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何與如何

2018-02-26 06:09李臣之鄭玉平
現代中小學教育 2018年1期
關鍵詞:活動課程文化

李臣之 鄭玉平

(1.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廣東 深圳 518060;2.深圳大學基礎教育與教師發展研究中心,廣東 深圳 518060)

伴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的整體推進,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深度有效實施成為課程改革的關鍵。與此同時,地方文化在中華優秀文化教育的宏觀背景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地方文化教育傳承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之間的關系成為二者共生共榮的突破口。本文擬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何要融入、如何融入地方文化做些探討。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何要融入地方文化

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地方文化邊緣化的嚴峻現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度實施,使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一個亟待關注的課題。

1.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需要

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一直是世界各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柱。我國更是將文化視為當今時代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文化建設提升到強國大計的新高度。

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與教育同氣連枝,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離不開人的教育實踐活動,人的發展也在文化傳承與創新過程中得以實現。誠如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所說,“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創造物,通過文化的繼承、傳播和創造,促進人的社會化、文明化、個性化,從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1]。我國早在2004年就出臺《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明確強調“要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認同民族精神;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當地體現民族精神的各種資源”[2],類似政策對通過實踐活動傳承民族傳統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再次明確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倡導積極推進文化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3],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國際政治多極格局不斷發展,多元文化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中西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為進一步打好青少年成長的精神底色,全面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教育部于2014年先后發布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要求“要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4],“要全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5],并對大中小學不同學段,就內容范圍、方式方法等做了詳細規定。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這些規定和意見針對性強、要求具體,對如何利用各種教育實踐活動推進文化傳承和創新的指導更加清晰、有效。

中華文化是一個有機整體,由不同的地方優秀文化凝合而成。地方文化凝合形成中心文化,中心文化又輻射和影響地方文化,56個民族的地方文化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6]。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離不開各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文化傳承與創新也須臾離不開教育,因為“人在創造文化之后,就必須通過教育,努力使文化不再遺失”[7]。進入21世紀,我國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校與社會密切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地方文化成為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應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些文化傳統資源,使學生通過對文化傳統的體驗,獲得民族文化傳統的熏陶”[8]。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積極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路徑。

2.扭轉地方文化邊緣化嚴峻現實的需要

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叭蚧姑绹@得霸權地位,幫助美國文化輸出并替代被輸入國家原本的地方文化,這種替代嚴重損害了作為國家主權關鍵組成的國民的國家認同。為解決或至少降低這一政治危機,這些國家采取文化地方化策略以保護其地方文化,這樣國民的國家認同才能得以保持?!盵9]早在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通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呼吁全世界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繼承和發展,以支持實際日常生活形態的多樣性。在第 47 屆國際教育大會上,更是以《面向所有青年的優質教育:面臨的挑戰、趨勢和優先事項》為主題,提出“教育能否做到使學生既能加深對當地文化遺產的了解,又能利用全球化所提供的開放機會”。然而,我國相關研究表明,所調查樣本群體中1.8%的學生對地方文化很熟悉,16.0%的學生對地方文化較熟悉[10]。這說明我國學生對于地方文化的了解情況不容樂觀。青少年學生從小就生活在地方文化的氛圍中,卻往往“身在此山中”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對地方的地理、地名、名勝、技藝、時令、節日、習俗等文化常識、地方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缺乏系統認知。相對中心文化教育而言,地方文化邊緣化現象比較嚴峻。

地方文化邊緣化,淺層原因是地方文化為青少年所忽視,其深層原因是地方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受到多元文化的嚴重沖擊?!叭祟悇撛斓奈拿骰蛭幕瘡氖澜绶秶鷣碚f可分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兩大體系,每種文明或文化都有一個誕生、成長、發展、衰落、消逝的過程,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盵11]當今時代,本土文化與外域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主流文化與亞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工業文化與農業文化等并存,多元文化現象日益突出,各文化之間的交流不斷深入。然而,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也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在農村城市化、城市現代化、全球化和國際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地方傳統文化氛圍日益淡薄,人們對地方文化逐漸缺乏理解與認同,“特別是年輕的一代,都存在著‘逃離土地’的傾向,出現了對這塊土地認知上的陌生感,情感與心理上的疏離感,于是,我們都變成了無根的人,出現了生存危機”[12]。對此,必須高度重視。

盡管“文化只有隨著時代、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保持開放性,才能獲得時代意義上的適切性內涵與標準”[13],但是要警惕地方文化邊緣化現象并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從根本上扭轉。傳承與創新地方文化,是生活在這一地區成員不可推卸的共同責任,更是這一地區學校教育重要的歷史使命。諸多教育工作者以積極行動推進地方文化融入當地學校的課程體系,如“描述地方感受、地區人們之間的關系以及習慣等活動,統整了青少年的興趣、關注和地方相應的歷史,鄉村、郊區、城市相應的青少年樂于接受,促其以批判調查者角度審視熟視無睹的地方、社會”[14]?!罢n程不只是傳遞知識的工具,也是創造和重新創造我們和我們文化的工具”[15],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入青少年的活動,進入學生的視野,既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應該成為傳承地方優秀文化的重要舉措。

3.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深度實施需要融入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對青少年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了解地方文化中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習俗傳統、文學藝術等,有助于激發青少年的求知欲望,發展其文化常識,優化其知識結構,豐富知識學習的情境,有效消除冰冷的客觀知識與多彩可感的現實生活之間的隔閡,形成個體的文化圖式。通過開展“探究學習、問題解決學習、技能操作學習、交往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學習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16]等,有效考驗與提升青少年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審美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對地方文化的深入了解與探究,還能培養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多元文化的能力[6],幫助學生學會接納和欣賞多元文化。地方文化最為核心的是其精神文化,優秀、淳樸、先進的精神文明和核心價值追求等影響著青少年的道德認知,有助于樹立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不斷豐盈本土情懷,增強其地域、國家和民族認同。人只有在創造文化的活動中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動中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體》中指出,民族和民族主義等,都是某種特殊文化的產物。文化、社會和語言的不同,形塑了不同的人的世界[17]。深受地方文化所孕育的個體,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因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的特質而使他有別于另一地域文化所塑造的個體,并通過其精神觀念、氣質個性、生活習慣等表現出來。

課程即文化的選擇,離開文化,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作為一個地區傳統習俗、生活歷史和精神觀念等方面的結晶,地方文化是人生存與發展極為寶貴的資源和財富,作為促進人發展的重要路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深度實施要考慮學生時刻浸潤其中的地方文化。20 世紀90 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體現了學校課程向生活世界回歸的傾向[18]。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聚焦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這些問題通常是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對生活世界積極審視與思考而產生的。學生的生活世界實際上與當地人們的生活世界密切相關,其生活活動過程與活動結果構成地方文化的組成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形成過程,正是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體(教師與學生)對地方文化進行創造性、探索性思考并形成相應探究主題的過程,是基于地方文化教育傳承的各種活動、現象和物質成果的總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如果脫離地方文化,將遠離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這不僅意味著深厚的文化基礎的丟失,而且減少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生動性和豐富性。

二、地方文化如何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賴于課程活動主體的文化自覺和融入主動性的積極發揮,需把握其融入路徑、樣態、機制,并納入學校課程頂層設計。

1.融入路徑

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四大指定領域與其他非指定領域,其融入路徑主要體現在其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構成,向具體的活動領域滲透,作用于相應的活動主題。

其中,向具體的活動領域滲透甚為關鍵?;顒宇I域的確立,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地方化和校本化的表現形式[19],是有效融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四大指定領域,實現指定領域與非指定領域彼此補充,有效整合指定領域與學科領域的關鍵。我國臺灣地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規定的四大主題軸、十大指定內涵和六大議題,就明確要求包含如“尋求自己在家庭與社區中的定位、尋求自己在文化與歷史中的定位、體驗大自然、認識社會資源、人際溝通、團體自治、社會關懷、尊重多元文化、自我價值探索”等具體內容[19]。地方文化作用于相應的活動主題,明顯的表現是主題具有地方文化色彩。如北京地區綜合實踐課程組織結構中的“我的社區”、“我與北京”、“社會科學問題調查”等活動主題;深圳特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領域與主題群中的“深港文化比較”、“深圳立交橋”、“深圳特色建筑”、“深圳飲食文化特色”、“珍貴的紅樹林”、“深圳旅游文化”等等,都顯現出濃郁的本土味道。類似這些做法,為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了典型經驗。

2.融入樣態

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范圍的不同,融入樣態也不一樣,有全面融入與局部融入,也有直接融入和間接融入。

當地方文化直接作用于綜合實踐活動的所有活動主體和全過程,即地方文化的直接全面融入;當其只作用于綜合實踐活動的部分活動主體或若干環節,則為直接局部融入。其中,地方文化直接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往往直接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構成要素出現,表現為地方文化要素直接作為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主題,或作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生成的背景,或作為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呈現的方式等。其包括地方文化性問題引導、地方文化活動真實情景感受、地方人物關注、地方文化工藝制作、地方文化專家訪談、地方文化研學旅行等等。如江蘇省蘇州市平江區推進吳文化入校園,其中評彈、昆曲、蘇劇、蘇式盆景、蘇繡、吳門書畫、桃花塢木刻等13 種本地傳統文化被引進區內的公辦、民辦小學、培智學校,排進課表,在學生中普及推廣,即為地方文化直接融入學校課程。直接融入方式具有目的明確,主題突出,價值取向清晰,方式方法較為合理等特點。

間接融入則是地方文化要素,如地方物質文化環境等對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方式、活動進程、成果形式等方面產生間接影響,其中,地方精神文化的間接影響尤為關鍵。當這些間接影響作用于綜合實踐活動的所有活動主體和全過程,是為地方文化的間接全面融入;當其間接影響作用于綜合實踐活動的部分活動主體或若干環節,則為間接局部融入。地方文化間接全面融入或間接局部融入,往往導致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實施主體、課程評價者的知識體系、情感體驗、價值觀以及潛意識行為等發生悄然變化,效果深遠。

3.融入機制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因此學校需要將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和內容要求予以校本轉化,將其具體化為反映學校自身實際與發展需要的具體要求,這種轉化應由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力量以及相關專家共同參與討論,形成課程決策。

(1)對地方文化重要育人價值形成共識。地方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力量以及相關專家等積極關注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地方文化作用充分發揮的重要前提。只有充分認識到地方文化對人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們才會全力支持、主動參與、積極推動地方文化進入學校課程,融入綜合實踐活動。集體共識的達成,離不開各方充分交流與溝通,同時也需要區域范圍的整體文化布局與設計,加強文化宣傳與價值引導,需要學校、班級開展活動探索,展示成功經驗,發揮示范效應。

(2)拓寬地方文化的融入通道。在學校的辦學理念、校園文化設計、大型活動開展等方面,積極吸納地方文化元素,適當展示、介紹和參與。積極邀請相應的地方文化學者、專家、藝術家等走進校園,開展專題講座、活動指導、現場表演等活動。積極鼓勵學校教師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設地方文化主題的校本課程等。

(3)加強活動引導。教師要充分意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加強與身邊文化的密切聯系,將學習空間從課堂拓展到社會;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倡參與、合作、調查、社會實踐、討論探究、體驗等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發展”[20]。充分發揮好指導作用,引導學生關注地方文化,培養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興趣,發動學生探究地方文化,積極引導學生動腦、動眼、動口、動耳、動手,充分調動他們感知、了解、探究、參與、展示與交流地方文化的熱情。如設計地方文化活動背景、選擇地方文化主題導入、介紹地方文化典故、主動交流地方文化感受等,突出活動性、實踐性和過程性。學生在體驗探究地方文化過程中,不斷積累地方文化常識與地方文化活動體驗,反過來又會促進其對地方文化的感知、思考、吸收和創新,形成良性循環。

4.納入課程頂層設計

已有研究表明,“有課程整體規劃和管理制度的學校,該課程的實施效果也明顯好于沒有規劃和管理制度的學?!盵21]。因此,將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頂層設計,是確保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已有學校在課程頂層設計上取得一定的經驗,但是,如何將地方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納入學校整體課程設計中,仍然缺乏卓有成效的探索。為此,有必要從全校課程頂層設計的高度進行“學校課程愿景規劃、學校課程結構優化和學校課程指導綱要設計”[22],將基于地方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納入學校整體課程框架。第一,學校課程愿景規劃,需要認真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學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一訓三風”之間的內在聯系,從學校理念系統設計層面考慮地方文化傳承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深度實施,將二者納入課程頂層設計范疇。第二,在體現學校學生實際的本校課程結構設計中,思考基于地方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存在方式,可以設計類似“綜合探究”課程模塊強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存在感,也可以通過構建地方文化傳承、地方文化拓展、地方文化研究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序列,與其他相關課程模塊整合,并在不同序列層級的內容中相互滲透。第三,研制學校層面基于地方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綱要,明確規定本校綜合實踐教育目標、內容、組織、評價及資源,并將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使命融入其中。

[1] 袁貴仁.關于價值與文化問題[J].河北學刊,2005,35(1):5-10.

[2] 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J].人民教育,2004(9):2-4.

[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4] 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J].中小學德育,2014(7):4-7,41.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2014-03-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6] 李臣之,王虹,董志香.地方文化的課程價值芻議[J].教育科學研究,2014(6):61-66.

[7] 蘭德曼.哲學人類學[M].彭富春,譯.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279.

[8] 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總則[Z].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41.

[9] TIEN-HUI CHIANG.Is the Hegemonic Position of American Culture able to Subjugate Local Cultures of Importing Countries? A Constructive Analysis o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Localization[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14,46(13):1412-1426.

[10] 劉成.地方文化的語文教育功能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5: 14.

[11] 季羨林.季羨林談東西方文化[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11.

[12] 錢理群.地方文化研究的三個關系[J].貴州社會科學,2009,229(1):67-69.

[13] 郝德永.課程與文化:一個后現代的檢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363.

[14] Lauren Esposito.Where to Begin? Using Place-Based Writing to Connect Students with Their Local Communities [J].The English Journal,2012,101(4):70-76.

[15] 小威廉姆·多爾.后現代課程觀[M].王紅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88.

[16] 田慧生.關于活動教學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J].教育研究,1998(4):46-53.

[17] 趙旭東.反思本土文化建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85.

[18] 張華,仲建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分析和問題透視[J].當代教育科學,2005,(12):3-6.

[19] 李臣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9,96-97.

[20] 陳萍.地方文化課程建構的基本理念與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5(7):39-42.

[21] 馮新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效果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3(1):54-61.

[22] 李臣之.學校課程頂層設計[J].教育科學研究,2015(7):53-58.

猜你喜歡
活動課程文化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誰遠誰近?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