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意識培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

2018-02-24 19:01李賢強
新課程(中學) 2018年12期
關鍵詞:詞匯意識交流

李賢強

(貴州省務川自治縣教育局,貴州 務川)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的快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掀起了一股英語學習潮流。要想熟練地運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人們不僅要掌握英語知識,還要了解西方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交流的順利化、高效化[2]。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注意滲透文化意識培養,本文對此進行論述。

一、文化意識培養在詞匯教學中的滲透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中西文化差異通過詞匯就可以體現出來[3]。換言之,詞匯中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元素,所以在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時候,英語教師可以以英語詞匯為載體進行滲透。從本質上來說,詞匯就是一種符號。在對各種事物進行命名的時候,人們選取的符號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并沒有特定的意義。但是因為環境、風俗習慣、歷史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中這些符號有了不同的內涵,導致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英語教師可以以詞匯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文化意識。例如,在學習“dog”這個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從中西雙方角度對其進行解讀。讓學生知道,在英語國家,“dog”是一個褒義詞,大多數含有“dog”的詞語都是褒義,比如“lucky dog”指幸運兒,又如“love me,love my dog”等。但是在我國,含有“狗”的成語大多數都是貶義詞。又如,在講解“dragon”這個詞匯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從中西兩方角度進行分析。在中國,“龍”代表皇帝,是威嚴和權力的象征。但是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邪惡和兇殘的象征。在這樣的詞匯教學中,學生就會逐漸意識到中西方文化有一定的區別,并不能相互等同。長期訓練之后,學生就會逐漸形成文化意識。

二、文化意識培養在閱讀教學中的滲透

閱讀是獲取文化信息的手段之一。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了解到很多有關于西方國家的文化。然而,初中學生閱讀能力有限,很難做到深入閱讀,導致閱讀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問題。為了改善這一現狀,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結合閱讀文本中涉及的文化內容導入相關材料,這樣既能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在這個基礎上形成文化意識。對初中英語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中有很多介紹節日、文學、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建筑、飲食、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文章,這些領域的內容或多或少與中國都有一定的差異。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這些文章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中國和西方兩個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對比,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性,使學生逐漸形成文化意識。例如,在講解有關于圣誕節的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西方的圣誕節與中國的春節進行對比。在講解有關于接收禮物方面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導入西方國家人們收禮物和送禮物的習俗,讓學生知道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文化意識培養在口語教學中的滲透

隨著國家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英語口語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人們要想與西方國家的人進行順利交流,最大的困難不是要做到發音正確,而是交際的有效性和得體性。通俗地說,很多在中國人看來很平常的交流,對西方國家的人來說可能就是忌諱。如果犯了對方的忌諱,即使使用再標準的發音也會讓談話陷入僵局,甚至會讓對方感到不愉快。所以,在口語教學中,英語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發音的正確性,更要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知道交流過程中哪些話應該說哪些話不應該說。例如,在教學有關于禮儀、打招呼方面的內容時,英語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中國人在交流過程中經常談及婚姻狀況、收入情況等,用“你要去哪里?”“吃了嗎?”等方式打招呼,在西方人眼里都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西方人將宗教信仰、婚姻、年齡、個人收入等視為個人隱私,對外人通常避而不談。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形成文化意識,知道如何根據自己的身份、語言環境使用正確的語言與他人交流。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英語教師必須要重視并予以落實。同時,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在詞匯教學、閱讀教學、口語教學等各個教學環節中滲透文化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觀念,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使其成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英語人才。

猜你喜歡
詞匯意識交流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