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滋養文字 情境創生情趣
——《古對今》教學活動設計

2018-02-22 16:34湯佳綺
小學教學設計(語文) 2018年5期
關鍵詞:秋涼對子舊知

湯佳綺

【教學目標】

1.聯系舊知及生活經驗,借助圖片、字源字理、復現識字、字族識字等方法,認識“圓、寒、暑”等十一個生字。會寫“古、夕”“細、涼”四個字。

2.學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初步記誦第一、二節,進一步感受對子的規律、節奏及祖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和魅力,積累語言。

3.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同桌合作,逐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板塊一:新舊聯系,讀準字音

1.勾連舊知,以舊引新。

①出示《對韻歌》和《古對今》兩篇課文,進行對比。找到“對”字,引出對子文化。(是漢語言中特殊的表現形式)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特別是翹舌音。

①指名讀,三位同學分別讀一節,把對子讀正確。

②強化三個翹舌音:朝 晨 暑

③自由讀文,再次鞏固。

【設計意圖:與曾經學過的課文《對韻歌》做比較,學生可以感受到兩篇課文的相似之處,新知勾連舊知,共同發現對子的特點。滲透傳統文化知識,激發孩子學習對子的興趣?!?/p>

板塊二:借助物圖,識字讀對

1.錢幣比對,學習“古對今,方對圓”。

①游戲:猜猜錢幣藏在哪只手里?展示兩枚錢幣。(古幣和現在的一元錢)

②幻燈片出示古代和今天的錢幣圖,出示“古”“今”二字。

③觀察古幣的外形,滲透古時人們對天地的認識:天圓地方。

提示:同學們,大家仔細觀察這枚古代錢幣,你發現了什么?其實這枚錢幣的形狀中藏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呢!古代的時候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圓地方就是古人對天地的認識,所以古幣也制作成外圓內方的樣子。

④從提供的學習材料中找到“古對今”“圓對方”這兩個對子,齊讀。

【設計意圖:用一枚古代的錢幣和一枚現今用的硬幣展開學習活動,由兩枚硬幣使用的時間,找到“古對今”這個對子,由古幣的形狀引出天圓地方的傳說,找到“圓對方”的對子。用形象化的事物來詮釋對子的含義,深入淺出,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p>

2.結合《春夏秋冬》學習“嚴寒對酷暑,春暖對秋涼”。

①聯系學過的《春夏秋冬》,進行新舊知識的鏈接。

提示:同學們,我們還學過哪篇有關于四季的課文?四季除了景色不同,它們的氣候也不同,你看就藏在這四個詞語里。

②將“嚴寒 酷暑 春暖 秋涼”四個表示氣候的詞語送給四個季節。春(春暖)、夏(酷暑)、秋(秋涼)、冬(嚴寒)。

提示:“春暖”“秋涼”里已經有了春和秋,那剩下的兩個詞語該送給什么季節呢?

③“寒”字的字理識字。出示金文“寒”,將部件拆解,講述造字原理。引出嚴寒和酷暑的含義。

提示:其實古人在造字時,很多都和這個字的意思有關系。

④從提供的學習材料中找到“嚴寒對酷暑 春暖對秋涼”這兩個對子,齊讀。

⑤完整出示第一節的對子,讀出層次。

一讀,學生自然態齊讀。二讀,教師有節奏范讀。三讀,學生模仿練習讀。

【設計意圖:用曾經學過的《春夏秋冬》的扇形圖景引出“春暖 秋涼 嚴寒 酷暑”。舊知在新知的學習中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逐步培養新舊知識相互貫通建構的能力。利用學過的課文《春夏秋冬》中的插圖喚醒孩子對四季的初步感知,同時通過送詞語的形式考察孩子是否理解表示季節氣候特點的四個詞語。借助故事的形式來認識“寒”,漢字背后的故事讓孩子對這個字的音、形、義有了深刻的了解,符合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p>

3.按圖索對,學習第二節中的對子。

①根據第二節對子,把打亂的圖片組成對子。圖片后面帶有與圖相配的字詞。

提示:剛才咱們學到了不少對子,這是第二節里的對子,咱們先來讀一讀。(齊讀)其實它們都藏在這些圖片里。幾號圖和幾號圖能組成什么對子呢?

比如:3號“雪”和5號“霜”組成“雪對霜”。(學生找對子)

②三組圖畫,四個對子,引發學生思考,其中早晨和傍晚的圖中藏著兩個對子(晨對暮 朝霞對夕陽)。

提示:你發現了嗎?朝霞和夕陽這兩幅圖中藏著兩個對子。這兩個對子為什么都藏在同樣的圖片里呢?原來它們是有聯系的。你看,其實它們都和太陽有關系。你在這些字里面找到太陽了嗎?

③用“日”串聯“晨 暮 朝陽”的識字。讓學生在這些字里頭找“太陽”,隨機把部件“日”變紅。借圖深入研究“晨 朝”中“日”的意義,幫助識記。

提示:早晨太陽升起來,所以“晨”的最上面有個“日”?!俺崩镱^除了“日”,還有一個月亮,就是指月亮還沒完全落下去,太陽已經升起來的時候就是“朝”。早晨陽光下的云彩就叫作“朝霞”。

④完整出示第二節的對子,讀出畫面感。

一讀,學生有節奏齊讀。二讀,聽老師有情韻范讀。三讀,學生模仿練習讀。

【設計意圖:通過形象的畫面讓孩子尋找對子,意在用畫面來解釋對子的含義。當所有圖片都能一一對應時,學生對這一節的對子含義已經了然于胸了。同時用一個“日”來學習一串字,通過“日”的位置來識記字形和了解字義,將一個個方塊字幻化為一幅幅有趣的畫面,字理識字在這個環節得到了體現?!?/p>

板塊三:合作游戲,鞏固背誦

1.微課示范,同桌游戲,鞏固識字。

提示:我們學了兩個對子,一起來做個游戲吧。先看一段視頻,看看視頻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玩這個游戲的,等下你們就像他們一樣玩。(播放視頻,演示同桌配合玩對子牌游戲過程,學生同桌游戲出牌互對。)

2.師生合作,整體誦對,嘗試背誦。

提示:現在老師和大家一起玩,找到牌后同桌高高舉起,大聲說出這個對子。

【設計意圖:本課安排了一個玩對子牌的游戲環節,將要識記的生字都印在牌面上,讓同桌在互相打對子牌的過程中充分識字,同時采用視頻的方式讓孩子更加直觀地了解游戲的規則,也省去了教師講解的過程?!?/p>

板塊四:自由展示,充分吟誦

1.自主選擇展讀的形式(個人或同桌),完整誦讀兩節的對子。

提示:我們找了對子,玩了對子游戲,現在來展示地讀一讀。你可以一個人展示,也可以同桌合作來展示。

2.改變對子呈現的形式,用古代文本中的豎列方式讓學生嘗試背誦。

提示:這對子已經越讀越有味道了。如果古人真的要把這些對子寫下來,他們是豎著寫的。里面還少了一些對子,我們一起把少了的對子補進去。能背的同學可以閉上眼睛。

【設計意圖:對于一篇以對子形式出現的識字教材,在設計上必須要讓學生充分地吟誦,最后達到熟讀成背的效果。而在讀的過程中,必須還兒童自由選擇的權利,尊重學生的天性和喜好,可以一人獨自完整,也可以是合作完成?!?/p>

板塊五:分層指導,練習展評

1.“古 、夕”:簡單提示,自主練寫。

提示:夕,中間的點要寫在橫中線和豎中線的交叉點上。古,橫要長,豎要寫在豎中線上。這兩個字比較簡單,請大家通過觀察自己書寫。

2.“涼、細”:指導讀字,范寫練習。

提示:涼,是一個合體字。寫左右結構的字,我們要學會二看。一看寬窄,二看高低長短。

3.展評再練。

提示:左窄右寬做到了,給他個五角星。左短右長做到了,再給一個五角星。如果左右兩邊能靠得再攏一些會更好。

【設計意圖:生字教學中,可以按照生字書寫的難易程度,將要書寫的生字分層分步實施。簡單的對子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先學后教,當學生有問題暴露時教師及時跟進指導。對于難度較大的詞語,可以通過一些輔助手段幫助孩子擺好生字的間架結構,落好重點的筆畫。讓寫字環節重點更加突出,教學更加有效?!?/p>

猜你喜歡
秋涼對子舊知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歲末
秋涼晚步
秋涼天寒,樂氏同仁教您如何煲湯進補
秋涼未寒多運動
淺談如何在教學中滲透轉化思想
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在春聯里徜徉
新課程理念下的“新課導入”
秋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