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欒樹蚜蟲發生規律及防治新技術

2018-02-18 14:35張新芳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23期
關鍵詞:發生規律防治措施問題

張新芳

摘要? ? 園林病蟲害治理過程中,應考慮生態平衡、人畜安全、防治效果和經濟效益。本文闡述了欒樹蚜蟲的發生規律,分析了欒樹蚜蟲防治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防治新技術,以期為該蟲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欒樹蚜蟲;發生規律;問題;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 S763.7?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148-01

欒樹屬無患子科欒樹屬,是北方常見的落葉喬木。春季嫩葉呈紅色、夏季黃花綴滿枝頭、秋季果實紫紅呈燈籠狀,異常漂亮且耐寒、耐旱、抗污染,是園林中不可多得的彩葉樹種,常作行道樹、庭院觀賞樹等栽培。但欒樹極易受蚜蟲侵害,據觀測,在河南省安陽市早春和冬初蚜蟲暴發力強、侵害嚴重,當蚜蟲暴發盛期,分泌的液體污染路面,滴落至行走的路人及樹下停放的車輛上,造成的污跡難以清理,給人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很大困擾。

鞏固城市園林綠化成果,保障樹木有良好的生長態勢,才能彰顯優美的城市綠化景觀效果;加強對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積極開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協調應用各種防治方法,是保護園林綠地的重要舉措。2015—2018年安陽市人民公園推行蚜蟲防治新技術,采用粘蟲膠帶及引進異色瓢蟲卵卡防治蚜蟲,通過生產實踐,推出一種行之有效的對策,現總結如下。

1? ? 發生規律

蚜蟲1年發生多代,以卵的形態在樹體上越冬,翌年4月欒樹發芽時越冬卵孵化,若蚜棲息在芽縫處;4月中旬形成無翅雌蚜,開始胎生小蚜蟲;4月下旬出現有翅蚜,擴散危害。每年4月下旬至5月、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是蚜蟲的2次高發期,溫度適宜時繁殖力強。蟲體侵害時往往在植物的嫩梢和葉片上吮吸汁液,被害植物葉綠素含量降低,蒼白、發黃卷縮,不能展葉,光合作用下降 ,最后脫落,影響花芽形成,嚴重削弱樹勢,同時大大降低景觀效果。

2? ? 防治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 繁殖力強、危害面積大

通過3年的觀察發現,3月下旬至4月、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安陽地區道路、小區、公園、校園等處的欒樹遭受蚜蟲危害,因繁殖力強,1~2 d的時間1株暴發帶動多株、多株暴發帶動整個區域全株侵染,樹下全是分泌的濕而油的蜜露。危害盛期,生活在附近的居民、經商戶為減少“滴油”煩惱,曾多次多處出現人為折斷樹枝的毀樹現象,使樹形遭到破壞、樹勢減弱,嚴重影響了整體景觀效果。

2.2? ? 錯過防治最佳期,蟲害控制難度大、效果差

蟲害發生分為初發、盛發、末發3個時期。應在初發階段或發病中心尚未蔓延流行前防治,蟲害在3齡前,蟲體小、抗藥力低,防治時會事半功倍。若到蟲害盛期,蟲口密度大、蟲體體積大且蟲體層外附著蠟質、抗藥性強,施藥效果差。

2.3? ? 農藥防治

蚜蟲發生時,防治人員常采用吡蟲啉2 000倍液、氧化樂果1 000 倍液、菊酯類2 000倍液等藥物交替使用,甚至復配或加大濃度防治。多次施藥增加了防治費用,效果不佳且反彈現象嚴重;另外,還造成環境污染,也給人類和其他生物帶來危害。

2.4? ? 人為因素

對于大面積的栽植如行道樹,因面積大、范圍廣、場地因素不便操作等,影響噴藥次數和施藥效果,錯過蟲害最佳防治時期和藥物鞏固期,導致蟲害泛濫,無法根治。

3? ? 防治技術

3.1? ? 物理防治

可采取阻殺法,即樹干纏繞雙面黃色粘蟲膠帶。此膠帶在熱熔壓敏膠中加入特殊成分材料,防紫外線照射,耐雨水沖刷,持效期90~120 d。較強的粘著性材質上附著殺蟲藥,可有效誘殺各類幼蟲及成蟲,減少蟲口基數。

春季2月天氣轉暖,害蟲從地下向樹上遷徙前,在樹干基部以上30~120 cm范圍內,選取統一高度,環樹干水平纏繞1.0~1.5圈膠帶。隨著溫度回升,爬樹的各類害蟲幼蟲及成蟲可陸續被粘。此方法操作方便快捷,投入少、無污染[1-2]。

3.2? ? 生物防治

異色瓢蟲是蚜蟲、部分螨類、介殼蟲的天敵,其幼蟲、成蟲均能捕食大量蚜蟲等各種害蟲,是一種重要的生物防治手段。瓢蟲生命周期為80 d,平均每頭瓢蟲一生捕獲1萬頭左右的蚜蟲和其他害蟲。在2015—2018年多次引進異色瓢蟲卵卡用于蚜蟲防治。瓢蟲防治有異色瓢蟲成蟲和異色瓢蟲卵卡2種方法,一般選擇異色瓢蟲卵卡,每張卵卡約20頭卵,成活率85%,3~5 d可孵化,8~12 d成為成蟲,幼蟲和成蟲階段均可捕食,成蟲每隔2~3個月便可產1個卵。

在蚜蟲發生初期,把卵卡懸掛在蚜蟲發生區域,便于向四周大面積擴散[3-4]。瓢蟲最適活動溫度在20~30 ℃之間,環境溫度低于15 ℃或高于35 ℃不利于瓢蟲活動。如果植物蚜蟲基數過高,應在釋放瓢蟲卵卡前7 d左右,全面施藥防治,再釋放瓢蟲卵卡。釋放卵卡與蚜蟲的比例為1∶300。

欒樹胸徑在20 cm左右的每株釋放5~10張卵卡,釋放時將每張卵卡頂端朝上整理整齊,一并或分2份用按釘將卵卡頂端固定在靠近植株主干分叉處。

2015—2018年共引進異色瓢蟲卵卡8 100余張。通過對瓢蟲卵卡每年4月上旬蚜蟲暴發前釋放一批、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上旬溫度適宜蚜蟲活動時釋放一批,連續觀察3年表明,欒樹一年中最多施藥1次甚至不用施藥,植株生長良好,無“滴油”現象,且發現周邊環境中植物上存活許多瓢蟲,總體上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小環境下生態平衡得以保護。

4? ? 參考文獻

[1] 童磊,簡波,李鳳英.信陽市城區園林行道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3):159-160.

[2] 郁震,趙剛,劉冰,等.駐馬店市欒樹主要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3(8):100.

[3] 徐俊玲,王小平,張榮梅.欒樹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法[J].河北林業科技,2012(4):88.

[4] 劉芳.欒樹蚜蟲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J].湖北植保,2012(3):36-37.

猜你喜歡
發生規律防治措施問題
淺析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防治措施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