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展覽業空間集聚特征及協同發展策略研究

2018-02-26 20:20劉暢岳文靜
中國市場 2018年4期
關鍵詞:展覽業空間分布協同發展

劉暢+岳文靜

[摘 要]文章以京津冀13個城市為研究對象,探討京津冀展覽資源空間分布、集聚態勢與協同水平。研究發現,北京市首位特征明顯,以北京市為起點,向東南方向延伸形成“北京—廊坊—天津”展會集中帶,展覽資源呈現由北京向市區外圍擴展趨勢。京津冀展覽業在規模上和行業上都未形成有效分工和協作。未來,應明確展覽資源沿“北京—天津”“北京—雄安”的流動方向,以大型場館的建設為依托,形成展覽資源在“北京—天津—雄安”三大會展城市的有序集聚,在此基礎上,從區域協同和產業協同兩個層面提升展覽業協同發展水平。

[關鍵詞]京津冀;展覽業;空間分布;協同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033

近年來,中國展覽業蓬勃發展,展覽會數量和規模都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在這一過程中,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會展經濟圈和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會展經濟圈所展現出的展會承辦實力遠遠超出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會展經濟圈。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背景下,京津冀展覽業面臨嶄新的發展機遇。然而,展覽業在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的作用還十分有限,京津冀地區既沒有形成展覽業協同發展的整體思路,也沒有培育出與區域協同發展相適應的特色展會。京津冀展覽業協同發展亟待破局,有鑒于此,文章以貿促會2016年發布的《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數據為依據,探索京津冀展覽業的空間集聚特征和演化趨勢,梳理和評價展覽業協同效果,旨在為京津冀展覽業協同發展方案的制定提供決策參考,提升區域展覽業綜合競爭力,進而實現展覽業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

1 京津冀展覽業空間集聚特征

1.1 北京首位特征明顯

(1)京津冀地區會展場館情況。雖然受到場館規模小的掣肘,導致在大展布局中吸引力不及上海、廣州等城市,但北京仍是京津冀地區會展資源最豐富的城市。2016年,北京市使用中的會展場館共10個,總可租用面積40.4萬平方米。其中新國展、老國展、國家會議中心、北京展覽館和全國農業展覽館5個場館使用率較高。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所舉辦的展會平均規模超過了5萬平方米。

河北省有會展場館10個,分布在廊坊市、石家莊市、滄州市、唐山市、邯鄲市、衡水市6個城市。整體來看,河北省的會展場館普遍較小,缺乏大型場館給河北省的展覽會承辦能力帶來了很大的局限。

天津市會展場館的特征體現為場館總量少但單體面積大。天津市有會展場館3個,總可租用面積22.5萬平方米,其中梅江會展中心可租用面積15萬平方米,為京津冀地區單體面積最大的場館,也是天津市展覽會的主要舉辦場館。

(2)京津冀地區展覽會的城市分布。從展覽會的舉辦數量上看,北京市在區域內的首位地位仍然明顯。2016年,北京市舉辦經貿類展會264場,是天津市辦展數量的5倍多。長期以來,京津冀展覽業以北京為集聚中心的特征并未改變。天津市、廊坊市、石家莊市處于第二梯隊,2016年分別舉辦經貿類展覽會50場、35場和32場。石家莊市發揮省會城市優勢,成為京津冀地區南部的展覽業集聚次中心,但石家莊市舉辦的展覽會多為1萬平方米以下的小展,全年展會平均面積僅為9083平方米。滄州市、唐山市、邯鄲市、衡水市構成京津冀展覽業的第三梯隊,滄州市和唐山市2016年各舉辦經貿類展會6場,邯鄲市、衡水市2016年分別舉辦經貿類展會3場和1場。

1.2 空間集聚雛形初顯

(1)會展場館空間分布。目前,北京市的會展場館發展水平在區域內占有絕對優勢,在順義新國展落成之前,會展場館的分布體現為在四環以內的單核集聚結構,新國展投入使用后,北京展覽場館單核特征不再明顯,會展場館向市區外圍擴張,符合會展中心由城市中心向邊緣地區擴展,會展活動空間路徑由大城市市區到市區外圍地帶擴散的布局規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背景下,津冀的廣大腹地都可以視作北京的外圍,會展活動路徑的進一步擴散將成為必然趨勢。

從空間分布上來看,以北京市為起點,向東南方向延伸形成了“北京—廊坊—天津”的會展場館“點軸”集中帶,在這條會展產業帶的兩側,散布著唐山、滄州和衡水的會展場館。除此之外,區域內會展場館分布較為密集的城市是石家莊市,而北部地區的張家口市、承德市,中部地區的保定市、邢臺市場館建設尚為空白,展覽業發展水平較低。在一定的區域內,會展業的發展經歷“單核心—點軸集聚—網絡集聚”的發展階段,目前京津冀地區已經顯現點軸集聚的雛形,但網絡集聚特征尚不明顯。

(2)展覽會空間分布。以會展場館為依托,京津冀地區的展覽會集中在8個城市,從空間分布上來看呈現以下特征:第一,展會強度(包括展會數量和展會面積)以北京為集聚重心,以“北京—天津”為軸向兩側逐漸遞減,廊坊市作為京津連線的覆蓋區,與北京、天津連片發展趨勢明顯。結合展會規模和空間分布可以發現,規模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展會都分布在“北京—廊坊—天津”的鏈條上。第二,京津冀展覽業在石家莊市形成次級集聚,石家莊憑借省會優勢,仍然保持著在河北省內的辦展優勢,但受限于周邊城市(保定市、衡水市、邢臺市)較低的展覽業發展水平,石家莊市成為孤立的集聚區,尚不具備跟周邊任何一個城市構成展覽經濟帶或網狀格局的可能性。第三,京津冀區域北側(張家口市、承德市)和中部(保定市、邢臺市)為展覽業發展的空白區域。

2 京津冀展覽業協同效應

目前,京津冀各城市間展覽業協同效應的欠缺體現在展會規模和行業上的協同格局均未形成。

2.1 展覽會規模協同不足

在展覽會規模上,京津冀各地之間沒有形成明確的分工,北京在各規模展會上都處于領先地位,各不同規模的展會均有2/3在北京舉辦。各不同規模的展會在天津和河北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異,體現為天津承辦大展較多,河北承辦小展較多的特點。

2.2 展覽會行業協同欠缺endprint

展會是貿易洽談的平臺,它服務于產業,同時依賴于產業而發展。然而京津冀展覽業的產業協同水平仍然較低,體現為不同行業、不同規模展會分布無序以及各地展會與自身主導產業的關聯不強兩個方面。

(1)不同行業展會在各城市的分布未形成典型規律。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服務業展會中,除農業展會外,均呈現出北京絕對占優的情況。就各地差別而言,北京市展覽會顯示出一定的“服務業”導向,河北省展覽會顯示出“農業”導向,天津市所舉辦的展會沒有體現出明顯的產業傾向。

進一步細分到城市層面和行業層面。選取《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6)》中十大細分行業中的重點行業,即十大輕工業細分行業中的食品飲料煙酒和眼鏡珠寶鐘表類展會,十大重工業細分行業中的汽車產業與工業設備類展會,十大服務業細分行業中的休閑時尚藝術和醫療健康類展會,統計各細分行業展會在北京、天津、石家莊和廊坊市的分布??紤]到唐山、滄州、邯鄲、衡水四個城市辦展數量均在6場以下,此處僅分析細分行業展會在北京、天津、石家莊和廊坊四個城市的分布情況。

從各細分行業來看,休閑時尚藝術和醫療健康類展會在北京的集聚態勢最為明顯,二者同屬于服務業展會,再次印證了北京市展會的“服務化”導向。重工業類展會中,汽車展的分散程度較高,天津市和廊坊市舉辦的汽車展數量均為北京市的一半;汽車展在石家莊市舉辦得較少,但石家莊市舉辦的工業設備展所占比重達到了25%。輕工業展在天津市、廊坊市和石家莊市的分工沒有體現出明顯的規律??梢钥闯?,在京津冀區域的四個主要展覽城市中,各城市辦展在行業細分上呈現出了一定的分工特征,但這些特征并沒有形成典型規律。

(2)展覽會對主導產業的支撐作用未得到顯著體現。文章基于貿促會展會分類信息的研究發現,雖然京津冀各地形成了一些圍繞自身產業特色的品牌展會,例如天津市“國際海工裝備和港口機械交易博覽會”與“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產業定位相吻合;滄州市“第九屆中國·東光紙箱機械國際博覽會”、衡水市“第十六屆中國·安平國際絲網博覽會”、唐山市“第十九屆唐山中國陶瓷博覽會”都服務于當地主導產業。但總體而言,這種與城市定位和產業定位相匹配的展覽會數量太少,難以產生足夠的影響力,京津冀各地展會與主導產業及展會與城市功能的協同仍顯薄弱。展覽業圍繞主導產業形成的分工及在此基礎上發揮的對主導產業的支撐作用并沒有得到體現。

3 結論與討論

京津冀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基礎與產業基礎、配套設施等方面所具備的展覽業發展要素仍然存在,近兩年京津冀展覽業式微很大程度上受到京津冀一盤棋的跨越式發展思路之下,展覽業發展方向和發展思路不清的影響。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雄安新區建設的背景下,應從以下方面明確展覽業的協同發展思路。

第一,形成有序集聚格局。未來京津冀會展資源的擴散不是以北京為核心,以同心圓的方式向外圍均等地輻射和擴散,而是應沿著“北京—廊坊—天津”和“北京—雄安—石家莊”兩個方向進行。逐步從以北京為核心的點狀分布,以雛形初顯的“北京—廊坊—天津”點軸集聚向著以北京為起點,沿西南方向和東南方向的會展資源網狀分布發展。分別在天津和雄安形成集聚,進而形成京津冀內部“北京—天津—雄安”三大會展城市布局。

第二,推進大型場館建設。會展經濟以會展資源為依托,其中會展場館尤為重要,會展場館是展覽會的載體,場館規模決定著展會的承載能力。因此,京津冀展覽業破局亟需配建大型會展場館。遵循沿“北京—廊坊—天津”“北京—雄安—石家莊”布局的展覽業發展思路,應率先在“北京—雄安”方向選址建設大型會展場館,彌補京津冀地區展覽業硬件設施不足的短板。以大型場館的建設調整京津冀展覽資源布局,以雄安為核心,盤活石家莊和河北省南部的會展資源。

第三,實現有效協同。京津冀展覽業的協同體現于兩個方面,其一,京津冀展覽業的區域協同,即根據各城市基于城市功能定位、主導產業、資源基礎所形成的比較優勢實現橫向上的分工協作,具體體現為不同規模展會、不同行業展會、國內展與國際展、專業展與綜合展在不同城市間的合理布局,使京津冀展覽業真正成為一個整體。其二,應發揮展覽會對各地主導產業的支撐作用,強化各地品牌展會與自身主導產業的聯系,真正發揮展會引導產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與產業升級的平臺作用。

參考文獻:

[1]許玉玲,柳坤,張蕾,等.北京市展覽業時空分異特征[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87-94.

[2]朱海森.海外會展業空間布局的研究及啟示——以德國、香港為例[J].人文地理,2014(10):93-96.

[3]吳士鋒,馬瑞君,阮丹丹,等.基于引力模型的京津冀會展產業空間結構優化研究[J].河北企業,2017(6):127-128.

[4]劉大可.京津冀展覽業衰落的原因探析與解決之道[J].中國對外貿易,2016(8):54-56.endprint

猜你喜歡
展覽業空間分布協同發展
白龜山濕地重金屬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來源分析
山東省旅游產業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協同發展探析
新常態下我國城市展覽業發展的創新研究
國內展覽業區域空間布局的地理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