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人玫瑰,只為手有余香嗎?
——翻轉課堂中厘清什么是最好的幫助

2018-02-25 03:53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8年18期
關鍵詞:空座位盲人姥姥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繁榮校區 吉林長春 130000)

在從前的思想品德課上,我們教育孩子要樂于助人,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钡罢嬲膸椭?,并非是為對方做自己認為好的事之后的自我滿足,而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尊重對方的想法而施以援助之手。因此,在平時就要注意,不要勉強使別人接受自己的幫助是很必要的。

一、課堂情景再現

1.交待故事情境,提出問題

學生讀故事的前半部分。

師:故事講“我”和爸爸在公交車上遇到了一個盲人,我們特別想幫助這個盲人。為什么想去幫助他呢?

生:因為他們父子倆看見那個盲人把著那個把手,一晃一晃的,怕他摔倒了特別危險。所以我想讓爸爸把他帶到空座上去坐下。

生:如果我是那對父子,我也會幫助那個盲人。盲人天生看不見已經夠可憐了,難道我還能看著不理不睬?如果他摔倒了怎么辦吶?

師:那你們打算怎么幫???討論討論。

生:我們打算先把他領到座位上。

生:我想先告訴他車上有空座位,然后我再把盲人扶到座位上讓他坐下。

生:如果他要下車的話,可以扶他下車,然后自己再上去。

這個時期的兒童很有熱情,每當看到遇到困難的人,就會去可憐對方,不由自主地就會伸出援助之手。這也是我們傳統教育所要達成的目標——學生樂于助人。

2.推測常規心理,表達想法

師:如果你是那個盲人叔叔,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會感覺很溫暖。原來世界上有這么多人關心我呀。我這個時候特別想和這對父子交朋友。

生:我會非常的感動。雖然我是盲人,不知道有空座位,但是他們會把我扶到那個地方,我覺得特別感動。

生:如果我是個盲人,沒有受到人們幫助的時候,我的心是有一個大口子的。如果有人幫助我,就像一個溫暖的創可貼,貼在了我的心上。

生:如果我是那個盲人,我會很高興。我認為有這么多人幫助我,我很榮幸。大家都幫助我,我就會很開心。

孩子們去用自己的心衡量他人的心,他們行動時往往很少考慮對方的心情和想法。應該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到,幫助別人是對的,但是,如何行動,才是更加有效的幫助呢?

3.揭示故事結尾,翻轉思維

學生讀故事的后半部分。

師:有什么結果發生?是不是跟你們想的一樣呢?

生:不一樣。沒有接受“我”和爸爸的幫助。

師:為什么沒有接受幫助呢?

生:因為他想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努力去做。

生:還有他感覺下車很不方便。如果坐在那里,還得站起來,還得有人幫助才能到達門口。

生:老師,我覺得這個盲人有一顆陽光的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我覺得此時此刻這個盲人心里想:謝謝你們這些幫助我的人,但是真的不用,我相信我自己肯定能做到。

生:還有文章里說了:尊重他的這種心情和想法才是真正的幫助他。他就是想站在車門旁邊,這樣下車也方便,也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他希望大家尊重他的心情和想法。

此時,老師板書“尊重”,并強調尊重他的心情、想法才是最好的幫助。故事中的結尾翻轉,這與我們平時的處事方式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4.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

師:想一想,說一說你們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

[事例一]

生1:在以前的時候,我很想自己去干一件事情。有一天,媽媽不在家,爸爸也不會做飯,我常??蠢褷斪鲲?,我自己也就學會了。然后我就給爸爸做飯。爸爸怕我自己做不好,怕我被燙傷。我就告訴爸爸:你就好好等著吃飯吧,我一定讓你吃上大餐。那個時候爸爸特別想保護我,不肯讓我自己去做飯,但是我特別想為爸爸做一頓飯。

師:爸爸有爸爸的想法,你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生1:得到爸爸的鼓勵。爸爸如果尊重了我的想法,我才會特別開心。

[事例二]

生2:昨天,姥姥讓我回家吃飯。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我本來想夾魚,結果我姥姥把她碗里的菜都給我了。我就看著那一碗菜,就不想吃了。

師:那你覺得這個事兒問題出在哪兒了?

生2:我覺得問題出在姥姥身上。因為姥姥給我夾菜時,我就已經多夾菜了,姥姥還把她的菜都給我了。

師:就是姥姥給你的菜,并不是你想要的。

生2:姥姥對我的這種愛就變成了負擔。

師:有的時候幫助和愛也是一種負擔、壓力。所以這個事情,姥姥該怎么辦呢?

生2:姥姥應該先問問我需不需要。

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實例,使學生們徹頭徹尾地理解了什么是最好的幫助:尊重別人的想法,施以援手才是最大、最快樂的幫助。

二、個人感悟

個性化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內容的呈現,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參與度與接受程度。本節課中傳遞的一個道理,需要一個小故事來承載,這種小故事的教學,通常以授受為主,學生對于故事中闡述的道理,也淺嘗輒止。為了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我將小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分成兩部分呈現。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故事的起因和經過中,推測故事的結果,而這種推測的結果往往就是他們常規處理問題方式的體現。這個推測結果,與故事的結果大相徑庭,從而形成了學生的翻轉思維。

這種常態的處理事件的方式與正確的處理方式相撞擊,從而引發孩子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幫助”。通過文本,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體會,如果沒有真正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對方的需要,這種幫助或者說這種熱心腸不但達不到我們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會起到反作用。使學生們開始靜心思考,雖然是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但究竟哪種處理問題的方法更加合理呢?學生這種靜心思考,開始挑戰自己的一貫做法是教學中最難能可貴的。

在課堂上,我們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教他們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在未來的生活中,隨著他們知識與閱歷的累加,期望他們成為:會尊重他人,也非常受他人尊重的人。

猜你喜歡
空座位盲人姥姥
空座
空座
結伴而行的人(外一首)
隨聲附和的盲人
雪姥姥
自首的盲人
八旬姥姥活得美
盲人節
安排座位
盲人分衣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