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M技術在高速公路施工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2018-03-27 06:51曹增茂鄒金鵬
四川水泥 2018年3期
關鍵詞:建模模型施工

曹增茂 鄒金鵬 周 明 麻 壯 白 杰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總承包分公司, 天津 300450)

0 引言

BIM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指的是包含建筑物全部信息的模型系統,在建筑物設計、建造、維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發揮作用。近年來,隨著BIM技術應用的熱度升高,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BIM技術將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公路行業由于自身特性限制,使得BIM系統的應用起步較晚,應用較少。在國內,于2014年首次將BIM系統應用于邢汾高速建設管理中,但遠未達到成熟、廣泛的應用程度。

為緊跟前沿技術,提升管理水平,分公司技術研發中心將BIM技術作為一項重點研究開發內容。以廣西貴隆高速公路A02標段作為BIM技術應用試點項目,通過研究BIM技術在高速公路施工生產階段的應用,利用 “互聯網+”概念,整合各業務施工信息資源,建立BIM交互平臺,以更快捷、更高效的管理手段進行高速公路施工管理。通過BIM技術的引進,結合傳統管理方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

1 BIM技術應用目標

針對高速公路點多線長的特點和項目實際需求,研究多細度BIM施工模型以及相應的多層次4D或5D施工管理技術,引進市場上應用廣泛的BIM施工管理平臺軟件,在其基礎上開發基于BIM的施工管理系統,通過建立不同細度的BIM施工模型,實現基于BIM的宏觀與微觀的多層次4D或5D施工管理和可視化模擬,為分公司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的BIM技術應用提供方法、技術、系統和應用示范。

2 BIM 應用前期準備

2.1 團隊組建

在項目上成立 BIM 工作室,組建 BIM 工作組,明確成員分工、任務目標及工作計劃等,定期召開工作會,協調布置工作。

圖2 -1 BIM小組成員分工

2.2 軟硬件配置

升級硬件條件,選定專用電腦作為服務器。通過調研確定使用 Infraworks 2018配合Civil 3D 2017進行道路建模、路基附屬工程建模及相關優化;使用Revit 2017創建橋梁場站模型;使用 Navisworks 2017 進行模型整合、施工模擬、演示;使用Luban Explorer 7.3.0 作為 BIM 項目協作管理平臺。

2.3 確定協同工作方式

在項目實施前期,為統一實施管理,制定建模的標準、規范,確定建模計劃。在建模階段,BIM小組成員根據不同分工進行協同建模,過程中,由項目總工組織召開BIM工作例會,各專業技術人員與現場施工人員、各部門人員,基于創建的BIM模型開展討論,以實際應用為先導,進行BIM模型的優化開發,借助工程可視化商討優化施工方案。

3 BIM應用

3.1 道路模型創建

3.1.1 獲取地形和影像數據

公路行業是帶狀形式,涉及地形問題,如果沒有地形,道路就會漂浮在空中,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地形是道路 BIM 的重中之重。根據設計提供的圖紙及CAD地形圖、平面圖等,搜集項目所在地相應地形影像資料。我們將帶有高程點的地形數據和帶有坐標的影像數據疊加在一起,形成 GIS 地形數據。

圖3 -1 地形數據三角網地模及地形影像

圖3 -2 Civil 3D 高邊坡精細模型

3.2 Revit 創建橋梁場站模型

3.2.1 創建族庫

根據橋梁設計圖紙,利用Revit軟件創建樁基、系梁、墩柱、蓋梁、預制箱梁等的標準構件,特異構件單獨創建。搜集創建場站構件單元,例如:箱梁模板、攪拌站罐體、砼罐車、標牌、鋼筋加工機具,龍門吊等,共同組成本項目的共享族庫。

圖3 -3 預制箱梁構件單元創建

圖3 -4 互通主線2號橋整體模型

3.2.3 創建場站模型

根據族庫文件、現場照片及場站規劃建設方案,用Revit翻模形成預制梁場、混凝土攪拌站的三維精細模型,在計算機上真實立體呈現。給人以直觀視覺印象,更好的指導現場建設。

圖3 -5 混凝土攪拌站及預制場內景模型

3.3 Infarworks 生成效果圖

將 Revit橋梁、場站模型以及 Civil 3D道路模型導入到 Infarworks,同時將周邊的地形、影像也導入到 Infarworks中,模擬道路施工完成后的整體情況,更直觀的指導現場施工生產。

圖3 -6 貴港北互通立交及路基邊坡效果圖

3.4 Navisworks 施工進度模擬

將編制好的進度計劃導入 Navisworks,然后將各個分項工程的進度計劃與三維模型關聯,建立具有邏輯關系的進度計劃,形成4D模型。施工過程中,記錄每個分項的實際完成情況,與計劃進度做對比,為后續工序的調整提供有效的依據。在 4D 模擬過程中,管理人員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天的施工進度情況,當計劃改變時,僅對當前工序構件工期修改,后續工序工期會根據絕對工期隨之自動改變,進而可以直觀反映當前計劃調整對總工期的影響。

圖3 -7 互通主線2號橋施工計劃模擬

3.5 luban 平臺應用

將建立好的三維模型導入luban平臺中,各點位現場施工員通過luban平臺實時更新現場生產動態,各部門通過使用luban平臺對工程動態信息實時掌握,可準確快速梳理出各類報表、材料使用量、庫存剩余量、完成產值等相關信息,極大地節約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質量,實現項目管理工作集約化、信息化。

4 應用價值點

4.1 圖紙復核及設計優化

設計圖紙的復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工作認真細致程度及責任心的問題,往往出現一些遺漏。利用BIM技術,在建立三維精細模型過程中,即對施工圖進行了可視化復核,可直觀的發現圖紙問題,還可根據地形空間信息結合現場實際提出設計優化建議,極大地避免了因設計變更影響工期的風險。本項目建模過程中就發現了多處橋梁標高及坐標錯誤,借助模型可視化模擬,提出了部分涵洞、天橋優化建議。

4.2 高邊坡精細控制及土石方計算

本項目有高邊坡 7處,傳統高邊坡刷坡過程中,常發生超挖、欠挖等現象,且刷坡坡比、精度等問題較難控制。我們通過加強現場測量數據采集,形成 GIS地形數據導入BIM道路模型中,快速拾取空間控制坐標,實行定期更新,事前模擬,作為指導現場施工有效控制手段。

同時,引進基于DEM土石方量計算思想,通過使用道路模型與原地貌GIS信息數據對比做差,快速計算土石方量,尋求更快速的現場路基土石方量復核方式。

4.3 施工方案模擬優化

現階段施工方案大多依據二維圖紙編制,空間描述性不足,實施過程中常發生無法預期的空間沖突,造成方案變更和工期延后。據此,我們利用BIM技術對預制箱梁施工進行了動畫模擬,規范了施工工藝。同時,使用Grasshopper自行開發程序,動態統計拆遷、占地信息,通過動態調整路線進行對比,篩選出一條占用建筑、林地、耕地面積最少的運梁路線,從而提前布置征拆工作。利用Vehicle tracking對所選運梁路徑進行模擬,對轉彎半徑進行優化分析,出具合理的運梁方案。

圖4 -1運梁路線選擇及轉彎半徑優化

4.4 “互聯網+”概念應用

4.4.1 數據統計歸集

公路項目特點是線路長、施工點位多,每日需統計的信息及定期報表紛繁復雜,管理人員統計信息不及時,耗時長且無法保證準確率,對下一步施工安排無法提供有力依據。我們通過將BIM模型導入luban平臺,同時為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安裝手機端 App,統計人員每日在電腦端一鍵式完成每日統計,極大地節約了時間和管理成本。

4.4.2 無紙化辦公

利用BIM技術,推行無紙化管理,為每位施工人員安裝Luban手機App后,充分發揮互聯網快捷便利優勢,把施工方案、圖紙、技術交底、工程量統計表等上傳至平臺共享,現場實時查詢,方便快捷,節約成本,解決了因技術資料攜帶不全,施工疑問解決遲滯現象。

4.4.3 提高問題處理效率

傳統模式下,現場安全、質量等問題整改通常會有如下流程:發現問題→下整改通知單→協作隊伍到項目部簽收→現場整改→拍照回復→下發單位簽收閉合。通常形成一個閉合流程最快也要1至2天,甚至更長,費時費力。

通過使用BIM平臺系統,檢查人員發現問題時,直接拍照下發至責任人,并推送通知,現場人員查看手機端消息可立即組織現場整改并回復。整個過程均為平臺實時互動操作,既保證管理行為真實有效,公開公正,又簡化了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

圖4 -2 Luban平臺實時處理問題

4.5 資料集約管理

傳統管理模式下,項目在實施的全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獨立性較大,信息在流通時將不可避免的造成一些損失?;谝陨峡紤],利用BIM技術,建立BIM大數據,項目施工各個環節的工作,都圍繞著BIM大數據開展,各環節的數據信息,都將保存在 BIM 大數據庫中,資料集中,查詢便利,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信息丟失。

5 總結

5.1 標準化的建立與執行

通過參觀業界內較為權威的機構論壇,學習、借鑒BIM領域內一些經典項目成功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適用于本項目的BIM執行標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依照標準、規范,利用參數化建模的方式創建模型,同時在建模過程中反復摸索,總結完善本項目執行標準。將建立好的模型錄入標準構件庫,作為共享資源,可直接調取、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加速建模速度。

5.2 BIM 創新與研究

把貴隆項目作為試點進行BIM技術應用,培養了小組成員對新技術的熱愛,拓寬了管理思維,創新應用了一批新的管理方式。通過小組成員對 BIM 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多次進行 BIM 頭腦風暴,桌面推演,并通過一次次試驗,實現了“一套集成模型、一個共用平臺,服務多個部門”的想法。

5.3 強化技術儲備

軟件操作熟練度不足,技術力量薄弱,是制約本項目BIM技術研究的主要因素。因是獨立的施工階段研究,前期建模,需花費很大時間精力,彌補設計階段的缺失,軟件的熟練度也需要大量的練習和時間來提高。為實現BIM技術的快速應用,需加強人員培訓,投入足夠的精力,培養專門人才。

5.4 加強部門聯動

受限于整個項目傳統管理模式的局限,只能局部推進BIM 技術的應用,各部門慣于采用傳統的思維方式處理工作,部門參與度不夠,整個模型應用深度有待進一步發掘。例如 0號臺賬的利用、工程量的統計、物資設備的管理、試驗檢測數據的管理、征拆情況查詢、成本分析等,需要各部門積極溝通配合,聯動發力,共同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并深入推進應用。

5.5 BIM概念推廣

BIM技術在公路行業的全面應用,傳統管理模式的改變,需要一段過渡時間。強化BIM 全生命周期概念的理解和應用,緊跟行業熱點,推動執行行業標準,力爭推動建設參與各方共同應用,創造共享條件,打破固有管理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以破除各個階段各自為戰的局面。

[1]陳國佳,BIM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建筑知識.

[2]向聃,BIM技術在道路橋梁施工管理中的應用研究,湖南交通科技.

[3]張明,基于BIM的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信息化研究[J],市政技術.

猜你喜歡
建模模型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探討
聯想等效,拓展建?!浴皫щ娦∏蛟诘刃鲋凶鰣A周運動”為例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基于PSS/E的風電場建模與動態分析
不對稱半橋變換器的建模與仿真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土木工程施工實習的探討與實踐
扶貧村里施工忙
FLUKA幾何模型到CAD幾何模型轉換方法初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