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牧集約化生產中群發病的生態防控

2018-02-08 07:27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8年1期
關鍵詞:集約化家畜家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陜西楊凌 712100)

隨著集約化養殖的普及,中國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畜牧集約化生產以其極高的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在順應當今中國產業發展潮流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民對于畜產品的需求。本文著重從生態學角度探討在集約化養殖過程中,家畜群發病的發生和發展以及防控,以期能夠為畜牧集約化生產的疫病防控提供參考和借鑒,更大程度的提高畜牧集約化生產的效率和效益。

1 前言

1.1 集約化養殖與個體養殖區別

集約化養殖是指通過搭建以家畜為生物主體的人工環境,將各種畜牧業資源高度集中的利用,并且按照固定生產周期,均衡地、批量的進行規格化或標準化生產[1]。其區別于傳統養殖的最大特點是其能夠將各種畜牧資源高度集中的利用,并能夠進行穩定生產。完全解決了傳統個體養殖模式中由于管理差、規模小、條件落后等問題而導致的生產效率低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一輪的產業升級,集約化的生產模式必然會取代傳統個體養殖模式,成為畜牧業生產的主流,尤其是在生豬、禽類和奶牛的養殖模式中。

1.2 集約化養殖系統中家畜群發病的分類

在生產中,根據家畜群發病本身病原特征可將其分為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可細分為細菌類、病毒類以及寄生蟲類。非傳染性疾病也可細分為營養代謝性、中毒性和應激性。傳染性疾病由于其病原本身具有傳染性特征,疾病的發生通常較為迅速,一旦發生后均會造成較大的危害。因此在高密度集約化養殖過程中應尤其注意對傳染性群發病的防控。而非傳染性疾病中應激性和營養代謝性疾病的發生會嚴重降低養殖效益,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2 家畜群發病的發生

集約化養殖系統通常根據其生物主體和產品種類可分為集約化養豬養殖系統、集約化奶牛養殖系統和集約化家禽養殖系統。不同系統的發病特點由于系統生物主體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又由于其系統結構特征相似而有所聯系。

2.1 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2.1.1 集約化生豬養殖系統 目前我國集約化養豬規??缍容^大,一般育肥豬數量達500頭以上時可看作一個小規模豬場,而規模較大豬場育肥豬數量可達10000頭以上[2]。無論是在大規模還是小規模豬場中,其使用的均是專門化雜交繁育體系,如長白、大白、杜洛克等。在養殖過程中常發的傳染性疾病主要有口蹄疫、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豬瘟、豬流感傳染性胃炎等。特別是口蹄疫,已經成為困擾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主要疾病。

2.1.2 集約化奶牛養殖系統 集約化奶牛養殖系統主要存在于我國北方,以奶牛小區模式較為常見。

2.1.3 集約化家禽養殖系統 家禽由于其個體小,生長周期短等優勢非常適合于集約化養殖。但是每年在集約化養殖過程中由于傳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家禽死亡數量占總體數量的15%以上[3]。常見疾病包括:新城疫、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以及絳蟲和球蟲的寄生等。

2.2 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非傳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營養代謝性、中毒性和應激性疾病。其中營養代謝性疾病主要發生在家禽和奶牛養殖過程中;特別是在奶牛繁殖和生產壓力過大以及家禽的生長壓力過大時。而中毒性疾病的發生主要是飼料和飼喂原因,如反芻動物的瘤胃酸中毒和食用變質青貯飼料后引發的腸炎。

2.3 各類生態因子的作用

(1)光照:在一般天氣條件下,光照對促進家畜血液循環、調節鈣和磷的代謝具有積極作用。光照對宿舍環境的改善也具有積極作用。在畜禽生產中,足夠的光照對維持家禽的生長和產蛋性能至關重要,光照不足則會引起家禽的啄癖。與此同時有研究表明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能夠增強豬的免疫能力[4]。

(2)空氣:在集約化養殖系統中,畜舍的空氣質量對畜禽健康有直接而明顯的作用。畜舍的空氣環境不佳會引起家畜生產機能下降,有研究表明以PRRSV為代表的大量病原體是靠依附在細小的灰塵顆粒上在空氣中傳播的。

(3)氣候:氣候條件中如溫度對家畜的影響是巨大的,其不僅表現在直接影響家畜機體上,過高和過低的氣溫都會引起家畜的應激反應,降低家畜生產性能。

(4)水:在集約化飼養條件中,畜禽飲水具有統一來源。水質的好壞可直接影響家畜的健康,如水中金屬離子的超標、農藥的殘留以及是否含有寄生蟲卵。

2.4 家畜、人、環境互作原理

在集約化養殖中,家畜處在完全人工環境中,因此從生態學防疫角度可以將集約化畜牧場看成一個由家畜、人、環境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家畜和人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同時也會互相影響;而環境也會反作用與家畜和人。由于存在這種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并存的關系,養殖過程中更應該重視飼養人員對家畜健康的影響,制定統一操作章程,規范管理。

3 防控措施

3.1 合理規劃畜牧場建設

畜牧場的不同分區布局一定要合理,如圖1.所示,不同組分在畜牧場中運輸價值成本差異巨大。而對于畜牧場的生態環境建設,應該從建設初期就考慮到其功能重要性,要對草地綠化以及隔離林帶的建設進行合理規劃。只有通過對畜牧場的科學建設,使家畜患群發病的風險降到最低,才能不斷提高養殖效益。

表1 不同組分在畜牧場運輸距離與價值[5]

3.2 建立健全疾病發生監測系統

傳染性疾病的病原和媒介分布都具有季節性和地域性。因此可以對氣象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建立一套疾病預防措施?,F階段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統已經在外國普及開來,該系統具有處理空間數據、空間分析、顯示和模擬的功能,可以應用于疫病的防控,將疫病分布可視化以及對疫病分布模式進行探索和動態模擬。

3.3 改良綜合管理措施

集約化養殖通常采用專業飼養人員進行飼喂,相比于傳統個體養殖在規范性方面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目前畜牧行業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且不同畜牧場規章制度也各不相同。精細化飼養這一已經被提出,其核心是細分動物生長階段,在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飼養管理和適宜的環境,如此才能夠避免家畜群發病的發生,最大化發揮動物的生產能力使得生產效益最大化。

3.4 改良系統環境,切斷病原傳播

傳染性疾病病原的傳播通常需要媒介,大多數病原所依靠的媒介是細小顆粒、灰塵或老鼠等。在集約化飼養條件下,應盡量保持畜舍環境的干凈整潔衛生。在畜舍科學規劃建設的前提下要做到科學管理,合理使用。全自動化養殖要注意畜舍的通風和照明設施、清糞設施以及其他自動化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

4 展望

當前我國畜牧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但是因為畜牧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以及缺乏系統理論支持,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大量問題。因我國目前正處在畜牧行業產業升級過程當中,筆者想要通過生態學角度對集約化養殖中家畜群發病的發生、發展和防控措施的討論;呼吁人們在進行畜牧集約化養殖過程中要注意遵循生態學原理,重視生態防疫,避免因家畜群發病的發生而造成大量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生態污染。筆者也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扶持,中國畜牧業集約化產業化一定會順利完成。

[1] 廖新俤,陳玉林.家畜生態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 沈銀書,吳敬學.我國生豬規模養殖的發展趨勢與動因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11,47(22):49-52.

[3] 楊玉石.家禽傳染病的特點與控制原則[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2,(12):38-39.

[4] 田衛華,喬瑞敏,呂剛,等.光照對豬生長發育、繁殖性能及免疫力的影響[J]. 家畜生態學報,2016,37(11):87-90.

[5] Oenema O,Tamminga S. Nitrogen in global anim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ptions for improving nitrogen use efficiency[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05,48(s2):871-887.

猜你喜歡
集約化家畜家禽
如何防范家禽鈣磷缺乏癥
秋季蔬菜集約化育苗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冷瀉冷治 熱瀉熱治 中醫治療家畜腹瀉有妙招
夏季散養家禽緩解熱應激的喂養策略
家畜類圓線蟲病的分析、診斷和治療
家禽病快速確診要領
中醫治療家畜腹瀉有妙招
秋季謹防家禽蠕蟲病
基于集約化的電費電價管理措施探析
冬季預防家畜疾病主要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