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的進化馴化淺議

2018-02-13 19:29顧京晶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18年8期
關鍵詞:馬屬奶源野馬

顧京晶

(1.湖南農業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禽畜遺傳改良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長沙 410128)

在考古學上科學家們將早期的馬定義為始祖馬?;C據顯示,早在5800萬年前的北美,始祖馬就已經存在于植被茂密的叢林當中。始祖馬的化石顯示,當時的始祖馬尺寸和現代馬截然不同,它的尺寸大概只有一條狗的大小。始祖馬經過不斷的進化演變,產生無數馬的分支,但在大約10000年前,北美大陸的馬就滅絕了,許多馬的分支經過當時大陸與海洋的通道來到了歐亞大陸。

馬的牙齒化石為馬的馴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科學依據。5800萬年前到2000萬年前的馬牙齒化石的短冠牙很適合當時的馬食用叢林中的灌木。到了1800萬年左右,草原開始蓬勃生長,而這一時期的馬牙齒化石變得更適合食草,尤其適合于啃食灌木的牙齒開始逐漸退化。除了通過牙齒化石來進行研究,考古學家們另一個關注的重點是馬的蹄趾。廣闊的草原隨著四季的變化,草食性動物逐水草而居。除了這些草食性動物,草原中還有大量掠食者的存在,為了尋找食物和躲避掠食者,那些有單趾,更適于長途跋涉的馬受到了自然選擇的青睞??茖W家們認為原始的馬通過大陸橋多次從北美遷徙到了亞洲,歐洲和非洲大陸,且在這些大陸上蓬勃發展。3萬年前的法國巖畫顯示,馬當時在歐洲大陸很常見。當最后的冰河時代來臨,約2萬多年前冰川到達了北歐,更多的馬向南歐,非洲以及亞洲擴散。而12000年前,馬從北美大陸滅絕的原因至今未得人知,據科學家們的推測,最可能的原因是氣候巨變和掠食者捕殺造成的。

除了馬的進化歷程,馬的馴化也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如馬是從大量野馬馴化而來,并通過其馴化的后代一代代繁殖,又或可能是在繁殖過程中不斷的再摻入當地野馬進行配種,是從某一地點馴化之后,馴化的馬匹擴撒至全球,還是全球各地存在多個馴化起源地,這些仍未完全研究清楚。通過考古研究發現,烏克蘭人和哈薩克人在4000~6000年前就已經在食用馬肉和用器皿儲存馬奶,但這些馬是從野外捕獵后用作食物和奶源,還是用于繁殖后代,仍未可知。但這至少提供給我們一個思路,當人們在周邊捕殺的野馬數量越來越少,為了繼續獲取肉食和奶源,人們很有可能對野馬進行人工的飼養和繁殖以保持一個穩定的肉食和奶源供應。通過人類的馴化和飼養,馬作為運輸和交通工具的用途逐漸的被人們所開發出來。

在人類馴化的過程中,人工選擇的印記是十分明顯的。舉例來說通過人類一代代的選育,馬匹出現了不同的具有遺傳特性的毛色性狀,并且一代代的繁衍下去。又比如說,近代育成的純血馬和夸特馬,與其他馬種比較,具有相對更強的運動能力和更快的沖刺暴發力,這些特性適應于人類對速度賽的需求。又比如具有特殊步態,如對側步的馬匹被人們選育出來進行一些馬術和輕架車運動。這些經過人工選擇的馬匹可以通過DNA的檢測研究其基因特性,比如影響毛色的基因,比如影響沖刺速度的基因。這些基因可以通過后代一代代的遺傳下去,形成穩定的品種和種群。

經過5800萬年的演變,在歷史曾經存在原始馬屬動物品種大多數已經滅絕,現存的馬屬動物僅剩下10種。它們分別是,現代馴化馬,普氏野馬,驢(現代馴化驢,索馬里野驢),三種斑馬(細紋斑馬,布契爾斑馬和哈特曼氏山斑馬),三種亞洲野驢(kulans,onagers and kiangs)。針對這些馬屬動物的平行研究無疑對馬的進化馴化研究也是極具意義的。我們可以通過全基因組水平的平行比較,通過泛基因組的方式,比較在進化馴化過程中,不同馬屬動物之間的異同,通過數據信息綜合分析來研究馬屬動物的基因特異性。

馬的進化馴化研究不僅僅對馬屬動物的研究存在重大的科研價值,對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的活動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這就是我們關注馬的進化馴化研究的意義所在。

猜你喜歡
馬屬奶源野馬
馬屬動物新生駒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云南省部分地區馬屬動物感染弓形蟲血清學調查
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馬屬動物破傷風
馴服的野馬
被蝙蝠吸走的自控力
被蝙蝠吸走的自控力
野馬之死
馬屬動物痙攣疝的病因分析
奶源自有可控是乳業轉型提質前提
光明海外收購 蒙牛挺進西南 乳企開打奶源爭奪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