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生產折中理論視角下的“一帶一路”倡議分析

2018-03-04 21:52李少帥
新校園·上旬刊 2018年12期

李少帥

摘 要:國際生產折中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發展中國家在對外投資理論上的不足,對企業進行國際投資具有指導意義。本文將國際貿易、區位選擇結合資本國際流動,從我國企業的所有權特定優勢、內部化特定優勢及區位特定優勢三方面,探討折中理論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生產折中理論;資本國際流動

一、折中理論基本內容

所有權特定優勢是企業在技術、組織管理能力、企業規模、金融與貨幣上能夠獲得其他企業所沒有或無法獲得的特定優勢,指企業掌握或具備的財產權或無形資產的優勢,該優勢為企業對外投資的必要條件。內部化特定優勢是企業對外投資的動因,使所有權優勢的企業資產加以內部化,能更好地實行資源配置,形成企業內部化的優勢,企業采用何種途徑運用其所擁有的資產由內部化特定優勢的大小決定。由于各地區勞動力成本、貿易壁壘、政府政策、市場潛力等因素存在差異,地區的要素稟賦等優勢使得特定國家企業選擇直接投資比在本國生產更有利,因此引入區位特定優勢,結合所有權優勢與內部化優勢指導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與出口之間做出選擇。

綜上,企業所具備的所有權特定優勢、內部化特定優勢和區位特定優勢,以及三種優勢所能帶來的收益,決定了企業是否進行國際投資。

二、資本、技術分布不平衡帶來的經濟發展不平衡

1. 增長驅動力不足及相對多余的資本。制造業產業按照麥肯錫的細分市場劃分方法,可以分為基本消費品、本地加工品、資源密集型產品、車輛與機械、高科技制造。西方發達國家隨著去工業化,傳統制造業(前三類)帶來的利潤開始降低,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由于傳統制造業輸出能力的降低,發達國家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轉而生產附加值高的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的輸出增加,進而擁有更多的資本,利潤大部分被發達國家賺取,使得欠發達國家的工業轉型升級受到影響,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

2. 需求增長不足。發達國家長期維持的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導致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愈發嚴重,使得消費需求乏力,進而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同時,勞動效率的提升低于勞動力下滑的速度,人口老齡化使疾病經濟負擔和醫療費用增加,高福利制度使得發達國家債務壓力加劇,進而影響到新興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經濟過于虛擬化。由于資本具有逐利性,使得經濟不斷地去工業化和虛擬化,導致虛、實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一方面資本在發達國家市場中空轉,另一方面抑制了新興市場的發展,使得新興市場沒有足夠資本正常轉型升級。世界范圍內缺少實體經濟的支撐,虛擬經濟進而利用信用擴張加大杠桿來提升利潤,信用過于膨脹,導致了像歐債危機等信用危機,進而惡性循環,金融與實體經濟分離更加明顯,全球經濟持續低迷。

當前,發達國家具備技術及資本的優勢,擁有較多低投入高回報的高端產業,而欠發達國家的技術、資本相對欠缺,則承接了更多高投入低回報的非高端產業。由于資本的逐利性及資本的國際流動性較低,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之間資本、知識、技術、管理、信息等要素的進一步不平衡,并且缺少對接,造成了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發達國家的資本和商品輸出市場不足以及欠發達國家的經濟動力驅動較低,制約了全球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三、國際生產折中理論視角下的“一帶一路”倡議

1.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出口貿易國、第一制造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我國也面臨許多經濟發展矛盾,如傳統制造行業產能過剩;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占比較低;中西部工業化水平相對較低,區域發展不平衡;高附加值的工業生產比例較低;高精尖產業、服務業占比較小;人均生產率水平較低。正是基于以上問題,2013年我國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標志著“一帶一路”倡議進入全面推進建設階段。

2. “走出去”與“引進來”。隨著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我國企業具備了他國不具有的企業規模優勢、組織管理能力優勢、金融與貨幣優勢、技術優勢。部分國內企業已具備對外投資的能力,將逐步由“引進來”轉向“走出去”,企業的所有權優勢使得其在國際產業轉移及要素流動轉型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使其盈利能力提高,通過“走出去”改變現有的經營格局,來增加企業資產的凈現值。與此同時,我國企業通過參與國際競爭及合作,以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中,利于企業自身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突破貿易壁壘,獲取先進技術,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創新、擴大開放,來帶動我國產業的升級。

3. 釋放過剩產能。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不僅是提升國家能力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國轉移產能的過程,比如“產能過?!钡匿撹F行業,結合信息網絡等行業,通過我國掌握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深層次的多方面交流互惠合作,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地”。釋放優質產能,使相對落后產能加速轉型升級,為我國品牌商品輸出帶來巨大市場契機的同時,推進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和投資,運用我國企業內部化特定優勢及企業內部管理結構的效率,探索市場需求及商業模式的契合點,使國內需求與海外先進技術實現對接,加大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企業融合,帶動我國裝備、技術、資本及勞務輸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置換發展優質產能,實現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動經濟增長。

4. “一帶一路”是資本輸出起點。從全球范圍看,通過資本輸出,不僅能增加我國和亞洲各國的貿易、投資在全球的份額,還能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改善沿線國基礎設施落后的面貌。我國已經具備產業比較優勢和資本優勢,積攢下相當規模的資本,中亞及東盟國家除新加坡外,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工業化程度不高,我國能夠通過主導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對這些國家的鐵路、機場、核電、管線、電信、港口等設施進行投資,不僅滿足了相關國家基建設備及能源設備的需求,并且能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實現相對多余資本的輸出,有利于我國構建現代的金融資本市場?!耙粠б宦贰背h利于沿線國家發展,利于進一步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提升我國資本的國際影響力,同時我國的基建產業鏈企業將因需求的增長而受益,促進其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轉型,我國制造業產業也將提升自身影響力和創新力,達到取長補短,互利共贏的目標。

5. 合理利用區位優勢,內外開放,中外共贏?!耙粠б宦贰背h體現了我國企業的區位特定優勢。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可以依托自身港口經濟,增強區域經濟資源整合和集聚輻射能力,西部地區繼續向西、東南方向的對外開放,加強與國內外相關地域的協作,中部地區利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發揮其樞紐的戰略作用,成為我國經濟協調發展的助推器。我國各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運用自身的區位特定優勢引導創新,通過構建多層次的市場結構,實現加速產業升級、振興消費、提升人均生產率的目標?!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及要素成本的優勢,通過軟、硬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加強信息基礎建設,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優化總成本,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具有競爭優勢。通過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的合作,使我國與泛亞和亞歐區域國家的協作邁上新臺階。

四、總結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我國運用自身的所有權特定優勢、內部化特定優勢、區位特定優勢,將國內市場跟國際市場聯結在一起,使國內優勢資源跟國際優勢資源結合,讓每個產業采用符合自己的要素稟賦特性進行升級,讓每個國家按照自身的比較優勢去發展,通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對內進行區域經濟整合、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轉型、提振消費、提升人均生產率,對外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的市場能夠較好地連接,互利共贏,實現和平、穩定、繁榮的全球經濟。

參考文獻:

[1]林晨露.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形勢與我國“一帶一路”合作戰略[J].商情,2016,(28):28-30.

[2]占豪.大博弈——中國之危與機(經濟篇)[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3]黃衛平,彭剛.國際經濟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