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分配中的符號互動

2018-02-27 16:32林丹燕
藝苑 2017年6期
關鍵詞:藝術界

林丹燕

【摘要】 貝克爾將符號互動論引入藝術界,提出藝術界也存在團體協作、分工、慣例等特性。作為連接藝術界各個要素的藝術分配也處在藝術界復雜的網絡之中。藝術、分配者在互動過程中被構建出來,并通過互動加強自己的形象。藝術界的慣例是藝術創作者、分配者、接受者、藝術品、社會之間可以有序合作的基礎,但是當現有慣例不適合藝術界發展時,新的慣例將會取代舊慣例。合作慣例的改變是藝術分配慣例被打破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 藝術界;藝術分配;符號互動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的藝術研究中,藝術作品往往被視為作者靈感的迸發。而這種與眾不同的創作天賦也為“藝術家”一詞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幾乎所有人都懷有這樣的觀點:藝術作品是藝術家一人的成果。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完整、深刻地展現自己的精神世界。藝術家在康德看來是天才,是美的創造者。尼采和席勒也將藝術看作是拯救心靈、圓滿生命的必經之路。不同于傳統觀點,社會學將藝術看作是集體協作的產物,這與社會學自身的學科屬性有密切關系。社會學重視社會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重視連接個體的社會網絡的產生、發展?!吧鐣W研究的是人們如何一起做事”[1]6,或者可以說社會學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的起因、模式、效果等。藝術社會學研究者霍華德·貝克爾用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來分析藝術界,在其著作《藝術界》的第一頁中就提出“藝術不是一個特別有天賦的個體的作品”[1]1,他認為“藝術在某方面來說是集體性的,藝術品產生于一種進程”[1]7,藝術界是有序分工后的互動協作網絡。

藝術社會學有多種研究方法和多種理論派別,貝克爾屬于符號互動論。符號互動論探討微觀層面中個人和社會之間的互動模式?!八幕狙芯繂挝患确莻€體人格、亦非抽象的社會結構,而是在社會互動、交往過程中的個人?!盵2]3社會生活中的互動對其成員的自我形成有關鍵作用?!叭祟惣捌渌鶆撛斓纳鐣淖畋举|的特征必須從人使用符號(形象)表達彼此、客體、思想以及各種生活體驗的特殊能力中才能得以確定?!盵2]3互動是通過符號以及符號背后的意義構成,因此研究社會要從互動中抽絲剝繭,找尋符號之后包含的事物。人們時常需要對客體,即已經被社會定義的客體,做出反應。決定人們如何做出反應的是人們心中對客體的預設。也就是說在做出反應前,人們已經根據自身對客體的了解,在心中預設了客體的反饋。這樣預設的反饋約束了人們的行為,也提供了建構自己形象的基礎。此外,之所以客體的部分反饋是可以預設的,是因為總有一定的慣例可以遵守。但是這種慣例也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發展,一些慣例被廢棄,取而代之的是新思維和新慣例。符號互動論的這些想法都可以在藝術界中找到例子。本文以貝克特為中心,對藝術生產與集體性進行簡要分析。

一、藝術的集體性和進程性

藝術社會學認為藝術品鑲嵌在“藝術界”中的,是集體活動的產物,而不是藝術家獨自一個人完成的。首先,藝術創作的原材料是集體性的。音樂樂器、繪畫顏料、相機鏡頭、話劇服裝都需要事先生產制造,然后分配給藝術家進行創作。接著“輔助”活動也是集體性的。如果沒有人為演出打掃舞臺,為演員送來咖啡,為完成的畫作上框,審稿和校對,藝術作品將無法面世。最后,藝術品還有賴于時空中集體智慧的積累。例如記錄音樂的五線譜、三原色的混合調配比例、透視畫法等藝術慣例和技巧都是前人的貢獻。如果沒有前人的探索今日的藝術也無處可尋。

藝術作品在完成后就被分配給消費者。藝術家以此獲得的報酬轉換成下一輪藝術創作的資源。分配的過程可以由個人、機構、國家執行。此外能夠欣賞藝術作品的觀眾和深諳相應藝術理論的美學批評家也是這個藝術界不可分割的部分。前者為藝術品欣賞提供了廣泛的回應,后者為藝術品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論支持??梢哉f,“藝術品的制作或表演依賴于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例如:畫家依賴廠家制作畫布、畫框、顏料和畫筆;依賴交易商、收藏家和博物館館長給予展覽空間和資金的支持;依賴批評家和美學家為他們的藝術找到理論基礎;依賴國家作為贊助人,甚至依賴有利的稅法,這可以鼓勵收藏家購買作品,并捐獻給公共機構;依賴當代以及過往的其他畫家,他們創造了傳統,為作品的意義提供了背景。[1]11

藝術社會學還將藝術品看作是進程的產物,而非一蹴而就形成的。藝術品的進程性集中體現在藝術品形成過程中一系列的選擇。這其中就包括了創作者在內的多方選擇。創作者的朋友、親人、同事做出或者幫助藝術家做出選擇,這些一系列的選擇塑造了藝術品的最終形式。例如在攝影藝術中,創作者在眾多可能的曝光參數、膠片類型中選擇幾種,改變視角和距離,對拍攝對象進行多次拍攝。在之后的展覽中,攝影師可能只是從幾十卷膠卷中選取有限的數量,它們構成了最后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攝影展。我們還需考慮一點,即呈現在接受者面前的藝術品很可能并非是創作者的原意,而是經過創作者、分配者、社會等多方協調后的產物,這種協調的進程就是藝術品改變的進程。例如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夜巡》是倫勃朗于1642年創作的大型油畫。1715年為了將這幅體量驚人的畫作放入阿姆斯特丹市政廳,人們裁剪了部分畫面:高度縮減了28厘米,長度裁剪了64厘米。畫面上部的拱頂和畫面右邊的人物被削減了部分,畫面左邊的兩個民兵直接被裁掉,作為對角線延生的欄桿也被裁去?,F今的觀眾不再能體驗倫勃朗原本要營造的空間感受。這是后世藝術品的擁有者對畫作所做的修改,使得它成為了今天人們所能見到的樣子,它是一定歷史進程的產物。

二、藝術分配中的符號形成與互動

有人將簽著杜尚名字的小便池看作是藝術品,有人認為那仍舊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便池。對于前者而言,當認定那是藝術品之后就能品出藝術品的滋味?!叭绻藗儼涯撤N情景定義為真實的話,那么這一情景就具有真實的效果?!盵2]6在符號互動論看來,這些對事物不同的偏好和認知是在互動過程中形成,是一種社會的創造物。貝克爾認為一些作品之所以被認為是藝術品是因為這些物品被命名為藝術,這是一種對事物的解釋和定義。在認定藝術品和非藝術品的過程中,以及在認定上等藝術品和低劣藝術品過程中,人們會按照以往的經驗和準則來衡量眼前的物品。而經驗和準則則是在社會互動中形成,并隨著社會互動不斷發展。因此,在某一歷史時刻被認為是非藝術品的事物在另外的歷史時刻可能就是價值連城的稀有珍品。藝術是社會構建的產物,隨著社會互動而意涵豐富。貝克爾認為這是藝術標簽論。一些相關的人為某一事物或者現象命名,規定什么是屬于此標簽的范疇,并且將不符合定義的事物劃出界外。endprint

猜你喜歡
藝術界
李鵬鵬書法作品
社會共識中的藝術邊界與多元動態
后鄉土時代蘇南民間藝術共同體現象研究
短片在授予當代藝術品地位中的作用
后現代藝術的精英化
阿瑟·丹托的藝術界理論與博物館美學的終結
“藝術界”概念衍變中的文化社會學轉向
“話語—權力”視域中的藝術定義問題
為何“老女人”取代“男青年”成為藝術界的寵兒
藝術分配中的符號互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