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的組織與保障

2018-03-06 12:59徐艷春
科技資訊 2018年23期
關鍵詞:普查管線廣州市

徐艷春

摘 要:隨著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飛速發展,查明地下管線現狀,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管線資料,建立地下管線信息資料收集、更新、分發、服務統一管理的機制勢在必行。文章介紹了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的技術積累以及新一輪地下管線普查的組織管理、保障機制,總結了本次普查的經驗,提出對未來工作的展望。

關鍵詞:地下管線普查 組織管理 保障機制 動態更新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b)-0223-03

城市地下管線是城市范圍內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管線,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為城市輸送著物質、能量與信息,被譽為城市的“生命線”。地下管線普查對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城市規劃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自2014年以來,國家對于地下管線普查工作越來越重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27號)對加強地下管線的建設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蹲》砍青l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79號)提出了關于“2015年底完成地下管線普查、加強管線統籌管理”的要求,大中城市要摸清全市地下管線現狀。

1 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技術積累

1.1 建立了廣州模式

廣州市從1993年開始開展地下管線普查試驗區工作,是我國最早開展地下管線普查的城市之一,在此基礎上,廣州市規劃局于1995年編制完成了《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技術規程》,該規程不但指導了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的實施,也對整個行業起到了借鑒作用。至1999年,廣州市基本完成了原中心城區(俗稱老八區,約285km2)的綜合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從2000年開始,廣州市一直在進行管線普查的滾動推進及修補測工作,每年開展1~3個測區(約20~40km2)的地下管線普查,與此同時,部分郊區(增城、蘿崗、南沙、花都等)也開展了普查工作,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已完成了100多個測區的地下管線普查工作,普查管線長度約28000km。廣州市的管線普查工作模式在業界有一種說法,叫“廣州模式”。所謂“廣州模式”,簡單地講,就是注重四點:領導重視、內外業一體化、推行監理制度及建立管線數據庫?!皬V州模式”仍是當前管線普查的主流模式。

1.2 建立了動態更新模式,提出了“數據升級”理念

廣州市從管線普查工作開始之初就非常重視管線信息數據的動態更新工作,廣州市管線信息數據動態更新的途徑有:管線竣工驗收測量與數據升級。自1997年開始實施管線規劃竣工驗收測量,測量管線總長超過12000km,是廣州市地下管線信息更新的主要途徑。近年,亦在推進專業管線的數據匯交制度,促進數據的共建共享。

管線數據升級是由廣州市率先提出并實行,即指對以前已經做過地下管線普查的區域,按片區進行數據升級:對現有的管線數據進行核對升級(對數據屬性按最新規程進行全面升級,同時對已有管線數據的明顯點進行開井量測,核實修改埋深、高程、管徑、材質等關鍵屬性),對區內新增、變化、遷改的管線進行普查探測,從而取得該區普查后新增或刪改廢棄但未進行竣工驗收的管線的現況,全面更新測區現有的管線信息數據。數據升級工作,保留了原有約4萬km的原有數據,極大地節約了項目開支。

1.3 對管線“數據升級”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

廣州市通過3個修測區、2個升級測區的探測實踐,系統研究了管線數據的升級更新技術,系統建立了修測工作的技術規定,在本次普查工作中得到了全面實施。取得的進展有:(1)對升級更新的勘測流程進行了規范,從外業巡查、核實、探測、入庫等進行了規定。(2)解決了新舊管線的連接問題,解決了新舊管線兩次測量誤差的判斷和取舍問題。(3)系統規定了管線的刪除、拆除、廢棄、新增、修正等狀態的屬性、圖上表示及連接處理方式,可在綜合管線圖中同時顯示不同狀態的管線,如在用、刪除、廢棄及修正的管線,而也可依據該數據直接顯示最終存留管線。(4)開發了專用的管線數據升級處理軟件,解決了數據升級的技術難題。

1.4 對規程進行了修編

鑒于技術的進步、普查工作需求的時代變化及工作經驗的積累,廣州市國規委(原規劃局)自2011年起開展了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相關技術規程的修編工作,結合國內行業的最新發展,修訂編制了廣州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DBJ440100/T229-2015),于2015年5月27日正式作為廣州市的地方標準發布實施。該規程對管線普查的全流程工作:從技術準備、普查實施、過程監理、數據建庫、動態更新至成果歸檔驗收等,均做出了詳細的規定,為廣州市新一輪地下管線普查工作的全面開展奠定了基礎。

2 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的組織管理

2015年9月,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新一輪地下管線普查工作,明確在分管市領導牽頭的市城建工作領導小組架構下,設立廣州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辦公室(簡稱市管線辦),統籌負責地下管線普查及事故隱患排查工作。市管線辦設在市住建委,辦公室主任由市住建委主任擔任,市國土規劃委、市安監局分管領導擔任副主任。市管線辦下設綜合協調組、數據收集核對組、技術工作組、成果驗收組、隱患排查組,管線權屬單位各派一名專業技術人員適時集中辦公,負責各自管線數據收集、普查成果核對工作。各區政府、市發改委、市城管委、市水務局、市交委、市工信委、市道路擴建辦等單位作為市管線辦成員單位,其單位領導參與管線普查和隱患排查工作。組織架構如圖1所示。

綜合協調組、成果驗收組: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為組長單位,成員由市國土規劃委、市水務局、市城管委、市道路擴建辦、市地下管線信息管理中心、市房地產測繪院、廣州供電局等單位組成。負責統籌協調、制度建設、組織第三方檢測和監督等工作。

數據收集核對組、技術工作組:市國土規劃委為組長單位,成員由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水務局、市文廣新局、市城管委、市地下管線信息管理中心、廣州供電局及各管線權屬單位組成。負責組織實施管線普查、項目進度控制、技術管理、成果入庫等工作;

隱患排查組:市安監局為組長單位,負責跟蹤督辦隱患排查及隱患整改等工作。

3 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的保障機制

3.1 建立強有力的協調機構與工作班子

管線普查工作是跨部門、跨地區的系統工程,各區政府和各管線行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建立工作機構,各管線權屬單位安排領導成員參與市管線辦的協調工作,同時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管線辦管線數據收集核對組的工作。建立靈活機動的協調機制,針對普查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分層級進行統籌協調。

3.2 資金保障

按照職責分工,市政府與越秀、海珠、荔灣、白云、天河、黃埔、番禺、花都、增城、從化、南沙、開發區政府按現行財政體制化比例分別負擔地下管線普查經費,涉及市財政投資的信息化項目按程序報市工信委審核立項。各區政府將該項目區負擔部分作為2016年區財政上解事項納入市財政后再支出安排。普查工作完成后,按照以上分工分年度安排,適當更新補測經費。

3.3 技術保障

組織一支專家型的管理團隊,為普查工作提供堅強的工作保障及技術保障。吸收國內國際先進的工作經驗,制定先進的工作標準。制定合理的招標條件,選擇國內優質的、有經驗的團隊實施普查工作,保證普查工作的質量。

3.4 建立例會制度

各牽頭單位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收集項目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每月或根據需要由市管線辦組織召開工作例會,聽取各成員單位進展情況匯報,協調問題,總結經驗,完善措施,部署下一步工作。在普查實施過程中,由市國規委組織項目監理部、普查單位定期召開監理例會,在項目前期例會每周一次,項目正常推進后兩周一次。研究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擬定相關方法措施,傳達上級精神,安排重點工作。

3.5 建立檢查督辦制度

由市管線辦每季度組織1次現場檢查,督查各責任單位切實按工作方案,按時、按量、按質完成工作任務,重點對質量、進度、投資等三方面進行管控,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督促各責任單位予以整改,存在違法行為的,將依法予以追究,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市委、市政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報告。在普查實施過程中,由市國規委組織開展定期巡檢,每月進行2~3天次外業現場巡檢,走訪作業單位及項目部,約談相關單位領導。

3.6 建立信息報送制度

各項目牽頭單位指定1名分管局級領導、處領導、經辦人和信息報送聯絡員,信息報送聯絡員每月1日前將上月工作情況和存在問題及時報送市管線辦,以便匯總情況報市政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并將存在問題報市領導協調解決。

4 結論與展望

4.1 結論

本次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經過近兩年的實施,現已接近尾聲,于近期進行了項目成果驗收。本次普查,基本上查清廣州市全市域7434km2范圍內寬度大于或等于3.0m的市政道路及街巷沿線兩側給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工業、石油、垃圾真空、綜合管廊、重要長輸管線(含建成區以外)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的現狀,探測管線長度約8.4萬km??偨Y廣州市本次管線普查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1)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統籌管理。2015年9月,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地下管線普查工作,明確在分管市領導牽頭的市城建工作領導小組架構下,設立廣州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辦公室,統籌全市地下管線普查及事故隱患排查工作。此外,還成立了地下管線信息管理中心,負責地下管線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維護,并負責建立統一的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2)制定普查方案,細化責任分工。廣州市制定了《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管理工作方案》,明確了普查工作目標、組織機構、工作內容和流程,細化了任務分工和工作時限。

(3)分區分期普查,嚴控成果質量。廣州市地下管線普查分兩期實施,第一期普查主要為中心城區,涵蓋越秀、海珠、荔灣、白云、天河、原黃埔、花都等區;第二期普查面向外圍城區,涵蓋番禺、南沙、原蘿崗、增城、從化等區。廣州市尤其注重普查成果質量控制,采取多項措施確保成果質量優良:一是選擇監理單位進行普查全過程監理。二是組織管線專家進行過程檢查,重點對作業單位人員配備及在崗情況、質量管理體系執行情況等進行檢查。三是管線權屬單位對普查初步成果進行審核確認。四是選定第三方檢查單位開展管線成果質量檢測,并出具第三方檢測報告,檢測通過方可進行項目驗收及合同支付。

(4)完善管理系統,推動共建共享。依托廣州市地下管線信息管理中心,初步完成了“兩大平臺”(地下管線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和檔案管理平臺)的搭建,向政府職能部門和各管線單位開放接口共享管線數據,各管線行業主管部門和權屬單位建立完善專業管線信息系統,建立各專業管線數據庫與綜合管線數據庫的接口,以供數據交換。

(5)健全管理制度,加快管線立法。修訂了地方性標準廣州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DBJ440100/T229-2015),確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格式,為權屬管線數據共享打下基礎。另外,為加強管線信息管理,市國土規劃委主持編寫了《廣州市地下管線信息管理規定》《廣州市地下管線信息動態更新管理規定》《廣州市地下管線數據共享技術標準》。除此之外,2017年10月11日,15屆24次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順利通過了《廣州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從此廣州市地下管線建設及管理將有法可依。

4.2 展望

要實現全市管線管理“一網一圖一平臺”,推動管線數據的全面共享、共建及應用,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繼續整合綜合管線信息系統與專業管線信息系統,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努力消除管線數據多頭管理、信息孤島等情況。

(2)建立管線數據動態更新強制機制,加強對管線權屬單位的督促指導,完善以規劃竣工驗收測量為主體的動態更新機制,保證管線數據的現勢性。

參考文獻

[1] 王清泉.廣鋼新城地下管線普查質量控制中的核心技術[J].勘察科學技術,2015(5):50-54.

[2] 張漢春,莫國軍.特深地下管線的電磁場特征分析及探測研究[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6,21(4):1314-1322.

[3] 李海軍.如何打造地下管線普查優質產品——以廣州市78測區為例[J].城市勘測,2016(4):156-159.

[4] 葛如冰.高密度電阻率法在城市地下目的物探測中的應用[J].物探與化探,2011,35(1):136-139.

[5] 林廣元.基于PDA的地下管線數據采集系統的應用[A].第二期城市地下管線數據處理與信息系統管理培訓班教材資料[C].2009.

猜你喜歡
普查管線廣州市
麓湖春天觀景
1,4-丁二醇加氫進料泵管線改造
2021年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學校名單
2021年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學校名單
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前鋒小學作品集
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線的保護問題探究
2018年中國將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漫畫
市政施工過程中的地下管線保護措施探討
學習調查要“四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