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選舉背景下大學生政治心理分析

2018-03-29 12:25林潔張超
東方教育 2018年2期
關鍵詞:大學生

林潔 張超

摘要:大學生是新世紀國家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最受關注的一部分特殊群體,在當代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政治的地位不容小覷。近年來我國舉行市縣鄉人大代表選舉,透過近年來的大型選舉活動,目的是了解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程度,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政治心理存在以下問題:大學生對政治選舉的制度了解尚淺、高校對大學生政治選舉行為引導不足、大學生參與政治選舉的機會較少以及大學生主體意識較為薄弱。同時提出解決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對策:利用網絡媒介普及政治選舉制度、重視高校政治理論課程建設、拓寬大學生參政議政渠道以及加強對大學生政治選舉行為的落實。通過這些措施改進大學生當前不良的政治心理傾向,為今后我國的政治發展及大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指明方向。

關鍵詞:大學生;政治選舉;政治心理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中國的社會民主和法制的發展進程越來越快,這勢必也引發了群眾對民主法制的強烈要求。大學生作為當前社會背景下推動我國未來社會進步的重要人才力量,大學生這一群體在政治領域發展過程中勢必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視的潛力及作用。大學生政治心理的發展決定未來國家政治發展,是否能積極參與政治是衡量大學生政治心理是否良好的一個重要尺度,政治選舉作為政治參與的一項重要內容,值得全體公民重視。在政治實踐的過程中,人們的政治行為通常是其政治心理的客觀反映,因此,關注當前大學生政治心理的現狀以及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政治心理是亟待解決的任務。

一、當前政治選舉背景下大學生政治心理現狀

政治選舉是指國家或其他政治組織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規則,由全部或部分成員抉擇一個或少數人充任某組織某種權威職務的政治過程。而政治心理是人的心理活動的政治方面內容,作為一種精神現象,政治心理是社會成員在社會實踐中對社會政治關系及各種政治現象的自發、直觀的心里感受和反應,具體表現為人們的政治認知、政治情感、政治動機、政治態度等①。人們的政治行為通常表現為其政治心理的客觀反映,因此,政治選舉和政治心理之間必然存在一定聯系。當個體的政治認知較低,政治情感不強烈,政治動機尚淺時,將直接影響到其政治行為,導致其政治行為偏激、消極等;當個體的政治認知較高,政治情感強烈時,表現出來的政治行為將是積極的。而積極的政治行為有利于維護國家政治生活秩序的穩定,有利于選舉的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個體政治素養的提高。

當前就大學生參與近年來市縣鄉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投票的情況以及大學生平時參與政治的程度進行研究,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政治心理現狀如下:其優點主要表現在:第一,大學生愿意關心政治、了解政治新聞,其愛國的熱情十分高漲。第二,有部分大學生認為,當代大學生非常有必要關心政治選舉等政治熱點問題,對此也應當抱以積極參與的態度。第三,多數大學生表示自己比較關心國家重大政策民生問題,而并非對政治是毫不關心的態度。這些優點體現了大學生是渴望了解政治,其政治熱情是極高的,因此,只要借以適當的方法培養大學生參與政治的態度和心理,就可以在培養大學生良好政治心理上取得成效。

同時,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了大學生在政治選舉背景下政治心理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如下:第一,有部分大學生認為政治選舉這類活動參與了也沒有太大作用,不能清晰地明確自身參政議政的意義,對于政治參與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仍存在少數的大學生對政治的態度是處于毫無興趣的狀態,且認為政治在生活中可有可無甚至毫無用處。第三,有部分大學生認為自身所處的環境中,周邊同學的政治意識較為薄弱,所表現出來的現象是這部分學生政治參與時目的不明確。

二、當前政治選舉背景下大學生政治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

(一)大學生對政治選舉的制度了解尚淺

大學生對政治選舉的制度了解尚淺,這是大學生政治心理弊端產生的首要原因。在調查中顯示,許多大學生對我國選舉制度和選舉流程不熟悉,占到了將近一半的比例,而僅有為數不多的大學生是較為熟悉的。當前我國對政治選舉制度的普及通常只在一些專門的書刊,學術網站上,對于政治缺乏興趣的大學生是難以在網絡、大眾媒體等平臺了解到我國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作為政治發展的重要規定和制度性基礎,甚至有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不愿意了解政治制度,這對大學生政治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如果對政治選舉制度的了解不足,從大學生個人角度來看,不利于自身政治心理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自身政治素質的培養,長期對政治制度不了解將會造成政治冷漠的心理狀態,表現為不關心政治現象,逐漸脫離政治生活。顯然,我國作為政治大國,大學生必須要了解政治,關心政治才能得到自身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知識層面。大學生對政治選舉的制度了解尚淺也會造成大學生不愿意參與選舉投票這樣的心理狀態,自然也不關心選舉的過程和結果。

(二)高校對大學生政治選舉行為引導不足

當前,很多大學生認為高校政治理論課程形同虛設,對自己參政議政行為沒有多大幫助,這是大學生政治心理弊端產生的重要原因。高校的政治理論課通常表現為其課程實效性不強,只是形式課程的狀況。高校輔導員雖積極引導大學生了解政治,但還尚未深入到政治選舉的環節、制度中,對大學生政治心理發展的反饋不足。②在近年來市縣鄉人大代表選舉過程中,部分高校沒有在選舉前做好普及工作,事先并沒有讓學生充分了解選舉的背景及意義,全面動員大學生參與此次選舉,致使部分學生錯失這樣一次履行政治權利的機會。眾多高校認為政治生活距離還未正式踏上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是很遙遠的事情,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要想培養二十一世紀新青年的全面發展,優化素質教育,必然要把政治生活提到大學生的必修課上。高校對政治選舉等大學生參政議政行為普及的不足,將直接影響到該校大學生對政治的關心程度,也勢必影響大學生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為。因此,在當前政治選舉背景下借此機會引導大學生,加強對大學生政治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大學生主體意識較為薄弱

大學生政治參與的主體意識較為薄弱,主要表現在更愿意關心與考試相關的政治內容。從大學生自身角度來看,不難發現,大學生自身及其周邊的同齡人對政治的關心度并不高,表現在:對政治選舉等一系列政治行為參與的積極性不強,對政治熱點不敏感且并沒有積極的意識和熱情參與到政治生活中。眾多學生只會選擇在閑暇的時間關注政治問題,且只關心與考試相關的內容,并不能較為全面、系統地了解我國政治。此外,部分大學生對政治是處于一種漠視的態度,或者即便參與了政治生活也只是為了應付任務。在大學生主體意識薄弱的情況下,不但會導致自身消極政治行為,也會影響周邊大學生的政治心理,進而影響整個大學生群體的政治心理,這對我國政治有序發展是不利的。

三、當前政治選舉背景下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優化措施

(一)利用網絡媒介普及政治選舉制度

優化大學生政治心理,應當著眼于網絡、大眾媒體這類在新時代下信息傳播力度極強的媒介,作為普及我國選舉制度的主要渠道,同時拓寬其他渠道。大部分大學生對我國選舉制度知之甚少,在選舉制度了解不充分的情況下自然對政治參與的熱情也不高,也了解不到該制度存在的優越性。顯然,在信息化的時代下,網絡不再只是人們了解新聞、娛樂的工具,我們應當利用網絡,更好地建構、管理我國的制度,把制度公開化、大眾化。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也是利用網絡、大眾媒體最多的一部分人,把網絡、大眾媒體作為普及我國選舉制度的主要渠道是讓大學生最快了解我國選舉制度的一種方法。然而,往常的普及形式一般是以文字的方式普及,而這也是最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可以在網絡上構建一些模擬選舉的虛擬平臺,將真實的選舉制度嵌入其中,輔以數據分析,讓大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形式下了解到選舉制度,以此提升自身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能夠更好、更真實地了解到選舉制度。有的大學生愿意使用這種方法來改善自己的政治心理,提升自身對政治的了解和參與程度。此外,也不能夠忽視類似廣播、書刊雜志等媒介,盡管這類渠道在大學生領域內普及力度并不很強,但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這些傳統的媒介有利于輔佐網絡媒介,在網絡信息不夠全面、真實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查閱書籍等資料使大學生在了解我國選舉制度時更加全面且真實可靠。只有全面普及我國選舉制度,才能提高大學生參與政治選舉的熱情,使大學生在政治心理上是處于積極的狀態而非消極狀態,這對優化我國當前選舉環境和大學生政治心理有較大意義。

(二)重視高校政治理論課程建設

高校政治理論課程并非形同虛設,部分高校的政治理論課程實效性不強,導致大學生通過課堂這種最直接的傳導途徑汲取關于政治的知識的時候效益不高。高校政治理論課程是一種極有渲染力的傳導政治情感與政治知識的渠道,把握好高校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大學生的政治興趣、愿望、情感、態度等因素的提高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③高校政治理論課程應當緊跟時代潮流,不拘泥于教師授課的形式,應當利用這一平臺實現師生的互動,寓教于樂,實現正確的政治情感態度的交流和傳遞。學校作為系統化、強有力的政治社會化途徑,對于培育大學生政治心理健康承擔著較大的責任,理想的政治理論課程應是以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政治態度和情感為依據和向導,為國家未來政治發展輸送人才。師生之間的政治情感傳遞、生生之間的政治情感傳遞都將成為大學生良好政治心理形成的基礎,因此,在建設高校政治理論課程時,應當著重注意到當代大學生在政治方面表現出的心理弊病,加以通過理論、師生溝通來糾正大學生在對政治這一現象上理解的偏差,以端正自身的政治行為,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大學生政治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未來大學生參與政治的行為變化,大學生作為特殊群體,如果在政治行為上出現偏激、極端行為,將會嚴重影響到我國未來政治的長遠發展。

(三)拓寬大學生參政議政的渠道

我國大學生普遍是年齡大于十八周歲的中國公民,都有參與政治的權利,但大學生參與政治的程度令人堪憂,這與我國選舉制度及其渠道的完善和落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當前的選舉是以每位公民能切身切實履行公民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為根本,公開公正地對被選舉者進行投票。事實上,也并非是大學生不重視不珍惜參與政治選舉的機會,大部分學生還是渴望能夠為國家建言獻策,履行自己的權利。政府部門在宣傳參政事件及拓寬渠道這一方面有待提高,要想讓大學生在選舉活動中提高參與比例,應當在參政事件開始前進行有關通知或宣傳?,F如今,大部分的選舉投票還是傳統的紙質投票方式,由單位統一發放和回收。在這一方面,國家可以通過優化網絡監管力度,使大學生更方便地通過網絡進行投票選舉,也將那些不能夠及時參與的人士以信息、郵件等方式告知。許多大學生在政治心理上表現為,由于參政議政渠道不暢而不關心政治,而并非政治冷漠。因此,疏通并拓寬大學生參政議政的渠道有利于其更加方便、快捷地參與政治活動,切實履行自己的政治權利。通過拓寬渠道,提高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程度,在政治實踐中感悟真實的政治生活,也會使大學生不斷擁有政治參與熱情,產生積極的政治態度,保持健康的政治心理。

(四)加強對大學生政治選舉行為的落實

加強對大學生政治選舉這一行為的落實,不能讓政治選舉在大學生中只是紙上談兵。對于政治選舉,選舉流程等問題,大部分大學生只是膚淺地了解,并未能達到全面了解或熟悉。要想加快我國政治選舉的發展,讓大學生以積極的心理狀態參與其中,我們就不能對政治選舉只是處于一種停留在宣傳選舉、公開選舉結果這兩個過程上,應當把最重要的選舉這一環節放在首要地位。因此,落實大學生政治選舉行為,完善國家選舉制度成為亟待解決的任務。那么,要想落實大學生政治選舉行為,首先從國家和政府層面看,完善并落實關于政治參與的相關政策,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避免大學生由于極端政治心理引發的極端政治行為,讓大學生從關心政治到參與政治,以此強化大學生的參與熱情;其次,從大學生個人角度來看,應確立其正確的政治態度和政治參與動機,進而培養其自覺的政治參與意識;再次,從政治選舉本身來看,要加強政治選舉的公平程度、信息公開以及選舉監管的力度。此外,有的大學生認為當前阻礙其政治行為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夠公開透明,不了解需要參政議政的各項信息。因此,要讓大學生每個人的選舉都代表著自己的真實意見,必須要避免腐敗滋生、賄賂投票等問題,讓信息公開化、透明化,只有在公平公正的政治環境下才有可能更好地糾正大學生的政治心理問題。

注釋:

①王浦劬.政治學基礎[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②陳潔.大學生政治參與及其問題、成因分析——以天津市某高校大學生選舉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06)

③韓勇鴻.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狀況及調控對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06(04)

參考文獻:

[1]王浦劬.政治學基礎[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2]陳潔.大學生政治參與及其問題、成因分析——以天津市某高校大學生選舉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06)

[3]鄧理;李全喜.大學生群體政治選舉態度行為的實證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報,2015(38)

[4]張楠.基于媒介現實視野下的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研究[J].理論與改革,2014(04)

[5]韓勇鴻.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狀況及調控對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06(04)

[6]趙寶新,趙麗新.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培養與優化[J].中國青年研究. 2005(07)

[7]朱茜.試述大學生政治參與中的政治心理[J].經濟研究導刊.2012(24)

[8]李同和.新型城鎮化視域下農民的政治心理現代化研究——以農村選舉為例 [J].經濟師,2015(11)

[9]楊振宇. 論當代大學生健康的政治心理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9(03)

作者簡介:

林潔(1995.10-),女,漢族,籍貫:福建福州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張超(1996.4-),女,漢族,籍貫:山西長治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微信使用對大學生親子關系的影響
淺議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培養路徑
淺析大學生校園兼職
暑期近萬名大學生兼職送外賣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個村級大學生創業園
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揭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