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簡單單教語文

2018-02-23 04:27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年14期
關鍵詞:自然段文本閱讀教學

(黑龍江省綏棱縣第三小學 黑龍江綏棱 152200)

小學語文學科是基礎工具學科,就是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語文學科首要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墒?,現在有不少語文老師為追求所謂的“時髦”,結果課堂上是“花樣越多,頭緒越復雜,目的越不明確?!苯處熃痰男量?,學生學的昏沉。語文教學必須“一切從簡”,就是用簡明的教學目標,簡要的教學指導,簡便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真正讓語文課落到實處。那么,怎樣才能更好達到這一理想境界呢?我進行了大量的課堂實踐。在教學中,我注重突出“讀、品、積、用”這四個字,讓語文課教學變得簡約明了,扎實有效。下面,結合《拐彎兒處的回頭》這節課,談一談這四個字在語文課中一些操作辦法。

《拐彎兒處的回頭》這節課屬于“借助課內資源錘煉語言”的范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閱讀教學,它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憑借文本的語言,著重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在讀中感悟語言

語言學家徐世英先生說:“朗讀是活的,是綜合、是融貫、是顯現,如同賦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同身受?!庇纱丝梢?,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方法。為了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我在實際教學中,一般從兩方面著手:

第一方面: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

在閱讀活動中,理解文章內容是有感情朗讀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理解了文章內容,才能通過朗讀準確傳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朗讀又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加深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體會。例如:在學習《拐彎兒處的回頭》一節課時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中有關描寫“弟弟”的語句“滿以為會得到一點同情與憐愛”這句話時。先引導學生理解“滿以為”是什么意思,這樣學生就能很自然讀出自信的語氣了;再如,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先引導學生分步理解這一段中省略號前后的句子所表達的意思,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感悟到了父愛的含蓄與深沉。教師不用刻意地指導朗讀,學生自然情由心發,把自己內化的感悟用聲音外現出來。

第二方面:朗讀指導要在具體的實踐中進行。

閱讀教學不能流于形式,要想把朗讀進行得扎實,就要結合具體語句進行指導。

學習《拐彎兒處的回頭》中的第四然段時,首先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理解這段話的含義,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以課文中弟弟的身份,通過多媒體展示父親回頭這一動作畫面的配合,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把握這一段文字的朗讀基調。如果有的學生朗讀的不到位的地方,教師進行引導式范讀,充分引發學生主體的情感體驗。讀出語言中包蘊的意象,讓語言動起來,讓情感越出紙面。

二、在品中理解語言

語文的味道在哪里?恰恰在關鍵的詞句里。而詞句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含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讓學生潛下心來,體會文字中所表達的意義和情感,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走進文本,更重要的是知道作者是怎樣進行表達的。通常我們用“換詞法、比較法、理解法”等方法引導學生在品詞析句中理解語言、學習運用語言的方法。

學習《拐彎兒處的回頭》第四自然段時,文中有這樣一段話“當爸爸走到拐彎兒處的剎那間,卻不經意似的回過頭來,很快地瞟了弟弟他們一眼?!崩斫鈺r讓學生把“瞟”換成“看”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會到同一意思的詞語,不同的動作的描述,可以使文章更生動。學習第二自然段中“弟弟哭喪著臉,蹺起扎了繃帶的腳給爸爸看,滿以為會得到一點同情與憐愛?!边@一句時,讓學生找一找這句話中抓住了弟弟的哪些特征,是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說明了什么?從而使學生明白記事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的重要性。這樣讓學生不僅知道文章“寫了什么”,還知道了是“怎么寫”的,通過品詞析句,學生學會了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達到了授之以漁的目的。

三、在累積中豐富語言

一切語文活動,無一不是以語言的傳遞、轉換來完成的。所以,語言教學的基本環節,應該幫助學生不斷積累語言,不斷熟悉語言,真正把古今語言的精華據為己有。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一般從以下幾個途徑來積累學生的語言:

1.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聽取中積累語言。2.強化熟記讀背誦,在誦讀中積累語言。3.擴大課內外閱讀,在朗讀中積累語言。4.開辟說寫話園地,在演說中積累語言。5.增加寫作文密度,在習作中積累語言。

善聞、誦讀、博覽、多說、常寫,多管齊下,又都以語言積累為軸心,持之以恒,何愁學生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豆諒潈禾幍幕仡^》一課中,結尾處讓學生伴著音樂讀一首關于父愛的詩,使學生在沒有負擔的境界中,積累了文學素材,經受了人生的洗禮?!豆諒潈禾幍幕仡^》一課中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情景創說,不僅為理解文章埋下了伏筆,而且讓學生積累了語言。習作訓練能調動學生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

四、在讀、寫中運用語言

葉老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例子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那也就是說語文教學就是用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達到會讀、會說、會用的目的。每篇文章,觸手可及的往往是內容和意義,老師們容易忽略它的語言形式,閱讀教學不是閱讀,應該教會學生借鑒文本語言,掌握組織語言的方法,逐漸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讀寫是相互促進的關系。讀書是學生對文本的吸收,是對經驗的構建。寫作是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是學習的收獲。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布局謀篇,每篇文章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例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閱讀文章,適當安排學生進行創說和練筆。學習《拐彎兒處的回頭》一課時,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引導學生運用語言進行創說,課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讓語言訓練落地實處。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還注重因文章而異,因所選載體而異來簡簡單單教語文。雖然,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或許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會一如既往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堅實走下去。我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我們的語文課堂永遠會綻放異彩。

猜你喜歡
自然段文本閱讀教學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秋天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美麗的秋天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加強讀與寫的結合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