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引與創新
——新形勢下哲學教學的思考

2018-03-07 02:28胡繼承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8年18期
關鍵詞:哲學標準傳統

胡繼承

(湖南省洪江市委黨校,湖南洪江 410116)

1

哲學課堂教學改革標準的變化是整體性的。不斷擴展、深入的課堂教學改革,以及對“課堂教學成敗標準”逐漸的變化改造,使得傳統課堂標準的基礎陷入整體的瓦解,以致呈現的各種質疑,似乎是一種難以讓人接受的異化觀點。就實質而論,貫穿哲學教育課堂標準變革運動的現代主題,遠非歷代推崇的寓教于樂、深入淺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亦非一直爭執不休的課堂主客體。它被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時間觀和空間觀納入到變革和發展的領域,呈現出不以人的意志力為轉移的邏輯規律。布魯納“發現法”引發的教育革命指出:發現,并不限于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而指人們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以其導向教育走向,向整個教育世界提出了這個史無前例的主題,即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重視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重視發視的學習,成了現代教學論中的寶貴財富。這種特有的闡釋方式顯然引發了教育界的普遍認同。指導性、趣味性、欣賞性、藝術性等西方教育觀念的闡釋方式,相應地構成現代化教育一般規律的發展模式。就人類對于傳授哲學的要求而言,是否真能夠實現它“科學的科學”對人類美好未來的領引與指導以及包羅萬象的統述,早已經成為歷史定論。但是,它從一開始就被視為哲學課堂標準模式的必然趨勢,以致于長期對哲學教學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隨著新形勢的要求和現代科技的滲透,教師對哲學課堂現代評價標準從痛苦無奈的被動承受到滿懷理想的主動參與,傳統評價標準也逐漸淡然喪失。

當教育新新群體的崛起和有增無減的教育整體現代化勢頭,對于傳統哲學教育在學生和社會中的影響,已慢慢沖擊著課堂教學,主導著這個時代的教學風貌?,F代科技的發展及現代多媒體在課堂上的廣泛應用,當網絡將時空拉近,當多媒體教學令灰白的世界展現五彩繽紛,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天壤之別,與日俱增地創新下讓學生全心身投入的整體課堂元素,令教師不斷否定自己的課堂教學。原先那些長期承傳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常規,如今已自覺在課堂上難以產生吸引力而倉皇失措,而支撐傳統價值的課堂標準,因此受到難以想象的質疑,傳統課堂教學標準,由于自身教育要求及變革而日趨萎縮。當然,單純的質疑并不足以深刻地改變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而且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而產生教學設施及教育理念的距離,使得很大一部分教師在相對封閉的氛圍中,坦然自若地過著應用著傳統的教學方法,重復著一年又一年的教學模式。在那里,人們依然虔誠地遵守著“重點、難點、板書”的神圣標準,講課、說課依然構成教育的一道景觀,并成為能否上職稱、評優秀的一個標準。不過,這一切隨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從中央政府強力推行的教育體制改革,以及校園網、多媒體、語音室等的建設,都構對傳統教育的觀念系統和價值體系構成前所未有的、持續強勁的沖擊。傳統哲學教育也逃脫不了落寞的命運,以至哲學教學中呈現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課堂評價標準等漸漸失去以其原有的意義和形式。

2

哲學教學在新的形勢下出現了另一道景觀,由于教學逐漸所滲入的現代科技元素,在課堂教學標準既依然帶有傳統形態的某些風味,又順應現代社會的需要,表現出一系列邊緣痕跡的疊加。諸加“三機一幕”展現的課堂教學,在幻燈片、音響資料、視屏片段中,人們都可從中領略到科技沖擊下演變的現代元素,展現出現代教育思想對課堂的影響。隨著多媒體、網絡建設、校園廣播等形態的興起和發展,這些現代元素,已匯集發展成相當的規模,產生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并演變成為哲學課堂改革思想的誕生點。整體地來看,哲學課堂教學標準的變化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

2.1 教師人格魅力的領引指導

以往的哲學課堂教學每一個環節都包括對思想觀點的闡述及對當時及未來社會的指導和影響,其初衷總關聯更為深遠、更為寬泛、更為復雜的社會生活意義。把課堂的思想性排列為第一位,即便作為一種講授純理論的課堂來看,也必須要結合理論特定的產生背景才能證實它的傳授價值,體現出這一理論的的特殊意義。而教師的作用影響往往只是在于把握課堂,掌控學生,將課堂內容傳述完畢,就算大功告成。而事實上,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影響遠遠高于課堂內容。有堅定的理念,會研究、善創新、師德高尚、學識淵博的教師,才能真正吸引學生,才能對學生產生影響,才能真正駕馭課堂。教師只有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扎實、系統、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并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不斷完善、更新和優化,才能透徹地理解教材,把握相關知識的連接點;才能在教學上運用自如,左右逢源:才能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效率最大化。譬如,黑格爾辯證法,我們首先要訴之學生,它顛倒了主觀和客觀的關系,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至于它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歷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為一個過程及對人類思想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則為其次,思想性在課堂教學中以穩定持久的風俗形式固定下來。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如有漸入心滿意足的理論欣賞佳境,則往往被理解為空洞的說教,沒有靈魂的教學。教師的課堂的每一個細節都以此為標準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它排斥一切脫離傳統課堂習俗的或個人主義的課堂創作投入,否定具有游離其外的獨立對課堂內容的闡釋。然而,在教育持續變革的氛圍中,哲學課堂教學的標準日益擺脫長期的傳統,否定著原來課堂價值的認同。教師課堂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動機實施己有特色的教學方法,更主要的是可以根據課堂的目的和主題,自由地安排課堂活動開展的規模和程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自由地選擇與現代科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如研究式、模擬式、體驗式、案例式等每個細小的環節,原有課堂標準被逐漸背景化、邊緣化、虛擬化,使得教師的自主性獲得很大的解放,這無疑增進了教師與現代科技的適應性,以至在現代生活潮流中成為倡導者,并成為自身品格的一部分,這種現代元素的和傳承優秀的人格魅力,在課堂上才能真正吸引學生,領引學生。課堂所呈現著“接受教師,才會更好教師觀點”的場景,會使教師投入自身的全部激情,上演著魅力、課堂、學生、方法等要素融為一體的教學,教師的眼中只有“課堂”,領引和指導作用就在這種氣氛中浸入到每個教學環節和每個細節,就連自己和學生都在這種投入中而遺忘了。

2.2 教學方法的要素創新

傳統哲學課常教學始終保持著似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價值結構,可這種價值需求不僅直接地表現為它的現實實用功能,還滲透到它的思想意識機制。其實,它表現的教學只是在傳遞哲學理論相關知識的信息,為某一具體結論作闡釋,現實只是對理論的一種說明,或者說因現實需要而替代指導作用。它通過理論的闡述,使學生在現實說明的功利心態中,抒發已經被事實顯示的意愿,順從理論的推理及邏輯的演繹,從而輕松地消除了思考的焦慮,原本的指導意義就變成了以犧牲獨立思考為代價的說明意識。在現代教育思想的沖擊下,人生困惑使得傳統課堂承傳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價值結構迅呈瓦解之勢,我們的哲學總是在先有實踐、后有理論的困感中作出說明和闡釋。無論傳統教學工具,還是傳統思想性的精神功利性,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慢慢失去了功效。教師欣喜地發現或現實地掌握了一種強有力的課常教學方法,可以通過聲色感染學生的精神,還可以在課余通過微信、QQ、MSE、電子郵竹等,與學生暢談課余、課間的感想。迫切需要的指導意義在學生的生活和對社會的看法中洋溢出來。原有功利性側重正道思想的精神意愿而演變的價值轉型顯得更為自然流暢,也更為現代人所鐘情。如老子和《道德經》?!暗馈皩儆诶献?,騎著“青?!钡睦献釉陉P口奮筆疾書?!暗馈逼浯鬅o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致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兜赖陆洝繁蛔u為萬經之王,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古代中國科技和文化發展的繁盛就與此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道德經》與自由政治、自由法制、市場經濟、科學技術等現代元素不謀而合,現其銷量榮登世界書籍排行榜之首。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多次表明,他當選為美國總統的很大幫助來源于《道德經》,“《道德經》是人類的福音”,美國政壇認為老子是“總統之師”。林育、丘吉爾等許多知名的國家領袖都讀過《道德經》,這種課堂在欣賞和超越歷史時空中的指導意義,其要素在不斷被強化和純化,作為富有歷史感、民族感、世界感及對人類未來超前指導意義的價值形態,構成哲學課堂的特有魅力。

2.3 師生情感的交匯融入

哲學課堂教學可以說是教師主體意識和學生個體意識的統一。作為傳統課堂強調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作用于學生,它不僅在課堂中通過師生思想的相互滲透交流,使當下的思想交匯包含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因素,而且還被賦予了包括知覺、意識、潛意識、習慣與信仰在內的精神因素,并以主導和接受的方式相對固定下來,而匯成哲學課堂的意義系統,形成課堂成功的標準。這種標準指導下的哲學教學,實際操用著一套機械統一的評價語匯,雖然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各有差異,但其課堂的深處卻貫穿一條亙古至今的“絕對標準”——把學生個體差異的豐富思想創造各個組成部分,維系成一個固有的模式,而不管學生的感受和情感,目的和動力。作為現代教育思想變革的體現,倡導的非集體意識的觀點注入課堂教學的深處,從學生方面瓦解了形式統一的精神基礎,刺激了學生個性因素的不斷蛻變,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逐漸演變為對課程全身心的整體融入。顯而易見,這種融入并不意味著“師道尊嚴”的復活或重振,其更大程度是通過現代高科技利用,導致教師的主體責任和課堂方式的創新,調動和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喜愛,并自然形成課堂教學中的“多向互動”。這種課堂的影響是巨大的,它超出一切其它的努力,以致某些貌視興趣淡然的學生,仿佛在一夜間奇跡般地“復蘇”。不過一切的喜愛都擺脫不了人們希望的潛在哲學情懷,使學生們努力尋求一種既無俗套限制又有舊日溫馨,既不失現代功效又和現代樣式適成反差的生活方式。學生可以坐在電腦邊或者使用手機悠閑地欣賞《坍塌的偶像》《羅生門》;也可以縱情于《易經》《純粹理性批判》:還可以鉆研存在主義、科學主義、人本主義等。一切都止于哲學的思考,一切只在思考的層面運作,指導意義的背景和結合現實的內涵已經消散。因此,心身具融的課堂中,一種放棄思想深度追尋的淺表感,一種熱衷聲色氣氛的浮艷感,以及一種突出自我價值的個性感,都在思索中灰飛煙滅,除了思索還是思索。

3

基于對哲學課堂教學的美好意愿,無疑會使人們集結到保護與承傳評課標準的主題下,實際上,現有標準的提出與探索,并不等于傳統課堂標準的終結。這些價值觀念的遷變,僅僅表明課堂教學發展到現階段的一種暫時狀態,但不可否認的是也一種教學價值的提升,它的針對性已隨著新形勢及高科技教學手段背景和學生對課堂教學主導價值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作為傳統的課堂評價標準,不能以否定其作用的方式,來呵護現有標準的風貌,把兩者對立起來。在新形勢下,寓教于樂、深入淺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等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基本功,而不再是一個評價的標準。在此意義上,現有標準的探索,顯示它在現代教育規律、師生人格構成、社會歷史發展、文化不斷超越等方面所具有的積極潛在價值。在傳統的課堂標準下,注重學生接受主體所創造的精神影響的機制標準,在一定意義上,正是這個標準曾推動和開發著課堂教學的生命潛力,也是它足以跨時空承承傳延續的精神財富。這種標準退居所表明的是,在現代教育教學的條件下,它的價值在于幫助師生空前地“超越”了教學條件匱乏意義上的“現實”,師生都已發現或現實地掌握了一種能夠把握更大知識量的捷徑,而且在挖掘著理論的指導作用,這是現代教育條件最值驕傲的成就,它不斷催促我們探索和確立包括課堂教學標準的種種標準和準則。顯而易見,現代科學技術以全新方式改變著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的教學,它將把自然和人類潛在的能量抽取出來,轉換成可以擴大的空間,可以延長的時間,導致了傳統課堂的顛覆,使之可以按師生的意志重新排序、重新分配和重新使用。往日具體可感的具體形式——“黑板”“粉筆”“教鞭”,如今已被“互聯網”、“多媒體”或“程序”等抽象無形又實在有力的能量形式所取代。隨者高科技的深入課堂,人們逐漸意識到一種寄蘊在課堂教學中的非人格化意志,逐漸發展成為高素質教師的群體影響,而使得社會不斷認同,“品牌教師”“品牌學?!薄捌放普n堂”正使個體不斷喪失自己,而以整體形象出現在家長和社會面前。這已成為當今教育及課堂教學中運作的主流,失去它們的課堂教學簡直不堪設想。

在古代,哲學家們渴望傳授的是智慧和真理;而在現代,我們教授的卻是學科和知識。從神圣的傳授智慧真理,淪落到如今的教材知識,無疑是哲學教育上的一種失敗。有必要指出并強調的是,在調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課堂評價標準的改變,將引起理論指導價值的創造力和品牌意識的極大推動。在教師人格魅力領引的教學中,他們勢必與高科技教學條件的理性傾向,保持一種互逆的關系,一方面充分地表達著課堂的自由意志和豐富情感,另一方面又把哲學思索和指導意義的陽光投射到盲從的暗區,將哲學課堂教學全面地藝術化。應該意識到,任何一種有關哲學教育的高遠戰略意識,都不能忽視流行,不能忽視它所具有的智慧深刻社會價值。有鑒于此,對當代哲學教育提出的積極探索,甚至是激進功利的“異端探索”,也應該從教育教學規律中的合理結構或功能意義上加以分析和重視,盡管它目前尚有粗陋駁雜之嫌,甚至可能還是零散的、不成熟的、殘缺的,但震蕩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潮流,總是在應驗著一個恒久真理:安于現狀的哲學教學,顯然是有悖于哲學本身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才不至于丟失傳統優秀理念,才會不斷在創新中尋找新的標準。

猜你喜歡
哲學標準傳統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菱的哲學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