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汪清泉

2018-03-05 18:43龔鵬建
當代人 2017年10期
關鍵詞:當代人合訂本稿子

龔鵬建

我在文學之路上能走到今天,與一本雜志的相伴和鼓勵是分不開的,這本雜志就是河北省文聯主辦的《當代人》。屈指算來,與《當代人》雜志結緣相識已經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我已然青春不再,鬢染白發,而《當代人》雜志經霜歷雨,猶似梅綻雪后,清蕊含香,笑領風騷,成為了一代騷客文士手不釋卷的讀物。夜闌人靜,每每手里捧起它,輕撫幽香的紙頁,當年受教的情景便會歷歷浮現在眼前——

1992年,我考取了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大學環境寬松,不再有那么繁重的課業負擔,這對于自幼就愛好寫作的我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自此,我如魚得水,筆耕不輟。當時,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說創作上,每天的大部分閑暇時間都用來構思和寫作,那股子癡迷勁兒,完全可以用“走火入魔”來形容。功夫下到了,自然就有了一定的收獲,終于寫出了幾篇像樣的小說。寫好了,在稿紙上謄寫清楚,就往幾家鐘情的雜志投稿。我記得投得最多的是上海的《萌芽》,還有吉林市的《短篇小說》。投出去之后,就日思夜盼地等候編輯部的回音,結果呢?等來的都是一封封的退稿信。心靈很受傷,那是自然的,一番辛苦沒得到編輯的認可嘛,還有,總是退稿,同宿舍的人都開始嘲笑我了,眼神和話語中掩飾不住那種輕蔑和鄙夷。懊惱地望著那堆退稿信,我想,一定是自己的功夫下得還不夠,作品還存在很大的缺陷??蓡栴}究竟在哪里?沒有人能為我指出來。不能氣餒!只有自己給自己打氣,繼續寫,繼續投,我相信,總有一天自己的作品會得到編輯的賞識。

小時候,我家的鄰居是一位視殘的孤寡老人,他一世凄涼,終身未娶,晚年孤苦無依。他的一個本家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就想過繼一個兒子給他,等他百年之后占有他那塊宅基地??蛇^繼給孤寡老人的這個孩子品質不好,經常虐待老人,后來索性跑走,與人合伙犯罪,終得伏法,老人又恢復孤苦無依的狀態,最后凄慘地死去。這對“父子”的命運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終有一天,我構思成熟,寫出了短篇小說《天上的云,地上的人》。小說寫成后,我先讓父親看,讓他把把關。他看后很滿意,便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時任《當代人》雜志副主編的朱寶柱老師。朱老師看了稿子后也很喜歡,認為主題不錯,但筆法還有些稚嫩,寫得不是很到位,建議我再進行一番修改。

我記得那是一個下午,自己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前往河北省文聯(那時省文聯和省作協還在一處辦公)。帶著惶恐不安的心情,我惴惴地來到朱老師的辦公室。朱老師戴著一副眼鏡,瘦瘦的臉龐,十分和藹可親。他微笑著招呼我坐下,先讓我講述一下構思創作這篇小說的過程和真實的想法。聽完了我的講述,他耐心地逐段與我分析,指出這篇小說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詳細講解了需要如何進行修改。除了這些,他還給我講了很多小說創作方面的知識,比如他以梁斌的《紅旗譜》為例,以“平地一聲雷”這句為重點,告訴我小說有一個簡短有力卻十分吸引人的開頭是何等重要。他還以鐵凝的創作為藍本,激勵我要多觀察生活,努力地寫下去。

一個下午的時間轉瞬即逝,臨走時,朱老師打開柜子,拿出一些《河北文學》和《當代人》雜志的合訂本,讓我回去好好研讀,以資參考。這些合訂本對我以后的創作幫助很大,每個合訂本我都反反復復看了很多遍,有些名家的作品更是逐字逐句細致閱讀,從中獲取文學滋養。

我把稿子拿回學校,坐下來準備修改,卻發現仍是一頭霧水,不知該如何下筆。當時聽講解,心里豁然開朗,可一實際操作,又云里霧里,糊涂透頂。不難想象,修改的結果會是什么樣子。稿子拿給朱老師看,他搖了搖頭說,基本沒有實質性的變化,還需進一步修改。我一聽心里發憷,支支吾吾說自己著實不知道該如何修改,若實在不行,就算了,不要發表了??芍炖蠋焻s不愿意放棄,他說,不單單是發不發這篇小說的問題,而是你能不能繼續寫下去的問題。他認為我有文學創作的基礎,發表了這篇小說,會讓我受到很大的激勵,一直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實現文學夢。正是基于這種想法,他決定親自操刀對小說進行修改。一段時間后,我又到他的辦公室拜訪他,他拿出修改后的稿子讓我看,哇,簡直成了厚厚的一本剪貼本!每一頁稿紙上都貼滿了長短紙條,一些段落進行重新排列,方才連綴成篇,可見他耗費的功夫之大。

然而即便這樣,一向要求嚴格的朱老師對自己修改的稿子還是不甚滿意。當時,康志剛老師是《當代人》雜志的小說編輯,寫過不少高質量的小說,經驗相當豐富。由于時間原因,朱老師考慮再三,最終決定把小說的修改任務交給康志剛老師??道蠋熌托募氈碌貙@篇小說進行了修改,使其真正成為了一篇比較完美的作品,也讓我受益匪淺。

1994年第12期《當代人》雜志上,發表了我的這篇小說,小說的題目是《天上的云,地上的人》,欄目標注的是“文學新人”,說明我還是文學界的一株幼苗。這是我的小說第一次發表,那個高興勁兒自然就別提了。說起小說的題目,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朱寶柱老師說“天上的云,地上的人”這個題目太文學化,有些虛,不如改成一個更直接易懂的題目。我說叫什么好呢,他建議叫“過繼”,問我怎么樣。我想了想,覺得文學味道比較淡,就沒有采納,說自己感覺還是叫“天上的云,地上的人”比較好。朱老師很誠懇地接受了我的意見。由此可見,《當代人》雜志的編輯們是多么虛心地接受一個普通作者的意見啊,這一點著實令人感動。

這篇小說發表后,極大地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一篇篇作品相繼問世,并在一些報刊雜志上發表。后來,《當代人》雜志還發表了我的散文《聽雨》和《生日的燭光為母親點亮》。這些雜志我一直珍藏著,可惜不久前卻因故遺失了,心里甚覺遺憾。

轉眼之間,二十多年過去了,雖然《當代人》雜志的編輯人員進行了多次更換,以前的老編輯或退休了,或調離去了別的地方,新的人員又加入了編輯團隊,但我與《當代人》雜志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很多編輯人員都成了老朋友,比如寧雨大姐,亞榮大姐,她們都是給予了我無私幫助并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每當翻閱《當代人》雜志的時候,我的心中都會涌出一股暖暖的親切感。感謝《當代人》,是你,把我這條懵懂的“小魚”送入了文學的海洋,讓我見識了那片世界的廣闊,你就是那一汪永不止息潺潺流淌的清泉……

編輯:耿鳳endprint

猜你喜歡
當代人合訂本稿子
特別告知
特別告知
特別告知
特別告知
當代微信愛情故事
當代微信愛情故事
消除失語狀態
《當代人》成就了我的“小小說”
當我收到稿子時,我在干什么
放膽情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