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康:智能金融需在發展和規范中掌握理性權衡點

2018-03-06 00:30
財經界·上旬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小貸規范金融

在智能金融創新發展中,應把握好“發展中規范”與“規范中發展”的理性權衡點,落實審慎包容的監管原則。在科技創新支持之下的金融創新過程中,擴展商業性金融的潛力空間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探討政策性金融的配套支持。

如何理解“智能金融”的概念?

智能金融是互聯網金融和科技金融發展中延伸出的一個前沿概念,這種智能金融所應該體現的是金融功能的進一步提升。無論金融功能如何提升,都要服務于整個經濟社會生活,服務于我們的實體經濟實現升級換代的發展。在智能金融這個前沿概念的支撐下,開辟新的時代,提升企業和社會成員的用戶體驗,才能更好體現金融服務,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有些生活中的互聯網金融或者科技金融,已經帶有智能金融的特征,智能金融一定要跟人工智能的開發和應用緊密結合在一起。前段時間我去阿里公司位于北京的辦公大樓,看到顯示屏中呈現阿里公司發放小貸的實時情況,不斷滾動顯現出來的一筆筆小貸,是幾秒鐘就要發出去的一筆筆資金支持,這種功能可以稱之為“零人工操作”。這是否就具有了智能金融的初步特點了?

所謂零人工操作,是指在硬件、軟件和數據運行的系統中有一種人工智能式的信息處理,網上接受申請后,在沒有人工去直接介入操作的情況下,對一筆一筆的申請進行分析,比如風險度如何,是否可以放,都可以在這個系統中決定。在阿里公司,我盯著屏幕看了一分多鐘,間隔幾秒鐘放出一筆的貸款中,金額高的達20萬元,低的只有6千元,這使我想到討論了多年的小額貸款在中國怎么發展的問題。銀行家尤努斯在孟加拉的機制是低端草根層面帶有連坐制度特點的風險控制,類似于一個村民小組,大家都可能申請到小額貸款,但你如果不還,就使別人一起喪失了今后申請低息貸款的機會,大家連坐式的控制,防止出現比較高的呆壞賬風險。這種方式在中國也試水多年,但它的推廣卻很有限?,F在看到的阿里小貸,一下子使我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政策性金融的配套支持也需要考慮

站在研究者的角度,這樣一種帶有智能金融初步特點的新的金融服務體系,拓展了商業性金融的邊界。原來我們苦苦探索的政策性金融加入才能解決的小貸問題,至少在這樣一個范圍內向商業性的邊界擴展了,如果能成功可持續地覆蓋一部分小貸的需求,又得到有效供給回應的話,政策性金融就沒必要一定介入了。

當然,不能否定的是,還有一些類似阿里小貸覆蓋不了的范圍。有人提到,阿里小貸的前提是大數據里必須有申請者的電子痕跡。比如網上淘寶商戶等草根創業,他們通常會留下相關足量的電子痕跡,容易過關取得貸款支持;但對于那些沒有相關電子信息和痕跡的主體,比如窮鄉僻壤里的一個草根創業創新者,數據庫里就很難生成可作為信息來源的判斷基礎,他們仍然和這種小貸無緣。以上說明,在科技創新支持之下的金融創新過程中,擴展商業性金融的潛力空間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探討政策性金融的配套支持。

人工智能的危險來自于少數科技精英

作為一個研究者,我將以超越技術的視角,從以下兩個方面探討智能金融。

第一個思考,是對于智能金融所依托的人工智能發展的前瞻。目前,學者們已經在討論人工智能發展會帶來人類社會的一個“奇點”,即過了那個臨界點以后,整個局面變得不可控了。正如我們研發的機器人,有可能在通過機器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功能的過程中,過了一個臨界點后反過來控制人類了。在我看來,這個奇點并不是機器人統治世界。機器人無論怎么發展,都是人所設計的一套硬件、軟件范圍所覆蓋的功能的放大,也必須由人類進行編碼和設計,機器人是在人類給出的創新框架空間中,實現相關功能的不斷升級。緊跟著的危險是什么?這個奇點過后真正的危險,來自于少數科技精英,他們有可能到了某種狀態之下成為所謂的“超人”。按現在預判的資料說,科技精英除了自己的大腦可以充分發揮作用之外,其他所有的功能都可以進一步延伸達到想象不到的高功能狀態。這種科技的“超人”如果過了臨界點后真的反過來控制人類,換句話說,非超人的人們就處于被奴役的狀態。這是研究人員已經在探討的一個危險前景。在我看來,這種科技精英成為“超人”控制他人的危險是有一個前提或基礎的,即人的思想具有無法估量的不斷提升的創新功能。防止科技精英變成“超人”而奴役他人,根本上需要依靠不斷健全和完善的法治,把所有的權力與人性,都關進法治共和的籠子里。

如果把人工智能的概念延伸到智能金融領域,無非是這樣的邏輯:它帶來了智能化的新功能,也形成了人類社會發展中不可回避的新的風險因素和新的挑戰;我們要應對這種挑戰,把創新的正面效應最大化且把風險控制在可控狀態,并落實到以人為本的共享發展的歸宿上。

“發展中規范”與“規范中發展”的權衡關系

第二個思考,是在科技金融和智能金融的創新發展中,應該把握好“發展中規范”與“規范中發展”的權衡關系。這樣一個嚴監管或者強監管時代的出現有其必然性,但是總體來說,這種理性的強監管或者嚴監管和處理好發展與規范的關系應該是相互配合呼應的。關于發展與規范的權衡,首先是在這個科技革命的新時代,我們看到了大潮流和大方向之后,一定要允許和給出發展中試錯的彈性空間。

與發展并重的,是要在試錯中注意認識風險,這個風險到底會發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我們一開始對具體風險可能是茫然無知的,但是在創新發展的大方向下,機遇是不可錯過的,一定要抓住這個大方向,先從發展中去探求規范,這就要落實“審慎包容”的重大原則。審慎包容就是別急于下結論,要有包容性,要審慎地考慮如何監管的問題。舉例來說,微信早在幾年前的內部討論中,管理部門已經意識到它可能會給社會管理帶來一些麻煩,隨著技術進步與創新發展,微信同時帶來的革新也令人眼前一亮:金融服務與微信融為一體的移動支付已經大眾化,就連外國人都驚嘆在中國大街小巷,老百姓可以用微信支付買煎餅果子。這種在金融創新中形成的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它所提供的分散化、個性化與適應性前所未有。移動支付實際上支持的是我們經濟生活中的效率和繁榮,提高了廣大老百姓“用戶體驗”的水平。在西方人看來,中國的微信支付使中國可以跨越歐美的信用卡普及階段而實現實際生活中的金融服務功能。盡管微信仍然還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困擾,但是誰都不可能設想現在再把微信掐死。這就是審慎包容帶來的有利有弊,但是明顯利大于弊的發展結果。endprint

另外,在機制方面,微信的發展過程也值得反思。據說微信的技術更早是中國移動所關注的,他們發展出了飛信業務,但是沒有做大。騰訊在抓住這個技術運用的時候,曾經也非??鄲?,最有壓力的時候曾想賣掉,但沒人接盤,甚至低到價格區區幾百萬元都沒人感興趣。但是過了某個臨界點后,局面一下子豁然開朗。顯然,中國移動的背景是我們所說的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國企的決策特點決定著它不敢在應用一個創新后,不惜余力地認清風險點看能不能闖過臨界點。高風險高收益的機制支持,更多的體現在民營企業陣營中,民營企業自己承擔這種高風險,一旦成功,取得的是高回報(當然,在騰訊和其他的電商成功者旁邊,其實有更多的失敗者)。這些也是非常值得我們總結的:為什么現在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什么要承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必須得到發展?這也是新經濟、金融創新的體現,是我們之后討論和發展智能金融需要進一步總結之處,以上是“發展中規范”的視角。

從另一個視角來看,規范中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試錯的過程不可能一直這么混沌下去。逐漸明朗化以后,一旦對風險點看得比較清楚了,一定要施加具體的、有針對性的監管,出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這種重要性,顯然是和當下的市場氛圍和金融工作會議所強調的一定要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加強風險管控結合在一起。但這種強監管和嚴監管顯然是要遵循客觀規律,需要體現它應有的理性水準。在這個方面,我們對智能金融也應當是按照同樣一套邏輯理解。觀察一個大方向上的創新,有一個對比需要注意,早前提到互聯網金融,大家直觀理解是P2P,但是P2P在后來的發展中出現了e租寶等不良案例,風險暴露之后當然要靠強監管解決問題、防控風險。但這也并不意味著P2P就此壽終正寢,仍有一些市場主體繼續探索創新,我們也還可以再觀察,在規避了這一輪風險以后如何繼續往前發展。同時,互聯網金融絕不局限于狹義的P2P,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金融所有的形式。

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概念下,我最愿意舉的例子是華為——它作為民營企業,前幾年不動聲色地到非洲擴大市場份額,利用自身的設備供給能力和服務支持能力,在撒哈拉以南這個世界最欠發達地區,跳過門店銀行直接發展出了當地的手機銀行系統,這難道不是互聯網金融嗎?華為的手機銀行系統依托的是互聯網,而且體現的是移動互聯支撐下的科技創新形成的數據技術的可行性,并且達到了經濟上的超常規發展。這種正面的經驗發展過程中,當然也有風控,關于風控的經驗我們也要進一步總結。

總體來說,“發展中規范”和“規范中發展”,重點是要在動態中掌握好理性權衡點。

(本文系賈康教授最新演講內容)endprint

猜你喜歡
小貸規范金融
來稿規范
來稿規范
來稿規范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P2P金融解讀
“新規”將出臺,小貸公司喜憂參半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小額貸款公司的規范化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