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及實現方式※
——以塘坊鄉木偶戲為例

2018-03-07 01:17何穎川
武漢商學院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禮俗木偶戲民俗

何穎川

(武漢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對人類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事物的功能決定事物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層面的人類財富,滿足了人們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增強社會和諧程度和人們的凝聚力,對維護社會秩序起到軟性作用,增強了民族所在文化的去的認同感。木偶戲作為塘坊鄉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文化歷史、藝術熏陶、儀式禮俗等方面的價值,對當地的文化、社會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塘坊鄉木偶戲,就要剖析和認識塘坊鄉木偶戲的非遺價值。

一、塘坊鄉木偶戲價值作用

(一)維護社會穩定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維護社會穩定需要依靠軍隊、法律、執法機關,通過這些手段來保護基本的社會正常運行,但人們在遵守法律層面構建完畢形成的強制制度同時,還有精神文明的需求,文明度的提升會使人們遵守法律成為自覺行為。對塘坊來說,木偶戲是重要的文化藝術載體,重要節日都出現的木偶戲,其內容給人們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德,這些恭敬孝順、胸懷天下、忠貞不渝的美好品質,使人們在長期的接觸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和行使著戲中表演的內容,逐漸形成思維習慣,變成根深蒂固的價值行為。

同時,人們也有精神上的需要,對于農村來說,農閑時期是對文化藝術需要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正月這個佳節與農閑重疊的時候,村民在經過一年的勞累后,既希望慶賀今年的收獲,也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并借觀戲這個機會與親朋好友相聚一起,在木偶戲臺下邊欣賞戲劇邊與親友交流,在此時享受團聚的美好。

(二)當地文明的重要載體

塘坊鄉的歷史文化及其文明整體保存較為良好,文明的物質、非物質內容較為豐富。建筑古跡是文明體現的最直觀物質,塘坊鄉的建筑古跡有保存良好的萬壽橋,其直接作用雖然為過河通道,既橋的基本功能,但橋上方有頂,二側有墻體包圍并設有窗口,外形更像是一個有“屋頂”室內長廊通道,并有僧尼定期做法事,這個橋不僅從物質上保存的比較好,同時還具有非物質文化的歷史價值;土地廟也是文明的繼承地,塘坊主要的土地廟是三官廟和五通廟,這兩個廟宇反映了當地客家人的信仰特點,神像在寺廟中威武生風,是當地村民心中平安和豐收的象征。

塘坊鄉自然環境宜人,有山有田,橫跨江西和福建二省的牙梳山,部分山脈位于塘坊鄉,1998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為自然保護區,牙梳山風景秀麗,植被豐富,村莊的田野種植水稻、白蓮、西瓜,這些自然田園環境對塘坊的歷史文化氛圍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

除了古跡建筑和自然環境,塘坊鄉還擁有豐富的鄉村傳統文化,例如當地豐富的民俗活動舉花燈等。每逢重要節日都舉行的活動,儼然在當地成為一種重要的儀式,構成當地文化的寶貴遺產,木偶戲是其中之一。塘坊鄉木偶戲表演是逢年過節人們舉行的重要活動,成為從古到今重要民俗和儀式活動的載體,它與其他民俗活動、自然風光、古跡建筑一起構成了塘坊鄉的文明。這些蘊藏于木偶戲中的民俗、儀式價值,是當地文明的集中體現之一。

(三)當地人們情感和地域認同

地域的情感認同往往被理解為對故鄉的喜愛和思念,故鄉之所以值得人們記掛,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一個出生地,更是因為在故鄉我們所接觸的鄉親,所看過的事物,這些一點異地的經歷,才構成了人們對故鄉的眷戀不舍。每逢過年,不論男女老少,每家每戶都會湊資邀請木偶戲表演,不是所謂的迷信,而是希望能夠在來年祈求平安,縱使有人是無神論者,這種過年的慶賀方式已經成了大家約定俗成的儀式,可以說,在木偶戲中,塘坊人能夠找到更多的年味,能夠在出門闖蕩的時候內心有一份美好而獨特的家鄉回憶,在外與親人相遇時也會是他們必備的話題,木偶戲是當地人對家鄉回憶的重要情感寄托,也是當地民俗對木偶戲上的認可,是塘坊獨有地域特色和地域認同感。

二、塘坊鄉木偶戲非遺價值的實現方式

塘坊鄉木偶戲雖然具有這些價值,但實現這些價值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方式,不能讓塘坊木偶戲在歷史的洪流中止步于此。當地常住人民減少、傳統的木偶戲受現代娛樂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大以及藝人的年齡斷層是當前生存的惡劣環境是實現塘坊鄉木偶戲價值的首要障礙,木偶戲的價值實現需要依托當地獨有的非遺生存環境、現代的媒體傳播手段以及社會和國家的力量。

(一)扎根當地民俗

塘坊木偶戲的發展與當地深厚的禮俗文化息息相關,木偶戲在當地禮俗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禮俗儀式中的起到程式性的作用,而禮俗儀式也給木偶戲更多的演出機會和發展空間,兩者共生共存,如周朝的禮樂一般,禮樂共存,樂為禮用。

塘坊鄉是一個相對較為封閉的鄉鎮,居民生活集中,以大雜居,小聚居的方式生存,這樣的生活環境讓木偶戲的生存環境更為穩定,受外界影響較小。

民間藝術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個民間藝術的存活,是依托于當地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信仰,民俗,與這些人們精神世界需求的相一致。塘坊鄉木偶戲也是同樣,這個木偶戲之所以能夠發展有近百年的歷史,從民俗層面來看,是因為與當地民俗密不可分,將木偶戲作為“神戲”認可,是特殊節日的象征。

塘坊處于客家地區,信奉五通神、三觀神等,所以,木偶戲的表演在人們敬神、奉神當中充當了禮樂的角色。木偶戲表演時經常與橋燈活動同時進行,橋燈在當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活動,每年正月都要舉行。橋燈是由幾百節板凳組成的長橋,每一板凳或竹板上都放有三到四盞花燈,花燈隊伍頭部和尾部分別連著龍頭和龍尾,所以從遠處觀看,可以欣賞到一條蜿蜒而紅火的長龍。橋燈往往都有樂隊伴奏,圍繞整個村莊盤游,最后回到木偶戲表演的土地廟門口進行盤龍。在熱鬧的春節氣氛中,木偶戲在終點,橋燈圍繞村莊,烘托起整個過年熱鬧歡快的氣氛。

塘坊鄉木偶戲就是生存在這樣一個禮俗文化濃厚的地方,這樣的文化氛圍使得塘坊人的禮俗儀式和習俗更加的純粹,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較小,能夠讓我們看到更加古老和傳統的音樂儀式和民俗。傳統的儀式和習慣構成了濃厚的民俗氛圍,木偶戲就這樣在民俗中與當地土地廟結緣,讓村民在信仰和祭拜中將木偶戲嵌入他們的生活,這樣的木偶戲承載了神性和民俗的特性,又與民間信仰密不可分。在這種情況下,木偶戲的價值并不能孤立成為單個的藝術來實現,而是要扎根民俗,與民俗互融,突出民俗和木偶戲發展共贏的特征,這樣才能將木偶戲的價值最大化。

(二)發揮旅游文化價值

當前旅游業發展迅速,人們的旅游需求也不僅僅止于對于景物的觀賞,對歷史人文、當地民俗等的了解需求逐年加大,而藝術表演往往能夠集中展示當地人文特征和歷史風貌的旅游文化。塘坊鄉民俗氛圍濃厚,自然風景秀麗,作為景區是有有著優勢的資源,木偶戲可以作為當地旅游的品牌之一,吸引游客提升經濟價值的同時也達到了宣傳木偶戲的作用,同時與當地民俗文化融合,打造塘坊的民俗文化村,甚至可與福建省的木偶戲聯合演出,舉辦展演,打造傳統文化藝術品牌,吸引低齡兒童觀看。當前,塘坊鄉所歸屬的廣昌縣在每年7月的蓮花節都會邀請塘坊戲班進行演出,在廣昌縣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名氣,利用這個好的開始,開發木偶戲的旅游價值,甚至還可以將木偶戲邀請進入校園,讓同學們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培養從小對非遺的興趣,擴大木偶戲在青少年中間的影響,為木偶戲的旅游文化價值的實現起到宣傳作用。

(三)以新媒體為依托進行傳承保護

非物質文化發展至今,很大程度上受到現代媒體的沖擊,受眾注意力轉移使得關注傳統文化的觀眾越來越少,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是要以博物館式的保存才能見世于后人,可以新媒體作為傳播和交流的平臺,發展成為能夠流傳于現代社會的木偶戲。

基于現代科技錄音攝像設備,所有的有聲、動態非物質文化藝術都可以被記錄,在網絡平臺眾多、自媒體發展迅猛的時代,塘坊鄉木偶戲可以采用的模式主要有:建立表演信息庫,記錄表演內容,使塘坊鄉木偶戲的聲畫影像得以保存;構建塘坊鄉木偶戲的檢索目錄,以供觀賞者按需查看;打造木偶戲產業價值鏈,木偶戲要借助新媒體進行推廣,必然要在制作、傳播、推廣等環節精打細造、使之成為一個成熟的非遺文化產品,在制作階段,可以邀請專家對木偶戲錄制進行引導,完善木偶戲表演形式和內容,制作質量高的產品,并在傳播過程中通過政府、當地人民的力量、以及專業平臺推廣等方式將木偶戲推廣傳播,增加活躍度,增強木偶戲的生命力。

木偶戲采用的新媒體類型也各式各樣,除了微信、微博、當地官方網站、文化傳播網站,還有各類愛好者、戲班成員、當地觀眾的自媒體也是木偶戲傳播推廣的窗口,在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源的時代,利用好文化主題的能動性,傳達和木偶戲有關的情感,展現木偶戲中蘊藏的魅力,是木偶戲散發光芒的依托。同時,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所沒有的及時感、趣味感、接近感,這可以拉近現代人們和塘坊木偶戲的距離,讓人們更容易接受,身臨其境感更加強烈。

通過新媒體的手段,讓傳統與現代結合,使木偶戲以新的形式展現歷史原貌,讓塘坊木偶戲在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中踏步前行,使塘坊木偶戲的內涵價值真正實現。

猜你喜歡
禮俗木偶戲民俗
冬季民俗節
木偶和木偶戲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松滋禮俗——毛把煙、砂罐茶
傳統戲劇——木偶戲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CLOSE TOHEAVEN
木偶戲
木偶戲
墓與塔——南北朝喪葬禮俗的新變化
民俗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