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認吧!比起真相,你更“喜歡”謠言

2018-03-06 06:04佘宗明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4期
關鍵詞:喜歡謠言公眾

佘宗明

日前,有媒體就總結了“2017年十大謠言”,“大米是塑料制的”,“肉、蛋、奶是現代老年病的根源”,“空心菜是毒中之王”,“榴蓮和牛奶一起吃會咖啡因中毒”,“一滴血就能測癌”,“三五年后眼睛失明會大面積爆發”等,都成功入圍。

所謂“十大謠言”,只是“千萬里挑十”。畢竟在當下,網上時有謠言出,各領頭條三兩天??赡芎芏嗳藭{悶:互聯網時代,怎么就這么多謠言?

可事實上,并不是互聯網時代才盛產謠言,互聯網只是讓謠言更具有能見度。

說起謠言,古代謠言也有相對成熟的載體和傳播方式,比如童謠、讖緯等。像陳勝吳廣起義前“魚腹藏書”,趙匡胤“黃袍加身”前散布消息稱“出軍至日,當立點檢為天子”,都是教科書級的謠言。

詩人葉匡政就總結出規律:在社會穩定和暴發激烈社會抗爭之間,存在著一個灰色地帶,這個灰色地帶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謠言,謠言的盛行,“不過是社會局勢失控的表象,而非原因”。這不無道理,謠言生成的根源在線下,而非網上。

但不可否認,互聯網時代謠言傳播的速度更快,輻射的面更廣,也必然成為謠言潛滋暗長的誘發因素。更何況,互聯網時代也是信息化時代,信息高密度交互之下,謠言勢必會密集。

哈佛大學法學教授凱斯·R·桑斯坦認為,當人們追隨某些先行者或“領頭羊”的言行時,就會發生“社會流瀑”現象;當民眾中想法相似的人聚在一起時,他們最后得出的結論會比交談前的想法更極端,這就是“群體極化效應”。

謠言正是通過“社會流瀑”和“群體極化”兩個部分重疊進行傳播。

所以,在謠言總量幾何級增長的問題上,互聯網的“鍋”甩不掉。

那為什么有這么多人輕易入了謠言的“坑”,而對其缺乏足夠的抵擋能力?這跟民眾的獨立思考能力匱乏不無關系。

現實中,一般公眾對謠言的辨別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弱。有知識但無獨立思考,是多數人的屬性。所以,即使他們聽了很多“不信謠不傳謠”的道理,依舊過不了謠言這一關。

還得看到,謠言更容易聽到,真相的獲取成本則相對較高;謠言簡單易懂還聳人聽聞,真相卻經常隱藏在錯綜復雜的細節之中,不容易把握。

更關鍵的是,謠言是為了讓人相信而設計的,而真相通常不care人們相不相信。

謠言也有“真”的部分,而非全是假的。但它跟真相的差別,就在于它是經過裁剪和“創作”過的。

細究很多謠言,它們選材通常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措辭極有吸引力,而將其元素拆解,往往能發現它也有邏輯自洽之處,只是會故意對其進行“錯配”。

馬克·吐溫說:“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就已經跑遍半個地球了?!边@就是關于真相的“真相”:真相跟謠言賽跑時,一般都跑不過謠言——真相就相當于四平八穩還語義艱澀的標題,而謠言就好比從震驚部里批量發售的“標題黨”。你是愛看標題黨呢,還是那干巴巴的題目?

承認吧,比起真相,你很多時候更“喜歡”謠言。

這也是后真相時代的表征:情緒比客觀事實更能影響公眾,謠言也比真相更能“撩”人。

或許有人會說,有謠言又何妨,及時辟謠澄清不就行了?但這低估了謠言對受眾的智商稅“收繳”能力。

很多謠言本就有的放矢,是“精準制導”。

研究大腦模式識別、判斷以及決策機制的得克薩斯大學學者詹妮弗·魏特森稱,“當我們感到自己對生活失去控制,我們便會轉而想象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更深刻的結構,即便這些東西其實并不存在?!?/p>

而許多謠言就是用看似深刻的“內幕”“隱情”,來安置我們在惶恐不安中的信息焦渴。而這些“內幕”通常還是“黑幕”,“隱情”通常還是“貓膩”,這也能滿足很多人的負面想象偏好。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徹底擊潰各式謠言?

謠言止于智者?可很多傳謠者也自以為“智”。所以有學者提出了“三zhi法則”:謠言止于“知”——滿足公眾知情權;謠言止于“制”——完善治理謠言的法律制度;謠言止于“治”——實現良好的社會治理。

(摘自公眾號“冰川思享庫”)endprint

猜你喜歡
喜歡謠言公眾
中國使館駁斥荒謬謠言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當謠言不攻自破之時
謠言
謠言大揭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