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媒體對民俗文化宣傳新途徑的探索

2018-03-07 05:11蒲鵬舉郝建軍龐理科黨小娟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8年32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活動文化

蒲鵬舉,郝建軍,龐理科,黨小娟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陜西咸陽 710021)

民俗文化是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推進社會全面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對當今新媒體影響力,民俗文化的宣傳要順風扯帆。當然利用新媒體宣傳與保護民俗文化是國家的一項重要課題。

1 民俗文化宣傳的現狀

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記載??墒窃谏鐣F代化快速進程中,民俗文化發展的隨著民族之間的融合、戰爭、遷徙、災害等,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現代化和全球化的進程中,民俗文化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和環境也已經發生了改變。

1.1 民俗文化的同化

民俗文化伴隨著民族之間的不斷融合與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與推進,使之民俗文化的生存與發展的條件也有所轉變,在這一變化當中面臨著大量的民俗文化遺失。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在以前少數民族大部分都是分布在我國邊緣地帶,與外界缺乏聯系,所以其本身的民族文化能夠得到原始的傳承、保護和弘揚,但是隨著現代旅游業和新技術的不斷興盛,原本的民俗文化逐漸被別的民族文化所替代,一些文化程度比較落后地區的民俗文化在逐漸消失。

1.2 民俗文化的商品化

在我國有一些偏遠地區的民俗文化非常具有地域特色,這就被一些開發商所看重,開發了一些旅游勝地,因此這些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也就成了一種新型的旅游資源,這些資源被開發者進行開發利用,之后就會售賣給一些旅游游客,所以我國的民俗文化在逐漸變成開發者販賣的商品,失去了民俗文化的根本意義,大大阻礙了民俗文化的發展。

1.3 民俗文化的庸俗化

一些民俗文化在被開發成旅游資源時,為了更加吸引游客和使商業利益最大化,把民俗文化原有的本色進行大肆粉飾、渲染,并且在宣揚是還摻雜一些與民俗文化大徑相庭的內容,嚴重破壞了民俗文化的淳樸性與民族性,導致了民俗文化愈加庸俗化現象探頭。

1.4 民俗文化傳承的斷層

民俗文化發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都是世代相傳才流傳下去的,但是由于旅游業和高度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不僅對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進行破壞,在旅游業開發和城鎮化的建設中,讓這些原住民都搬離自己世代相傳的土地,從而使民俗文化不能原生態的繼續保存與流傳下去,并且逐漸遺失。

2 民俗文化宣傳的價值與意義

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根源,是一個國家及人民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在新媒體集聚發達的時代里,只有利用新媒體將民俗文化進行高效的傳承、宣傳和發展,才能對我國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保障,不僅如此,民俗文化也是整個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我國各個民族團結的重要根源,它可以直接影響到人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觀的民俗文化,對于我國當前的中國特色化道路的發展與完善及經濟發展同樣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民俗文化同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具有極高的豐富性,只有利用新媒體傳承、宣傳與弘揚,民俗文化的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延續我國傳統文化,同樣可以加強民族之間的團結與人們的互利互助,從而最大化地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我國各個民族、城市之間各階級人民齊心協力,充分保障了社會和人們的發展,同時宣傳民俗文化,對于國民經濟、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充分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建設會給社會帶來良好的效益,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為社會相關產業就業問題提供良好的保障。

3 新媒體宣傳的途徑

周福巖在他的《民間傳承與大眾傳播》一文中表明了民間傳承主要體現為一種人際傳播方式的立場,并試圖通過對兩種傳播方式或系統,從能量、力量及方向等角度所做的功能比較,分析新媒體對民間傳承和大眾傳播在文化中所扮演角色的認識。

3.1 以新媒體為手段,民俗文化為內容組織文化活動

由于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休閑時間呈現出碎片化傾向,新媒體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而生的。廣大群眾利用新媒體可以最大限度地豐富文化生活,但是由于現代新媒體的個性化的發展,人們的文化活動都趨于個體化,缺少了對群眾文化的參與,因此以新媒體為工具,滿足人民群眾隨時隨地地互動性表達、娛樂與信息需要,促進人民群眾在民俗文化活動的參與性,當然在民俗文化活動的參與性上,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的,如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秧歌、歌詠、舞蹈、戲曲等,利用新媒手段讓人民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范圍更大,很容易引起人民群眾的共鳴,所以民俗文化的工作者更應該對新媒體如何進行民俗文化的宣傳積極探討與分析,并舉辦各種人民群眾能夠實時實地參與的民俗文化活動,如國家中心城市西安2018年舉辦的中國年通過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網絡、數字電視等展示。我國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并且底蘊深厚,開展這些民俗文化即豐富了廣大群眾的生活,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宣傳、傳承與發展。

3.2 以新媒體為工具建立個性化、社群化民俗文化活動

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在不同的城市以新媒體為工具,積極開發民族特色民俗文化藝術節,文化藝術節的開展能夠使一些民俗文化資源得到更有利的開發和發展,不僅擴大了民俗文化的宣傳,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進步,如中央電視臺舉辦的“舌尖上的中國”。對此,各地區的民俗文化工作者要根據當地的歷史文化層面,積極開展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并且各地區民俗文化工作者可以通過新媒體工具實時實地彼此之間交流經驗與心得,這樣才能最大化地宣傳民俗文化,促進各地區民俗文化共同發展壯大。

3.3 以新媒體為工具建立資源的共享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代表著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隨著現代化發展,我國一些地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在逐漸沒落與遺失,所以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對一些民俗文化的保護,來保留原始的文化藝術形式,以新媒體互動傳播為形式,開創具有創新形態的民俗文化資源媒體,達到共享文化資源目標。但有些民俗文化是通過身教言傳形式來進行延續,這就更加需要以新媒體建立民俗文化活動資源,以這種形式來對民俗文化進行共享與宣傳,這樣不但能夠起到保護民俗文化的作用,還通過這一舉措把民俗文化的流傳價值宣傳給廣大群眾,是廣大群眾能夠真正地和民俗文化融為一體。

3.4 以新媒體推動交互性、即時性的民俗文化活動

民俗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只需要有形式與內容,同時也需要人們關注民俗文化中傳統佳節的時間段,當然也可以以時間為契機,如端午節、元宵節、重陽節等一系列重要的傳統佳節,這些傳統佳節時間點上舉辦的民俗文化活動,可以通過新媒體讓更多的人進行參與到其中,并且享受節日的喜慶,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民俗文化活動開展新浪潮,在節日期間,這樣文化活動不應該每個地區的活動,更應該把這種民俗文化通過新媒體普及到全國各個角落,讓全國人民群眾都能體會到民俗文化的意義,給一些偏遠地帶的人們帶去更多的視覺盛宴與溫暖,這樣也更加能夠提升民俗文化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精神文明發展。

4 結語

新媒體的發展對民俗文化事業宣傳,是時代賦予民俗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民俗文化發展的新課標,在民俗文化宣傳當中既需要國家傳統文化作為保障,也需要社會廣大群眾共同努力完成,為我國精神物質文明建設提供合理保障。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活動文化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誰遠誰近?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