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準切入點 提高課堂效率

2018-02-25 12:04劉清霞
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 2017年12期
關鍵詞:自然段草原美麗

劉清霞

前段時間,學校開展語文教研活動,適逢惠農區教研室的教研大走訪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承擔了一節研討課,上的是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五課《錫林郭勒大草原》。語文教研員謝老師蒞臨聽課并作教學指導。在聽課點評時,謝老師說得最多的就是語文課不能貪得太多,要做到一課一得,一單元一得,得得相連。

一、抓住重點,簡化練習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提出了“一課一得”的教育理念,要求一堂課上學生學習有收獲,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它是啟發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也就是說,在一節語文課里,講一個知識點,把它講深講透,讓每個學生(至少極大部分學生)都能了解、掌握,這樣通過幾年的教學,學生一節課一節課積累知識,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就能學到很多知識。為什么只提倡“一得”而不是多得呢?這是因為在現實的教學中,很多老師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比較龐雜,教學內容的設定比較繁多,教學環節的設計太過飽滿,教師試圖在一節課上讓學生把所有的語文知識都學習了,把所有的能力掌握了,其實這是不現實的,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教學內容安排得太多了,學生練習的時間自然就減少了。由于學生沒有實實在在的實踐經歷,很多東西學過了,卻沒有學會,這正是閱讀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

課堂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主陣地,讓課堂精彩,讓教學有效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而語文課堂教學知識點零碎,內容繁雜,如果每一堂課都面面俱到,那么在有限的課堂里,太多的教學任務只會使學習事倍功半,所以我們要營造一種簡約實在的課堂,讓一課能做到一得,在這一得中再拓展延伸,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也就是一堂課上學生學習有收獲,能弄懂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學到一種以上的學習方法。

二、教給方法,提高效率

1.吃透教材,把握單元訓練重點

我們所用的語文書都是以單元組織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或兩個訓練點,四篇課文訓練同一個點。教師拿到教材時就應當對課文有整體的把握,分清每個單元的訓練重點,再根據每篇課文的特點,圍繞一點進行教學設計,這樣學生的“學”就不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了。如我教學的《錫林郭勒大草原》是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在進行第四單元的單元備課時,通過單元導讀,我明確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抓住重點句讀懂段的內容,抓住重點句子和段落,了解作者是怎樣描繪、贊美我們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的?!币虼嗽谶@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重點段,抓重點詞句,在品詞析句中感悟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麗與歡騰。在此過程中,體會文段的表達特點,抓特點,學結構,并進行寫法遷移。在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寫草原美麗的段落時,先讓學生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體現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的?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讀文,談體會。在此過程中加入了長句訓練,為后面的練筆拓展做了鋪墊。如學完寫野花的句子后,練習說話:花園里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有( )的( ),( )的( ),( )的(),美極了!通過交流學習,知道作者按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先寫了一碧千里的野草,然后寫了清亮的湖水,最后寫了各種各樣的野花,寫出了草原的廣闊美麗。同時知道了第一自然段與第二自然段之間是先概括寫后具體寫的關系。學完這一段后,引導學生進行寫法遷移,也用總分的方法,運用先上后下、先中間后兩邊的觀察順序,抓住校園里花園的景物特點,寫一寫“我們的校園是美麗的”。在學習了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后,引導學生說一說:牧民們在草原上騎馬高歌,他們還會做些什么?同時讓學生聯想自己在課間活動時都做了些什么?之后以“我們的校園是歡騰的”,寫寫同學們課間的哪些活動使校園變得歡騰了。等學生寫完后,把前面寫的“我們的校園是美麗的”和“我們的校園是歡騰的”兩部分內容合起來,中間加一個過渡段“校園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這樣一篇小作文就成型了,無論是從結構還是語言,都來自課文,又是學生生活積累的再現,這樣讀寫結合,把積累的東西激活,整合應用,讓學生體會到作文不僅不難,而且還很有趣味。這就是語言的習得,寫作方法的習得。

2.關注“練習”,取舍合理

要重視課后習題,因為每課的課后練習設計都是很有針對性的,有些課文的課后“思考練習題”本身就體現了教學的重難點,因此,確定教學中的“一得”就要從課后練習入手。以“練習題”作為教學的主線,抓住重點,才能取舍合理。如青年教師龐芳執教的《錫林郭勒大草原》,她的教學設計就緊緊圍繞課后練習題展開。在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課件出示相關的內容,指名學生上講臺讀,圈畫,旁批,學生有困難時就耐心教給學生怎樣進行批注,在批注的過程中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這樣學生不但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而且學會了怎樣進行批注,這種學習方法將有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這就是方法的習得。

3.抓特點,明寫法

以教研員謝老師執教的《趙州橋》為例,課前,她先讓學生回憶一下第四單元的前兩篇課文有什么共同點,引導學生梳理歸納并板書,知道它們都是寫景的文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運用總分的寫法,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知道《廬山的云霧》總起句在段首,《錫林郭勒大草原》總起句獨立成段,這兩篇課文寫的都是自然景觀,而《趙州橋》寫的是人文景觀,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特點進行觀察描寫的。同時出示學習任務清單,內容包括描寫的景物、景物的特點及寫法。學生通過默讀課文,完成任務清單,并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比較句子,讓學生知道了一種新的寫作方法,就是列數字,在比較的過程中,也明白了列數字這種寫作方法的好處。謝老師的這節課的最大亮點就在于引導學生瞻前顧后,回顧前文,總結方法,明確寫法,學習方法,為完成本單元的習作打下了基礎。

假如學生一課中的“一得”是一顆美麗的珍珠,我們就要在每一堂課中幫他們找到并穩穩地收獲這顆珍珠。隨著學生日復一日對語文學習的不斷深入,慢慢地,這“珍珠”一顆一顆地積聚起來,最終會成為學生受用一生的瑰寶。endprint

猜你喜歡
自然段草原美麗
講解《草原圖》
秋天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帶給你
我們創造美麗
平凡又美麗
誰是最美麗的蟲(三)
美麗的秋天
不可錯過的美麗配飾們
可可托海的草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