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布雷頓角的生命回響

2018-03-28 06:04王冠珠
世界文化 2018年4期
關鍵詞:布雷頓短篇小說蘇格蘭

王冠珠

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Alistair MacLeod,1936—2014)不是一位多產作家,他一生只出版了兩部短篇小說集和一部長篇小說,卻因短篇小說的斐然成就而躋身世界級作家之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拿大著名作家愛麗絲·門羅評價說:“很難想出還有誰能寫出具有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般魅力的小說?!?/p>

18世紀90年代,麥克勞德的蘇格蘭祖先——他的曾祖父母——從蘇格蘭埃格島移居到加拿大新斯科舍的坎伯蘭縣,定居在芬迪灣的普獎角,租種農田。1808年,帶著七個女兒和兩個兒子的夫妻二人從普獎角步行362公里到了因弗內斯郡的布雷頓角,因為聽說在那里有可能擁有自己的土地。麥克勞德還記錄過這段旅程:“這家人帶著他們的財產——六頭牛和一匹馬——沿著海岸線走……”

麥克勞德1936年7月20日出生于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北貝特爾福德市,他5歲時一家人搬到埃德蒙頓,后來又到了默科爾鎮的阿爾伯塔——父親工作的煤礦。他10歲那年,飽受思鄉之苦的一家人回到了布雷頓角的農舍,那是他曾祖父19世紀60年代建造的。

麥克勞德很喜歡上學,喜歡閱讀和寫作,表現非常好。1954年中學畢業后,麥克勞德新升入斯科舍師范學院繼續他的學業,并在教會學校教了一年書。為了賺取大學學費,他還在鈾礦做過夏季鉆探和爆破工作。更有意思的是,在溫哥華島的伐木營工作期間,他的職位很快得到了提升,因為他能爬到最高的樹上,把電纜固定在頂部。

1957年到1961年間,麥克勞德先后獲得了雙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之后他去印第安納圣母大學做博士研究,因為弗蘭克·歐麥力在那里教授創意寫作。麥克勞德說雖然他習慣了分析其他作者的作品,卻很想自己動筆寫作。他說:“如果不是來到這樣一所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大學,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0世紀60年代起,麥克勞德開始發表短篇小說,很快就展露出講故事的天分。他的博士論文是關于自己所崇拜的英國小說家托馬斯·哈代的?!拔姨貏e喜歡這個想法,”幾年后他告訴記者,“他的小說通常是關于那些生活在野外,受到大自然力量影響的人們的?!?968年,麥克勞德在《馬薩諸塞州評論》上發表了短篇小說 《船》。這個故事連同伯納德·馬拉默德、喬伊斯·卡羅爾·歐茨和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的作品,都出現在了《美國最佳短篇小說選》(1969)中。

作為研究19世紀英國文學的專家,麥克勞德在印第安納大學教了3年英語后,自1969年始在溫莎大學教授英語和創意寫作達30余年,直至2000年退休。他去世后,他的學生在一篇文章中稱其為“一位專注的教授、平易近人的同事和給年輕作家帶來靈感的人”,文中還引用了麥克勞德一位大學同事的話:“麥克勞德亂糟糟的辦公室的大門總是向學生、教師甚至公眾開放。不管你是一個優秀作家還是一個蹩腳作者,他都愿意和你談話,他會讀你的作品,對你說實話,也會鼓勵你。他能跟你聊到你耳朵起繭……但他也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痹跍厣髮W學習創意寫作的阿蘭 ·庫因回憶:“麥克勞德老師非常重視寫作基礎,如語言和隱喻,人物和沖突,敘事結構和形式。他仔細閱讀學生的作品,總是在談及一個故事的不足之前,先指出其最佳之處,然后才開始評論?!粋€看起來支離破碎的故事,卻讓天才的老師和編輯以奇特的鼓舞人心的方式,把問題和方向弄得更清楚了。這讓我們對寫作的信心和熱情倍增?!碑斠粋€學生提問,一篇好的短篇故事應該多長時,麥克勞德會緊握雙手,抬頭看著天花板,好像在祈禱,然后以抒情的布雷頓角口音回應道:“嗯,只要把故事穿成一條線就OK了?!?/p>

麥克勞德發現教學工作讓自己沒有多少時間來從事創作?!拔议_始覺得也許這不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做的事,所以我試著一天擠出兩小時來進行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寫作?!比欢?,嘗試失敗了,因為他發現,每天的教學工作和學術活動已經讓自己筋疲力盡,無力再創作出任何好的故事了。于是,每到暑假,他就和家人住到鄧韋根布雷頓角的麥克勞德莊園,從清晨開始,他會在西面面向愛德華王子島的懸崖頂上的小屋里全心投入寫作。

麥克勞德的寫作周期很長,全部是手寫,慢慢地打磨語言,直至找到自己覺得最恰當的字詞?!拔乙淮沃粚懸粋€句子,然后我大聲朗讀?!彼泴τ浾哒f:“我認為一個作家,應該善于給別人講故事,而不是自己在寫故事?!蓖瑯觼碜圆祭最D角的作家弗蘭克·麥克唐納德稱麥克勞德是個完美主義者,“除非他確信故事已經構思好了,否則他是不會講出來的。他從不重寫一個故事”。麥克勞德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時透露:“在故事的一半,我就會寫上最后一句話。我把這句話當作自己要對讀者說的最后一句話,它也是接下來我的故事之旅的燈塔?!?p>

麥克勞德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1976)和《當鳥兒帶來太陽和其他故事》(1986)?!逗oL中失落的血色饋贈》收入7個故事,有講述少年渴望擺脫家族在海島世代挖煤的命運而離家遠行的故事;有人到中年的大學教師回憶少年時他那心懷壯志但困居海島以打魚為生的父親的故事;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長年寡居的老祖母96歲生日之際齊聚海角的故事……這些故事勾畫了人與人之間緊密的紐帶和難以逾越的鴻溝,既溫柔又殘酷。它們都發生在布雷頓角那些嚴酷的風景中,寫的都是復雜、神秘的人心,被記憶和傳說浸潤,被海水和鮮血沖刷,而這些海水和鮮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海洋漫長的搏斗中。麥克勞德頌揚的是一種與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對變遷、面對愛與失去,多少世代一脈相承的東西。美國當代知名女作家喬伊斯·卡羅爾·歐茨認為:“《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中這些懷著深厚情感且文字考究的短篇,雖然背景都設在布雷頓角,但讀者不會感覺是在描繪異域奇事,或是在創造狹隘的地域文學,他們反而會想到一些與之親近的世界?!⒗固枴溈藙诘碌牟祭最D角無處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進入?!?

上述兩本書中的故事隨后出現在《島: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短篇小說集》(2000)中。關于這部描寫礦工、漁民和蘇格蘭高地人生活的故事集《島》,弗朗西斯·伊塔尼認為,“無論你是第一次讀他的故事還是第八次讀,它都會令你驚奇,讓你哭泣”,“每個故事的節奏都很巧妙,一切都那么完美”。而英國文學評論家詹姆斯·伍德認為:“麥克勞德的長處與他的弱點是分不開的,他多愁善感的真誠完美地促成了他作品中的質樸?!?/p>

2000年,麥克勞德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沒什么大不了》并且大獲成功。這部小說花費了麥克勞德13年時間,它以編年史書形式描寫了布雷頓角幾代蘇格蘭移民的生活。作家用沉靜的筆調,描寫了二百年前先祖的故事——一個家庭祖孫三代人的遭際、牽系、傳承和失落。作品結構簡單,繼承了口述文學傳統,以“我”的口吻回溯家族史:紅頭發、黑眼睛的麥克唐納德家族1779年離開蘇格蘭,千辛萬苦抵達新大陸——迄今一直定居的布雷頓角。他們生活在冷峻凄清的布雷頓角,但他們的靈魂時?;氐酱笱蟊税兜墓蕡@,那塊高地,以及那些傳說。幾百年后,子孫開枝散葉飄落到世界各地,而唯獨不變的是共同的祖先,以及遺傳下來的紅色頭發和蓋爾語歌謠。 麥克勞德用不疾不徐的克制語調將家族中每個成員的故事娓娓道來,充滿著悲劇色彩:“我”的外曾祖父在伐木時去世,那時外公還沒有出生;“我”的父母、兄長在冰原上墜海,只剩下一盞燈和一只狗;“我”和年輕一代的后輩們一樣,想借助城市身份逃避家鄉的艱辛,卻又總不自覺地一次次回來。然而,荒原不承認悲情,每個人都背負著難以言說的分離之苦,承受著被迫割裂的切膚之痛,這是赤手空拳地通過意志力和開拓精神在莽原上建筑新世界的必然之途。作家的筆調并不絕望,小說主人公在冥冥之中感受到了自然賦予的使命和召喚,在遠離文明的地方奮力掙扎,再艱難也平靜坦然地面對命運。

這本書的書名源自一位英國少將在描述他麾下的蘇格蘭士兵時說:“就算他們倒下,也沒什么大不了?!毙≌f中布雷頓角的音樂貫穿始終,時而快樂,時而悲傷,時而縈繞心頭……

2009年,《沒什么大不了》被評為大西洋加拿大最偉大的著作,并榮獲了包括2001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在內的多項文學獎。評委們把這部小說描述為“一個關于家庭的故事,是把我們聯結在一起的紐帶之一;這更是一個關于流亡的故事,把后世子孫與我們祖先的故土家園緊密相連的紐帶”?!董h球郵報》評論家肯尼斯·J·哈維高度贊揚該書及麥克勞德:“這本書擁有一切:美麗、悲劇、堅韌不拔、幽默、黑暗、愛、音樂、情色、詩歌,那些極具吸引人的非凡人物充滿了灑脫的驕傲,他們的言行讓讀者微笑、臉紅、哭泣……麥克勞德就是麥克勞德,加拿大最偉大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這是一部百年難遇的杰作?!?/p>

麥克勞德的出生地是加拿大,他情感的中心地帶是布雷頓角,他的文化傳承是蘇格蘭,而他的作品卻是世界的。目前為止,麥克勞德的作品已被翻譯成17種語言,受到專家學者以及研究生們的廣泛關注,他們探討了其作品的各個方面,包括有關區域和種族認同的問題、島嶼邊界的影響、奇幻思維以及傳統的男女角色,等等。

麥克勞德的作品生動再現了大西洋島嶼布雷頓角島崎嶇的景觀之美和當地蘇格蘭移民后裔揮之不去的祖先記憶,及其竭盡全力平衡著過去與現在的達觀性格。作家對布雷頓角島的地理環境和蓋爾族的文化傳統,以及農場、礦井、叢林和海邊的勞作生活具有深切認同。故事中的敘述者大都是移居溫哥華、多倫多、蒙特利爾等大城市的蘇格蘭移民后代,他們試圖逃離家鄉,逃離采礦、農耕、捕魚這些島嶼居民艱辛的傳統勞作,逃離布雷頓角厚重的蓋爾族文化傳統。然而,他們又總是沉浸在對往事或遙遠歷史的回憶之中,往昔的影子不斷出現在當下感傷的沉思和敘述之中。曾三度入圍布克獎的愛爾蘭著名作家科爾姆·托賓說:“這些故事的音調、節奏控制得極好……對于當代潮流和現代反諷,麥克勞德都不感興趣。他的故事天才之處就在于,他使筆下的虛構世界沒有時代局限?!?p>

被譽為短篇小說大師的麥克勞德把寫小說比作彈手風琴:“當我像這樣演奏它時,它成為一部小說;當我像這樣壓縮它時,它就變成了一個緊湊的短篇?!彼窒駱O了一絲不茍的發型師,不斷修改并大聲朗讀每一句話,因為他相信“耳朵是一位好編輯”。其語言的精確性以及抒情的力度一直廣受好評。正如歐茨指出的:“他的短篇小說內容極其豐富且緊湊,完全可以拓展為長篇。他寫作的速度不快,但用語精湛,每個詞、每個句子、每個段落都經過反復推敲,使作品獲得了詩一般的精煉和韻律?!?/p>

麥克勞德與妻子安妮塔·麥克萊倫共同生活了將近43年,直至她故去。麥克萊倫同樣生長在布雷頓角,離麥克勞德家只有幾英里遠。兩人婚后育有六兒一女,其中大兒子亞歷山大·麥克勞德也是作家,其作品曾入圍加拿大吉勒獎。

2014年4月20日,麥克勞德在中風三個月后去世,享年77歲。他的葬禮在布雷頓角他家附近的蘇格蘭圣瑪格麗特天主教堂舉行。他被安葬在靠近教堂的墓地,這里是一代又一代的麥克勞德家族被埋葬的地方。

猜你喜歡
布雷頓短篇小說蘇格蘭
螺旋壓縮膨脹制冷機制冷循環熱力性能分析
怎樣寫短篇小說
蘇格蘭
凱蒂游蘇格蘭
以年表說邏輯——關于“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背景的教學思考
冬日蘇格蘭 震撼心靈的美
尋找初戀(短篇小說)
法國:短篇小說ATM機
讓細節點亮課堂——“布雷頓森林會議”教學案例
挖掘抽象概念背后鮮活的歷史史實——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為例談高中歷史核心概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