釋為官方代替戍卒敘述其戍役生活。自此從之者甚多,并成為漢至宋學界主流的觀點。隨后宋朱熹在《詩集傳》提出:“此遣戍役之詩,以其出戍之時采薇以食、而念歸期之遠也、故為其自言、而以采薇起興曰、采薇采薇、則薇亦作止矣。他的大意為此詩為遣戍役之詩,出戍役之時采薇以食用,而念期歸還之日遙遠,所以以采薇起興曰采薇采薇、則薇亦作止。宋段昌武早《毛詩注解》云:”《采薇》遣戍役也”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云:“故歌《采薇》以遣之”。等等。

三是“勞師說”,由明代姚舜牧提出,何楷、豐坊等人從之。姚舜牧在《重訂詩經疑問》云:“通篇皆托將士自道之辭,然勞苦悲傷上能歷歷為彼詳道之。他們的大意為此詩為官方犒勞戍卒凱旋而歸為其所作之詩。

四為“戍役還歸之說”,此說由清代姚際恒《詩經通論》里提出,方玉潤、唐莫堯從之。自此該說取代“遣戍役說”成為學界主流觀點,他們認為此詩應為戍者自作。姚際恒《詩經通論》云:“此戍役還歸之詩?!毙⌒蛑^:“遣戍役,非。詩明言:“曰歸曰歸,歲亦莫止,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等語,皆既歸之詞;豈方遣即已逆料其歸時乎!他提出此詩諸多既歸之詞,這些詞語豈能是剛剛遣戍卒所能預料到的。又戍卒對戰獫狁一月三捷,也是真實的事情,非編造的東西。他的在姚際恒的既歸之詞非方遣所能逆料的基礎上提出了,也許歸來之日、歸來之時可以預計,但是楊柳依依跟雨雪霏霏是斷然不能預計的。如果這樣的景色不是真情實景如何能夠動人呢?此詩最佳皆在末尾,真實的情感與真實的場景交融在一起,今非昔比,內心的感情無法言語,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如果是官方代敘戍卒凱旋生還歸來應該快樂,何來哀愁呢?此詩四說又以“遣戍役說”與“戍役還歸說”為學界爭論的主流觀點。

我以為其一“怨戍役說”從詩歌的內容上來看,本詩不止表達了思鄉思家之情也表達了對國難的擔憂和一月三捷的喜悅之情,不能單純地看作詩人對周王朝出師踰時的怨刺。

其二“勞師說”所說通篇皆托將士自道之辭,但無論是勞師時的鼓舞和犒賞戍卒之義,至少從詩歌的本來內容上是不能找到證據的。

其三“遣戍役說”認為此詩是官方所作,用于征遣戍役的詩歌,但其詩歌內容與詩情卻不太相符。如果按照孔穎達所說此詩真是遣戍役之詩,一至三章為遣戍役之辭,四章至五章為說將帥之行,為率領戍卒而寫,末章理解為“豫敘”得勝歸來所遇到的場景。那么《采薇》為何不像《大雅·漢江》中“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錫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著重描寫君王對于有功之臣的賞賜,而是預計在返鄉的途中遭遇大雪,且載饑載渴行道遲遲呢?他的大意為天下的難事,并不是如戍卒所期待的一樣,而是突然到來的,當這些難事突然到來戍卒們可能在情理上是難以接受的。倘若提前告訴他們這些都是必然之事,則這些難事一旦到來的時候,他們反而心理會有所準備。因此預敘未來戍卒可能遭遇的困渴、險阻,這樣正是讓他們心里有所準備,不至于當遇到如此困境之時而驚慌失措。但是使用這樣的表述方式未免使得詩歌情感太過于消沉,明顯與“遣戍役”的宗旨不相符,因此還是其四“戍役還歸說”里的將士還歸抒情說最得本詩詩意。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文學》云:“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睘槭裁催@樣說呢?那是因為《詩經》的《風》、《雅》是詩人有情感憂思徘徊于心中,從而用文章表達自己的情感,以諷喻居于高位的人。而如今的辭賦家心里并沒有什么感情,只是肆意的使用過分夸張的文辭,求取名于世,這樣的作品不是真情實感之作。至少在劉勰看來《詩經》里面《風》、《雅》的作品都是“為情而造文的作品”?!恫赊薄纺┱聦懙氖浅G?、常景,而正是情與景與人之間樸素又直接的關聯才使得后世文人反復吟唱、效仿。凡舉一例,李商隱在《無題》寫到“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闭且驗橄嘁婋y,所以詩人覺得離別更難。東風乃春風,本應為萬物復蘇之風,使得百花開始生長,可為何李商隱會覺得東風無力,乃至初生的百花卻如殘花一般?這正是因為詩人的情感影響了詩人的表達,他與心愛的人相見不易,離別更難,當離別所見之景,明明是春天萬物欣欣向榮之景,但他的心中卻覺得這景色卻跟他內心的感受一般無二。這也就是為劉勰所說的“為情而造文”,也是華茲華斯所說的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這些看法都從側面反映了方玉潤所說:“今何幸而生還矣,且望鄉關未遠矣。于是乃從容回憶往時之風光,楊柳方盛;此日之景象,雨雪霏霏。

關于此詩何時所作、作于何人的學界一直以來也是爭論不休,究竟是毛詩首先提出來的周文王之說;還是魯詩、齊詩首先提出來的懿王之說;亦或是豐坊提出的宣王時說至今沒有定論。還有從《詩經》本身來看,《小雅》是的作者包括了上層貴族、下層貴族和地位低微者,那么其作者究竟是中下層將領還是底層的戍卒也沒有定論。但從詩歌本身內容來看,首先要肯定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懷歸”,其第一章展開戰爭表述的同時也抒發了詩人的思鄉思家之情,雖是保家衛國但是離開家鄉與親人分離產生的最直接思鄉思家之情也就化為了“曰歸曰歸”。在隨后的次章,與第三章更是反復呈現,因為戍役生活遙遙無期,并且在與獫狁交戰的過程中饑渴交加、居無定所、敵情緊急,但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卻沒有一種辦法可以緩解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因此歸家的期盼越來越迫切。第四、五章正面描寫了戰爭進展順利,但獫狁的威脅依舊存在,詩人不能放松絲毫警惕。于是乃有末章詩人在歸途中,在今時與往日景色對比中產生了對戰爭勝利歸來的復雜心情,回憶征役以來戍守征戰的辛勞困苦,一起出征役的戰友已戰死沙場,再也無法踏上這條回家的路;家鄉的親人今日也不知是何模樣,不禁悲從中來,無人可說,無處可說,既使戰爭的勝利也不能寬慰詩人征役以來精神所受到的傷害和飽受的思鄉之苦。因此《采薇》的本義既是懷歸,而其對戍卒整個戰爭主題的敘述只是為了對詩的本義進行鋪墊。

參考文獻:

[1]陳子展《詩經直解》中華書局,卷十六,第542頁,見于李光地 《詩所》。

[2]《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卷九,第591頁。

[3]陳子展《詩經直解》 中華書局,卷十六,第 540頁。

[4]方玉潤《詩經原始》 中華書局,第341頁。

[5]陳子展《詩經直解》 中華書局,卷十六 541頁。

[6]《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卷九,第587-588頁。

猜你喜歡
采薇本義
中國畫論中的“逸品”本義辨析
采薇采薇 下
采薇采薇 中
采薇采薇 上
“采薇”意象釋疑
妖藤
妖藤
“酉”字初探
“自”的本義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詞本義喻反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