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塑劑在PVC材料中損失問題的研究進展

2018-02-18 01:11李明汪進秋
聚氯乙烯 2018年9期
關鍵詞:增塑劑環糊精聚酯

李明,汪進秋

(1.唐山三友氯堿有限責任公司,河北 唐山 063305;2.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305)

增塑劑是加入到聚合物體系中能使聚合物體系塑性增加的物質,例如,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都是工業上應用較為普遍的增塑劑。目前,增塑劑主要應用于PVC樹脂的改性,其用量占整個增塑劑用量的98%以上[1]。在PVC塑料加工中添加增塑劑,可以使其柔韌性增強,加工溫度降低,熔融流動性提高,因此PVC用增塑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然而,小分子增塑劑極易從PVC制品中遷移出來或揮發到環境中,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影響了制品自身的使用性能。增塑劑的損失有遷移、抽出和揮發3種方式。增塑劑的遷移是指在增塑制品與其他固體聚合物的連接處,增塑劑分子從濃度高的塑化物向另一種聚合物介質轉移的現象。增塑劑的抽出是指增塑劑從增塑樹脂擴散到液相介質中,這與液相介質的性質有很大關系。增塑劑的揮發是指增塑劑受熱時從制品表面向空氣中擴散。增塑劑的遷移和抽出現象可使制品發生較大變化,引起制品軟化、發黏,甚至表面破裂,而析出物則會造成制品污染,影響制品的二次加工。例如,PVC防水卷材中增塑劑分子發生遷移后,PVC材料會發生收縮、變硬等現象,從而導致材料防水功能的失效。又如,鄰苯酸酯類增塑劑在加工過程中易揮發,加入PVC制品后其滲出性和遷移性十分明顯,增塑劑很可能大量流失而最終進入人體。據資料報道[2-4],鄰苯酸酯類增塑劑在人體內富集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且此類化學物具有潛在的致癌性。因此,增塑劑在材料中的損失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增塑劑發展的重要難題。

1 減少增塑劑損失的研究成果

1.1 高分子增塑劑

小分子增塑劑與PVC等高分子基材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小,使用過程中增塑劑極易抽出和遷移,因此近年來高分子增塑劑得到眾多學者的廣泛關注。高分子增塑劑中大分子鏈與PVC鏈的相互作用力遠遠大于小分子與PVC的相互作用力,高分子增塑劑不僅可以減少加工過程中增塑劑的揮發,而且還可以降低使用過程中增塑劑的抽出和遷移,增加材料的耐久性。目前,最常用的高分子增塑劑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縮合而成的不封端基的聚酯增塑劑。由于聚酯增塑劑特殊的分子質量、分子鏈結構等,使得其具有低揮發性、耐遷移性、耐抽出性、耐高溫性等顯著特點。研究表明:聚酯增塑劑在輕油中的溶解性小,在二甲苯、汽油和乙醇中的抽出量最小。

吳兆宏等[5]研究了二元醇對聚酯增塑劑耐久性的影響后發現:以1,2-丙二醇為二元醇的聚酯增塑劑耐油性較好;丁二醇的耐遷移性較好;新戊二醇同時有二者的優點,但價格較貴;而聚酯增塑劑的耐久性與其分子質量相關,分子質量越高,耐久性越好。

Annika Lindstr?m等[6]對支化聚酯增塑劑的研究表明:支化度越高,聚酯增塑劑耐久性越好,但是支化度過高又會影響聚酯與PVC的相容性,因此控制支化度是調節聚酯增塑劑耐久性的重要環節。

另外,LI Yan等[7]用十二碳雙酸和十四碳雙酸分別與二元醇反應合成了長直鏈線形聚酯增塑劑,此增塑劑相對于小分子增塑劑具有更好的抗抽出能力。

由于高分子彈性體也能起增塑劑的作用,因此除了聚酯增塑劑外,高分子彈性體與PVC共混改性的報道也較普遍。M C Sunny[8]研究表明:丁腈橡膠與PVC的相容性較好,作為PVC增塑劑時能增加材料的耐久性,并且在其與小分子增塑劑DEHP復配使用過程中,可以極大地減少DEHP的遷移量。張富慎等[9]利用乙烯-醋酸乙烯-一氧化碳三元共聚物(ELVALOY)對PVC進行了增塑,結果發現ELVALOY的耐候性能遠遠好于DOP,并且各項性能都得到較大的改善。

1.2 離子液體

離子液體是由正離子和負離子構成的液體,在-100~200 ℃為不易揮發的液態,其與有機、無機材料均有很好的相容性。

Scott M P等[10]最先把離子液體用于PMMA的增塑劑,結果發現使用離子液體增塑劑能夠在很寬的范圍內控制材料玻璃化轉變溫度,且具有高溫下揮發性低的優點。

婁帥等[11]研究了綠色溶劑離子液體[bmim]PF6對PMMA增塑性能的影響,發現離子液體增塑的PMMA材料具有優良的熱穩定性。

Mustafizur Rahman等[12-14]用膦基系列的離子液體增塑PVC時發現,用離子液體替代鄰苯酸酯類增塑劑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其增塑后的產品不僅在柔軟性、使用壽命、運動流失等方面顯示出優異的效果,還克服了大多數增塑劑在加工過程中易揮發的缺點。

1.3 添加納米粒子

添加具有強表面吸附能力或良好阻隔性能的納米無機粒子可以明顯抑制小分子增塑劑的遷移運動,減少小分子的損失率。

林衛平等[15]對納米無機粒子復合改性半硬質PVC片材中增塑劑在空氣中的揮發損失和在甲苯中的遷移損失情況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納米粒子的種類(CaCO3、SiO2、MMT)、形狀以及添加量對增塑劑的遷移和揮發有著不同的影響,納米粒子的復合改性可以提高PVC片材或薄膜中增塑劑的抗遷移性能。

李樹材等[16]研究了增塑劑在納米粒子復合材料中的遷移規律。結果表明:在軟質PVC中添加少量無機納米粒子可以起到抑制增塑劑遷移的作用,并且不同的無機納米粒子抑制增塑劑遷移的能力各不相同。

Baohong Yang等[17]研究了無機納米粒子CaCO3和SiO2對軟質PVC材料中增塑劑揮發、遷移和抽出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納米SiO2的抗遷移性能優于納米CaCO3;此外,由于無機粒子具有吸水性,因此添加無機納米粒子的PVC的耐水性會有所下降。

1.4 表面涂層

表面涂層是在聚合物表面包覆一層非遷移物質,從而降低和防止增塑劑的遷移和抽出。

德國研究人員[18]開發了一種含鈦的納米材料涂層系統(Migrastop),該系統是一種具有惰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30 nm厚的涂層,它能中止軟質PVC制品中增塑劑向表面遷移。

M Messori[19]用溶膠-凝膠法制備了有機-無機物質ceramers(聚乙烯醇與硅烷反應的產物),并用它對PVC軟管進行表面包覆。結果表明:有表面包覆的PVC軟管中增塑劑DEHP的抽出量遠遠小于沒有表面包覆的樣品。

S Amberg-Schwab[20]用溶膠-凝膠法合成了多種以硅烷為基體的有機-無機化合物,然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對PVC樹脂進行了表面包覆。結果表明:此種包覆材料具有抵抗DOP遷移的能力,同時具有抗靜電和防止環境中著色劑和灰塵對制品著色的能力。

1.5 表面交聯

PVC表面交聯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在聚合物表面引入交聯劑,然后在某種條件下使交聯劑在其表面發生交聯反應。M I Beltran[21]用γ-巰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為交聯劑,在140 ℃下加工得到了交聯PVC。A Rosales Jasso[22]用2-(二丁基氨基)-1,3,5-三唑-4,6-二硫醇作交聯劑同樣使PVC交聯。但是,Pedro Miguel Romero Tendero等[23]指出使用交聯劑交聯的PVC熱穩定性較普通PVC有所降低,因此如何使PVC表面交聯的同時還能保持相當的熱穩定性是此方面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第二種方法是先對PVC表面預先處理后通過射線使PVC表面自發交聯。S Lakshmi[24]在水相中加入適當的相轉移劑,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取代PVC表面的氯原子,然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使PVC表面進行交聯,從而達到了阻礙PVC中增塑劑DEHP遷移的目的。A Jayakrishnan等[25]在相轉移劑四丁基溴化銨的催化下,在水相中對PVC進行親核取代反應,使氯原子被取代,然后在紫外光下進行交聯,最后與表面沒有交聯的PVC進行對比。結果表明:前者增塑劑的耐抽出性明顯優于后者。雖然兩種方法都可以阻止增塑劑的遷移和抽出,但是后者較前者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1.6 表面修正

表面修正是在聚合物表面接枝某種化合物,使其具有耐特定物質抽出的能力。DEHP增塑的軟質PVC在醫藥領域應用廣泛,但是DEHP的抽出會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威脅。

Lakshmi S等[26-27]、Biji Balakrishnan等[28]用Williamson合成反應將PVC表面接枝血液相容性好的聚乙二醇,從而極大地改善了運送血液時增塑劑的抽出抵抗性。

V Kalliyana Krishnan等[29]把親水性單體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和N-乙烯砒咯烷酮分別接枝到PVC表面,接枝后的PVC材料在碳氫化合物溶劑的抽出試驗中表現出了優秀的耐抽出能力和好的血溶性,在醫藥級PVC制品中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1.7 有機-無機雜交低聚物

在有機物中引入無機物可以提高增塑劑的熱穩定性,減少加工過程中的揮發損失。Sharon Y Soong等[30-31]用乙基硅倍半環丙烷(POSS)作為輔助增塑劑,由于POSS同時含有有機與無機組分,在將其與DOP混合后作為增塑劑時,不僅可以使其與PVC的混合性提高,而且二者的協同作用還可以使增塑劑的揮發損失量降低很多。

1.8 引入具有特殊結構的β-環糊精

環糊精在其環狀結構的中心具有空穴,內部有—CH—與葡萄糖甙結合的呈疏水性的氧原子,而葡萄糖2位、3位和6位的—OH基則呈親水性,這些—OH可通過微弱的范德華力將其與其他分子絡合成包接物,包接后環糊精的穩定性、揮發性、溶解性、反應性都會得以改善。正是環糊精的這種特殊性質,使它成為了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包接材料。

K Sreenivasan[32]將環糊精與PVC、DEHP共混制備了PVC材料,將其與未加環糊精的PVC比較,前者具有良好的耐抽出性能,但是由于環糊精具有親水性,而PVC和DOP具有疏水性,因此三者并不能很好地進行分散混合。

為了改善混合效果,Jae Woo Chung等[33]通過原位聚合的方法把經過有機硅改性的β-環糊精聚合到氯乙烯上,再和DOP共混加工,從而解決了環糊精在PVC中分散不完全的難題,同時也改善了DOP的抗遷移性能。

1.9 表面光學放射處理

以上處理方法均較為復雜,為了使處理方法簡單化,Rie Ito等[34]直接對增塑PVC進行射線(紫外、可見光)照射和熱處理。結果發現:經過可見光照射和表面熱處理的PVC,其增塑劑遷移性能基本不變,而經過紫外光照射的樣品不僅結構發生了變化,而且增塑劑DEHP的遷移量也減少了50%。

Antonios E Goulasl[35]對增塑劑DOA在γ射線下的遷移行為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發現:在一定的輻射劑量下DOA的抗遷移性增強,但是隨著劑量的加大,這種抗遷移性又會降低。

但是Panagiota D Zygoura等[36]在對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和乙酰檸檬酸三丁酯(ATBC)增塑的PVC進行同類研究中卻指出:隨著輻射的引入,增塑劑的抽出量增加,可見γ射線對增塑劑的抽出影響要根據不同增塑劑和使用環境而定。此方面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完善。

2 結論

在目前進行的防止增塑劑損失的研究中,以高分子增塑劑應用最為普遍,也較易實施,在耐候性要求較高的PVC制品中用量最大,不同種類的高分子增塑劑也不斷涌現,是耐候性增塑劑應用的一個主要方向。離子液體由于價格高昂而影響其在工業上的應用,目前只是在實驗室研究階段,由于PVC制品本身價格不高,因此難以在此方面實現工業應用。表面涂層、表面交聯與表面修正等方法能夠達到阻止增塑劑外遷的目的,但是實現工業化生產對加工廠家的設備要求極高,且目前成功放大生產的例子還沒有見諸報道,此項研究將成為高端PVC樹脂的發展方向。

隨著塑料工業的飛速發展,增塑劑的需求量已經越來越多。同時,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塑料助劑的衛生要求也日益嚴格。由于人們常用的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具有潛在的致癌危險性,并且在使用過程中極易從材料中遷移出來,在影響了材料的使用壽命和性能的同時也對環境和人體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因此降低增塑劑損失性的研究必將引起眾多學者的廣泛關注,也必將取得越來越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增塑劑環糊精聚酯
聚酯裝置熱媒爐低氮燃燒技術改造
鴉膽子油β-環糊精包合物的制備
石榴鞣花酸-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的制備
β-環糊精對決明子的輔助提取作用
魚腥草揮發油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的制備
端環氧型超支化聚酯對聚(3 羥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的改性研究
均相催化六氫苯酐與C10直鏈醇制備環保增塑劑及其性能
橡膠籽油基復合型環保增塑劑用于PVC的研究
基于微納層疊技術的PVC分子取向對增塑劑遷移的影響
增塑劑對PA6性能影響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