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思考

2018-03-11 08:40周英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德育教育現狀對策

周英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工作與生活實踐嚴重脫離、德育工作不被重視等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當積極開展德育工作,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現狀;對策

德育,即以德樹人。小學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在培養學生德育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學科,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滲透積極的德育教育,不僅可以強化語文教學的效果,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絕大部分教師都知識關注了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忽視了其人文教育的功能,致使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基本處于缺失的狀態。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筆者提出了關于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思考,旨在加強對小學語文德育工作的研究,不斷提升德育教育水平,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現狀

當前的小學語文德育工作貫徹落實不夠到位,主要問題如下:

1、部分教師對德育工作不夠重視

語文課堂是德育工作開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學校落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我們知道,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教育功能,在語文的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學科的工具性,提升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同時,教師也要關注人文性,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了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將德育工作放在了學科教育的首位。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對語文教育的德育工作不夠重視,忽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致使語文學科的各項功能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2、德育工作與現實生活相互脫離

小學語文的德育工作應當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方能達到不斷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目的。在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德育工作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脫離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知道,小學語文的德育工作,不外乎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尊老愛幼等等,由此可見,德育工作的內容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但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將德育工作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使得德育與學生的生活相互脫離,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3、小學語文德育工作方式有待改善

當前的小學語文德育工作之所以效率低下,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德育的方式有待改善。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絕大部分教師的教學基本停留在說教上。教師并沒有通過案例教學等手段,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而說教式的德育工作模式,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性格、習慣和興趣的引導,最終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影響了小學語文德育工作的效率的提升。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工作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對現代教育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如下積極的意義:

1、有利于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小學階段的學生,“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不成熟,在這個階段,教師應當加強引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在面對外界的誘惑不動搖,積極努力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加強德育工作,對于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形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等,這些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引導都是極為有利的。

2、有利于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不斷改革創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對現代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與新課程改革“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是不謀而合的。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滲透積極的德育工作,有利于促進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工作的有效對策

結合當前小學語文德育工作的現狀以及開展意義。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結合小學語文人文教育的功能,滲透德育工作,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

1、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德育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既然說語文學科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那么,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關人文性的教育內容是蠻多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當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工作內容,滲透積極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例如,愛國主義教育、價值觀引導、誠信友善、團結友愛等等,都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2、融入生活案例,促使德育工作與生活緊密相連

小學語文的德育工作應當實現生活化的教育目標,這是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當實現生活化的教育目標。而生活案例在小學語文德育工作中的滲透,是實現生活化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在融入生活案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的一點一滴事物做起,列舉當前生活中一些道德失范的現象,通過這種反面教材,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3、不斷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有人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想給學生滲透積極的德育工作,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武裝自己,不斷提升小學語文德育工作水平。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工作與生活實踐嚴重脫離、德育工作不被重視等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當積極開展德育工作,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月霞.小學《科學》課學生心理特征與教學效果關系探討[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0(04).

[2]申雪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01).

猜你喜歡
德育教育現狀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