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

2018-02-24 19:01吳嘉軍
新課程(中學) 2018年12期
關鍵詞:道德法治情境

吳嘉軍

(無錫市蕩口中學,江蘇 無錫)

所謂的生活情境,就是指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事融入其中,從而形成的一個場景。在現代教育體系下,生活情境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教師通過設置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改善教學效果。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為例,對生活情境的運用進行探討與研究。

一、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其表現欲非常強。而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內容相對靜態,教材多為長篇大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疲憊感,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負面情緒。如果將生活情境融入課堂當中,那么就可以將現實生活與教材聯系到一起,學生對其的理解與認識也更加深刻,并且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也更強,這對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言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同時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教師也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他們對父母、教師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教師如果以自身威嚴讓學生被動接受管束,那么學生很容易質疑教師的權威,不接受教師的教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改善師生關系。而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就具有較強的適用性,通過參與生活情境,學生可以更快地消化教材內容,同時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也更加深入,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生也可以通過換位思考肯定教師的教導,這無疑可以改善教學效果。

二、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探析

1.注重情境與課堂教學的銜接

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運用生活情境,需要注意課堂教學與情境之間的銜接,教師需要結合生活體驗,對教學情境進行合理創設,促使生活情境與課堂教學相互滲透,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學習《道德與法治》中的知識。比如在“法治”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對多媒體技術加以利用,將法庭審理案件中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然后創設情境,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對視頻進行模擬,從中分析法庭案例,學習法律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2.強化合作學習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在課堂教學中,他們可以自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此時教師在運用生活情境之前,就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在真實的情境中展開探究式學習,從中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例如在“走進社會生活”的教學中,學生需要對社會生活的意義、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與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學生走近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各個崗位,例如超市、餐廳、圖書館,去了解與調查不同崗位上的人的社會關系、社會事件,然后讓體驗相近的學生圍繞同一個社會事件展開探究,從中感受豐富的社會生活。此時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并將自身對“社會關系”的理解表述給小組成員聽,從中就可以認識到自身在學習中的欠缺,并通過合作探討的方式進行彌補,最終實現自身合作學習意識的強化。

3.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開設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提高政治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與此同時,《道德與法治》的內容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聯系,鑒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并運用生活情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與社會實踐接觸,并從中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與理解。以“青春的情緒”一課為例,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父母與子女的角色,在家庭場景中進行交流,并認識到自己平時會表現出來一些負面情緒,然后引導學生如何控制情緒,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所處的青春期具備的一些心理特點,從而更好地在學習與生活中調整自己的狀態,為自身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具有很強的適用性,站在教師的角度,應該充分認識到生活情境的價值與意義,并結合初中生的學習情況與心理特點,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改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歡
道德法治情境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